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的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主标志按其含意可分为四种: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辅助标志共5种,是附设在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标志,这种标志不能单独设立和使用。

辅助标志按其用途又分为表示时间、表示车辆种类、表示区域距离、表示警告和禁令理由的辅助标志以及组合辅助标志等几种。其形状为长方形,其颜色为白底、黑字、黑边框。此外,还有一种可变交通信息标志,它根据道路检测到的情况(如占道施工、阻塞、流量、流向的变化、气候状况等),把某种信息及时显示出来,传达给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

中文名

辅助标志

外文名

auxiliary sign

国家

中国

种类

5种

作用

起辅助说明作用

属于

道路交通标志

限速标志

1、缓坡路段易塞车的原因

在缓坡路段堵车现象尤其明显,究其原因是当车子开到平缓的上坡时,驾驶员往往不会注意到有上坡,并没有改变踩油门的力道。车速因为坡道慢慢降低,当速度减低到一定程度之后,驾驶员才会警觉行经上坡路段而开始加速,然此时若后方已有来车,已经因此受到影响而挤在一起; 假如在上坡前恰好有平缓下坡,构成所谓“凹陷路段”,则后方车辆追上来的速度会更快,突然减速更猛,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在车道影响方面,以两车道为例: 一般非堵塞情况下,左侧车道由于是超车道,因此车流量会比右侧车道小。驾驶员在进行超车后即回到右侧车道行驶。但在发生堵塞前,左侧车道之交通量会开始上升超过右侧车道。因驾驶人在察觉前方车辆车速因堵塞而减速时,会想由左侧车道进行超车,但由于前方已无空隙让超车车辆回到右侧车道,因此只能持续在左侧车道行驶,导致左侧车道的交通量不断上升。在此状态下当左侧车道中某一辆车因状况发生而减速时,便会产生刹车“冲击波”向后传递,造成左侧车道开始发生堵塞,并迅速传到右车道,导致全路段塞车。

2、解决缓坡路段堵塞的实例

日本已尝试解决此类路段的堵塞。众所周知,由于坡度对交通量造成的影响会在车道数增加时降低,因此日本的公路管理部门在瓶颈路段处额外增设车道,使得一些能察觉到上坡的驾驶员不会因为前方车辆减速而被迫降低车速,这部份车辆可藉由额外增设的车道加速通过此瓶颈路段,可解决原本在上坡时因所有车速减慢造成的堵塞情形。增设车道会在脱离瓶颈路段后缩减回原本之车道。在日本连接名古屋与大阪的东名阪快速道路上一段瓶颈路段的双向进行改善就采用该措施,将原有的匝道加减速车道延长,并将现有的辅助车道作连接,成功的以连接加减速车道作为辅助车道改善了堵车问题。此种类型的设计有着对车道使用的间接控制,但当交通量更大时可能会在缩减车道处因车流汇流而发生安全问题。而且此种处理方式并非所有路段皆适用,除非原本路侧十分空旷或是已在该路段施工期间便额外规划好预留增设车道用地,否则要在发现堵塞问题之后再于瓶颈路段增加车道,不但耗费资金与时间巨大,而且未必有足够空间设置。即使额外车道设置完成之后也有可能因为局部容量增加,下游发生堵塞转移现象,即此处大量车流顺畅通过后,反而导致下游某处因容量不足无法负荷如此庞大之车流而发生堵塞,从而产生新的瓶颈路段。因此这一方法并不适合在江西省实施。

我国台湾地区在解决缓坡路段堵塞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提出在瓶颈路段前设置辅助标志进行速度控制来减轻这个情况。简要来说就是在缓坡路段前2 km 处设置辅助标志提醒驾驶员正进入缓上坡路段,需进行速度控制,限制变换车道行为,以及将车速降至某一水平平衡车道的使用水平。

该项措施自2012 年起在台湾“国道一号”和“国道三号”高速公路上均已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据“台湾国道高速公路局”在其网站上公布的数据,实施速度控制后效果提升明显,减少了约13% 的缓坡通过时间、增加道路容量约5% ~7%。台湾高速公路通过在瓶颈路段前设置限制速度的辅助标志,以不影响该路段的行驶空间为前提,兼顾了成本和施工时间,取得了改善缓坡路段堵塞情况的效果,这一方法值得重点关注。

3、辅助标志实际使用的效果分析

由于缓坡路段在高峰时段容易造成拥堵,“台湾国道高速公路局”对已设置辅助标志的缓坡路段进行了重点监控并将交通量、车速等数据定时公开,可以对设置辅助标志前后的情况效果进行对比。这里选择已公布的“国道三号”高速公路作为标的进行分析,此路段属于典型缓坡路段,根据“台湾国道高速公路局”历史统计资料,此路段常常在长假时发生拥堵,且此路段上下游没有闸道或者隧道等设施,其中没有其他路口车流汇入,影响车流速度的因素单纯,因此选此路段观察设置辅助标志进行速度控制对改善拥堵的效果较为直观。

台湾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设置了VD 侦测器,对“国道三号”高速公路63 ~67 km 段在2011 年4 月和2012 年4 月的车流量进行了收集采集。设置辅助标志前,车流量1 600 veh / h 以下尚可维持自由车流,车速并不因为流量上升而明显下降;在1 600 ~4 000 veh / h区间则可看出车速随着流量上升而逐渐下降,当邻近4 000 veh / h 时开始产生一些低速车流,且随着流量继续上升,低速车流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设置辅助标志后自由车流可维持到约2 000 veh / h,超过2 000 veh / h 后车速才突然下降,接着开始随着车流稳定下降直到车流接近此时车流中才开始出现零星低速车流,而当车流量继续提升,车流变得更不稳定,产生更多的低速车流。设置辅助标志前后临界车流约从5 000 veh / h上升至5 300 veh / h。在设置辅助标志后,车速随着流量提升而下降的幅度较为缓和,脱离稳定车流的资料点变得比较少,表示发生壅塞的次数比设置辅助标志前少。

缓坡路段会造成壅塞的主因是车流中因坡度造成的低速车与后方的高速车互动,造成后方高速车必须踩刹车进行回避,进而对后方车流产生影响。设置辅助标志后可避免在行经这个路段的车流因为坡度原因发生速差,使得车流能继续稳定运行,降低临界车流转变为拥挤车流的机会。因此可以得出在缓坡路段设置辅助标志可减少堵塞发生的结论。

4、台湾辅助标志设置对江西省的借鉴

截止 去 年 底 大 陆 高 速 公 路 通 车 里 程 约124 364 km,平均每100 km拥有高速公路1 km,平均每10 500 人拥有高速公路1 km;台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1 300 km,平均每28 km拥有高速公路1 km,平均每15 000 人拥有高速公路1 km。江西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迅速,2016 年1 月份南昌至宁都、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 000 km,《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已明确2016 年江西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有望突破6 000 km,基本建成“四纵六横八射十七联”高速公路网。江西省平均每33.4 km拥有高速公路1 km,平均每9 200 人拥有高速公路1 km,高速公路的国土覆盖水平和人均共有数量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台湾地区情况相比差距已经很小,高速公路人均共有量已经大幅超过。

江西省常态地貌类型则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山地60 101 km占全省总面积的36% 丘陵70 117 km,占42%。因此江西省内高速公路的上坡和缓坡路段十分多,如G35 济广高速1 298 km + 800 m ~1 303 km + 200 m 处,该道路为上坡路段,大型车途经坡道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低速情况,流量大时会造成短时间的车辆聚集现象;又如G45 大广高速泰赣段2 966 ~2 976 km 处,10 km 长上坡及隧道群路段,流量较大时易造成拥堵。这些典型的缓坡路段如果能采取车速管理,车流高峰时的拥堵状况将会大大得到缓解。

台湾地区高速公路行驶限速为120 km / h,和江西省内限速相同,且都是采取靠右行驶,高速公路的等级标准也相似,因此台湾在缓坡路段设置车速限制从而施缓解高峰时段堵塞的措施,在江西省内高速上也有实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交通标志

拇指手势、一道斑马线、白图蓝底……2007年11月9日,“斑马线拇指礼让”提醒牌被浙江省温州市交管部门确定为斑马线交通辅助标志并安装在市区江滨路、人民路等六条主要道路的斑马线上,成为了一种长期的礼让手势推广手段与礼让警示标牌。在锦绣路,正准备过马路的市民王琪看到安装在人行横道交通标志下方、格外醒目的提醒牌后,说:“这个标志表示通过斑马线或马路就竖起大拇指,示意司机礼让,很有意义。”说着举起大拇指向马路对面走去。

“竖起拇指”是温州市独创的斑马线礼让手势之一,它含有对司机的尊重和对“礼让”的请求与赞许,充分体现出了一个“礼”字。“竖起拇指示意礼让”的动作包括单手握拳、竖起拇指、手臂向左侧来车平伸,并目视来车,轻轻上下摆动手臂。这个手势是在行人过斑马线或马路时使用,踏上人行道前,可先将手臂伸在身前,然后再移到左侧。另一个斑马线礼让手势—“伸出手掌摇示先行”的动作重点则在于“伸掌”与“摇”。这个动作既可以由行人使用,示意车辆先行,也可以由司机使用,示意行人先行,不同于以往常见的快速挥手示意“快行”。该手势手掌应平伸,掌心微朝上伸于身前,朝行人行走方向或来车行驶方向,手掌轻划一弧线,做传统的“请”的动作。在做礼让手势时,面带微笑成为了其中的重要一环,微笑代表了“文明尊重”,体现出整个动作的精髓。

“竖起拇指”和“伸出手掌摇示先行”这两个手势,是温州市在推出礼让提醒牌后,寓公德于行为习惯中的人性化独家新创意,它们充实了原本空白的交通公德,彰显了温州市政府和交管部门的管理艺术,成为温州一道城市文明的风景线,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轰动。让人难以想到的是,这两个手势的诞生,却源于两个鲜活生命的消逝。

六万市民现学现用

2007年11月1日,由温州市文明办、市交警支队与温州日报联合发起的“斑马线礼让手势”全城推广活动在市区相继展开。万余名市直机关、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驾驶人联合承诺:礼让斑马线,做文明驾驶人;社区、大中小学校近50支志愿者队伍在各个宣传点读倡议、发资料、教手势;近六万市民在“迎奥运,树新风,我做文明礼让人”的横幅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承诺。一场声势浩大的推广礼让手势、学文明新风活动从斑马线发散开去,一系列斑马线文明礼让活动拉开了“倡导文明出行活动”的序幕。“司机师傅,请您看看,这是我们推广的礼让斑马线手势。”在市区某鞋料市场门口,一大早,半腰桥社区的10多名居民志愿者便头戴红帽上街宣传斑马线礼让手势。他们把宣传活动的“主战场”定在车流密集的鞋料市场门口和社区里的居民楼。“竖起拇指,像我这样,这表示让我们先行。”志愿者逢人就上前分发宣传材料,还手把手教行人怎样做礼让手势。志愿者王女士以前一到斑马线上就害怕,她的一个朋友前不久就在斑马线上被车撞伤了,她说:“有些司机对斑马线上的行人视若无睹,我要把礼让斑马线的两个动作教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安心、安全地过斑马线。”而在市区某广场附近,上午9时,打索社区的居民们就纷纷围着一条写有“文明从礼让斑马线开始”标语的红色条幅郑重签下名字。“别说老人,就连我们年轻人过斑马线都有点害怕。好了,可以用手势和司机及时沟通。全市统一这个手势,太有意义了。”一位正在签名的居民高兴的说。来自幼儿园的孩子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礼让的手势。动作虽然简单,但小朋友们学得一点都不马虎,孩子们还一本正经地说,回家后要把这两个手势教给父母。

在茶山大学城,各高校的部分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推广“斑马线礼让手势”活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借召开运动会之际组织学生开展了推广签名活动,“斑马线礼让手势”设计者、该院学生宋阳在现场热情地向同学们示范和讲解了手势的要领和意义。在温州医学院同德教学楼前,仁济学院春晖志愿者服务社的同学们举办了“斑马线礼让手势”推广启动仪式,向过往学生分发宣传单、礼让手势图……志愿者小何认为手势对温州拥挤的交通状况有帮助。

强制执行

与全民监督并举做到“礼让”的长效性,仅靠倡导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以强制措施和全体市民的监督。温州市交警支队二大队将辖区8个非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路段作重点整治,对没有在斑马线前减速的车辆进行批评教育后,要求违反者手持“慢”字交通指示牌在斑马线前协助民警管理过往车辆。因没有减速礼让被“罚”的戴某一脸羞愧地说:“开了十几年车,头一次举这样的牌子。斑马线前要礼让,我记住了。”为使“礼让”更加深入人心,温州市交管部门还联合报纸、网络等媒体共同开展了“我看斑马线上车让人”线索征集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征集关于斑马线的话题、观点、故事,请市民举报斑马线上的交通违法行为,将市民意见最大、交通违法行为最严重的地方作为整治重点,对这些路段的交通违法车辆通过报纸、广播、网络重点曝光,并将一些热心市民的体会在《温州日报》上专版刊登。《致在斑马线上撞伤我的司机的信》、《斑马线上的文明》、《目中有“线”出行安全》等文刊登后,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市民纷纷来信、来电对交管部门这一举措表示赞赏。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和宣传,礼让斑马线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一位姓杨的出租车司机途经新城客运中心前的斑马线,看到行人后,主动将车停下,并示意行人快过。面对记者,杨师傅说:“斑马线上就应该是礼让行人,放慢车速,不过是稍稍踩一踩刹车,没什么难的。行人安全,司机也安全,安全就是赚钱嘛!真希望所有的司机都能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