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于分泌细胞(Ⅱ型肺泡细胞)的一种细胞器。

基本简介

II型肺泡细胞的细胞质内除有一般细胞器外,核上方有较多的分泌颗粒,电子密度高、大小不等,直径约0.1~1.0μm颗粒内含有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结构,称嗜锇性板层小体(osmilphilic multilamellar body)。小体外包薄膜,内富含磷脂(主要是二棕榈酰卵磷脂)、粘多糖、蛋白等,可释放其内容物于肺泡上皮表面,颗粒内物质释放出来后,在肺泡表面形成一层粘液层,称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作用。

呼气时肺泡缩小,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增加,表面张力降低,防止肺泡过度塌陷;吸气时肺泡扩张,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减小,肺泡回缩力加大,可防止肺泡过度膨胀。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或变性均可引起肺不张,过度通气可造成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吸入毒气可直接破坏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透明膜病是因为Ⅱ型肺泡细胞发育不良,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障碍,致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婴儿出生后肺泡不能扩张,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症。

肺泡内的表面液膜含有表面活性物质,起着降低肺泡表面液体层表面张力的作用,使细胞不易萎缩,且吸气时又较易扩张。肺组织缺氧时,会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进入肺泡的水肿液或纤维蛋白原可降低其表面活性物质的活力,引起肺内广泛的肺泡不张,血液流经这些萎陷肺泡的毛细血管时就不能进行气体交换。临床上新生婴儿患肺不张症,就是因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