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土(bog soil)是发育于长期积水并生长喜湿植物的低洼地土壤。其表层积聚大量分解程度低的有机质或泥炭,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底层有低价铁、锰存在。沼泽土分布,以寒带森林苔原和温带森林草原地区较集中。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青藏高原和新疆北部山地,以三江平原、川西北高原的松潘草地较集中。沼泽土的形成包括两个成土过程:表层喜湿植物残体因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土温较低、微生物活动弱而不能迅速彻底分解,致使有机质积聚形成泥炭或腐殖质层;下层由于土壤长期渍水形成水溶性低价铁、锰化合物,形成潜育层。

中文名

沼泽土

外文名

bog soil

主要成分

表层积聚大量分解程度低的有机质或泥炭,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底层有低价铁、锰

主要产地

以寒带森林苔原和温带森林草原地区较集中

分布

低洼地区

形成过程

沼泽土大都分布在低洼地区,具有季节性或长年的停滞性积水,地下水位都在lm以上,并具有沼生植物的生长和有机质的嫌气分解而形成潜育化过程的生物化学过程。停滞性的高地下水位,一般是由于地势低平而滞水,但也有是由于永冻层渍水,或森林采伐后林水蒸发减少而滞水者。沼生植被一般分布的是低地的低位沼泽植被,如芦苇、菖蒲、沼柳、莎芦等,但在湿润地区也有高位沼泽植被,其代表为水藓、灰藓等藓类植被。

沼泽土

沼泽土的形成称为沼泽化过程。它包括了潜育化过程、腐泥化过程或泥炭化过程。泥炭土则三个过程都有:

1.潜育化过程:由于地下水位高,甚至地面积水,使土壤长期渍水,首先可以使土壤结构破坏,土粒分散。同时,由于积水,土壤缺乏氧气。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加上有机质在燃气分解下产生大量还原性物质如H2、H2S、CH4和有机酸等。更促使氧化还原电位降低,Eh一般小于250mV,甚至降至负数。这样的生物化学作用即引起强烈的还原作用,土壤中的高价铁锰被还原成亚铁和亚锰。结果是:

(1)铁锰氧化物由不溶态变成可溶态的亚铁和亚猛,发生离铁作用,它们能随水,特别是随流动的地下水而淋失,使土壤或浅灰或灰白色。

(2)亚铁或亚锰如不流失者,其亚锰为无色,亚铁为绿色。它们可使土壤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同时在沼泽土中还会形成蓝铁矿[Fe3(PO4)2·8H2O]及菱铁矿(FeCO3),这些亚铁化合物都是无色的,在季节性旱季,土层上部可能变干而出现氧化状态,这些亚铁化合物氧化后,前者呈蓝色。后者呈棕色。从而使土壤呈青灰色或灰蓝色,有时还有黄棕色锈纹。

上述的潜育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土壤分散,具有青灰色或灰蓝色,甚至成灰白色的潜育层。不论沼泽土或泥炭土约有这一过程而产生的潜育化层次。

2.泥炭化或腐泥化过程:沼泽土或泥炭土由于水分多,湿生植物生长旺盛,秋冬死亡后,有机残体残留在土壤中,翌年春季或夏季,由于低洼积水,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主要呈嫌气分解,形成腐殖质或半分解的有机质,有的甚至不分解,这样年复一年的积累。如果伴随有地壳下沉,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质层逐年加厚,这样积累的有机物质、称为泥炭(peat)或草炭(TWiT)。

但在季节性积水时,土壤有一定时期(如春夏之交)嫌气条件减弱,有机残体分解较强,这样不形成泥炭,而是形成腐殖质及细的半分解有机质,与水分散的淤泥一起成腐泥。

沼泽土

泥炭形成过程中,植被会发生演替。一般泥炭形成时,由于有机质矿质化作用弱,释放出速效养分较少,如果沼泽地缺乏周围养分来源补充时,下一代沼泽植物生长越来越差,甚至不能生存,在寒冷地区,则最后被需要养分少的水藓或灰藓等藓类植物所代替,这样使原来由灰分元素含量较高的草本植物组成的富营养型泥炭,逐渐为灰分元素含量低的藓类泥炭所覆盖。这就形成了性质不同的三类泥炭,前者称为低位泥炭(LowmoorFenpeat),也称为营养丰富泥炭(Eutrophicmoor);后者称为高位泥炭(Highmoor,Peatmoor)也称营养贫乏泥炭(Oligotrophicmoor),水藓泥炭;两者之间以森林植物茎秆落叶为主体,混有草类和藓类而形成为中位泥炭(Intermediatemoorpeat)或称营养中等泥炭(Messtrophlcmoor)、森林泥炭(Carr,Forestpeat)。

沼泽土的形成总的来说是土壤水分过多造成的,但土壤水分过多而引起沼泽化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有草甸沼泽化、森林迹地沼泽化、冻结沼泽化和潴水沼泽化。

3.脱沼泽过程:沼泽土在自然条件和人为作用下,可发生脱沼泽过程。如由于新构造运动,地壳上升;河谷下切,河流改道;沼泽的自然淤积和排水开发利用等,使沼泽变干而产生脱沼泽过程。

在脱沼泽过程中,横着地面积水消失,地下水位降低,土壤通气状况改善,氧化作用增强。土壤有机质分解和氧化加速。使潜在肥力得以发挥。土壤颜色由青灰转为灰黄,这样沼泽土也可演化为草甸土。

诊断特征

沼泽土

沼泽土的剖面形态一般分二或三个层次,即泥炭展和潜育层(H-G),或腐殖质层(腐泥层)和潜育层(Hh-G),或泥炭层、腐殖质层和潜育层(H-Hh-G)。

1.泥炭层(H):位于沼泽土上部,也有成厚度不等的埋藏民存在;泥炭层厚度10余厘米至数米,但超过50cm时即为泥炭土。泥炭层有如下特性:

(1)泥炭常由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组成,其中有的还保持着根、茎、叶等原形。颜色从未分解的黄棕色,到半分解的棕褐色甚至黑色。泥炭的容重小,仅0.2~0.4。

(2)泥炭中有机质含量多在500~870g/kg,其中腐殖酸含量可达300~500g/kg,全氮量高,可达10~25g/kg,全磷量变化大,为0.5~5.5g/kg;全钾量比较低,多在3~10g/kg之间。

(3)泥炭的吸持力强,阳离子交换量可达80~150cmoL(+)/kg,吸氨力可达1%。持水力也很强,其最大吸持的水量可达300%~1000%,水藓高位泥炭则更多。

(4)泥炭一般为微酸性至酸性。高位泥炭酸性强,低位泥炭为微酸性乃至中性。各地的泥炭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决定于形成泥炭的植物种类和所在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

2.腐泥层(Hh):即在低位泥炭阶段就与地表带来的细土粒进行充分混合,而于每年的枯水期进行腐解,因而成为进行了一定分解的,含有一定胡敏酸物质的黑色腐泥。一般厚度在20~50cm。

3.潜育层(G):位于沼泽土下部,呈青灰色、灰绿色或灰白色,有时有灰黄色铁锈斑块。

土壤分散无结构,土壤质地不一,常为粉沙质壤土,有的偏粘。

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极低,阳离子交换量也远较泥炭层为低,常常在20cmol(+)/kg以下。土壤pH则较高,约6~7。

亚类划分

(一)沼泽土的亚类划分

沼泽土可分为沼泽土、草甸沼泽土、腐泥沼泽土、盐化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等五个亚类。

泥炭土可分为低为泥炭土,中位泥炭土和高位泥炭土等3个亚类。

沼泽土

利用与改良

沼泽土

(一)沼泽土及泥炭土的资源利用

泥炭是这两类土壤上有价值的自然资源据调查,中国泥炭的埋藏量约270亿t,以黑龙江省最多,其次为四川西北等、吉林及辽宁等省。泥炭的用途很广,主要有:

1.用作肥料。泥炭含大量有机质及氮素,可作肥料,特别是低位泥炭,养分含量高,有利于作肥料用。但泥炭作肥料施用前要经过堆腐,以防止一些还原性物质有损作物生长。

泥炭的吸收性能强,所含的大量活性腐殖质具有促进植物呼吸,利于根系发育的作用,故可将泥炭凉干粉碎以后,加入氨水制成腐殖酸铵肥料施用。

2.制作营养上:泥炭含大量有机质,疏松多孔,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又强,故可制作营养土,用于蔬菜、水稻、棉花等育苗,也可制作花卉土。制作营养上以半分解的低位泥炭较好。

3.饲料添加剂:粉碎的泥炭可用作猪、禽等饲料添加剂,有防病作用,如对防治猪痢疾及鸡白痢等有良好的疗效。

4.工业用:分解很差的泥炭,也是能源,可用作燃料或发电,还可制作纤维板。

沼泽土

(二)农牧业生产利用

1.疏干排水:这是利用沼泽土(包括泥炭土)的先决条件,但是在大面积流干之前一定要进行生态环境分析,防止不良的生态后果。

2.小面积的治涝田间工程:如修筑条台田,大垄栽培等,以局部抬高地势,增加田块土壤的排水性,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3.有些排水稍差的沼泽土,由于有湿生植被,可以作为农场,如放牧,但要注意牲畜的饮水卫生及烂蹄等。

4.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林区有部分沼泽土上的森林,如落叶松等,由于水分过多而林木生长不良,应采取局部排水改良,增强林木的种子萌发与自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