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歌颂同性恋情的诗歌。

起首两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搴洲中流”即在河中荡舟之意。这是记事,记叙了这天晚上荡舟河中,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在这里,诗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还要重复追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意绪已不复平静有序而变得紊乱无序,难以控抑。

进入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由相对平易转为比较艰涩了。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转入了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

最后两句是诗人在非常情感化的叙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发,此时的诗人已经将激动紊乱的意绪梳平,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而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所惯用的。

《越人歌》清楚表达了越人对鄂君的感戴,说明楚越人民的亲密关系。这首诗在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及文学史的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4]

创作背景

按《史记·楚世家》,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29 年),子比趁其兄灵王在外,杀了留守的太子,自立为王,其弟子哲当了令尹,但政变仅十余日即失败。所以子哲泛舟新波(破)不像是在当令尹之时,而应该是在此之前。比照襄成君的情形来看,子哲还可能是在初至封地鄂之时举行舟游。而榜枪越人则以认识新来的领主并为之效劳为荣。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子皙被这真诚的歌声所感动,按照楚人的礼节,双手扶了扶越人的双肩,又庄重地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被面披在他身上。[5]

作品评价

[宋]朱熹《楚辞集注》:《越人歌》者,楚王之弟鄂君泛舟于新波之中,榜橙越人拥棹而歌此词。其义鄙亵不足言,特以其自越而楚,不学而得其馀韵,且于周太师六诗之所谓兴者,亦有契焉。知声诗之体,古今共贯,胡、越一家,有非人之所能为者,是以不得以其远且贱而遗之也。[3][1]

参考资料

[1] 越人歌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王宗康、薛佩生 . 经典古诗五百首 下 . 西安 :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9-07 . 332 .[3] 朱熹集注、李忠实译著 . 楚辞集注(文白对照本) :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6-03 . 464 .[4] 施晔著 .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11 . 47 .[5] 杨青著 . 7天学会古琴 插图本 :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6-07 . 15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