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院寺,寺庙名称,比较著名的有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和甘肃金塔县塔院寺。

五台山塔院寺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因释迦牟尼舍利塔即藏式,造型优美,加之处于的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着寺庙,所以它便成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的标志。

在历史上,塔院寺和它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庙,这里就是原寺庙的塔院。明朝万历七年到十年(公元1579——1582年),对寺院的殿宇进行了改建,让它和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直到今天。[2]

中文名

塔院寺

外文名

Pagoda Temple

地理位置

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

建造时期

明朝

宗教

佛教

占地面积

15000平方米

景区等级

2A

著名景点

释迦牟尼舍利塔

住持

释如空

简介

塔院寺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塔身拨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人们把它做为五台山的标志。此塔通高七十五点三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塔基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盖铜板八块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卦地位安置。塔顶中装铜顶一枚,高约五米,覆盘二十一米多,饰有垂檐三十六块,长两米多;每块垂檐底端挂风钟三个,连同塔腰风钟在内,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个。风欢铃动,叮铛作响。

传说

很早以前,塔院寺每年春三月,都要设一个“无遮大会斋”,就是不分僧人和百姓,不分穷人和富人,也不分男女老少,凡来者都分给一样的饮食。

有一年设无遮大会斋,斋饭的钟声响过,人们向塔院寺涌来,有一个叫化子模样的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拖着一个孩子,身后跟着一条狗,也随着人群涌入寺内。她挤上前,对分饭食的库头和尚说:“我有急事,请先分给我吃吧!”库头和尚给了她三份饭食,连两个孩子的也有了。这个贫女又说:“狗有生命,也该给一份。”和尚又勉强给了一份。殊料贫女又说:“我腹内有子,尚须分食。”库头和尚发怒道:“肚里的孩子还没出生,就要分食,你真是贪得无厌!”贫女进而分辩道:“众生平等,肚里的孩子也是有生命的。”随后,从袖子里 取出一把剪子来,剪下一把头发,放在案桌上,用偈语唱道:“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吾越三界,却被阿师嫌。”说罢,就跃身腾空,变成文殊菩萨,引着的狗变成了神狮,两个孩子变成了天童。库头和尚惭愧不已。后来,在文殊菩萨显圣处建了座塔,把菩萨留下的头发放在里面供养起来。《清凉山志》记载:“在大塔东侧,昔文殊化为贫女,遗发藏此,万历间,圆广道人重修,见发若金,随人视之不一。[1]

架构

塔院寺,寺以塔名,颇为得体。寺原为大华严寺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全山“青庙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其传承法系既有显密,亦有藏 密。塔院寺藏密。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周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一百三十馀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其他诸塔犹如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它。大白塔始建於何时,目前已难以稽考。 《清凉山志》载,此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有一传言,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黄金七宝铸成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分布於大千世界中。中国有十九座,五台山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据说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摩腾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说之灵鹭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院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於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北魏时显通寺称“大浮图寺”,意即大塔寺,可见大白塔至迟在北魏时期已耸立於五台山了。现在的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俗称“大白塔”,将以前的慈寿塔置於大塔腹中。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之冠。建成後,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命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明神宗万历(579年),皇太后李娘娘又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1952年由人民政府拨款将塔院寺修旧一新。

建筑

塔院寺,原为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建舍利塔时,独立为寺。寺内主要建筑以舍利塔为中心,排列着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建筑。藏经阁内木制转轮藏共33层,各层放满经书,现存经书两万多册,是名副其实的藏经殿。院内的舍利塔,又称大白塔,全身雪白,高约56.4米,比北京北海的白塔还要高出20.5米。大白塔耸人云天,在红墙、琉璃瓦殿顶的陪衬下,显得巍峨壮观,早已成为五台山的标志。

大白塔的下层是殿宇,俗称塔殿,内有文殊、观世音、普贤、地藏四菩萨和释迎佛像,还有色调鲜艳的济公和尚瓷像和雕工细腻、小巧玲珑的刘海戏金蟾木雕。五台山寺庙分为两类,一类是汉僧寺院,俗称“青庙”,一类是喇嘛寺庙,俗称“黄庙”。清代曾将部分青庙改为黄庙,青衣僧随之改为黄衣僧,因此,这里又有了汉族的喇嘛。青庙的首寺是前面已经讲过的显通寺,黄庙的首寺则是菩萨顶。

在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五台山五大禅处一。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改用今名。寺前有木牌坊三间,玲珑雅致,为明万历年间所筑。寺内主要建 筑,大雄宝殿在前,藏经阁在后,舍利塔位居其中,周设廊屋,东列禅院,布局完整。各殿塑像保存完好,藏经阁内木制转轮藏二十层,各层满放藏经。供信士礼拜与僧侣颂诵。寺内以舍利塔为主,塔基座正方形,藏式,总高约60米,全部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醒目。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风来叮当作响,极富古刹风趣。台怀诸寺,群山环峙,塔院寺位居在前,高大的白引人神往,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

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塔院寺的建筑,以雄伟壮阔为特点,比起布局匀称严谨的显通寺来,要开朗得多。中轴线上有影壁、牌坊、石阶、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气势雄伟。

其中大慈延寿宝殿面宽27.4米,进深11.5米,单檐歇山顶。此殿为祈愿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李氏延年永寿而建,故名:“大慈延寿宝殿”。殿内正中佛龛供奉释迦摩尼佛,左边供奉文殊菩萨,右边供奉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

藏经楼面宽25.3米,进深13米,两层三檐硬山顶。底层檐下悬乾隆御书匾,二层檐下悬康熙御书匾。内供十佛八菩萨,正中安置“华藏世界转轮藏”。这座转轮藏是明万历九年(1526年)由憨山大师亲自设计并筹资建成的。华藏世界转轮藏八角33层,高11.3米,上大下小,每层上面有若干小格,底装圆盘,曾推之可转。这座转轮藏以珍藏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及元、明善本经卷而闻名遐迩。

圣迹

大白塔位於殿阁之间,旌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拼成圆盘形状,其上为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从铜顶到铜盘边缘有铜钮固定,望去似北方草帽,南方斗笠。圆盘边缘,还吊装36瑰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馀,宽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三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每逢风和日丽,鸟雀围翔,风吹铃响,悠然成韵。明朝镇澄法师,曾有诗先赞曰:“浮图何漂缈,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铎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大白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是中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和孤例,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实物资料。大白塔也是朝圣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香客多绕行白塔还愿,一边走一边念经或叩头,一边抚转法轮。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

在大白搭东侧,还有一座高两丈余砖构文殊发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状如宝葫芦。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藏其中。大白塔底坐碹洞里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佛足足印长1.6尺,宽6寸,足心有千幅轮相和宝瓶鱼剑图,十个足趾有华纹字。据下部碑文解释,释迦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最後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见到此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玄奘取经时,把这佛足印也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於祖庙。明万历王午年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养在大白塔下。寺内现存其它蒙、藏、汉文各类碑记数十通。

五台山塔院寺还与中国革命的领袖们结下不解之缘。寺内方丈院中,至今还设有毛泽东故居陈列馆。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砚台,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方台上放有大盒,上架一只铜茶壶。後院东跨三间,左右两间分别是周恩来、任弼时当年路居住室。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4月9日傍晚时分,来至台怀镇塔院寺。第二天早晨,毛泽东、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观看了寺院文物。毛泽东视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处,一路上他亲切地与僧人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佛事活动,并勉励地方干部一定要保护好文物,要忠实地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团结爱国僧人,把五台山建设好。周恩来视察了菩萨顶、显通寺、罗喉寺、万佛阁,观看了量墨殿、铜殿、铜塔、“开花献佛”等文物古迹。毛泽东在五台山路居,虽仅有一宿,但在五台山的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台”的美好回忆。

游览

餐饮

塔院寺

莜面窝窝:莜面,是由莜麦加工磨制而成的,是忻州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莜面窝窝的做法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 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住宿

鑫隆贵宾楼

:于二零零六年四月重新装潢开业,二零零七年加入佛教五台山网络,总经理蓝居士携全体员工热忱欢迎八方宾客,整体配置具备三星级标准,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支较强的服务队伍。位于五台山风景区明清街上段2号,左邻汇宾楼,右毗紫府贵宾楼,前视五爷庙。环境优雅地理位置无与伦比,距离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只需五分钟路程。备有套间、标间、单人间,可接待80余人住宿,配备有可容纳100余人的生态园餐厅,并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欢迎您的光临。

交通

塔院寺文化活动

火车

::北京有直达五台山的空调专线,硬座价格是70元,一夜即到,南方的朋友可 先到太原,再乘从太原到五台山的车,大概两个小时,票价在25左右。车很多,交通方便。

公路

::由于到五台山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公路就成为通往五台山的唯一交通设施。从外地来五台的游客可以先到太原,从太原汽车站有车可直达五台山风景区,在台怀镇和太原之间每日有班车往返。五台山六月大会期间(农历六月初至七月初十),是游人最多的时候,此间五台山周边县镇都加开到五台山风景区的旅游车。

小贴士

山西省五台山的塔院寺,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五台山整个地区气候特殊,属高寒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夏季旅游,也要多着些单衣,春秋需带毛衣塔院

山西省五台山的塔院寺,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五台山整个地区气候特殊,属高寒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夏季旅游,也要多着些单衣,春秋需带毛衣,尤其上台顶观日出,更需要穿棉大衣。五台山最适宜旅游的季节是六月至九月,但七八月雨天较多,尤其上台顶观日出,更需要穿棉大衣。五台山最适宜旅游的季节是六月至九月,但七八月雨天较多。

塔院寺购物

金莲花::属旱金莲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高寒高海拔的五台山向阳山坡上。一般六月开花,七月榭落,花呈金黄色,有香味。其花、茎、叶均可入药,有清热、凉血、清肺、降压、防癌、消炎之功效。泡茶饮用,口感滑润,具有清热败火之功效,杯中但见金花绽放,使人神思怡然。

修建

塔院寺是金塔的名胜古迹之一。1986年金塔县十届二次人代会做出维修古塔的议案,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古塔进行加固维修,立碑保护,并搬迁修复文昌阁庙宇一座。近年来,县政协多方调查,精心勘察论证和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制定方案,经县政府同意后付诸实施。社会各界及一些有识之仕、迁客骚人、僧师道徒亦纷纷倾囊捐助,大雄宝殿等宇室庙阁陆续新建,来此观光旅游的人们络绎不绝。一次赶庙会时,一年轻妇女喜感于宝塔之壮严,在塔前留影,待取到照片时,发现塔中俨然有一中年妇女,脸圆身腴,手托一瓶,与佛教中的观音菩萨无二。此照片冲洗后,曾满城风雨,传为佳话。远乡近邻,闻此消息,广为传说。而今来金塔者总带着一种好奇和神秘,愿意在这里留下人生美丽的一刻,把菩萨显灵与靓亮的景观亦当作一种美好企盼。

附属景区

黛螺顶;代州文庙;代县边靖楼;翠岩峰;碧山寺;般若泉;白求恩模范病室;五台山;白云寺;平遥文庙;秀容书院;公孙杵臼墓;雁门关;元好问墓;北城门楼;阎锡山旧居;忻口战役遗址;杨家祠堂;真武庙(亦即玄武庙);千佛寺摩崖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