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内购买(in-app purchase),与付费下载、移动广告并行的三种主流移动应用创造收入的手段之一,是相对于应用市场而言,是在应用程序或游戏内购买。比如你下个游戏,结果玩到一半说下一半要收费,这个时候就是在这个游戏内部或其他付费软件付款。

中文名

应用内购买

外文名

in-app purchase

收费类型

消耗型、非消耗型

购买方式

在应用程序或游戏内购买,一般有两种形态

收费类型

应用内购买

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应用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个提示。很多应用下载使用的时候都是免费的,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针对额外的内容或订阅项目进行收费,苹果应用商店的应用内购买主要分四类:

1.消耗型,如,游戏提示、游戏币、额外经验值等;

2.非消耗型,如,去除广告、游戏解锁、城市地图导览等;

3.自动续订服务,如,杂志订阅等;

4.非续订服务,如,某体育项目的赛季通票等。[1]

哪些方式

应用内购买即在应用程序或游戏内购买,一般有两种形态。

电子支付

指通过网银、支付宝等第三方付费软件进行付款。该种模式的支付手段,一般在电商、卖场类应用软件较常见。即用户相中某款产品后,在应用内直接通过手机银行的形式进行完成支付。如亚马逊在2013年8月份推出“一键购买”服务,即亚马逊用户将通过 Kindle 应用程序向亚马逊购买实物商品。

应用内计费

指通过手机话费直接扣款实现小额支付的形式进行付款。应用内计费是运营商的专属支付方式,目前较为流行的计费方式有单点计费、多点计费、租赁计费三种,该三种计费方式可相互交叉使用,从而实现较为灵活的计费,支持虚拟货币购买、关卡道具购买、增值服务订购等丰富的计费场景。

·单点单次:仅可设置一个计费点,该计费点能使用一次。适用于如电子书籍、音乐、游戏关卡等内容的购买。

·单点多次:可设置一个计费点,该计费点可多次重复使用。适用于如游戏中道具、金币、电子书籍章节等内容的购买。

·租赁付费:用户付费后,在规定的时期(月、季或年)可使用内容,租赁到期户需重新订购。适用于如杀毒软件半年或三个月服务的购买。

以上3种计费方式,以“单点多次”应用较为广泛且越来越被广大开发者或用户所认可,尤其在游戏软件领域。该模式,不仅很好的诠释“免费体验”的观念,同时还极大的拓宽了收入来源,对应用而言“用户粘性、收入的细水长流才是王道”。

如何实现

电子支付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聚合类的电子支付接口相对而言比较实用。这里的“聚合类”是指聚合多家银行的支付接口,降低开发者进入门槛,提高应用投入效率,将开发者利益最大化。

目前,三大运营商中仅中国电信提供了“web侧应用支付通道”和“移动客户端支付”两种模式接口,支持传统的银行支付、基于电信支付体系的翼支付账户、天翼积分支付以及支付宝支付通道,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站式、多点选择的支付方式。

应用内计费

应用内计费,据了解三大运营商开放平台均有对外开放该接口,分成比例一般都在3:7(开发者占7成),开放情况如下:

·移动平台:移动开放平台在支付类能力开放方面,就手机内支付提供了应用内计费、融合计费、网页计费、mdo 四类接口,每类接口应用场景及功能偏重不一,其中融合计费支持三网支付,采用的是弱联网技术,即通过短信通道完成校验与计费。在技术支持方面,移动开放平台的支付类接口做的比较全面,除提供 SDK 封装好的接口外,还提供了应用内计费专属的技术交流群,以及《业务指南》《开发指南》等配套的支撑文档。

·电信平台:电信开放平台支付类接口除上文提到的“电子支付”类接口外,还提供了“应用内计费”,仅支持电信用户应用内计费,该接口也是 SDK 封装的形式呈现,不过从提供的《应用内计费开发指南》来看,属于纯接口类,暂未提供单点单次、单点多次、租赁等应用场景的封装。简单明了,给广大开发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菜鸟级开发者需要慎重了。

·联通平台:联通开放平台比较可爱,他们将计费接口按照单点单次、单点多次、租赁三种计费方式进行了封装,封装成第三方渠道计费、话费小额支付、计费能力2.0版,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开发者开发,容易对号入座。与电信开放平台一样,暂时仅支持联通用户应用内计费。

需要注意哪些

在应用内购买机制设置时,需要注意哪些

谷歌因应用内购买问题在美国遭到集团诉讼,原因在于“谷歌在软件下载或应用购买时设定了密码输入环节,但当用户输入密码之后,其半小时内的任何下载或应用购买就无需任何的认证”。这是一个隐性的“购买”机制,尤其对一些还不具备足够判断能力的儿童用户更为严重。相信在国内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不过若发生类似情况,肯定不会像国外一样出现集体诉讼,并勒令开发商进行软件改造,唯一的好处是用户投诉运营商之后,会获得一定的费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