邓小平旧居,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陆军学院院内的一处二层独家楼院,是邓小平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接受劳动改造时生活的地方。该旧居共有“小平楼”、“邓小平小道”、“小平车间”及“小平广场”4处主要建筑景观,于2000年10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9月30日被列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正式对外开放。

中文名

邓小平旧居

所属地区

南昌陆军学院院内的一处二层

建造时期

近代

保护级别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入住时间

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

别称

“小平楼”

纪念人

邓小平

地理位置

邓小平的旧居为现南昌陆军学院(原福州军区南昌步兵学校)院内的一处二层独家楼院,原为该校校长居住。一九九一年,南昌陆军学院恢复其原貌,开始对外接待参观,当地民众亲切称其为“小平楼”。[1]

历史往昔

1969年10月,那是在“十年动乱”的岁月里,时值“文革”高潮,邓小平同志在林彪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后,被打成“党内第二大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被用专机秘密押送离京,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接受劳动改造,“邓小平劳动车间”即是当年小平同志参加生产劳动的车间。期间,小平夫妇被安排在位于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南昌步兵学校(现南昌陆军学院)内的将军楼居住,此为上世纪50年代末仿苏式建筑建造的两层小洋楼,两处之间相距约1500米。

邓小平旧居[邓小平江西南昌旧居]

每天,小平夫妇早早起床,从将军楼出发,每天步行20多分钟,沿着一条弯弯小路来到工厂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用双脚在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小道,后来人们把这条留下了一代伟人对中国未来改革开放思考的小路亲切地称为“小平小道”。在三年零四个月的艰难漫长岁月里,小平同志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平易近人的革命风范,赢得了工人师傅们的衷心爱戴。1973年2月,邓小平恢复工作后,离开了工作生活3年零4个月的新建县。

列为文物

当地政府对邓小平旧居(将军楼)和“小平小道”的保护十分重视,省、市、县三级政府多次拨款对旧址进行保护维修并进行复原陈列。2000年10月,邓小平在新建县参加劳动的车间,以及坐落在南昌陆军学院内的邓小平旧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旧址

“小平楼”、“邓小平小道”、“小平车间”及“小平广场”4处。其中,“小平广场”建在新建县麻棉厂前的一块空地上;“邓小平小道”旁修建了一条参观道,沿途还有亭台、椅凳和标示牌,上面记录着与小道有关的小故事。同时开设的还有三个展厅:“小平车间”为第一展厅,里面按照邓小平当年劳动时的情景进行布展,陈列的有他使用过的工作台、劳动工具、机床设备等。第二、第三展厅分别设在小平车间旁边的两个车间内,一处陈列“三大件”,即“丰收—27”拖拉机、上饶牌大客车、解放牌卡车。这台拖拉机是邓小平在一次劳动中晕倒后,工人们送他回住地乘坐的,卡车和客车均为邓小平复出后,为解决工厂困难及职工上班不便拨专款所购;另一处则陈列着邓小平在江西的所有文字和图像资料,并采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法重现一代伟人的风采。

参观路线

从麻棉厂大门进入,按照中英文指示牌进入第一展厅(“小平车间”)及第二展厅(“三大件”陈列室),一边听着当年与邓小平工作过的老工人的介绍,一边仔细观看文物及旁边的中英文说明。之后,沿着“邓小平小道”来到“小平楼”,参观完一楼的文字及图片展板后,接着参观二楼邓小平的书房、卧室。走出“小平楼”后,还可沿着当年邓小平每天散步思考国家大事的第二条“邓小平小道”走走,之后再按原路返回。由此,人们将可以较完整地了解邓小平在江西劳动生活的点点滴滴,充分感受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现代旧址

2004年9月30日,旧址被列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各地观众前往瞻仰。

2007年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日。

江西省新建县同日启用了“邓小平同志旧居”、“小平小道”两枚风景日戳,戳径:30mm,设计者:邹小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