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学派生理学专门术语。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1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2信号。对第1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1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

定义

巴甫洛夫学派生理学专门术语。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1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2信号。对第1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1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对第2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是和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是在婴儿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是在第1信号系统或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产生对现实的概括化,出现了抽象思维,并形成概念、进行推理,不断扩大认识能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发现并掌握它们的规律。

分类

动物的大脑和人脑两种不同的条件反射机制和形式。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一般称为信号刺激。它可以分两种。抽象的非现实的信号叫做第二信号,一般指对具体直接刺激的语词概括。第二信号系统则是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机制,即对语言刺激、抽象信号等能形成条件反射。如“谈虎色变”,人并没有见到具体的虎的形象,但是一个“虎”字就使人脑联想到具体的虎,引起恐惧的心理反应。这对动物来说一般是不具备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建立过程,也就是第二信号与第一信号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和人类的语言机能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作为第二信号的语词刺激,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是对物质现实最初的、具体信号进行抽象和概括的结果。如“铃”字,并不是一个具体的“铃”,而是一种文字符号,对各式各样众多铃的语言概括。人脑皮层就能通过这些语词的刺激去反映现实的具体的内容。

第一信号

婴儿期是第一信号系统发展的时期,第一信号系统是以现实事物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婴儿看见妈妈的形象就出现高兴的表情,伸手要妈妈抱,妈妈的形象是具体刺激物。第一信号系统多是以感觉、知觉、表象等直观形式来作为刺激物的。

第二信号

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成为心理现象发生的基础。

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阶段:

首先,直接刺激→直接反映。七八个月以前属于这个阶段。此时儿童用身体动作来应答,如看到东西统统用手去抓。

其次,词的刺激→直接反映。8个月之后开始对少数词发生一定的动作反映。如问“妈妈在哪里?”他会把头转向妈妈的地方,这时候,还不能算作第二信号系统,“在哪儿”这个词对他们来说还不具备概括性,他们还回答不出来“阿姨在哪里?”这和第一信号系统接近。

再次,直接刺激→词的反映。1岁到1.5岁的儿童对熟悉的事物能做出词的反映。如看到自己家的小花猫就会发出喵喵的喊声。还是第一信号系统。

最后,词的刺激→词的反映。1岁半以后,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才开始成为代表一类事物的具有概括性的刺激物。因此,真正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才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给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带来了新的原则,使其心理具有了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第二信号系统形成后,儿童借助词的作用逐渐能形成高级的复杂的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