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韶,简称韶,又称九韶、箫韶等,是舜的乐舞,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乐舞之一,用于泛指美妙的仙乐。传说为乐师夔(一说质)所作。出自《庄子·天下》:“舜 有《大韶》。”

释义

泛指美妙的仙乐

作品原文

大韶(见于《尚书·益稷》)

:大(读作 d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韶(读作sháo )古代乐曲名。美:韶光(a.美丽的春光;b.喻美好的青年时代)。韶华(同“韶光”)。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作品注译

夔:(读作kuí),舜时乐官。

戛:(读作jiá),这里指长矛。

鼗:(读作táo),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

柷:(读作zhù),古代打击乐器,像方匣子,用木头做成,奏乐开始时敲打。

敔:(读作yǔ),古代打击乐器,奏乐将终时,击之使演奏停止。

镛:(读作yōng),大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跄跄:形容行走合乎礼节。

文献记载

这一套是舜时期的乐官夔(读kuí)所作的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曲曲,有钟、磐(读pán)、琴、瑟、管、笙、箫、鼗(读táo)、鼓、柷(读zhù)、敔(读yǔ)、镛(读yōng)等乐器。

有人唱其辞,有人扮演鸟兽、凤凰而起舞。《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对此套乐曲内容和意义的评论:“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据《论语·八佾》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而孔子谈《武》乐只说:“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孔子对此曲的高度评价。孔颖达注疏:“乐之为乐,有歌有舞,歌以咏其辞,而声以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这段话描述了《大韶》的盛大场面。

又《礼记·乐记》所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从这套乐曲可以看出,诗、乐、舞的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一个主要特征。

作为雅乐舞蹈主要内容的六大舞之一的舜乐《大韶》,简称《韶》;亦作《韶箫》、《箫韶》、《韶虞》、《昭虞》或《招》。是六乐中最著名的一部,孔子在春秋末年还曾见过。

传说这个乐舞的创制者是一只脚的怪兽“夔”,内容是歌颂舜帝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尧的功德,而它的表现形式则是“击石拊石”,是“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可见它原来也是氏族社会中的原始舞蹈。

《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元年己未即位,“作《九韶》之乐”。《史记·夏本纪》:“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即乐舞由九段组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周代用以祭祀四望(向四方遥祭山川。或指日月星海)。

吴季札在鲁国曾见《大韶》演出盛况,叹为观止。孔子也称《大韶》为尽善尽美的乐舞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