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事件

公元前421年 - 大事记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建在雅典中心的岩石上,东西向为320米,南北向为156米,高度为156米,向北、东、南三个方向,都很陡峭,所以,卫城的入口从来在西边。

考古学家在这里找到了新石器时期的痕迹。这里最早的建筑可以追溯到迈锡尼文明时期。卫城的辉煌时期是随着雅典城邦的发展与兴旺而来的。公元前5世纪,雅典人在残留的遗址上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神庙,并建筑了宏伟的围墙,使它具有了城堡的特色,成为雅典城邦的圣地与宗教中心。公元前437—前423年,前庭建筑成型,公元前432—前421年,重建雅典娜神龛,公元前421—前405年,建立了埃列赫特于斯神庙(Erechtheion)。

巴特农神庙 Parthenon

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山上最辉煌的建筑。它建于雅典鼎盛时期——公元前447—前421年。过去,大家以为巴特农神庙的建筑与希波战争的胜利有关。流行的传说认为,战胜了波斯人之后,雅典人因为感受到了雅典娜女神的保佑,为了感谢她,纪念她,修建了这所宏伟的神庙。最近的考古学发现完全推翻了这个说法。

事实上,对年轻英武的女神雅典娜的崇拜起源非常早,早在迈锡尼文化时期,雅典娜已经是这一带的重要的神了,多利安人代替了迈锡尼人之后,这个传统被保留下来,甚至越来越获得了重要的意义。巴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在半米多高的石基上正面有8根,侧面有17根多利安式石柱,每根高达10.45米。石柱的底盘直径为1.9米,顶部直径为1.48米。尽管这些石柱十分庞大,宏伟,却丝毫不给人死板的感觉,这主要式由于石柱的造型。神庙的屋顶是大理石板。神殿的内部分为两个部分。西边的部分保留着一些壁画痕迹。这些壁画是基督徒的作品,内容是基督教题材。神庙外部有很多浮雕,最著名的是雅典娜与波塞东之战和雅典娜的诞生等等。

埃列赫特于斯神庙 Erechtheion

在今天所能看到的埃列赫特于斯神庙南边,有一个古老的雅典娜神龛,这里原来应该是迈锡尼人的宫殿所在地,这个古建筑估计也是被波斯人摧毁的。

由于地基的情况非常复杂,这个建筑的设计是需要技巧的。建筑时间约在公元前421年—前406年之间。这个建筑东部曾经供奉着雅典娜女神的木头雕像。这个雕像很可能历史悠久。西半部是两个坟墓。其中假想为最古老的君主科德罗斯(Codrus)墓葬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六少女(Karyatides),六尊少女像代替石柱顶起石顶。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由于石顶分量很重,而这六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石顶,颈部必须足够的粗。但是,这将影响美观,于是,建筑师就给他们每人颈后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来代替石柱的托顶功能。现在六少女的原物在博物馆里,在室外展览的是复制品。

魏文侯

公元前431年,魏文侯即位时,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李悝曾是魏文侯及武侯的重臣,以变法运动国富兵强,为战国初期有数的政治家之一,是一个由儒家转为法家的人,严格说他是法家的始祖。随着战国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战争愈来愈激烈,各国之间为扩展领土而进行频繁的兼并战争,使得各国统治者不得不进行比春秋时期更为深入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废除奴隶制下的“世卿世禄”制度,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在军事上的表现就是军功爵制。在李悝实行的新法中,就有“食有劳而禄有功”,“夺人民之禄”的内容。

敕连可汗,名郁久闾吴提,牟汗纥升盖可汗子,为亚洲蒙古一带古国柔然的君主之一。牟汗纥升盖可汗病死后继位,敕连可汗于同月继位,号敕连可汗(意思为神圣之王)。敕连可汗即位后,自知力量薄弱,遣使到平城向北魏求和。公元431年,敕连可汗的部下20余人在巡逻时误入北魏境内,被俘捉。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闻讯,为表示友好,将他们全部放还。敕连可汗很感激,遣使向太武帝朝贡。

公元前431年,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世开始著《长征记》,于公元前352年完成。此书为古代有价值的历史军事之作。

十年战争

雅典卫城

十年战争

十年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1年)。公元前431中3月,伯罗奔尼撒盟国底比斯袭击雅典盟邦布拉底,引起战端。同年5月,斯巴达国王阿基丹姆二世率军入侵阿提卡,战争全面展开。斯巴达拥有步、骑兵约6 万人;雅典拥有步、骑兵约3万人,另有战船300艘。斯巴达的战略是,发挥陆军优势攻占阿提卡,离间提洛同盟各成员国,以包围和孤立雅典。雅典执政者伯里克利的对策是,陆上取守势,海上取攻势,袭击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逼斯巴达求和。公元前 427年前后,米蒂利尼等城邦发生反雅典起义,陆上形势对雅典不利。公元前425年,雅典海军攻占美塞尼亚两岸的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亚岛,并煽动斯巴达的奴隶暴动,使斯巴达也陷入困境。公元前 422年,双方在爱琴海北岸重镇安姆菲波利斯激战,雅典主战派首领克里昂和斯巴达将军伯拉西达均战死。次年双方签订《尼基阿斯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