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核电站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芭茅山,处于皖电东送通道上,毗邻长江三角洲负荷中心,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

项目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投资近500亿人民币,建成后年发电量约300亿千瓦时,可就近向皖南负荷中心供电,也兼顾“皖电东送”,为长三角以及上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支持。

安徽芜湖核电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14日挂牌成立。

中文名

芜湖核电站

地点

安徽省繁昌县荻港镇徐圩村

投资单位

安徽芜湖核电有限公司

功率

100万千瓦

主要股东

中广核、申能、皖能、上海电力

项目类型

拟建项目

年发电量

约300亿千瓦时

简介

项目类型:拟建项目

行业分类:电力工业

建设周期:5年

所在省份:安徽

所在城市:芜湖

建设单位:安徽芜湖核电有限公司

项目概述

位置

安徽芜湖核电站芭茅山厂址位于繁昌县荻港镇,位于长江南岸,距离繁昌县县城(繁阳镇)(SE方位)约17公里,距离芜湖市区(ENE方位)约38公里,距离无为县城(NW方位)约18公里,距离巢湖市区(NNW方位)约50公里,距离铜陵市区(SW方位)约36公里,距离合肥市区(NW方位)约99公里。属沿江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大。

机组

规划建设4台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工程拟建设2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采用中广核集团拥有自主品牌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工程预计总投资约230亿元。

股东信息

皖能电力拟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申能股份、上海电力分别按15%、51%、20%、14%的比例共同在安徽省芜湖市投资设立安徽芜湖核电有限公司,进行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的前期项目开发、申报等工作。

芜湖核电公司首期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其中第一次出资额为1亿元人民币,由各方按股权比例以人民币现金缴付;其余出资额由各方按股权比例在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以人民币现金缴付。皖能电力按照15%的出资比例计算,首期应出资3000万元,第一次出资1500万元。

规划建设

2020年,皖江示范区要形成由公、铁、水组成的“三横五纵”综合运输通道。其中,“三横”是指沿江综合运输通道、南京-合肥-武汉综合运输通道、皖赣综合运输通道;“五纵”是指合肥-宣城-杭州综合运输通道、合肥-安庆-九江综合运输通道、六安-安庆-景德镇综合运输通道、合肥-铜陵-福州综合运输通道、徐州-滁州-南京综合运输通道。

以上是省政府昨天公布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内容,除交通外,还对能源、资源、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做了详细规划。

规划中

2015年前,我省规划开工建设芜湖繁昌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期工程,这也是我省的第一座核电站。与此同时,还要推进池州吉阳压水堆工程前期工作,加强安庆高温气冷核电厂址保护工作并加快实施建设。

风电基地

未来皖江要建设两个风力基地,风力发电规模突破30万千瓦。其中,滁州风电基地要建设来安龙头港、龙卧寺、东寺港、宝山和大港风力发电项目,总装机规模24.75万千瓦。而沿江的风电基地主要是要加快推进望江、宿松、天长项目前期工作。同时,皖江示范区还要大力谋划沿江沿湖风电场项目。

区内所有市县管道供气我省将加快天然气管道连接线的工作,扩大天然气管网的覆盖范围,力争到2015年,示范区内所有城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实现管道供气。

项目进度

芜湖核电站

2006年9月,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发改委,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2006年9月17日,中广核委托长江中下游水文资源勘测局到繁昌进行水文站选址工作。

2006年11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芜湖核电项目筹建处正式挂牌。

2007年10月,中国核电有关方面专家聚集芜湖,对芜湖核电项目专题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咨询。

2008年9月,安徽芜湖核电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8年11月6日,安徽省发改委和上海发改委联手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上报请示,要求将芜湖核电项目列入国家核电“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明确提出将芜湖核电项目作为安徽核电的首选目标。

优势

核电项目是目前国际上最清洁、安全、经济、高效的能源,它与外界环境之间设置了三道屏障,只要一道屏障是完整的,就不会发生事故。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等都建造了大量核电站,核电站发出的电量已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其中法国核电站的发电量已占到该国发电量的78%。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一座1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要消耗300万吨煤资源,而同样规模的核电站,只消耗数吨核燃料,极大的节约了煤炭资源。因此,中国核电发展前景广阔。

芜湖核电站

环境影响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18日开始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要求,结合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的编制,在该报告书报送国家环保总局审批前向公众公告如下信息。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1)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

项目业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规模:两台百万千瓦级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额定功率1250MWe/台;

项目地点: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

(2)项目建设必要性

—符合国家“积极推进核电”的能源战略;

—可进一步满足安徽省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

—改善安徽省的电源结构,促进能源消费多元化,减少运输压力;

—核电作为清洁、安全的能源,可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有助于减排SO2、NOX等大气污染物。

(3)工程概述

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拟采用AP1000核电机组,采用了非能动、双层钢衬里等安全技术,进一步提高机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预计在2009年10月1日具备浇灌第一罐混凝土的条件,单台机组建设周期为58个月,两台机组间隔8个月,预计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建成投产。

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的工程技术方案主要技术特征如下:

—机组额定电功率1250MWe;

—电站设计寿命60年;

—机组平均可用率≥82%;

—换料周期为12个月;

—采用先进的燃料组件和先进的燃料管理政策;

—采用数字化仪控技术和先进主控室设计;

—采用体现先进压水堆要求的严重事故管理对策,具有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

—满足先进的防火设计要求。

(二)环境特征概述

(1)环境质量现状概述

—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环境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

—大气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

—声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属于乡村,不存在大型的工业及其它噪声源;

—电磁辐射:厂址区域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环境本底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存在强无线电干扰源;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良好。

(2)其他环境特征

—人口分布:

Ÿ厂址半径80km评价区范围内,截止至2005年底的总人口数为9755313人,平均人口密度为485人/km2;城镇人口超过万人的城镇有35个,最大的人口中心是NE方位约74km的马鞍山市区,有城镇人口494254人,其次是厂址NE-NNE方位约35km处芜湖市区,有城镇人口431320人。

Ÿ厂址半径5~15km范围内有人口数超过千人的居民点共有113个,最大的居民点是位于SSW方位约6.5km处的荻港镇区,户籍人口14546人,其次是厂址WNW方位约13.5km处的无为县姚沟镇的吴大村,有7094人。

Ÿ厂址半径5km范围内涉及135个自然村,2005年底人口总数为31470人,平均人口密度为401人/km2。离厂址最近的是WSW方位约0.3km处的毛元村(户籍人口112人),人口最多的是NNE方位约2.5km的新港镇区(户籍人口4096人)。

Ÿ厂址近区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少。

—土地利用及资源概述:

Ÿ工业:厂址15km范围内没有大型企业,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各乡镇的政府所在地。

Ÿ厂址附近的固定和移动危险源数量少、规模小,根据计算不会对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行造成威胁;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无飞机场,半径4km内没有民用航空线经过;厂址半径30km范围内有少量军事设施。

Ÿ交通:厂址附近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距离厂址最近的交通干线为S216省道(南新线);厂址滨临长江下游芜湖段,半径15km范围内繁昌县的港口主要有荻港港区、芦南乡港区和新港港区,全部分布在长江南岸沿线。

Ÿ农业和副业:厂址区域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一年多熟,蔬菜常年生产。粮食耕种以水稻种植为主,其它还有杂粮、蔬菜、茶叶以及少量水果种植。经济作物有菜用和果用瓜类,茶叶苎麻和药材,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和芝麻。蔬菜主要有大白菜、青菜、苞菜、萝卜、四季豆和茄子等。厂址周围地区畜牧饲养种类主要是猪、牛、羊、家禽(包括鸡、鸭、鹅)。饲养的大牲畜主要是水牛和黄牛,主要用于耕作劳役,乳牛数量少。

—气象:厂址地处安徽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厂址所在地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降雨量年季变化剧烈,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根据繁昌气象站累年(1959~2000年)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日照、雾日以及风向、风速的统计结果:累年平均气温为15.9℃;累年年平均气压为1013.1hPa;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累年平均降水量为1282.5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81.1h;年平均雾日为10.3d;累年平均风速2.9m/s;平均主导风向为NE,所占频率为14%,次主导风向为SW,所占频率为10%,区域内年平均静风频率为22%。

—水文:长江为安徽芜湖核电厂的水源和受纳水体,流量大,可以满足核电厂取水的要求,也有良好的稀释扩散能力。厂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覆盖层中为孔隙型潜水,花岗岩石中为基岩裂隙水。

—地质地震:厂址半径25km范围内没有发震构造;厂址附近范围断层均为前第四纪断层,有历史记载以来,厂址半径6km范围内无小震记录,厂址5km范围内不存在能动断层;厂址地震烈度为Ⅵ度;厂址区域范围处于整体性稳态运动的地区;经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对厂址SL-2级地面运动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值计算,厂址SL-2级设计基准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水平向为0.20g、竖直向为0.13g;厂址不存在潜在的地震地质灾害,其他小规模、局部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厂址的安全性没有影响。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1)建设期间环境影响

安徽芜湖核电站的建设主要包括道路建造、场地平整和电厂主要构筑物的建设,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核电厂建设将永久占用旱地、水田、鱼塘、林地、草地、荒地及其他土地,施工会对当地植被、土地利用性质、景观生态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其空间结构、视觉效果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原有自然环境被人工设施和景观所替代。

—地表水环境: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外界条件(如大风、降水等)的作用,容易造成开挖的土石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随风或水扩散,部分将落入附近长江流域,将造成局部江水含沙量和浊度的增加。施工期间产生的场地冲洗水、混凝土搅拌水、设备洗涤用水等虽然量不大,但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如不加处理,含油废水一旦进入长江,一部分附着在悬浮物上并随之沉降到江底,另一部分溶于长江中随长江扩散,而大部分则漂浮在长江上,会造成长江水体的污染。

—大气环境:工程施工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主要来自于厂区平整施工作业活动,污染源主要是开挖爆破、砂石料破碎、施工运输和机械设备燃油排放的废气,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粉尘等。

—声环境:工程施工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开挖、钻孔、爆破、砂石料破碎、混凝土拌和、施工运输和机械设备运行等,由于项目施工区附近有环境敏感点(居民点)分布,影响对象主要包括施工作业人员和附近居民点的居民。应关注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点的影响,由于取排水和道路为线性工程,在某点施工的时间较短,因此施工噪声对每个敏感点的影响较为短暂,而厂区施工时间持续较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最小。

—水土流失:工程在施工中将不可避免的扰动地面,破坏原有的水土资源,降低当地的土地生产力,在暴雨的作用下,加剧水土流失。通过对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表组成物质及水土流失现状等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结合拟建公路工程特点,确定厂区、厂外道路及码头区、施工场地工程区为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

(2)运行期间环境影响

安徽芜湖核电站运行期间的环境影响主要分正常运行期间的影响和事故工况下的环境影响。

—安徽芜湖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Ÿ辐射环境影响:根据初步计算分析表明,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常运行期间每年对厂址周围公众造成的剂量小于1.0×10-5Sv,低于国家标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规定的2.5×10-4mSv的要求;根据同类核电站多年实际运行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不会对周围环境的辐射本底造成明显影响。

Ÿ低放射性废液的排放不会造成长江水中放射性的明显增加。

Ÿ化学物质排放的影响:为保证核电厂用水的质量,需要使用少量如硼酸、氢氧化锂等化学添加剂,这些物质会随废水排入长江,因此产生的废水中也会含有相应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相当低,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有限。

Ÿ生活污水的影响:电厂生活污水及其他非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排放物,通过专门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排放,不会影响受纳水体水质。

—安徽芜湖核电站在最大可信事故工况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辐射影响,在核电厂固有的放射性防护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保守的计算参数估算得到,暂定的非居住区边界上公众可满足《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对该事故辐射剂量后果的要求。

(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施工期间污染防治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

Ÿ施工材料妥善保管,堆放地远离江岸,且采取覆盖等防护措施;

Ÿ加强对车辆、设备使用的油品管理,防止油品进入施工生产废水,进而污染水环境。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Ÿ施工区和相关道路上散落的灰土应及时清扫,道路路面上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

Ÿ开挖出的土方及时运至填方地段充填,尽量减少土方的堆置时间;

Ÿ渣土临时堆放场应加盖布条进行防护;

Ÿ水泥等粉状建筑材料妥善保管,不露天随意存放;

Ÿ加强施工管理,合理调度运输车辆等。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Ÿ尽可能使用噪声低的先进施工设备;

Ÿ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在施工期间对高噪声设备的管理,避免高噪声设备的同步使用;

Ÿ对于可能造成声环境敏感点影响的工程,在夜间尽量不施工,或夜间施工禁止使用重型施工机械。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Ÿ对于厂区、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剥离的表土进行处理,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便后期绿化和复垦时再利用。

Ÿ根据水土保持法对开发施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规定,拦挡、护坡、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排水措施等工程,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2)运行期间的污染防治措施

—辐射影响的污染防治措施

Ÿ固有安全性:安徽芜湖核电站在设计中采用了“纵深防御”的概念,通过合理的运行设计、运行规程、监测系统、专设安全设施、放射性后果缓解设施等五个层次有效地保障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使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受到控制;另外,设计中还布置了四道安全实体屏障:先进的燃料芯块、高性能的燃料包壳、隔离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回路的一回路压力边界以及牢固可靠的安全壳,可以使核燃料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在进入环境时需要突破多重屏障,从实体隔离上保证放射性的释放量最小。

Ÿ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为保证核电厂的正常运行,需要对放射性回路内的流体进行去污,从而产生少量需要排放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进入固体废物后暂存在厂内废物库中,在一定时间后运往国家规划的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或处理,不直接进入环境;而少量的液态和气体放射性物质则需要经过相应的废物处理系统收集、处理并衰变一段时间,监测满足要求后排入环境,使进入环境的放射性物质可控。

Ÿ放射性流出物监测系统:放射性物质排放过程中受到监测系统的连续监测,一旦发现排放超过规定限值后立即自动切断排放管线并进行再处理,可防止放射性物质的超量排放。

Ÿ环境监测系统:在厂内和周围环境中设置有环境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环境中放射性含量的变化,一旦发现变化,立即分析原因并切实地解决。

Ÿ应急计划:根据电厂运行特点和周围环境特征制定有完善地应急计划,并与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军队等部门实施联动,万一发生事故可保证各区域人员得到合理的安排。

—非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

Ÿ冷却塔:采取降噪措施,以降低冷却塔噪声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影响。

Ÿ核电厂设置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用于处理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和非放射性生产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Ÿ运行中制定合理可行的运行规程,合理使用化学试剂。

Ÿ合理布置高压线出线走廊,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减少高压线的电磁辐射影响。

Ÿ进行有规划的厂区布置和绿化,使所占用的土地不丧失防风固沙的能力,并与周围环境相容。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安徽芜湖核电站厂址与当地规划相容,建设必要性充分;

—厂址环境特征中不存在影响安徽芜湖核电站建设的颠覆性因素;

—安徽芜湖核电站建设期间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安徽芜湖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和最大可信事故工况下的放射性剂量后果可以满足国家标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的要求;

—安徽芜湖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非放射性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厂址不存在影响执行应急计划可行性的颠覆性因素。

总体而言,从安徽芜湖核电站厂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分析,厂址能满足核电厂的建厂要求;电厂施工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电厂的可能影响、从电厂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看,厂址均符合中国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就核电厂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而论,安徽芜湖核电站厂址是适宜的,在厂址地区建造两台百万压水堆核电机组是可行的。

(六)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或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最新消息

在2011年05月13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国资委副主任、省推进与央企合作办常务副主任朱少春亮出了我省自2009年以来与央企合作的成果。

据介绍,截至2011年4月30日,安徽省共与央企签订合作发展项目585个,投资规模15814.21亿元。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项目263个,投资规模6385.06亿元;电力项目91个,投资规模3557.86亿元;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的项目142个,投资规模4452.16亿元;服务业及其他项目89个,投资规模1419.13亿元。在全部签约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54个,投资规模3527.05亿元,占22%以上。

朱少春介绍,安徽省与央企合作发展项目的数量和投资规模扣除了有些市的项目调整投资规模133.59亿元,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国家暂停新建核电项目的审批,因此芜湖、巢湖、宣城、池州、安庆等5个核电项目的投资规模2230亿元也没有计算在内。

芜湖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