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中文名

结肠癌

外文名

colon cancer

是否传染病

症状表现

腹胀、消化不良,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肿瘤外科

显状部位

肠道

原因

高脂肪食谱,纤维素摄入不足

多发人群

慢性大肠炎症患者,有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结肠癌家族史者

病发原因

结肠癌发病的主要与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有关。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发生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遗传因素可能也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 结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有以下因素,会增加患病危险:
  • 饮食习惯不良
    • 动物脂肪(猪油、牛油、肥肉等)和红肉吃得太多,膳食纤维(谷物豆类、水果蔬菜等)吃得少。
  • 有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的个人或家族史
  • 饮酒
  • 肥胖
  • 缺乏运动
  • 炎症性肠病
  • 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

  • 凡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情况者应列为高危人群
  • 一级亲属有结肠癌史
  • 本人有癌症史
  • 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
    • 慢性便秘。
    • 慢性腹泻。
    • 黏液血便。
    • 不良生活事件史。
    •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 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病发症状

  • 结肠癌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等症状。其中右侧结肠癌以腹痛、腹部肿块和贫血为主;左侧结肠癌以便血、腹痛、排便次数增加为主。
典型症状
  • 结肠癌的典型症状为排便习惯、粪便性状改变,同时也常为最先出现的症状。
  • 排便次数增加;
  • 腹泻;
  • 便秘;
  • 粪便中带血、脓液或黏液。
其他症状
  • 腹痛
    • 位置不明确的持续隐痛;腹部不适、腹胀;腹痛加重、阵发性绞痛等肠梗阻症状。
  • 腹部包块
    • 多为肿瘤,或肠梗阻后的粪便。大多坚硬呈结节状。
  • 全身症状
    • 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病程晚期可出现水肿、腹水、淋巴结肿大等。
临床表现

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体检见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听诊闻及肠鸣音,提示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若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形成不规则包块。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肺转移征象,恶病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结肠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分述如下:

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腔大,粪便为液状,癌肿多为溃疡型或菜花状癌,很少形成环状狭窄,不常发生梗阻。若癌肿溃破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可有腹痛、大便改变、腹块、贫血、消瘦或恶液质表现。

左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肠腔细,粪便干硬。左半结肠癌常为浸润型,易引起环状狭窄,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肠梗阻。包块体积小,既无溃破出血,又无毒素吸收,罕见贫血、消瘦、恶液质等症状,也难扪及包块。结肠癌往往有器官转移,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淋巴转移一般由近而远扩散,也有不按顺序的跨越转移。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几率更多。结肠癌癌细胞或癌栓子也可通过血液转移,先到肝脏,后达肺、脑、骨等其他组织脏器。结肠癌也可直接浸润周围组织与脏器,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黏膜上。播散至全腹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腔积液等。

检查方式

1.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

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1]

2.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

镜检可发现癌肿,观察其大小、位置及局部浸润范围。

3.腹部平片

适用于急性肠梗阻的病例,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4.钡剂灌肠

可见癌肿部位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黏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结肠内带蒂肿瘤的诊断。

5.癌胚抗原(CEA)

对早期肿瘤的诊断价值不大,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诊断方法

  • 结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易被忽视。有下列表现应考虑发生结肠癌的可能,进行直肠指检、结肠镜等检查进一步确认:
  • 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贫血、消瘦、乏力或食欲减退。
  • 出现便血或黏液血便,或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 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
  • 近期出现腹胀、腹部隐痛不适。
  • 可触摸到腹部包块。
  • 结肠镜检查镜下发现肿物,肠腔狭窄,并取病理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分型模式

病理分型
  • 根据病理分型,结肠癌分为早期结肠癌和进展期结肠癌。
  • 早期结肠癌分为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
  • 进展期结肠癌一般分为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
组织学分型
  • 结肠癌的组织学特征是同一肿瘤中可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类型。
  • 管状腺癌
    • 最常见,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中和低分化腺癌。
  • 乳头状腺癌
  • 黏液腺癌
    • 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
  • 印戒细胞癌
    • 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 未分化癌
    • 预后差。
  • 腺鳞癌
    • 较少见。

分期标准

  • 结肠癌分期对于评估肿瘤进展、治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TNM分期标准
  • T:原发肿瘤范围
  • N:区域淋巴结转移
  • M:远位转移
临床分期
  • 根据结肠癌的肿瘤范围、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将结肠癌从轻到重分为四期:
  • Ⅰ期
    • 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未穿出深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者。
  • Ⅱ期
    • 肿瘤浸润黏膜各层,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 Ⅲ期
    • 有淋巴结转移而无远处转移;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但肿瘤浸润邻近组织及器官。
  • Ⅳ期
    • 有远处转移。

诊断区别

  • 有一些疾病与结肠癌有相似症状,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
  • 这两种疾病单从症状上不容易于结肠癌区分,需要及时就诊,医生可以根据直肠指检、结肠镜、病理活检等进行确诊。

治疗方法

早期癌内镜下可以根治的病变可以采取内镜微创治疗,中晚期癌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手术治疗的原则:尽量根治,保护盆腔植物神经,保存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手术方法如下:

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

2.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

3.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肿。

4.乙状结肠癌肿除切除乙状结肠外,还应做降结肠切除或部分直肠切除。

5.伴有肠梗阻的手术原则,病人情况允许,可作一期切除吻合。如病人情况差,可先作结肠造口术,待病情好转后行二期根治性切除术。

6.不能作根治术的手术原则,肿瘤浸润广泛,或与周围组织、脏器固定不能切除时,肠管已梗阻或可能梗阻,可作短路手术,也可作结肠造口术。如果远处脏器转移而局部肿瘤尚允许切除时,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症状。

  • 早期结肠癌可以内镜微创治疗,中晚期结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手术治疗
  • 包括姑息性手术和根治性切除术。
  • 手术方式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进行一定的治疗后,应早期施行手术。
化疗治疗
  • 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药物,辅助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
  • 其他辅助治疗
    • 中药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

病症危害

  • 腹痛、便血、排便次数增加等症状会影响生活。
  • 结肠癌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治疗上消耗大量精力,带来经济压力。
  • 结肠癌可以转移到其他器官和组织,使癌症扩散,晚期可能会死亡。

转移方式

  • 结肠癌会转移,主要转移方式为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种植转移。
  • 直接蔓延
    • 损伤邻近器官。
  • 淋巴转移
    • 是结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 血行转移
    • 以肝为多见,其次为肺、胃、肾、卵巢、皮肤等。
  • 种植转移
    • 转移到腹腔内和其他脏器表面。

确诊预后

  • 只要发现及时,通过积极治疗,结肠癌是可以治愈的。
  • 如果发现时病情偏晚,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仍然可以有效改善结肠癌病人的预后。

预防方法

  • 改变饮食习惯,少食用猪油、牛油、肥肉等动物脂肪,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多吃谷物豆类、水果蔬菜。
  • 改变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 腰围保持在男性90cm以下,女性85cm以下。
  • 患有结直肠息肉、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者,应积极治疗,注意筛查。
  • 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每3~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用来筛查结肠癌。有高危因素者可以根据医生建议或从40岁开始筛查。

鉴别诊断

结肠良性肿瘤

病程长,症状轻,X线见局部充盈缺损,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肠腔不狭窄,结肠袋完整。

结肠炎性疾患

指结核、血吸虫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肠道炎症性病变,病史各有特点,大便镜检可有其特殊发现,X线检查受累肠管较长。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也不同,可进一步确诊。

其他

结肠痉挛:X线检查为小段肠腔狭窄,有可复性。

阑尾脓肿:有阑尾炎病史,腹部可扪及包块,但X线示包块位于盲肠外。

结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常被漏诊。对中年以上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出现下列症状时,应考虑结肠癌的可能:

1.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部隐痛。

2.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3.粪便稀,或带有血液和黏液。

4.腹部可扪及包块。

5.不明原因出现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

最新研究

2022年7月4日消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首次报道了去芳化的异戊烯基取代酰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抗结肠癌机制和体内实验结果,为抗结肠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类新型候选分子。[2]

2022年7月29日消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在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肿瘤领域盛会——2022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发表口头报告。作为结直肠癌领域唯一来自中国的口头报告研究,该报告公布了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新辅助化疗的大型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OPTICAL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先化疗后手术再化疗的新辅助化疗方式,或可使部分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受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