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语:هخامنشیان‎,前550年—前330年),又被称为波斯第一帝国,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版图扩张到中亚及西亚大部分地区的君主制帝国,也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极盛时期的领土疆域,东起印度河平原、帕米尔高原,南到埃及、利比亚,西至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北达高加索山脉、咸海。公元前330年,在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的进攻下,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国灭亡。

中文名

阿契美尼德王朝

宗教

拜火教

别名

波斯第一帝国

所属国家

波斯帝国

起止时间

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创立者

居鲁士大帝

末帝

大流士三世

都城

帕萨尔加德,波斯波利斯,埃克巴塔那,苏萨,巴比伦

外文名

Achaemenid

官方语言

古波斯语

政体

君主制

所属地区

亚洲

人口

1800万(公元前480年)

民族

波斯人、埃及人、巴比伦人等

面积

695万平方公里(公元前480年)

建立时间

公元前550年

历史

崛起

阿契美尼德王朝,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线对希腊的进攻则由于马拉松战役(前490年)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前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遭受失败。

古波斯帝国宫城遗址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创建者为阿契美尼斯;当时整个波斯地区还是在米底王国的统治之下。阿契美尼斯死后,他的儿子泰斯帕斯继任王位,并在米底王国斯基泰时期带领阿契美尼德脱离米底王国的统治。泰斯帕斯死后将土地分给他的两个儿子:塞鲁士一世和阿里亚拉姆尼斯。他们死后将王位分别传给他们的儿子:冈比西斯一世和阿尔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继承冈比西斯一世的王位,并在其后承袭了亚薛米斯的王位,重新联合阿契美尼德王朝。

居鲁士随后开始扩张领土。他首先公开反叛米底王国,并在公元前550年将其彻底消灭。其后,他与巴比伦结盟,以确保王国的后方不会受威胁。公元前546—539年之间,居鲁士先后征服了东部伊朗和中亚的许多地区:巴克特里亚(大夏)、马尔吉安那、花剌子模、索格地亚那、格德罗西亚、萨塔吉地亚、阿拉霍西亚、德兰吉安那、萨克人的地区、阿富汗等地,其统治范围在东方接近了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的西部地区。居鲁士死时,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东部和东北部疆域已经包括阿姆河两岸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中国史书先后称为“大夏”、“吐火罗”)和花拉子模,由居鲁士之第巴尔迪亚统治。居鲁士之子登位后,继承父志继续扩张。以后的波斯帝王一再发动对东方塞种人的征伐,把疆界推过阿姆河,到达锡尔河两岸。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将其国土划分为20个郡,各郡每年向中央缴纳一定的贡赋,其中有7个郡在中亚:例如第7省辖兴都库什山以南之犍陀罗地区,第12省辖大夏,第16省辖安息(帕提亚)、中亚地区花拉子模和粟特(索格迪亚纳)。阿契美尼德王朝最东方的据点在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的、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波斯人在该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鲁士城。

公元前547—546年,波斯人同小亚强国吕底亚王国发生战争。吕底亚是一个十分富庶的国家,在其强盛时,曾控制了希腊世界和东方之间的海上和陆上贸易。米底王国灭亡后,它于公元前547年出兵卡帕多细亚(原属米底,现已归波斯人统治),从而引发了与波斯人之间的战争。居鲁士率军还击,打败了吕底亚,俘虏了它的国王克列伊索斯。不久,波斯人又借镇压吕底亚人起义之机,征服了小亚西海岸各希腊人城邦。消灭吕底亚后,塞鲁士乘着巴比伦国内政局不稳之时挥军向其进攻。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城陷落,居鲁士入城,并握住巴比伦守护神马尔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愿意以巴比伦人的身份来统治这个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势力扩至埃及边界。

扩张

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任王位。冈比西斯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攻破其国都孟菲斯,更将法老掳至苏萨。埃及国王普萨美提克被俘(后因参与反对波斯人的起义而被杀)。他在埃及建立了第27王朝。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其版图比埃及新王国和亚述帝国大得多。

此后,他还曾出兵远征利比亚和努比亚,均不顺利。据希罗多德,冈比西斯远征利比亚的军队毁于沙漠风暴;而远征努比亚的军队则败于准备不足。于是埃及爆发了反对冈比西斯的起义。公元前524年末或523年初,冈比西斯回到埃及首都孟斐斯,镇压了起义。公元前522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内部发生叛乱,冈比西斯二世急忙班师回朝,却死在途中。其王族将领大流士一世续率兵回国,并成功平定叛乱,更最后获得王位。

古波斯帝国宫城遗址

阿契美尼德王朝刚建立不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统治阶级内部王权与贵族的矛盾都十分尖锐。据《贝希斯吞铭文》,“当冈比西斯在埃及时,人民开始叛乱。在国内、在波斯、在米底,也在其它各省出现了很多谣言。”而当冈比西斯对利比亚和努比亚的征服遭到挫折时,终于引发了高墨塔暴动。暴动于公元前522年3月14日爆发于波斯国内的庇里什瓦德地方的阿尔卡德里什山。暴动者打着冈比西斯的弟弟巴尔狄亚(据《贝希斯吞铭文》;而据希罗多德则为司美尔迪斯)的旗号起兵。暴动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响应:“于是所有的人民、波斯人、米底以及其它诸省都骚动起来,从冈比西斯转而倾向于他。他(高墨塔)夺取了王国。”高墨塔自立为王,号召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和各被征服地的人民)拥戴他而抛弃冈比西斯。他还派人到各地去“宣布免除三年兵役和赋税”。从“人民”手中夺走了“牧场、牲畜、奴仆、房屋……。”公元前522年9月,出身阿黑明尼德氏族的大流士同其他六个波斯贵族一起密谋,杀死了高墨塔及暴动的其他领导者,镇压了各地起义。暴动历时7个月。

君主制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全盛时期疆域图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为阿尔沙米斯的孙儿,同时也是阿卡米力斯家族的王子,他夺得王位后对内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以稳定政局。大流士上台后,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曾两度起义反对他的统治,他严厉地镇压了起义,并将镇压高墨塔暴动和两次人民起义的情况用波斯语、埃兰语、巴比伦语等三种语言(均为楔形文字)刻在贝希斯吞山崖上,此即著名的贝希斯吞铭文。为了巩固他的位置,大流士在Parsa建立了新的首都,希腊人称为波斯波利斯(“波斯的城市”)并且扩充了他的私人卫队的级别----万人近卫军。即使大流士所做的所有出色的事都抛开不谈,他对波斯所做的贡献是最伟大的地方。在他统治下,政治和法律的改革使这地区获得新生,并且很多出色的计划被实行以促进贸易和商业的发展。货币铸造、重量和量度被标准化并且建立了新的陆地和海上路线。对外他则积极推行扩张。他成功把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大片地区纳入疆土。东部的战役巩固了由赛勒斯获得的利益并将广大的印度次大陆北部变为了波斯控制的省份之一。其后,他又挥军至亚细亚与希腊之间的赫勒斯滂海峡。向西的扩展从大约公元前516年开始,大流士开始在小亚细亚沿海岸攻打希腊的殖民地。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其女婿马多尼奥斯进攻色雷斯和马其顿,但于公元前490年在入侵希腊时的马拉松战役中失利。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486年去世。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接续作王,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儿子和继承人,决定继续波斯在西面的征服,并且以公元前480年的“希腊征服之旅”而闻名,那是一场以发生在塞莫皮莱、萨拉密斯和布拉底的战斗而出名的战役。并于公元前485年成功镇压在埃及发生的一场叛乱。其后,他对希腊发出多次进攻;最初获胜,占领希腊北部地区。但在之后的几场战役中均失利,马多尼奥斯更于普拉提亚一役中战死。希腊的城邦最后保持了一致行动并击败了薛西斯,标志者阿契美尼德王朝衰落的开始。

自此,由于他的自尊在失败后刺激了他,薛西斯决定引退。他将集中力转移在宫廷生活,在他最后的几年里,他把从贸易和税收里获得的庞大财产全部花费在了建造巨大的建筑物上,但大多数都未能完成。薛西斯时代的波斯有四个首都:苏撒、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帕赛波里斯,波斯国王及其宫廷一年四季轮流驻跸于每个都城。最后于公元前465年被谋杀。

衰亡

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一世及其后继者发动的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9年)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希波战争历时半个世纪,貌似强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被英勇捍卫自己独立的希腊城邦所击败。在希波战争期间,埃及、巴比伦曾多次爆发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进一步削弱了波斯的军事力量。

希波战争可以说是波斯军事和政治由胜入衰的转折点,希波战争战争后波斯军队的威力进一步削弱,内部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希波战争结束后,帝国境内被压迫被征服人民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公元前404~前343年,埃及一度摆脱了波斯的羁绊,建立了本地人的第二十八~三十王朝。与此同时,波斯统治阶级内部也不断发生争夺王位的宫廷政变,中央集权制逐渐变得有名无实。行省总督往往兼任军事首长,独揽军政大权。

接续薛西斯一世的分别是阿达薛西一世、薛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二世。其中,薛西斯二世执政只有45天,最终因喝酒过多被宫里的一个妃嫔之子杀死。在他们之后接任的是阿达薛西二世。他成功策动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更最终签署了《国王和约》,从而得以插手希腊的事务。公元前401年,小塞鲁士从小亚细亚起兵叛乱,率10,000希腊雇佣兵东进制争夺王位,被阿达薛西二世所败;但他所雇的希腊雇佣兵却成功退却回希腊本土(参见色诺芬)。

此后的几年间,阿契美尼德王朝本土发生了多次的叛乱;虽然最终都获平定,但却大大动摇了王国本身的基础。公元前359年,阿达薛西三世登基。由于他拒绝帮助雅典对抗北面的马其顿,与雅典闹翻。马其顿其后统一全希腊,当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其风华正茂之年,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遇刺身亡之际,一支马其顿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亚洲。

公元前334年,腓力之子亚历山大跨过达达尼尔海峡。经过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美拉战役,摧垮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军事实力,大流士三世每战必逃,终于逃到巴克特里亚后被杀。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导下攻入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被部下所杀,阿契美尼德王朝正式灭亡。

政治

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甚著名。帝国都城有苏萨、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拜火教或袄教。

波斯帝国宫城遗址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缔造者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内(大约公元前550-前525年)轻而易举地将黎凡特地区从政治上统一起来,为这块饱经磨难的地区实现它急需的和平与秩序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阿契美尼德王朝给黎凡特地区带来了它渴望之极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比起亚述人来,波斯人的征服战争不那么残暴,对于广大被征服地区的行政管理也不那么富有压迫性。与亚述人不同,波斯人在行使主权时,宁愿使人们最低限度地感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给现存的地方政权以行政自由。波斯省督的作用只是监督而非取代地方政权的工作。最为重要的是,波斯人使大家感到他们尊重、保护其臣民的宗教信仰——这项开明的政策的确换来了对波斯人统治的承认。

关于大流士其人,在他夺取政权以前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从《贝希斯吞铭文》知道,他的父亲是维斯塔司帕。据希罗多德,他曾作为冈比西斯的侍从远征埃及。在参予谋杀高墨塔的事件中,他是7人中最后一个参加的。他主张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并夺取了政权。

帝国版图如此辽阔,民族成份极其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波斯的统治阶级又十分年轻、国家机器十分薄弱。因此,统治并不稳定。为了巩固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在历史上称作大流士改革。

他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他神化自己的权力,说是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国王之下设有办公厅,内有通晓帝国内各种语言的人,以了解情况。他常巡行各地,或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况,以加强控制。他还建立特务组织,刺探各地情报(主要是了解各地总督和高级军官的情况)。

他将全国划分为20个行省(称萨特拉庇亚,波斯不在其内),设总督(称萨特拉庇)治理。总督初时不管军事,只管地方行政、司法、征税他规定了各行者应纳税的数量。

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战车兵、象兵、海军、工兵等组成。战时还可从各省和各部落征集到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军队的指挥官多为波斯人(战时从各省和各部落征召的军队则由各省和各部落的人指挥)。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由1万名波斯人组成的所谓“不死队”。国王每年要对军队进行检查,边远地区则由国王派人检查。

他统一了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造铜币。金币称为大流克,每枚重8.4克。

他调整了波斯与各被征服地原有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法律时尽可能参考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宗教采取宽容态度,不加排斥,借以拉拢各地上层人物。

他开通了尼罗河至红海间的运河;又于公元前518年派斯基拉克调查印度河口,斯基拉克率船队从印度河口西行到达红海,历时30个月,从而建立了印度和帝国的海上联系;还在中亚修建水库等等。

改革巩固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统治,但并未消除帝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未消除帝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经济

概述

在这庞大的帝国里,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帝国东部(伊朗、中亚),奴隶制不很发达,有些地区耕种小块份地的村社农民还大量存在,他们是波斯军队的主要来源;而帝国西部(巴比伦、亚述、腓尼基、埃及及小亚希腊城邦等),有的已有两千多年发展的历史,且有很多商品生产较发达的城市,这些地区的人民是帝国贡税的主要承担者。

赋税

大流士一世仅从全国各行省搜刮大量的白银和其他贡赋,而且有自己直辖的王室奴隶制大庄园。据1969年公布的帕赛波里斯泥版文献,在大流士统治的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00年),王室大庄园发给奴隶(“库尔塔斯”)的粮食(主要是大麦)总数为16,212.7勃尔(1勃尔等于10公升),每月平均为1351勃尔;留用的大麦种子为1707勃尔;发给作牲畜和禽鸟饲料用的大麦共3818勃尔;发给官吏的面粉为2211勃尔。

从这些已发现和公布的关于王室大庄园开支的情况可以看到,王室大庄园的奴隶数量、耕地面积、牲畜头数和管理官吏是相当多的。这里的劳动者,库尔塔斯,大都是被波斯征服的各族人民,他们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财产,靠领取给养生活,但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家庭。波斯统治者可随意将库尔塔斯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去劳动。除了王室大庄园外,还有贵族官僚奴隶制大庄园,它们也剥削库尔塔斯的劳动。王室和贵族官僚所拥有的大庄园遍布全国各地,构成帝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巴比伦时期出现的富有商家——埃吉贝家族和穆拉树家族等,这时更加富有了。他们在许多城市都设立钱庄,贷款给官僚贵族,取得大量的利息。他们还从包税、贸易中获得空前的利润。

交通

对阿契美尼德王朝政府来讲,它辽阔的领土仍使交通通讯成为一个压力很大的问题。修建了通衢六道,沿途为政府的信使准备了可供换骑的驿马。虽然上述措施加速了陆路通讯速度,大流士一世仍然认为,必须利用水路在帝国各端间建立联系。他派一名卡里亚水手西拉克斯从帝国最东端的省份出发,到最近的印度河流域沿水路前行,他受命穿过印度河和印度洋,到达埃及的红海海岸。当西拉克斯准确无误地完成了使命时,大流士便吞并了印度河地区。要么是在此之前,要么是在此之后,他使从尼罗河三角洲最东侧支流到苏伊士湾之间的运河竣工,这条运河是法老尼科二世开始开凿的。薛西斯想重演尼科二世环航非洲的伟绩,但他的船队不是从红海出发,而是从地中海启航。航行以失败告经。大流士和薛西斯的海洋野心并未被他们的后继者继承下来。

全国建立驿道,方便军队的调动、国王命令下达和下情上达。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在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配备有人员、马匹、粮草。最长的一条驿道起自小亚西海岸的以弗所,西至伊朗高原的苏撒,全长2400公里,称为“御道”。另一条著名驿道是从巴比伦经伊朗高原至印度河。这种驿道可能是在原有大的队商道路和亚述帝国时期的一些驿道的基础上修建的。

文化

总述

波斯人是众多古代文明中比较先进的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以波斯城为例:基座平台仿自西亚;以大石柱构成主殿仿自埃及神庙;石柱的凹槽和螺旋状,则受希腊影响;殿门两侧的石狮,殿墙,浮雕,屋顶琉璃瓦与亚述建筑相似,将迦南人使用的22个符号,转变成便利书写学习的表音字母,西传后成为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欧洲各国字母的共同基础,为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贡献。

早在公元前6世纪,伊朗法尔斯地区的波斯人部族酋长居鲁士就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大帝国阿契美尼德国家。公元3世纪以前,在伊朗西南部通用的是古波斯语(楔形文字),在伊朗西部克尔曼沙阿附近山上雕刻的关于国王大流士(公元前521~公元前485在位)业绩的文字就是古波斯语;在伊朗东北部通行的是阿维斯陀语,在祆教经书《阿维斯陀》中,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诗歌。

艺术

在艺术方面,阿契美尼德王朝留下了宝贵遗产。帝国从各被征服民族征调劳动者和建筑材料,用以兴建宫室,装点都城。波斯的建筑融合埃及、巴比伦、希腊各民族的艺术成就,构成自己独特的雄伟壮丽的风格。大流士一世的新都波斯波利斯的宫殿建筑在巨石垒成的高台上,有大王听政的殿堂和百柱大厅,柱高7.62米,以圣牛、角狮和人面形为柱头(见彩图波斯波利斯王宫谒见大厅)。高台阶陛侧面的壁上浮雕万人不死军、廷臣和各被征服民族进奉贡物的行列。苏萨的宫殿遗址有彩色釉砖的墙壁,上面描绘大王的侍卫和各种野兽。这一切都旨在表现帝国的伟大和大王的尊严。金属细工在波斯也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工艺,艺术家们以槌压的方法制成各种异兽形金片装饰宫殿的门和用具。

宗教

如果考虑到大流士一世和至少地的直接继任者薛西斯在其铭文中显示出,他们已经接受了与琐罗亚斯德教类似的宗教,阿契美尼德王朝对外族宗教所持的宽容态度就更值得称道,更显得与众不同了,因为琐罗亚斯德教的真谛是战斗性,而非宽容。琐罗亚斯德以这种精神摒弃了讲伊朗语诸民族的传统宗教,用一种新家教取而代之。琐罗亚斯德认为他的使命是传播对一个善良之神——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的信仰。他对光明之神的信仰是忠贞不二的。我们不知道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对琐罗亚斯德教的信仰究竟有多深,他们也并未公开声称自己是琐罗亚斯德的信徒,他们甚至没有提到过他的名字。那位先知大约比大流士一世要早出生一个世纪,他的传教地区似乎是在讲伊朗语诸民族定居的东北地区(今伊朗呼罗珊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

民族

介绍

波斯帝王们的宗教自由化、政治自由化政策使波斯政权与叙利亚各民族的关系融洽起来。叙利亚各民族曾顽强不屈地先后反对过亚述和巴比伦的征服者。在腓尼基人、撒马利亚人和犹太人眼中,波斯人简直就是大救星。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被并入波斯帝国之后,腓尼基商人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内陆贸易区,同时,在地中海上,在与其商业竞争对手希腊人的斗争中,他们也争取到了波斯的支援。与腓尼基人一样,亚洲希腊人也成了波斯的子民,不过,是不驯顺的子民;而叙利亚的腓尼基人却帮了波斯人的大忙,并得到其青睐。3个叙利亚腓尼基城邦国家阿腊杜斯、提尔和西顿,被授予小型地方自治王国的地位。腓尼基人并不打算背叛波斯人,因而,波斯人不必担心殖民地中的腓尼基城邦会介入叙利亚事务。波斯人并不想把利比亚的腓尼基人和叙利亚的腓尼基人并入他们的帝国,相反在公元前6世纪末叶,他们与迦太基人订立了反希腊协定,当时殖民地中的腓尼基人城邦在迦太基的领导之下组成了一个统一阵线。

犹太人

巴比伦尼亚的犹太人社区是波斯人的天然盟友,因为这些离乡背井的犹太人从未饶恕过曾放逐他们的巴比伦人。他们组成了亲波斯人的少数派,在多数居民均采取不合作态度的巴比伦尼亚,这个少数派对波斯人尤为可贵。尽管居鲁士二世出于策略的考虑,通过“与巴尔携起手来”,表示他愿意尊重巴比伦人的民族自尊心,但仍然无济于事。居鲁士二也允许所有希望离开的犹太人返回在犹太的故园,并重建他们在耶路撒冷的神庙。在埃克巴塔纳(今称哈马丹)的档案中,可以查到居鲁士二世的敕令,这一敕令继而又受到大流士一世的进一步确认。要么是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在公元前445年,要么是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在公元前384年,曾允许其巴比伦犹太管家尼希米暂时离开首都苏萨,他负有前往犹太重新为耶路撒冷城设防的使命。大流士一世和阿尔塔薛西斯都曾为在他们授权下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公共工程而批准过预算和建材。

阿拉米人

阿拉米人像犹太人和腓尼基人一样,也从波斯帝国获益不浅。在亚述统治时期已经开始的阿拉米语言文字的传播,在波斯人治下又获长足发展。在叙利亚,迦南语(希伯来语)逐渐被阿拉米语所取代。在叙利亚,迦南语仅仅是礼拜仪式用语,作为日常用语,它只在地中海西岸地区的腓尼基人殖民世界中运用。阿拉米语继续与阿拉米字母同时向东传播,阿拉米字母比楔形文字更方便实用。与七八个世纪以前的乌加里特人一样,波斯人从苏美尔-阿卡德语库中选择了一些字组成一套字母。大流士一世在贝希斯敦石崖上用3种文字记录其武功时,用波斯楔形文字刻下了波斯文,同时,又用表达方式既传统又庞杂的苏美尔体楔形文字刻下了埃兰文和阿卡德文译文。但是,波斯人的楔形文字与乌加里特文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它未能抵抗住由更简洁明了的字母组成的字母大潮的冲击,这种字母早在公元前最后一千纪初叶已在腓尼基流行起来。到公元前330年,绝大多数波斯帝国官方文件都已运用阿拉米语言文字,不过,也许这些字母仍按波斯语发音,即组成一个阿拉米字的字母组合,读起来好象是这个阿拉米字的波斯语译音。

米底人

叙利亚的几个主要民族因此而满足于做波斯人的臣民,而与波斯人有血缘关系的米底人却感到不那么幸福。正如他们在公元前522年起义中表现出来的那样,他们记得自己也曾是不可一世的民族,而波斯人则曾是他们的臣民。不过,尽管米底人桀骛不驯,波斯人还是再次允许他们做了米底-波斯帝国的伙伴,这个帝国比过去的米底帝国辽阔得多,也强盛得多。埃兰人也许有些受宠若惊,因为他们的国都苏萨升格为帝国首都。东北部讲伊朗语的民族在帝国亡国之后,坚持了长达3年的抵抗运动,反对马其顿统治者,以此显示他们对波斯帝国的深情厚谊。东部的游牧民族西徐亚人曾与居鲁士二世为敌,但在被大流士一世征服之后,似乎也很忠实于帝国。当公元前480年薛西斯在欧洲的希腊作战时,由他们据守战略要地。公元前330-前328年,他们还支援过农居的邻邦反抗亚历山大大帝。

西亚人

不过,在被征服的民族中,有3个民族表现出与波斯统治势不两立,即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亚洲希腊人。在公元前522年这个关键时期,巴比伦人不只进行了一次起义,而是两次。公元前484年,他们再度起义。不过,这一次,波斯人毫不手软地将起义镇压下去,从此以后,直到他们最终被亚历山大解放时为止,巴比伦人一蹶不振。波斯人不能放手让巴比伦人脱离他们的控制,巴比伦是波斯帝国的粮仓和工厂,也是帝国内陆交通网上的枢纽。而在另一方面,占领埃及不啻是波斯帝国的一大负担,正如它曾成为亚述人的负担一样。埃及距离法尔斯比离亚述更远。在反抗其大陆上的亚洲主人时,它可以接受来自海上的希腊人的增援。虽然埃及在公元前522年一败涂地,但是,它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末期再度揭竿而起,公元前464-前455年,公元前404或395-前343年,他们曾两度取得独立。当它再度被波斯人征服时,距波斯帝国自身的倾覆已仅仅只有十几年时间。

波斯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产生了历久不衰的效果,这一政策顺应了宗教上不同信仰相互调合这一趋势,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放逐政策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形成。一个征服者可以流放被征服国统治集团的成员,却放逐不了它的神祗。留在当地的农民仍会继续供奉它们,外来移民也不可能忽视它们。在前以色列王国主要宗教圣地伯特利崇拜耶和华的礼仪被向东带入巴比伦尼亚,向南带到埃利藩蒂尼,此地是尼罗河第一瀑布下面的边防要塞。公元前5世纪,在这个地方,一支为波斯人服务的犹太驻军同时供奉着爱希慕恩、安娜特和耶和华,这支军队的士兵都是为逃避被尼布甲尼撒放逐到巴比伦的厄运而躲入埃及的犹太人后裔。

在埃利藩蒂尼的犹太社区与撒马利亚区酋长珊巴拉特保持着友好的通信往来。在波斯人统治时期,在尼希米行使使命之前,耶路撒冷属于撒马利亚区。从珊巴拉特的姓氏(西努巴利特)上判断,他是巴比伦流放者的后裔,如果从他儿子的名字(达拉亚和谢勒迈亚)上看,他们都是耶和华的信徒,而不是月亮神的崇拜者。此时,撒马利亚的居民已严格地专一信奉耶和华,除《摩西五经》外,他们不承认任何手写文书为经典,也不承认有非手写经典存在。但是,当巴比伦尼亚犹太人社区的代表尼希米奉圣旨到达耶路撒冷时,珊巴拉特与他发生了冲突。为使尼希米和以斯拉进行其决定性的工作,波斯帝国政府不明智地彻底改变了它的普遍宽容的政策。这个不寻常的讨好态度破坏了波斯政府本身最重要的一条行为规范。这是一次被动的国家行为,可是,比起波斯政府的任何主动行为来,这个被动行为却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的嘲弄。

帝王表

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 约前680? 年–前675年在位

泰斯帕斯 (Teispes),阿契美尼斯之子,安善国王(King of Anshan),约前675-前640年在位

居鲁士一世 (Cyrus I),泰斯帕斯之子,安善国王(King of Anshan),约前640-前580年在位

冈比西斯一世,居鲁士一世之子,安善国王(King of Anshan),约前580-前559年在位

居鲁士大帝,冈比西斯一世之子,约前550年–前530年在位 (ruler of Anshan 约前559年 –前550年 征服米底王国)

冈比西斯二世,居鲁士大帝之子,前529年–前522年在位

高墨达 Smerdis (Bardiya),据称是居鲁士大帝之子,前522年 在位(可能是篡位者)

大流士一世,高墨达的连襟、阿尔沙米斯之孙,海斯塔斯皮斯之子,前521年–前486年 在位

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前485年–前465年在位

阿尔塔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65年–前424年在位

薛西斯二世,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24年在位

塞基狄亚努斯,薛西斯二世同父异母的兄弟及对手,前424年–前423年在位

大流士二世,薛西斯二世同父异母的兄弟及对手,前423年–前405年在位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大流士二世之子,前404年–前359年在位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之子,前358年–前338年在位

阿尔塞斯,阿尔塔薛西斯三世之子,前338年–前336年在位

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二世之曾孙,前336年–前330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