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敏,字幼季,南阳堵阳人。东汉初期儒家古文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东汉初期反谶纬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尹敏熟读《欧阳尚书》、《古文》、《毛诗》、《谷梁》、《左氏春秋》等著作,曾担任过郎中、长陵令、谏议大夫等职务,但因为反对谶纬思想,一直没有受到重用。

中文名

尹敏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南阳堵阳

主要成就

反对谶纬思想

所处时代

东汉

幼季

人物生平

出仕为官

尹 (字体)

尹敏,年轻时为诸生(有知识学问之士)。开始时学习《欧阳尚书》,后来又学习《古文》,除此之外还擅长《毛诗》、《谷梁》、《左氏春秋》。公元26年(建武二年),尹敏向光武帝刘秀上疏,陈述《洪范》一书中的消灾办法。当时刘秀初创政权,事情很多,没有时间顾及这件事,只是命令尹敏待诏公车(公车,汉代官署名。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汉代征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备顾问),后来任命他为郎中,在大司空府任职。[1][2]反对谶语

刘秀起兵之初,曾有人进《赤龙符》,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借这个谶语,刘秀决定称帝登基。所以刘秀十分迷信谶语。刘秀平定天下之后,发现王莽掌权时期,亦有很多条支持王莽篡汉的图谶。刘秀认为尹敏博通经记,就命令尹敏校正图谶,使他除去崔发所作的王莽著录叙列。尹敏接到命令之后,回奏刘秀,说:“谶书不是圣人所作,里面有不少的错别字,很像世俗的俚语,恐贻误后人。”但刘秀深信图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坚持让尹敏改书。尹敏无奈之下,就在谶书缺文之处加上一条”君无口,为汉辅”。君无口,即是尹字;为汉辅,即为汉朝辅国大臣。刘秀看了之后,十分奇怪。原书并无此语,此语又与刘秀当皇帝没有裨益,便召见尹敏问他这是什么缘故。尹敏说:“臣看见以前的人随便增减图书,我不自量力,也学着这样做了,私心是侥幸能当上丞相。”刘秀对此大为不满,虽然没有加罪于尹敏,但尹敏也因此再也没有得到重用。

宦途坎坷

后来,尹敏经过三次升职,担任了长陵(今河南舞阳)令。刘秀去世之后,继位的汉明帝刘庄命尹敏与班固、陈宗、孟异共同编录世祖(刘秀)本纪。公元62年(永平五年),周虑被朝廷下诏逮捕,周虑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而且和尹敏的关系很好,尹敏因此获罪入狱并被免去了官职。后来获释出狱,出狱时,尹敏叹息说着:“聋哑之流,真是世上有道的人啊。不然,察察为明的人为什么遇上这样的祸患呢?”公元68年(永平十一年),尹敏再次被任命为郎中,后来升任谏议大夫。后病亡在家里。

家族成员

后人:尹虚,任北魏赵州刺史。[3]

轶事典故

尹敏与班彪因共同编录世祖本纪成了好朋友,两人相遇常常谈得日落西山忘记了吃饭,深夜不睡觉,他们自认是钟子期与伯牙、庄周与惠施那一类的朋友。

史籍记载

《后汉书》、《东观汉记》均有传,《文心雕龙》有其思想事迹。[4][5]

人物评价

《文心雕龙》:“沛献集纬以通经,曹褒撰谶以定礼,乖道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谭疾其虚伪,尹敏戏其深瑕,张衡发其僻谬,荀悦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4]《后汉书》:“桓谭、尹敏以乖忤沦败”。《后汉书》:“公输、益州,具于张衡之诘;无口汉辅,炳乎尹敏之讽。图谶纷伪,其俗多矣。[6]“《后汉纪》:“敏性恬淡,不慕功名,专好圣哲之书。”[4]

后世地位

尹氏宗族有两大郡望,即天水郡、河间郡,其中河间郡尹姓人是尹敏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而成的宗族大户。所以河间郡的的开基始祖为尹敏的后裔。[3]

在尹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中有一联为:

和靖处士;

南阳郎中。

上联典指宋代哲学家尹錞,下联典指的就是尹敏。[3]

主要成就

学术思想

尹敏的思想态度与同时代的郑兴等人相似,他也相信天人感应之说;所以公元26年(建武二年),他曾上疏,陈洪范消灾之术。但不信图谶。生于谶纬“正宗”统治的王朝而不信谶纬,说明尹敏所持的思想为“异端”思想。他的“异端”思想,表现在他对于神学的讽刺。

东汉初期,尹敏、桓谭、郑兴等人反对图谶,只是依据着五经“以仁义正道为本”的儒家思想来屏弃“奇怪虚诞之事”,而并没有坚定的无神论世界观;本质上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同样显示着常识的健康理性的看法。

尹敏的思想成就,还颇贫乏,只不过对于王室御用的神学“正宗”显示出了若干的离心倾向。但对于“正宗”的离心力的出现,则正是“异端”思想的初步;其思想史上的价值并不能因其量少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