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鲅, (Cuvier in Cuvier and Valenciennes, 1832),是鲭科刺鲅属的一种鱼类。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体被小圆鳞,侧线上全被高而强的棱鳞,胸及尾鳍土黄色,背及臀鳍淡黄色。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且渔场分布广。

中文名

刺鲅

别名

交吹

刺鲅属

鲭科

动物界

鲈形目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经济价值

是拖钓业主要捕捞种类

刺鲅

拉丁学名

Cuvier and Valenciennes, 1832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二名法

Acanthocybium solandi

亚纲

辐鳍亚纲

亚属

刺鲅亚属

外文名

Acanthocybium solandi

概况

刺鲅

(学名: Acanthocybium solandi)为鲭科刺鲅属的鱼类,俗名交吹。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海域、台湾以及南海诸岛等。

形态

背鳍ⅩⅩⅥ,11— 12,小鳍9—10;臀鳍11—12,小鳍9—10;胸鳍23—26; 腹鳍1—5;尾鳍22—23。叉长1.22—1.45m:叉长为体 高7.5—8.2倍,为头长3.8—4.5倍。头长为吻长2.0— 2.3倍,为眼径7.6—10倍。体延长,稍侧扁。尾柄两侧 各有3条隆起嵴,以中央嵴较大。头长,尖形。吻长,长 于眼后头长,呈喙状。眼较小。口大,前位。下颌略长于 上颌。两颌约有50—55个三角形强壮侧扁牙,犁骨及腭 骨上有绒毛状牙带。无鳃耙。体被细长而小的薄鳞。侧线 1条,完全,在背鳍第十七鳍棘下方突然向下呈微波状弯 曲,沿体中线伸向尾基,侧线两侧有许多垂直小分支。第 一背鳍长形。第二背鳍与臀鳍较小,同形,几相对,其后 方各有9—10个小鳍。腹鳍胸位,有腹鳍间突1对,基部 不与腹鳍接合。尾鳍半月形。头及体背部蓝青色,体侧约 有30条暗色横带。

产地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且渔场分布方。

南海的万山群岛一带为12至翌年4月份;东海的马祖、大陈岛、嵊山等渔场为4~10月份;黄海的大沙、海洋岛及烟台威海渔场为4~9月份,尤以9月份为旺汛。

经济价值

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大型经济鱼类,是 拖钓业主要捕捞种类。每年11—4月群游于南海诸岛海 域。摄食小鱼和柔鱼。供食用。分布于中国南海诸岛和台 湾等海域;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编号:8194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目名:鲈形目
中文科名:鲭科
拉丁科名:Scombridae
中文属名:刺鲅属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