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陆生动物肉食性简介帝企鹅(学名:Aptenodytes forsteri),又叫皇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物种[1]。帝企鹅属鸟纲企鹅目企鹅科,一般身高在101~132厘米,体重可达25~45公斤。它们的背部、头部、下巴、喉咙和翅膀的背面是黑色的,它们的腹部以及下肢的内侧是白色的。耳朵上有黄色的斑块和上胸羽。喙的上部是黑色的,而下颌骨可能是橙色、粉红色或淡紫色[2][3]

帝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洲的整个海岸周围,最大繁殖种群位于罗斯海和威德尔海[5]

2019年,帝企鹅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物种[5]

中文名

帝企鹅

别名

皇帝企鹅

体重

25~45公斤

外文名

Emperor Penguin

体长

101~132厘米

食性

肉食性

体征

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

拼音

dì qǐ é

企鹅科

动物界

企鹅目

脊索动物门

鸟纲

王企鹅属

皇帝企鹅

分布区域

南极以及周围岛屿

拉丁学名

Aptenodytes forsteri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保护级别

IUCN 标准:近危(NT)

亚纲

扇尾亚纲

命名者及年代

G. R. Gray, 1844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形态特征

帝企鹅是南极最大的海鸟,身高101~132厘米,翼展76~89厘米。帝企鹅有流线型的游泳身体,鳍状的翅膀和黑色的脚。它们的舌头上覆盖着朝后的倒钩,有助于防止猎物逃跑。帝企鹅有黑色和白色的身体和坚硬的黑色翅膀,它们的背部、头部、下巴、喉咙和翅膀的背部都是黑色的。每年夏季,成年帝企鹅的羽毛会褪色成棕色[3][2]

帝企鹅刚出生时皮肤呈灰色,没有羽毛,重约315克。出生几周后,灰色的羽毛会陆续长全,会从喙部到头后部和两侧形成黑色的羽毛冠。大约在同一时间,出现白色的脸颊和白色的下巴。幼年时,帝企鹅呈灰蓝色,随着它们的成熟,它们会逐渐形成独特的黑白图案[3]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帝企鹅阿德利企鹅企鹅小蓝企鹅
外观

体长101~132厘米30~50厘米--
体重25~45公斤平均4.5千克-约1千克
分布区域南极以及周围岛屿南极辐合带以南南半球新西兰、查塔姆群岛、塔斯马尼亚州及南澳大利亚
食性肉食性肉食性肉食性肉食性
展开表格

分布栖息

地理分布

帝企鹅分布于南半球,主要是南极和澳大拉西亚地区[15][7]

栖息环境

帝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的海岛上,通常它们会聚集在南极洲海岸线上的冰层上,这里冬季温度范围在零下40至0摄氏度。幼企鹅孵化期间,它们会离开它们的繁殖地,并迁移到开阔的海洋区域。除了繁殖季节之外,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冰区度过。在繁殖季节,活动地会迁移到冰层上,通过冰崖和冰山可以抵御寒风[3]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帝企鹅图

帝企鹅是群居动物,一般会数十只或者成百只在一起生活。当气温下降时,帝企鹅会围成一个圆圈,围绕着幼企鹅,慢慢地四处走动,这样每个成年帝企鹅都可以躲避风和寒冷[2]

交流行为

帝企鹅是一种相对发声的鸟类,它们使用不同的声音频率进行配偶配对、配偶识别和后代识别。大多数声音交流是通过一对不同的频率传输的。帝企鹅大部分时间都是分开的,在繁殖季节,它们会依靠专门的声音呼叫来找到彼此。父母和后代也使用声音来相互识别。帝企鹅幼崽饿了时,会使用高频的声音告诉父母。另外成年帝企鹅会用动作教它们的后代如何游泳和喂食[3]

防御行为

帝企鹅经常以明显的姿势站立,嘴巴上翘,翅膀稍微向外张开等方式,避免遭受攻击[3]

觅食行为

帝企鹅是食肉动物,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帝企鹅捕食时,会下潜150~250米之间,他们也可以潜得更深,最深可潜水到565米。它们在水下可以屏住呼吸的最长时间是15到20分钟。它们的游泳速度为6到9公里/小时,但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19公里/小时[3]

天敌

帝企鹅的天敌有海豹、贼鸥、南极巨海燕、虎鲸等[3]

生长繁殖

发情期

帝企鹅图

帝企鹅在三岁时性成熟,但大多数帝企鹅在四到六岁才开始繁殖。在3月和4月,成年的帝企鹅开始求偶[2]。帝企鹅求偶的时间会持续长达6周,约占整个繁殖周期的16%。雌雄帝企鹅配对通常发生在82%的雄性帝企鹅和56%的雌性帝企鹅到达繁殖地后24小时内。雄性帝企鹅和雌性帝企鹅会使用声音呼叫来寻找对方。与伴侣建立关系后,帝企鹅不再发出叫声。一旦雌性帝企鹅产卵结束,声音交流就会恢复。帝企鹅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它们每年只有一个伴侣,并且忠于那个伴侣。然而,第二年,大多数的帝企鹅都会有不同的伴侣,尽管它们试图在下一个繁殖季节找到上一年的配偶,但大多数帝企鹅都找不到对方并选择新的配偶[3][8]

产卵期

帝企鹅的繁殖周期与南极海冰周期同步。从1月到3月,成年帝企鹅在即将到来的繁殖季节将能量储存在脂肪中,并在此期间禁食数月。帝企鹅在四月中旬,南极冬季开始时,抵达海冰上的繁殖地。雌性帝企鹅会在4月下旬或5月产卵,然后会将卵传给雄性帝企鹅。雌性帝企鹅随后会行驶大约50到120公里返回海洋寻找食物。帝企鹅卵重约450克,仅为成年雌性帝企鹅体重的2%。雄性帝企鹅会禁食大约115天,直到卵孵化,雌性帝企鹅回来,它们才会回到海洋中进食。由于雄性帝企鹅会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长时间孵化卵,因此会损失大约40%的体重[2][3]

育雏期

帝企鹅孵化第一周,雄性帝企鹅会从食道中的一个特殊腺体喂食刚刚孵化的幼崽。当雌性帝企鹅回来时,会通过反刍的食物喂食幼崽,而雄性帝企鹅则离开去捕猎。此时,雌雄帝企鹅轮流狩猎和喂养幼崽。小帝企鹅在11月蜕皮,长出成年羽毛。在12月到1月,所有的幼崽都会返回大海觅食[2]。由于饥饿、捕食和恶劣的天气条件等原因,帝企鹅幼崽第一年的死亡率超过90%[3]

寿命

帝企鹅在野外可以活15到20年,1%的帝企鹅的寿命可以达到50年。圈养帝企鹅的寿命为20到34年[3]

物种保护

致危原因

帝企鹅图

帝企鹅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南极磷虾工业捕捞都发生在近岸水域,并且与帝企鹅的觅食区域重叠。如果这些活动持续靠近近岸区域,帝企鹅就必须到离聚居地更远的地方寻找食物。成年帝企鹅离开的时间越长,幼年帝企鹅被掠食或饿死的可能性就越大[16]

由于变暖的气候,海洋温度升高,造成海冰的快速融化,导致帝企鹅的栖息地减少,从而使帝企鹅数量骤减[6][10]

保护措施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倡导对渔业进行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并倡导在南大洋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网络,以保护企鹅及其栖息地[16]

中国实施人工繁殖,2017年广东珠海成功繁育2只帝企鹅[14]2020年,珠海长隆成功繁育10只帝企鹅宝宝[13]

每年1月20日设立为企鹅宣传日,可以加强保护帝企鹅的意识[11]

种群现状

根据卫星图像的调查,2012年,帝企鹅的总数量估计为23.8万对繁殖对。2019年,帝企鹅大约有25.65万对繁殖对[3]

保护级别

2019年8月,帝企鹅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NT)物种[5]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帝企鹅列入濒危物种名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