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金川门外街南端,坐南朝北,面临护城河,历史上著名的金川门之变便发生于此。

金川门为单孔城门,有一座门券,门外设有金川桥一座,东侧有金川门涵洞和水闸,用来控制护城河和内外金川河的流通。

金川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因金川河由此出城而命名为金川门。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金川门千户所。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京市铁路开始建造,从下关火车站引出经过金川门门洞驶入南京城内。1930年代,国民政府改金川门为三民门,取三民主义之意。

中文名

金川门

别名

三民门

地理位置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66号

拆除时间

1957年

重建时间

2004年

石碑纪念时间

2004

始建年代

明朝洪武初年

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初年,金川门始建,因金川河由此出城而命名为金川门。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金川门千户所。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亲自率兵自瓜州渡江,由金川门入应天府城(南京),并攻占京师应天府城,致使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史称靖难之役。金川门之变宣告了建文朝的终结,朱棣成为皇帝后,对金川门格外看重,委派其妹宝庆公主的夫君赵辉驸马,充任金川门的千户守。

明朝永乐年间,金川门附近建成大型粮库(亦称“草场”)一座,属于朝廷重要粮仓之一。

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八月间,南京金川门粮库失火,一次就“焚烧粮食三十九万八千包之多”。据不完全统计,自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至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金川门粮库失火3次,朝廷命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裁。

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由于南京“守备单弱”,“倭寇密迕各闷”,故升浦口守御指挥使孙世勋为署都指挥佥事,“提督南京金川等门官军”。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南京城内的京市铁路(时称宁省铁路)开始建造,铁路从下关火车站引出经过金川门门洞驶入南京城内。

1930年代,国民政府改金川门为三民门,取三民主义之意。

1942年5月,当时的首都国民政府着手疏浚金川河,改建涵洞11座。

1957年,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且由于交通道路改造的需要,金川门及京市铁路一同被拆除,地名沿用至今。

2004年,金川门桥重建完毕,金川门桥连接铁路北街和金川门外街,金川门附近建起了市民广场,南京市人民政府在金川门遗址北侧建立石碑以示纪念。

布局构造

金川门东为神策门,西为钟阜门,为单孔城门,有一座门券,门外设有金川桥一座,东侧有金川门涵洞和水闸,用来控制护城河和内外金川河的流通,因古代有金川门涵洞使得金川河由此出城而得名金川门。

传说轶事

  • 金川门之变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削藩政策,先后削除五位亲王爵位,这激起了分封北平的皇四叔燕王朱棣的反对。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讨伐”建文帝身边的“奸臣”,建文四年(1402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亲自率兵自瓜州渡江,由金川门入应天府城,并攻占京师应天府城,致使建文帝朱允炆退位并下落不明,“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明史》卷4),史称靖难之役。金川门之变,宣告了建文朝的终结。朱棣堂而皇之地登上奉天殿,改元永乐,朱棣成为永乐皇帝后,对金川门格外看重,委派其妹宝庆公主的夫君赵辉驸马,充任金川门的千户守。

朱棣在京师(今南京)当上皇帝后,再加固城墙,重兵把守。在内十三城门中,他对金川门十分看重,就委派他的妹夫、宝庆公主驸马爷赵辉担任金川门的“千户守”。而赵辉这一守,“凡事六朝”长达64年,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赵辉于天顺初年,向朝廷申请“侯”爵,明英宗因故未批准。赵驸马虽未升迁,但守金川门尽心尽职。于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无疾而终,享年90岁。

  • 积善庵的笋脯豆

明初,京师金川门有一积善庵,始建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其第20子朱松因封韩王未就藩而建的香火院。积善庵后有大片竹林,每年春天竹笋茂盛,觉清便率众尼将挖来的鲜笋加盐煮熟,上篮烘干,又将浸泡后的黄豆加适量酱油、糖煮熟,摊开晒干,和以笋脯,用瓷坛贮藏,历久不坏,取名“笋脯豆”。笋豆味道鲜美、又耐咀嚼,既能佐粥、也可消闲,别有风味。因此,南京城许多善男信女都到庵里讨要品尝,民间也纷纷仿做。积善庵毁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当年,霍韬出任南京礼部尚书,积极推行明世宗禁佛政策,“南都,我皇祖所以肇基地,典礼宜天下先焉”(霍韬《渭崖文集》卷4),下令绝僧尼、拆寺庙。积善庵虽毁,但笋脯豆却流传下来,清代学者袁枚《随园食单》就有记载,至今仍是南京家常小菜。

  • 预言石碑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修建京市铁路时,金川门洞下一米多深的地方曾掘出一块石碑,上刻:此路变成铁,大清江山灭。当时修路工头不敢声张,为免招来杀头之祸,便命人砸碎石碑,扔进了金川河。说来也巧,果不出几年,清朝真的就灭亡了。这一奇闻,至今还为南京百姓津津乐道。

  • 落魂桥

落魂桥是大市古桥,位于南京萨家湾八中边缘与铁路北街中段,始建于明代。据当地的一位83岁的柳姓老人讲,太平天国起义军攻打南京时,曾在此桥砍杀近百名清军,一时间金川河血流成河。后来,日本侵略军攻占了南京,在金川门内东边靠城墙的边上,建起了上百间仓库,城墙上都有日本兵站岗,据说有次抓到了几位“偷东西”的,被日本兵带到附近的落魂桥枪杀了,死尸在水里漂了几天;之后,南京的老百姓就称此桥为“落魂桥”了。

相关城门

京城城门
明代十三座城门正阳门(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中华门)三山门(水西门)
石城门(汉西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兴中门)
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和平门)太平门
朝阳门(中山门)
明代后增辟城门玄武门(1908年)草场门(1908年)小北门(1908年)挹江门(1921年)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