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之间,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

中文名

湖北

邮政区码

430000-443000

别名

鄂、楚、荆楚

地理位置

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

面积

18.59万平方千米

人口

5775万人(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方言

西南官话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电话区号

027、0710-0728

政府驻地

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7号

下辖地区

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车牌代码

鄂A—鄂S

外文名

Hubei

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

火车站

武昌站

著名景点

黄鹤楼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地区

简称

行政区划代码

420000

地区生产总值

43443.46 亿元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际域名缩写

hb.cn

省委书记

王蒙徽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1年12月10日,湖北省发布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依据公报,湖北省耕地面积7152.88万亩;园地面积730.50万亩;林地面积13920.2万亩;草地面积134.08万亩;湿地面积91.86万亩。公报还披露了湖北省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情况。

总体来看,湖北土地利用结构为五分林地三分田,一分城乡一分水。[42]

矿产资源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36种(不含亚矿种,下同),约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81%;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7种,约占全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56%;已发现但尚未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49种。

列入《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的矿种有80种(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地下水、矿泉水等未列入)。已上《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矿区956个,矿产地1287处,产地数较多的矿产有:煤、铁、磷、石灰岩、铜、金、硫铁矿、银、矿盐、铌、钽、芒硝、白云岩、粘土、石煤等。1287个矿产地资源储量规模为中、小型的矿产地占90%,大型、特大型的矿产地仅占6.9%。磷、矿盐、芒硝、石膏、铁、铜、金、银、石灰岩等是湖北省具有优势的矿产。化肥用橄榄岩、碘、溴、石榴子石、累脱石粘土和建筑用辉绿岩居全国首位。保有资源储量位于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7种。按2000年底保有矿产资源储量,全国统一计算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湖北省为14728亿元,居全国第14位;人均潜在总值2.48万元,居全国第17位。

截止到2017年底,湖北省累计已发现矿种150种,累计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1种。2018年新发现矿产地共计11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8处。

水资源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丹江口水库

2015年,湖北省地表水资源量991.1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33.2毫米,比2014年偏多11.9%。其中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986.2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34.4毫米,偏多11.9%;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4.8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359.2毫米,偏多7.8%。植物资源

湖北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海拔高低悬殊,树木垂直分布层次分明,优越的森林植被呈现出普遍性与多样化的特点。

湖北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属、1300种,其中乔木425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种。这在全球同一纬度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全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除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外,还有二级保护树种香果树、水青树、连香树、银杏、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20种和三级保护树种秦岭冷杉、垂枝云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红豆树、厚朴等21种。藤本植物,种类多且分布广,价值较高的有爬藤榕、苦皮藤、中华猕猴桃、葛藤、括娄等10多种。全省的草本植物有2500种以上,其中已被人们采制供作药材的有500种以上。

动物资源

湖北省在动物地理区划系统中属东泽界、华中区,有陆生脊椎动物687种,其中两栖类48种、鸟类456种、爬行类62种,兽类121种。全省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12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有金丝猴、白鹳等23种;属二类保护的有江豚、猕猴、金猫、小天鹅、大鲵等89种。全省共有鱼类206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8%以上,其次为鳅科,占8%左右。全省鱼苗资源丰富,长江干流主要产卵场36处,其中半数以上在湖北境内。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湖北省下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27]、3个省直辖县级市、1个省直辖林区[28]。省政府驻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7号。

名称统计用区划代码电话区号车牌代码邮政区码
武汉市420100000000027鄂A430000
黄石市4202000000000714鄂B435000
十堰市4203000000000719鄂C442000
宜昌市4205000000000717鄂E443000
襄阳市4206000000000710鄂F441000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57752557人[24],其中,城镇3615.47万人,乡村2311.5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全年出生人口67.21万人,出生率为11.35‰;死亡人口41.93万人,死亡率为7.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7‰。[6]0—14岁人口占比16.31%,15—59岁占比63.26%,60岁及以上占比20.42%(其中65岁及以上占比14.59%)。[25]

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湖北每十万人口中大学生人口数为15502。[26]

代表人物

姓名生卒简介
申包胥约前540—前450年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忠贤典范
陈良?—前325年荆楚大儒、儒家八派之“仲良氏之儒”学派代表人物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年楚国诗人、政治家 
宋玉约前298—约前222年楚国辞赋家
李时珍1518—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展开表格

建置沿革

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

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1]

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黔中和九江郡,并置若干县。

西汉(前206—25年)时期,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

东汉(25—220年)时期,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220—280年)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两晋(265—420年)时期,湖北大部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

南北朝(420—589年)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581—618年)统一全国后,先撤销侨置州、郡、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又重新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竞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

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唐代(618—907年)初,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改江夏治鄂州,并改京山、富水置郢州,另有襄州、随州、均州、房州、峡州、复州、全州和蕲州、安州、黄州以及沔州等十五州。后设山南东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武昌节度使,分领各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蕲、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蕲州又又归后周。

江陵地区的南平国(924—963年)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代(960—1279年)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有鄂、复、峡、归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荆门军、汉阳军等(辖县33个),占湖北大部分地区;北部设京西南路,有随、金、房、均、郢诸州和襄阳府以及光化军等(辖县19个);东部约以长江为界,北部属淮南西路,有蕲、黄二州(辖县5个),南部属江西南路,为兴国军(辖县3个);西部的施州属夔州路;鄂西南为羁縻州。

元代(1279—1368年)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湖北境内,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路、兴国路、汉阳府与归州;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有襄阳路、黄州路、蕲州路、中兴路、峡州路和安陆府、沔阳府及荆门州;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西部夔州路、羁縻州属四川行省。

明代(1368—1644年)初,湖北属湖广行省。后面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今湖北全境基本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有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

清代(1644—1911年)初仍沿用明制。

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是为湖北省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湖北领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等8府,湖北省行政区域之概貌已经基本形成。至清末,湖北省共领10府,共60县、6散州、1散厅。

民国年间,湖北省总体区划变化不大。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厅建制,重新划分,省下设道、县两级政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除道一级建制,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于省、县之间增设行政督查区。

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行政区划进行过一系列变化调整。至1990年,湖北省管辖6个地区,1个自治州,8个省辖市,22个县级市,46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2]

2020年5月12日,国新办举行2019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湖北在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效考核中被认定为完成年度计划,奖励3亿元。[15]

地形地貌

湖北最高峰——神农顶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24%和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市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4]

气候特征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日照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气温

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降水

湖北省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梅雨期。[5]

水文特征

河流

湖北省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千米以上的有4228条,河流总长5.92万千米,其中河长在100千米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千米。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省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千米。

湖泊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土壤简介

湖北省共有14个土类,32个亚类,138个土属,455个土种。

植被特征

按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和系统,湖北省自然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组: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水生植被;12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常绿落叶阔叶灌丛和水生植被等,30个群系组,124个群系。

现任领导

现任湖北省党政领导一览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书记王蒙徽
副书记王忠林
其他常委侯淅珉、郭元强、许正中、张文兵、董卫民、肖菊华(女)、宁咏、王祺扬、陈新武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王蒙徽
副主任王艳玲、马国强、刘雪荣、刘晓鸣、胡志强、杨云彦[63]
展开表格

经济发展

综述

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09.0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098.6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920.60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8.5:41.8:49.7调整为8.3:41.7:50.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5.3%、8.5%、7.1%、5.6%、9.2%。[22]

2020年1月12日,湖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表示,预计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8%。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湖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人均超过1.1万美元。[8]

2020年。湖北省、共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常住人口577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43443.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1.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3.9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287.65亿元。

湖北省2019年GDP45828.31亿元,增速7.5%。[9]

2020年4月21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湖北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6379.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39.2%。[14]

2021年1月19日,据湖北省统计局公布数据,2020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43443.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2个百分点。[20]

2021年7月19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湖北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97元。[37]

2021年上半年CDP总量22777.96亿元,GDP增速28.5%,两年平均增速1.8%。[38]

2022年1月20日上午,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在武汉开幕。会上介绍,湖北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9%,总量迈上5万亿元大台阶,达到50012.94亿元,排名重回全国第7。[48]

2022年1月,国家统计局更新公布了31省份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湖北以30829元排名第14位。[49]

2022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4503亿元。[59]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湖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9%。按产业划分,全省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8.6%、6.2%、13.2%。全省316个省级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924.45亿元。[22]

财税收支

2019年,湖北省完成财政总收入5786.86亿元,增长1.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8.39亿元,增长2.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530.64亿元,增长2.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67.73亿元,增长9.8%。[22]

人民生活

2019年,湖北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01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1元,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涨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2%。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0%,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22]

第一产业

2018年,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33.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

种植业

2018年,湖北省粮食总产量2839.47万吨,下降0.2%,连续6年稳定在2500万吨(500亿斤)以上;种植面积4847.01千公顷,下降0.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963.94万吨,增长3.6%;茶叶产量32.98万吨,增长8.8%;园林水果(不含果用瓜)产量655.46万吨,增长5.5%。

2019年,湖北省粮食总产量2724.98万吨,下降4.0%,连续7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种植面积4608.60千公顷,下降4.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086.71万吨,增长3.1%;茶叶产量35.25万吨,增长6.9%;园林水果(不含果用瓜)产量661.04万吨,增长0.9%。

畜牧业

2018年,湖北省生猪出栏4363.50万头,下降1.9%;牛出栏108.33万头,增长0.4%;羊出栏609.23万只,增长0.8%;家禽出笼53244.82万只,增长2.5%;禽蛋产量171.53万吨,增长2.0%。

因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9年,湖北省生猪出栏3189.24万头,下降26.9%;牛出栏109.52万头,增长1.1%;羊出栏615.93万只,增长1.1%;家禽出笼59394.01万只,增长11.5%;禽蛋产量178.75万吨,增长4.2%。

渔业

2018年,湖北省水产品总产量458.40万吨,下降1.5%。特色水产养殖产量快速增长,小龙虾产量81.24万吨,增长28.6%。

2019年,湖北省渔业恢复性增长,水产品总产量469.08万吨,增长2.4%。

第二产业

工业

湖北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是湖北的重要支柱产业。清末(1889—1911年)是湖北早期工业化的启动及其快速发展时期。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督鄂起,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化企业。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58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4%;集体企业下降6.7%;股份制企业增长8.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4.3%。轻工业增长6.8%;重工业增长8.2%。制造业增长7.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7.0%。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7.8%,产品销售率为97.2%,出口交货值下降0.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67.8亿元,增长4.0%。

2020年12月23日消息,2019年湖北省工业增加值为16087.33亿元。[18]

建筑业

2019年,湖北省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6979.59亿元,增长12.2%;实现利润723.24亿元,增长15.2%。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058.62万平方米,下降4.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湖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24.23亿元,增长10.3%。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6933.99亿元,增长10.2%;乡村实现零售额3290.24亿元,增长1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633.84亿元,增长9.0%。网上零售额达到28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384.4亿元,增长17.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8%。新登记市场主体90.03万户,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25.13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2.73万户。

对外经济

2019年,湖北省货物进出口总额3943.6亿元,增长13.1%,其中,进口1458.7亿元,增长18.2%;出口2484.9亿元,增长10.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1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46个。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29.07亿美元,增长8.1%。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湖北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60家,增长9.1%。

房地产业

2019年,湖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8602.04万平方米,下降3.0%;实现商品房销售额7751.79亿元,增长2.9%。

邮电通信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

2019年,湖北省邮政业务总量458.51亿元,增长32.8%。其中,快递业务量16.8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73.89亿元。全省电信业务总量3365.93亿元,增长65.4%。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3.08万千米;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9043.5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518.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688.02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为104.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6.1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08.32万户,比上年增加227.5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38.27亿GB,比上年增长75.3%。

旅游业

2018年,湖北省国内旅游人数7.27亿人次,增长13.8%;国内旅游收入6344.33亿元,增长15.0%。

金融业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747.70亿元,比年初增加4362.0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9804.55亿元,增加3475.4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0663.96亿元,比年初增加6094.0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6584.11亿元,增加2472.1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4075.24亿元,增加3623.68亿元。

保险业

2019年,湖北省保费收入1728.57亿元,增长17.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7.85亿元,增长13%;人身险保费收入1330.72亿元,增长18.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12.26亿元,增长9.8%,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10.43亿元,增长15.4%;人身险赔付支出301.82亿元,增长6.2%。

交通发展

综述

2019年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确定湖北省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10]

公路

2016年,湖北省实现100%的县市通国道、99%的县市通一级及以上公路、100%的乡镇通国省道、98%的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2019年,湖北省公路总里程达289029.20千米,增长5.1%;高速公路里程达6860.32千米,增长7.8%。

铁路

湖北省境内的铁路线有京广线、京九线、武九铁路、襄渝线、汉丹线、焦柳线、长荆线、宜万铁路、渝利铁路;高铁有京广高铁、汉宜客运专线等。

水运

截至2016年末,湖北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总计8637.95千米,其中33.5千米四级航道升为三级航道、78.2千米五级航道升为三级航道。等级航道所占比重为71%,三级及以上航道所占比重为21.8%。全年水运建设投资完成66.5亿元,新增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110千米。汉江沙洋港、仙桃港、丹江口港及黄梅小池滨江综合码头等先后开港,新增港口通过能力2200万吨。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3.5亿吨,比2015年增长6.4%。完成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3.5亿吨、2624.5亿吨千米,增长8.9%、7.2%。全省货船平均吨位达1880载重吨,万吨船舶运力规模以上企业达105家。

2019年,湖北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07亿吨,增长26.7%。

航空

武汉市是中国航空运输中心之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空中航线共200余条。省内有航线通往省内及省外和国际航线共20余条。

湖北省已启用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神农架红坪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等6座民航机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荆州沙市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

交通运输业

2019年,湖北省完成货物周转量7237.85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8.4%;旅客周转量1386.79亿人千米,下降2.2%。

社会发展

科技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共建有22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2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59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36项,应用技术成果1401项,软科学成果60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951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449.6亿元,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17.2%。共有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35个;累计有14101家企业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企业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14873张。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有91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34万台件。天气雷达观测站点有14个,卫星云图接受接收17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地震台站47个。

教育

2019年,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46.0万人,在校生150.1万人,毕业生38.4万人;研究生招生5.5万人,在校研究生16.0万人,毕业生3.9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7.9万人,在校生47.5万人,毕业生14.0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0.1万人,在校生85.2万人,毕业生27.4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65.4万人,小学在校生376.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7.8万人。

本科院校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备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海军武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空军武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火箭军武汉市
武汉大学教育部武汉市985工程,211工程
展开表格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7个,群艺馆、文化馆125个,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200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03个,放映单位1837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电视台79座,有线电视用户1073.3万户。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7.4亿份,各类期刊1.1亿册,图书2.8亿册。

体育

2019年,湖北省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冠军103项次、亚军66项次、季军62项次,其中奥运会项目最高水平比赛冠军14项次、亚军5项次、季军8项次;在各类全国比赛中,获冠军230项次、亚军218项次、第三名275项次,其中,全运会项目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冠军46项次、亚军40项次、第三名47项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06.0亿元。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432家,其中医院102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3856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84家;共有卫生计生人员总数52.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4万人,注册护士19.4万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0.4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8.9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6万张,卫生院床位8.2万张。

劳动就业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就业人员354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09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2.15万人,比上年多增0.1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4%,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2021年9月1日起,湖北省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全省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按区域划分为四档,依次为2010元、1800元、1650元、1520元,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19.5元、18元、16.5元、15元。[39]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690.8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110.7万人,离退休人员58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345.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93.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469.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17.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77.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9.5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2万人。

社会福利

2019年,湖北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1.8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9.3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0.3万人。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养老(含社区)床位数41.4万张,社区服务中心、站共计1157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81.2亿元。

环境保护

2019年,湖北省主要河流的179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水质优良为Ⅰ~Ⅲ类的占89.4%,水质较差为Ⅳ类、Ⅴ类的占9.5%,水质污染严重为劣Ⅴ类的占1.1%。全省主要湖泊、水库的32个水域中,水质优良为Ⅰ~Ⅲ类水域占50.0%,水质较差为Ⅳ类、Ⅴ类的占50.0%,无劣Ⅴ类水域。

疫情捐赠

2020年3月27日,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湖北省政府侨务办公室)在武汉举行援助海外侨胞抗击疫情捐赠仪式。首批募集而来的112万只口罩、7万副中药制剂等爱心物资将陆续发出,援助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等国的侨胞等。[11]

2020年4月15日,湖北捐赠给黑龙江的医用物资正在装载。这批医用物资将运送到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用于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救治。这批物资包括湖北生产的医用防护服5万套、N95口罩1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0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200万只,医疗救治设备包括移动DR1台、正压呼吸器50套及配件2500套、空气消毒机300套、有创呼吸机5套、心电监护仪100台、注射泵121台、输液泵63台。[12]

对外交流

截止2017年2月,湖北省与世界5大洲37个国家的24个省(州、大区、县)、66个城市,共建立90对友好城市关系。

2021年2月5日,湖北省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

2021年4月12日,外交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举行主题为“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这是外交部在疫情后举行的首场省区市推介活动,将为各国与湖北加强交流合作搭建新桥梁。

脱贫攻坚

在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认定为完成年度计划、减贫成效显著、综合评价好,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奖励。

2020年9月14日,湖北宣布贫困县“清零”。

文化方面

8.5万次播放03:42非遗美食:湖北非遗美食——排骨莲藕汤8.2万次播放05:28湖北省非遗美食——武汉热干面1.5万次播放03:07非遗美食:湖北非遗美食——四季美汤包1.3万次播放03:21非遗美食:湖北非遗美食——黄陂三鲜查看更多

方言

楚地由于位处江汉及汉淮之间,北方的华夏语、西方的藏缅语、南方的苗瑶语和东南的壮侗语都在楚地接触和交流,所形成的楚语自然是吸收了多种语言成分而词汇丰富多彩、音声别具一格的方言。楚国语言属华夏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上具有较多的自身特点。孟子曾用南蛮言这个比喻,形容楚人语音的奇特难懂。

春秋以后,随着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彼此促进,楚国成为南方各族的融合中心,在语言上,楚人也起着沟通夏夷、消除隔阂的作用。在扬雄《方言》中,楚与魏、卫、宋、郑、韩,吴、齐、巴、秦之中的某一地区共有的方言词汇约70个,其中与吴共有者占了一半以上,反映楚、吴方言比较接近。

文物古迹

世界文化遗产——钟祥明显陵

湖北省文物点有1.5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全省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的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湖北省蕲春县是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道教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全省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十堰武当山风景区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宋、元时进行规模建筑。明成祖朱棣将武当山道场辟为皇室家庙,永乐历时12年,建成8宫、2观、36个庵堂、72岩庙等33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年间又大规模维修和扩建。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显陵,明代皇陵,位于钟祥市郢中街道办事处皇城村松林山。陵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朱祐杬和生母蒋氏的合葬墓。布局按帝制“三朝两宫”式和“天子五门”制式排列;四周环黄瓦朱墙,墙高6.5米,厚1.9米,周长4730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楚文化

具有楚文化的器物和图案

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先民最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华夏文明的先进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向前发展楚文化。现今湖北省大部、河南西南部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

青铜文化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在铁器出现之前,铜及其合金曾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作用最大的一种金属。楚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种区域文化,青铜文化成为构成楚文化的主体的支柱之一。

青铜礼器是楚国铜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的风俗好尚、意识形态、工艺水平、文化进程”均“蕴蓄于其中”。楚国的青铜礼器有鼎、簋、敦、盏、壶、缶等。

漆器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其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

楚国的竹胎漆器以竹编织物最为精致。楚国的竹编织物在许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如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圆竹筒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省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发源地。艺术表演场馆有琴台大剧院、湖北省剧院、武汉剧院、洪山礼堂等。

武汉杂技厅于1992年建成,是中国第一座可供进行国际杂技、马戏表演的观演建筑,也是亚洲最大的杂技厅,在此举办的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是全球三大国际杂技节之一,被文化部列为中国“七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之一。湖北省玩灯独具特色,其中以僵狮子最为有名。

汉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糅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绣名列其中。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武汉汉绣博物馆,在汉阳江欣苑社区挂牌成立。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汉族地方声腔剧种之一,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是湖北省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省,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有《双尽忠》、《两狼山》、《生死板》、《打花鼓》、《审陶大》、《合银牌》、《斩李虎》、《宇宙锋》、《闹金阶》、《哭祖庙》等。

荆州花鼓戏,曾称“沔阳花鼓”,后正式命名为“天沔花鼓”。20世纪80年代初改称“荆州花鼓戏”,是流行于湖北省江汉平原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荆州花鼓戏发端于清代沔阳州,即现今的仙桃、天门、潜江一带。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韵味丰厚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其中以《天仙配》、《女驸马》等最具代表性。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

湖北省戏剧还有湖北省渔鼓、江汉平原皮影戏、湖北省道情、湖北省评书、湖北省大鼓、湖北省小曲等。武汉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京剧谭门谭鑫培”的故乡。

民风民俗

楚人以稻米为主食,在楚纪南城内,发现五外有火烧过的稻米遗迹,最大的一处长约3.5米,宽约1.5米,厚约5—8厘米。楚人的基本副食品有鱼类、肉类和蔬菜类。楚国的水果种植也很普及。古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的说法。

宗教信仰

湖北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形成“东禅西道”的湖北省传统宗教文化格局。中国天主教第一位自选自圣主教董光清、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吴诚真、以及近年圆寂的湖北省籍高僧本焕大师、净慧长老、昌明法师等均诞生于湖北省。武当山李光富道长还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首位当选全国性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的宗教人士。

湖北省信教群众约167万人,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3418处,其中,佛教1891处,道教665处,其中,全国重点寺院宫观7处: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武汉归元寺、宝通寺,武当山紫霄宫、太和宫,武汉长春观。

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时期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最为兴盛和辉煌的时代,实现了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空前统一和繁荣,开启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早期文明,其年代约为前3300—前2600年,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岭遗址而得名。

屈家岭文化的彩绘艺术和造型艺术,既是楚文化中漆木器灿烂多彩的源头,也是楚文化彩绘和造型艺术高度发展的基础。

总观纵观文明中繁荣灿烂的物质文化,即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其艺术特色与荆楚之地原始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屈家岭文化一脉相承。无可争议地表明,屈家岭文化即是楚文化发展的基础,是荆楚文明高度发展之源。

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内涵丰富,为全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家岭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屈家岭遗址的发现,表明这里是长江中游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

特产美食

城市

特产

武汉武昌鱼、双柳泡菜、李集小香葱等 
黄石黄石灵溪豆豉、金柯辣椒、松花皮蛋、大冶桔片爽、阳新番鸭、阳新枇杷等 
十堰武当灵芝、武当山冻豆腐、黄龙鳜鱼、郧西葛根、竹溪黄连等 
宜昌宜都蜜柑、秭归脐橙、宜昌天麻、资丘皱皮木瓜等 
襄阳汉水牌砂梨、汤赵湾、紫金香菇等 
展开表格

特色饮食

城市

美食

武汉武汉红豆沙、青山麻烘糕、八卦汤等 
黄石金牛千张皮、黄石港饼等 
十堰竹溪碗糕等 
宜昌三峡苕酥、金箍条等 
襄阳襄阳夹沙肉、襄阳夜壶油茶、襄阳玉带糕、襄阳糊辣汤等 
展开表格

楚菜是中国传统菜系之一。楚菜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自成体系,被列为全国十大菜系之一。

武汉菜

舌尖上的湖北

楚菜典型代表,以汉阳、武昌、黄陂等区风味为基础,吸收了省内外各种风味流派之所长,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武汉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见长,淡水鱼鲜与煨汤技术独具特点。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鱼、豆丝、黄陂三鲜,黄陂糖蒸肉等。

荆宜菜

包括荆州、江汉、宜昌等地区的风味佳肴。它是鄂菜的本源,以烹调淡水鱼鲜技艺见长。诸如蟠龙菜、荆沙鱼糕、二回头,鸡茸笔架鱼肚、八宝海参、散烩八宝等独具特色。

襄郧菜

是湖北省菜系的北味菜,它以襄阳和郧阳(今十堰)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的风味。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特产山珍和野味,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代表菜有:岘山槎头鳊鱼、汉江鲌鱼类菜肴、武当猴头、太和鸡、郧阳三合汤、蜜枣羊肉等。

鄂东南菜

特点是用油宽,火劲足,擅长大烧、油焖、干灸,口味偏重,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代表菜有:黄州东坡肉、瓦罐鸡汤、梅花牛掌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有百花莼菜、薇菜烩肉丝、小米年肉等特产名菜。

旅游发展

9.4万次播放00:41湖北绝对不可以错过的六大景区,你还有几个没打卡……#旅行大玩家 #旅行推荐官 #湖北3.6万次播放00:54武汉5个宝藏地,吃喝玩乐打卡一套攻略拿好!#武汉快乐会回来 #夏日美好湖北#武汉加油 3.6万次播放03:40震撼!用航拍视角解锁湖北的绝美风光!6193次播放05:33神秘的华中屋脊-神农架四日旅游攻略,教你5分钟了解神农架查看更多

景点

2020年2月起,湖北A级景区5年内对援鄂医护免票,可携带亲属一名。[13]

5A级景区共11家

湖北

湖北

湖北

宜昌长阳清江画廊风景区 巴东神农溪旅游区 宜昌三峡大坝旅游区 

湖北

湖北

湖北

武汉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 神农架风景区 十堰武当山风景区 

湖北

湖北

湖北

武汉黄鹤楼 宜昌秭归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展开表格

4A级景区共102家

黄冈英山大别山主峰风景区 恩施鹤峰县满山红景区 武汉华侨城欢乐谷 
武汉蔡甸区金龙水寨景区 武汉黄陂区姚家山景区 宣恩伍家台乡村休闲度假区 
恩施州杨梅古寨景区 孝感董永公园 武汉市黄陂区农耕年华景区 
襄阳保康尧治河旅游区 襄阳凤凰温泉旅游区 来凤县仙佛寺景区 
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 武汉木兰清凉寨 武汉东湖落雁景区 
咸宁温泉谷度假区 武汉科技馆 武汉市海昌极地海洋世界 
展开表格

3A级景区共101家

荆门市龙泉公园 恩施利川朝阳洞景区 荆州万寿园 
十堰郧县龙吟峡旅游景区 恩施巴东寇准文化公园 十堰市人民公园 
十堰丹江口大坝旅游区 咸宁通城县黄龙山旅游区 宜昌泗溪生态风景区 
十堰四方山植物园 咸宁赤壁中华水浒城 荆州张居正故居 
宜昌当阳关陵 荆州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十堰丹江口金蟾峡旅游区 
黄冈红安七里坪长胜街景区 十堰郧县虎啸滩风景区 宜昌中华鲟园 
展开表格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确定湖北省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

2020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下发通知,确定湖北省为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17]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2月28日,位居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榜单第11位。[19]

城市排名

2021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更新公布了31省份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湖北省排第16位。[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