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直角三角形中,某锐角的相邻直角边和相对直角边的比,叫做该锐角的余切。余切与正切互为倒数,用“cot+角度”表示。余切函数的图象由一些隔离的分支组成(如图)。余切函数是无界函数,可取一切实数值,也是奇函数和周期函数,其最小正周期是π  。

中文名

余切

外文名

Cotangent

定义

某锐角的相邻直角边和对边的比

分类

数理科学

简写

cot

表示方法

cot+角度

定义

任意角终边上除顶点外的任一点的横坐标除以该点的非零纵坐标,角的顶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而该角的始边则与正x轴重合。简单点理解:直角三角形任意一锐角的邻边和对边的比,叫做该锐角的余切。

余切表示时用“cot+角度”,如:30°的余切表示为cot30°;角A的余切表示为cotA。旧用ctgA来表示余切,和cotA是一样的。

假设∠A的对边为a、邻边为b,那么:

(即邻边比对边)。

运算关系

和的关系

积的关系

商的关系

然后由泰勒级数得出

和角公式

余切序列

“余切序列”是蝴蝶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以下三个数列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余切;初值分别为1、1.00001、1.0001,但是从第10项开始,三个数列开始形成巨大的分歧。这就是混沌的数列,经过足够多项后,得到的数字完全可以看作是随机的,混沌的。

11.000011.0001
0.6420926160.6420784930.641951397
1.3372531781.3372925561.337647006
0.2378838770.2378422710.237467801
展开表格

历史发展

叙利亚天文学家、数学家阿尔巴坦尼(850-929)于920年左右,制成了自0到90度相隔1度的余切表。

14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的后裔,中亚细亚的阿鲁伯(1393--1449)组织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和数学用表的计算,他的正弦表精确到小数9位,他还制作了30到45度之间相隔为1",45到90度的相隔为5"7'的正切表。

英国数学家、坎特伯雷大主教布拉瓦丁(1290-1349)首先把正切、余切引入他的三角计算之中。

图像及性质

余切函数的函数图像如图2所示,其主要性质如下:

余切

(1)定义域:余切函数的定义域是;

(2)值域:余切函数的值域是实数集R,没有最大值、最小值;

(3)周期性:余切函数是周期函数,周期是;

(4)奇偶性:余切函数是奇函数,它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5)单调性:余切函数在每一个开区间上都是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