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地区,是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锡金的简称。这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印巴地区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中文名

印巴

别名

印度

历史

以印度宗教文化而得以延伸

印巴文化

南亚周边国家的一种文化泛指

包括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锡金

文化

历史文化

印巴地区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早在5000年前,恒河——印度河流域便出现过一些繁华的城市,公元前3世纪以后,又相继出现了囊括全区大部分版图的四个统一的国家,即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在这一过程里,南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首航印度之后,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这一地区。到1757年,除“高山王国”尼泊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独立外,南亚其它地区均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缅甸合称为英属印度。在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南亚悠久的文明历史被中断,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使南亚成为了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体系面临瓦解。为了维护英国在南亚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于1947年6月抛出了“蒙巴顿方案”。所谓“蒙巴顿方案”是由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一项“印巴分治”的具体计划,主要内容是:把英属印度的居民按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两部分相距1600公里。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蒙巴顿方案抛出后,印度的国大党和穆斯林接受了这个方案。1947年8月15日,印巴实现分治,成为两个自治邦,其后又于1950年和1956年分别宣布为独立的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联邦共和国,但均留在英联邦内,1972年1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英联邦。

印、巴分治以后,由于东、西两巴被印度领土一分为二,行政管理不便,加之受外部势力的影响,1971年,东巴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国。

不丹在历史上曾为一个独立的部落,1772年英国侵犯不丹,1865年,英国同不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即《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地区。1910年1月,英国又强迫不丹签订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印、巴分治后,印度于1949年8月8日强迫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使不丹实际上沦为印度的附属国。多年来,不丹王国政府对印度的控制日益不满,要求独立自主,要求有直接同外国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贸易的权利。

锡金原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内陆小国,面积71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从19世纪上半叶,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对锡金进行武装侵略,1890年锡金沦为英的“保护国”。1947年,印度刚独立不久便强迫锡金同它签订了《保护现状协定》。1949年6月,印度派军队进驻锡金。1950年强迫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除在内政上享有“自治权”外,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1975年4月,印度军队解散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后又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除上述国家外,印度洋上原为英属殖民地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原名锡兰)和马尔代夫也先后于1948年和1965年宣布独立。从此南亚国家全部独立。

由于英国长期殖民统治以及后来实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恶果,南亚国家从取得独立起,就存有许多综综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如克什米尔问题、俾路支斯坦问题、印中边界问题等。这些问题与各国的种族、民族、教派等矛盾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在南亚的渗透和争夺,使本区战后几十年来长期动荡不安。40多年来南亚各国虽然不断进行双边谈判,但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着南亚各国的稳定与安宁。

印巴地区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也是印巴文化的衍生文化。斯里兰卡居民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尔等国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印巴文化就是南亚周边国家的一种文化泛指,历史上以印度宗教文化而得以延伸,是印度教、佛教、伊斯兰、藏传佛教等宗教影响下的文化氛围,从其服装、饰品、工艺品、家居、饮食、人文等因素可以看到浓重的印巴文化色彩,印度的舞蹈、食物中的咖喱、日常健身的瑜伽更是最印巴文化的一种美化诠释。

印巴饰品

这一地区的饰品,在饰品行业里最为流行,在如今各个城市都有很多这样的饰品店,主要经营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特色的饰品,比较有个性,而且华丽。做这个饰品贸易的公司也越来越多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商业环境。

印巴与波西米亚服饰

波西米亚服饰

波西米亚原意指豪放的吉卜赛人和颓废派的文化人。但是泛指一种服装的风格。波西米亚风的表性。

特征是:层层叠叠的花边,无领袒肩的宽松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边和细绳结、皮质的流苏、纷乱的珠串装饰、还有波浪乱发;其用色是运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宝蓝与金啡,中灰与粉红……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特式的繁复,注重领口和腰部设计。不仅在T台,波西米亚风格在近几年被大众很普遍的接受了,诸如女孩子腰间长长腰带的流苏、身上针织镂空或者薄纱面料的手绘、露肩宽松上衣,以及层层叠叠的褶皱裙……

从波西米亚的这种特征介绍来看的话,她完全属于印巴文化风格系列的文化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印巴文化的源远流长之处。

有很多服装是属于印巴文化风情,而在印巴文化中您可以完全找到比希米亚的风格。在现今印巴文化已经走向世界,中国销售印巴风情系列的店面很多,她们就像一条丝带一样充当着传递印巴文化与波西米亚风格的使者。

对中国的影响

印巴地区的餐饮、服饰、工艺品、舞蹈、电影产业不断的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在中国30岁以上人群大多数人眼里,印巴等地区是值得他们所喜爱和欣赏的,《大篷车》、《女友嫁了新郎不是我》等更是吸引了无数中国人的眼球。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发初见成效,人们逐渐把生活个性化、美好化,逐渐把目光投向了印巴文化渲染下的物品,炫目的首饰、多彩的服装、独特的家居、工艺品等日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映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