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手段证明,澳大利亚土著源于非洲。这个结论有可能会结束有关人类起源究竟是“非洲起源”还是“多地区起源”的争论,表明地球上所有肤色的人种均为5万年前非洲人的后裔。

中文名

非洲起源说

类别

学说

目的

探究人类起源

所属国家

英国科学家

手段

利用基因

国家

英国

基因线索

非洲起源说

对于人类起源问题,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很多理论。最著名的包括“非洲起源说”及“多地区起源论”。非洲起源说认为,人类共同的祖先来自于5万年前的非洲。多地区起源论则认为人类是在世界不同地区分别完成的起源和进化。而非洲起源说最大的理论障碍就是如何解释澳大利亚土著的起源,因为在澳大利亚所发现的一些头骨化石和残留工具,与那些生活在南亚沿海地带非洲早期移民有着明显的区别。

澳大利亚四面环水,孤立在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之中,其土著居民更是别具一格。他们有着宽鼻子、厚嘴唇、深色的眼睛、棕色的皮肤、头发为波浪形。持非洲起源说的人类学家认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头发为波浪形,与非洲黑人非常相似,应属非洲人种。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澳大利亚人与欧洲人一样,有着发达的体毛和狭窄的鼻子,其体征接近欧洲人,因此他们应是来自欧洲。还有的学者将澳大利亚的凯洛尔人头骨和印度尼西亚的瓦贾克人头骨相比较,发现两者大同小异,据此认为澳大利亚人是由亚洲现代人发展而来。也有的学者认为,澳大利亚土著是由早期的移民者与当地的直立人杂交繁殖所产生。

由剑桥大学和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分析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和来自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人的线粒体DNA(母系)和Y染色体DNA(父系),并提取了现代土著人及亚洲人群的血样,然后比较各种不同的DNA谱系。研究人员假设了一个DNA的平均变化率,通过计算DNA样本的变化,可以追溯出人类起源的分支交汇点,并可计算出人类祖先到达世界各地的时间表。结果显示,澳大利亚人共具有四个DNA分支,而这四个DNA分支的祖先都是距今7万年前至5万年前的非洲现代人。最新的研究还显示,澳大利亚土著人的遗传基因中,没有来自直立人的遗传基因特征,这表明,澳大利亚的早期移民并没有与直立人杂交繁殖,他们与其他欧亚大陆上的人有着共同的祖先。

科学家推测,5万年前,当亚欧大陆板块仍连接在一起时,非洲人首先迁移到了欧亚大陆。当时的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之间没有像今天这样深的海洋,海峡之间也很狭窄,直到8000年前,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之间的陆桥才被海洋淹没。早期的定居者可能是穿越了澳大利亚和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大陆桥,到达澳大利亚定居下来。

领导该项研究的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福斯特博士表示,科学家早就猜测澳大利亚土著人与新几内亚人有着共同的祖先,但由于化石记录的结果差异太大,一直难于证明。这次最新的研究结果首次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基因联系,证明他们均源自非洲。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最新的研究结果为人类起源的“多地区起源论”敲响了丧钟。[1]

现代人的起源

非洲起源说

关于现代人的起源,有两种理论:一种是“单一地区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现代人是某一地区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这个地区过去被认为是亚洲西部,近年来则变为非洲南部;另一种是“多地区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亚、非、欧各洲的现代人,都是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

1967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艾伦·威尔逊和萨里奇共同提出了分子钟的假设,其结果是人属与黑猩猩属分离的时间在距今500 万年前(当时根据化石证据得出的年代中距今1400万年以上)。这个研究组选择了其祖先来自非洲、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妇女,以及新几内亚的澳大利亚的土著妇女共147人,根据她们生产婴儿时的胎盘,发现不同类型的线粒体DNA,有些互相接近,有些则差别很大。

据此,他们做了一个表示其相互亲缘关系的“系统树”。结果是这株“树”来自单一的共同祖先,而后很快分成两支,一支的线粒体DNA都是从非洲祖先而来的个体;另一支则来自非洲、亚洲、澳洲、高加索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祖先。对于这种情况的最简单的解释是,其共同祖先来自非洲。根据已知的线粒体DNA突变的速度,计算其年代为距今14万-29万年,平均为20万年。

1987年初,卡恩·斯通金和威尔逊等人提出,将所有婴儿的线粒体DNA向前追踪,最后会追到大约20 万年(14万-29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即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9万-18万年)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了其生活的非洲家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演化成了现代的不同人种。于是有人把这种理论叫做“夏娃理论”

近25年来(自1990年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现代人约于5万年前离开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取代当地土著人种。近期,随着基因测序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迁徙历史研究进入新领域。英国牛津大学统计基因组学助理研究员乔治·巴斯比(George Busby)推测,自人类大规模迁出非洲之后,尤其约1万年前,人类迁徙与融合远比科学家预想的更复杂、更频繁。

研究人员发现,将基因组测序技术运用到人类历史研究领域有望取得新进展。基因并不会随生物死亡而消失,相反存留在骨架化石中的基因会随时间自主降解为碎片,而这正契合现代基因测序技术的需要。通过对古化石中基因的测序,学者发现非洲走出的古人类并非取代了原住尼安德特人,而是与之共存并通婚融合。亚洲的化石基因同样证明,另外一支非洲古人曾与当地丹尼索瓦人通婚。另外,通过对基因的分析有助于研究各地人口迁移动态。如基因研究发现,约8000年前欧洲农业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移民迁徙,将印欧语系语言从俄罗斯带入欧洲大陆。而古代人种进一步大融合发生在3000年前,大量欧亚混种回到非洲,组成了非洲基因组链条中4%~7%的基因数据。对现代人基因的分析研究更是表明,近2000年间大陆间及其内部的人口迁移十分频繁,如13世纪蒙古扩张在亚洲及东欧留下大量基因等。

巴斯比认为,各人种在基因学上均由现代人族群和不同远古祖先混杂而来。基因序列证明,鉴于迁徙活动自始至终遍及整个人类历史,没有哪一个人种的血统来自单一祖先或地域。而这种同源性,在移民问题频繁出现于政治议程中的今天,更加引人深思。

化石证据

化石是1967年在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奥莫河附近出土的。其中一块化石被考古学家称为“奥莫1”,它包含了部分头骨化石和身体骨骼化石;从河对岸出土的“奥莫2”上,人们则发现了一块更大的头骨,但是没有找到骨骼化石。遗憾的是,根据找到的化石,考古学家无法拼出一张完整的脸。

尽管“奥莫2”比“奥莫1”显得更原始,但科学家还是把两块化石归为“智人”(现代人的学名),并估计它们的年龄在13万年左右。

经过近些年的研究,科学家们终于确定,这些骨骼化石的年龄在19.5万年。

在两块化石出土以后,曾在考古界引起不小的学术争论。一些专家坚持认为,两块化石并非来自同一时期,因为“奥莫1”显然比“奥莫2”更“现代”。

在17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的3名地质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统一了认识。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院的伊恩·麦克杜格尔牵头的科研小组撰文提出,他们采用氩同位素测定法,通过同位素的衰减度确定化石沉积的年份。结果显示,两块化石来自同一沉积岩层,它位于横跨奥莫河的100米深的地下。

科学家最后的结论是,“奥莫1”和“奥莫2”均生活在距今19.5万年前,正负误差5000年,因此“‘奥莫1’和‘奥莫2’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古老的现代人化石”。至于“奥莫2”显得更久远,则是因为骨骼来自不同但是有重叠部分的族群。

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有人科的起源和智人的起源。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对于人科的共同祖先约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学术界并无太大争论。

然而“非洲起源说”缺乏至关重要的化石证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家没能在非洲智人起源的关键阶段———距今30万年前至10万年前找到较为完整且生存年代明确的智人化石。直到1997年赫图化石出土。而奥莫化石年代的确定,无疑为“非洲起源说”提供了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