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随着高度的分布,叫做温度层结。由于在平均情况下,气温随高度总是递减的,所以在气象学中常用气温直减率(r)来表示这种递减程度,规定高度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值称为气温直减率,单位为℃/100 m。对流层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5 ℃/100 m。

中文名

气温直减率

外文名

The temperature lapse rate

类型

物理现象

概念

高度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值称为气温直减率,单位为℃/100 m。对流层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5℃/100 m  。

性质

在实际中气温直减率并非固定不变,它随着离地面高度、季节、天气等条件而不同。

当气温直减率为正值时,表示气温随高度降低;当气温直减率为负值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对流层中如果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就叫做逆温;当气温直减率为0时,表示气层成等温状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近地层中气温的铅直变化,主要决定于下垫面辐射状况和乱流运动的变化。

白天,下垫面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强烈受热,以感热形式输送给近地层造成气温由下向上递减,这种气温的铅直分布形式,成为日射型(图中的2)。夜间,下垫面辐射冷却,感热由空气输向地面,形成气温随高度递增,称为辐射型(图中的1)。介于日射型和辐射型二者之间的称为过渡型。图中3为早上过渡型,4为晚上过渡型。

近地层气温在铅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很大的。如以1.5 m以下两个高度的温度差折算每100 m温度变化,具有比气温干绝热直减率(1℃/100 m)大得多的梯度值,故称超绝热梯度。

据南京大学卢其尧1956年7月15日晴天,在陕西省绥德县辛店沟裸地shang 测得:13时0-5 cm高度的气层,折合为100 m的铅直温度梯度可达49800℃,夜间呈逆温分布,铅直温度梯度是负值,可达 -700℃  。

在近地层中,由于乱流运动的结果,各高度的气温都具有脉动的特点,在中午尤其明显。有的观测表明,中纬度地区,中午离地面5 cm高度处,5 s钟内气温脉动达1.7℃  。

基本简介

气温直减率(temperature lapse rate) 表征气温垂直变化程度的物理量,是气温垂直递减率 的简称,数值上等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速率。对流层气温直减率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较 少,大气热量主要依靠地面辐射及湍流热交换输入,气温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就全年论,整个对 流层气温直减率平均为6.5℃/千米。一般上层(6公里 以上)平均为6.5一7.5℃/千米;中层(2一6公里)为5一 6℃/千米,下层(2公里以下)受地面影响很大,其气 温直减率随测点位置、季节、昼夜、天气条件都有较 大变化。山区气温直减率山区气温是在山的不同部位,在离地表面1.5一2.0米高度上测得的,它受山体本身 及周围地形的影响很大,其气温直减率要比自由大气 中复杂,但总趋势仍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平均 递减率约5一6℃/千米,如图。山区气温直减率 与测点纬度、海拔高度、地形条件、盛行风向、水体 影响程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尤以地形条件和盛行风 的影响最明显。一般在迎风坡直减率小,在背风坡直 减率大。山区气温直减率还存在年变化,中国大多数 山区以夏季的直减率最大,这与季风气候特征密切相 关(见表)。在山区坡地经常可观测到气温随测点海拔 高度增加而递增的逆温现象,大多由冬季冷空气沉积 已0.8 恻0 .6 {姐 .井冈山 沐九疑山。一节一不了一言一拓一几7一18,”温度/℃ 山区年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 中国各山地气温直减率(℃/km) ┌────┬───┬──┬───┬───┐ │山地 │1月 │4月 │’7月 │l()月 │ ├────┼───┼──┼───┼───┤ │天山北坡│一4.()│5 .0│了·4 │4.() │ ├────┼───┼──┼───┼───┤ │秦岭北坡│3 .2 │4 .3│5 .0 │4 .1 │ ├────┼───┼──┼───┼───┤ │黄山 │4 .1 │50 │6 .0 │5 .2 │ ├────┼───┼──┼───┼───┤ │峨嵋山 │5.! │5 .7│5 .5 │5 .3 │ ├────┼───┼──┼───┼───┤ │云南山地│7] │8l │59 │7O │ └────┴───┴──┴───┴───┘ 或夜间局地冷空气沿坡地下沉所造成。山坡上的逆温 带常常是喜温作物越冬的最有利地段。可根据某些山 区的实测气温直减率,来推估无资料山区的温度,为 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服务。(翁笃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