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台儿庄》是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杨光远和翟俊杰联合执导,邵宏来,初国良、江化霖、赵恒多、翟俊杰等出演的战争电影,于1986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正面作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2]

中文名

血战台儿庄

上映时间

1986年

主演

邵宏来,初国良、江化霖、赵恒多、翟俊杰

电影类别

历史 / 战争

语言

汉语普通话

出品时间

1985年

外文名

Battle of Taierzhuang、血戦台の村

制片地区

中国

片长

129分钟

出品公司

广西电影制片厂

画面色彩
导演

杨光远

编剧

田军利

剧情简介

血战台儿庄[1986年杨光远、翟俊杰导演电影]

1938年春,侵华日军新任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陆军大将,接替了松井石根的统帅权。为一举打通津浦线,他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冒着硝烟炮火,急速抵达徐州,亲自布置战略,与敌人进行决战。李将军力排众议,起用了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同时,将川军王铭章师收编进自己麾下。不久,在津浦路北线的韩复榘集团军为保存实力,擅自放弃重镇济南,致使津浦线大门洞开。日军主力矶谷乘虚南下,连克泰安、济宁、大汶口。蒋介石闻讯,将韩复榘骗至开封扣留,后押赴武昌枪决。日军坂坦师团为策应津浦线上矶谷师团的正面进攻,占领青岛后,沿胶济线进迫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台儿庄会战的序幕拉开。临沂激战,庞炳勋集团伤亡惨重。李宗仁命张自忠部队增援。由于张自忠部队及时赶到,与庞炳勋部队前后夹攻,打得日寇溃不成军,保住了阵地。3月15日,日军矶谷师团不待东南两路日军的配合,抢先入关,直扑滕县,与王铭章的川军一二二师展开激战。由于汤恩伯没有及时增援,致使滕县失守,王铭章以身殉国。

日军攻克滕县,又全力向徐州进犯。李宗仁决定扼守要塞台儿庄,在这里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他迅速向孙连仲、张自忠、汤恩伯几个集团军下达了命令,并做了周密部署。经过与日寇空军、坦克部队几个回合的拼杀,孙连仲部伤亡惨重,三十一师池峰城部张静波营长又因负伤临阵脱逃。池峰城激愤之中决定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他炸掉唯一的退路--运河浮桥,忍痛处决了张静波。屡遭挫折的日军改变部署,遂占领了台儿庄四分之三。但抄后路的汤恩伯却依然按兵不动,李宗仁以军法严令汤立刻出兵,汤恩伯不得不率部队从侧后向日军进攻。同时,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反击,日军矶谷师团陷入重围。中国军队乘胜进击,全歼日军于台儿庄外。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向国民军事委员会发出电报,台儿庄大战告捷[1]

角色介绍

李宗仁
演员邵宏来配音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自信、乐观、幽默,临危不乱、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指挥果断,恩感并施,善于用将,他久居官场,深谙国民党、军阀利害矛盾,但一心以抗日为重,不顾个人得失,敢于抵制蒋介石的压力,敢于收留被其他战区拒绝的川军,更不惧流言起用受国人误解的张自忠。
张自忠
演员初国梁配音
国民革命军第59军军长。经历坎坷,性格深沉坚毅,知恩必报,胸怀豁达,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不计前嫌,主动援助有一枪之仇的庞炳勋部。
池峰城
演员江化霖配音
国民革命军第31师师长。沤心沥血指挥战斗,在战斗最激烈、最艰苦的时刻,他下令炸掉运河浮桥,切断唯一的退路,破釜沉舟,决一死战,更身先士卒,亲率敢死队去夺回阵地。
展开全部

幕后制作

创作缘起

1965年,在欢迎李宗仁回国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向导演成荫说起可以把李宗仁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取得台儿庄大捷的事拍成电影。成荫始终牢记周恩来总理的嘱托,但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拍摄“台儿庄大捷”的事情不得不束之高阁。

剧本创作

1984年,导演杨光远看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军利、费林写的剧本《血战台儿庄》,那个剧本讲述张自忠将军的个人命运,把张将军安排牺牲于台儿庄战役,与史不符,所以被八一厂冷处理。杨光远却认为这个题材有开掘的价值。1985年3月,他将剧本推荐给陈敦德。当时,已就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的陈敦德决心完成成荫的遗愿,并取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领导及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大力支持。拿到《血战台儿庄》的剧本后,他与杨光远在剧本修改走向甚至影片风格追求方面达成共识。于是,广西厂从八一厂引进剧本,借杨光远为导演。根据成荫生前所述的周恩来总理的嘱托,结合改革开放形势及广西的情况,陈敦德希望剧本能改为以李宗仁将军指挥台儿庄战役为主线。1985年6月29日,陈敦德、杨光远和编剧田军利、费利取得一致意见,对剧本动“大手术”,把以张自忠个人命运为主线的戏剧性结构改为开放性结构,以纪实性、文献性故事片样式,按战局发展的线索结构全片,不追求情节的起伏,而是以大笔触真实地、朴实地表现历史。在经过多方研讨,《血战台儿庄》的电影剧本经过十七次修改后终于定稿。

血战台儿庄[1986年杨光远、翟俊杰导演电影]

各方支持

该片剧本在创作阶段得到了时任国家电影局局长的石方禹和总编室主任邹士明等人的支持,以及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当年参战的郑洞国、郑庭笈、覃异之等将军的协助,李宗仁原秘书程思远先生也出任顾问。此后,在一年多的摄制工作中,没有拍过战争片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得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支持。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肖穆厂长不但派出杨光远执导,还同意杨导带去八一厂各方面的主创人员。同时,拍摄工作得到了台儿庄当地老百姓的巨大支持,时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的迟浩田将军派部队参加拍摄。影片的文化部顾问、曾以新闻记者身份亲历“台儿庄大捷”的荷兰籍新闻纪录片电影导演伊文思,也提供了当年战场的纪录片《四万万中国人民》作为参考文献,《血战台儿庄》中诸如“人梯渡桥”、“运河鏖战”等许多动人的场景都取材于这部纪录片的真实镜头。

演员选择

根据影片的总体艺术构思,导演翟俊杰确定了选演员的六条原则。

1、影片中出现的真实历史人物必须按照其本人照片去对照演员,要求形神兼备,还得会演戏。

2、由片中人物多为军人,所以尽量从部队文艺团体中选演员或挑选具有军人气质的演员。

3、片中的主要人物是中日双方的高级将领,考虑到观众的欣赏习惯,要选择生活阅历较深的中老年演员扮演,演员年龄可以比角色的年龄适当大一些。

4、尽量物色在银幕上较少露面然而又有相当艺术功力的演员,给观众以新鲜感。

5、该片中其他角色或“知名度”不高的历史人物,所选演员应是“生活型”和让人一眼看到就感觉“这就是”的类型。在符合角色身份、性格前提下,高矮、胖瘦、丑俊各有区别,以达到人各有貌。

6、影片中各种类型的小角色则请一些艺述造诣较高的演员扮演,以达到“众星托月”之势。同时也启用非职业演员。对于扮演中国守军和日军士兵的群众演员,凡是在前景出现的,前者在拍摄地附近的矿工和农民中去物色,因为当年台儿庄之战中的中国军队多为庄稼汉出身的西北军;后者,尽量挑选形似日本人的。

角色塑造

为了使演员尽快接近角色,当演员初到摄制组时,导演让他们平时一律穿上戏用军装,练习国民党军队中特有的立正、行走、敬礼等军人姿态,还要求他们尽量晒太阳,以从中寻找战时军人的感觉。导演发现扮演李宗仁的邵宏来由于个人经历原因民,会下意识地显出刚气不足的气质,他们便有意在日常生活的谈话中对邵宏来表现出格外的“客气”,当众称他“李长官”,让他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战区司令长官的味道。继而,演员之间在生活中也互称角色称谓,以形成一种导演所追求的生活化的“纪实性”表演风格。导演还明确要求演员不要纠结于所谓“体验”与“体现”、“外在”和“内在”的概念。对于正面角色,导演提出不必着意美化,对于反派也不必有意丑化,特别日军将领,绝不能搞成“八格牙鲁”式的脸谱化。

为增强纪实性,对于日军将领中对白较多者,导演一律要求他们硬把日语对话记下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自我感觉,同时也便于后期配音时对准口型。

外景拍摄

为了以气势感染观众,把战争场面拍得更真实,剧组选择了业已搬迁一空的村庄王沟作为拍摄台儿庄内战斗的场地。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放开手脚去制造实战效果。他们还在村子里选择了一间瓦房加工为关帝庙,作为池峰城的指挥部。化妆组准备了各种“伤疤”供演员使用,服装组针对枪伤、烧伤、炸伤、刀伤等不同需要进行处理,如用炸药先炸坏服装再给演员穿上。

幕后花絮

该片开拍消息公开后,剧组收到许多来信,其中云南方面反映要求影片表现滇军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贡献,不过,由于该片故事截至1938年4月7日日军被逐出台儿庄,而滇军参战是此以后,所以导演在影片中为白崇禧加了一句台词表示滇军六十军作为预备队正在途中。

在拍日军屠杀村民的戏时,剧情需要一组老奶奶痛哭的镜头,为了启发群演,导演翟俊杰和老人聊了一个多钟头,当把她说得失声痛哭起来时,导演马上让摄影机进行抢拍。后期配音,他请来北影的陈立中,因为陈立中略带口音的语言与画面上的老人形象十分吻合。

扮演矶谷廉介的演员董骥在拍摄时刻苦练习日语对白,讲得十分流利,被剧组称“活鬼子”。

在拍摄结尾“血肉长城”的镜头时,剧组用了七八百个战士扮演尸体,有的战士因需要头朝下倒悬在城墙上,一拍一整天,结果悬出了鼻血。而开拍时,在场的人们几乎都带入了当年的情景,哭得拍不下去,是导演再三下令,摄制组才忍住泪拍完了这场戏。

1985年夏末,李宗仁将军的儿子李幼邻得知《血战台儿庄》拍摄的消息后,马上从美国赶回大陆探亲,要求观看《血战台儿庄》。虽然当时影片还在后期制作中,但经国家电影局的领导批准,广西厂给李幼邻放映了《血战台儿庄》的“对白双片”(即没有音乐剪辑合成的样片。

获得荣誉

时间奖项全称获奖方备注
1987年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故事片奖《血战台儿庄》提名
最佳编剧奖田军利、费林军获奖
最佳男主角邵宏来提名
最佳男配角翟俊杰提名
最佳化装奖颜碧君、赵志敏获奖
展开表格

海报

社会影响

1986年4月,《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影片引起台湾方面注意。台湾中央社在香港的负责人谢忠侯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负责人,要求提供一盘拷贝给当时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观看。在得到了中共中央批示同意后,广西电影制片厂复制了一盘录影带,通过新华社送给谢忠侯。观看完该片后,蒋经国察觉到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认为台湾方面也应相应作出调整。不久后,蒋经国决定同意开放国军老兵回大陆探亲。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角色备注
邵宏来李宗仁简介 陆军上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初国梁张自忠简介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59军军长
江化霖池峰城简介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31师师长
翟俊杰王铭章简介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122师师长
赵恒多蒋介石简介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
展开表格职员表
制作人农亩烈、张本烈、林亮、周润来
导演杨光远、翟俊杰
副导演(助理)余斌
编剧田军利、费林军
摄影鞠烽、雷甲铭、叶瑞伟(副摄影)
配乐苏铁
展开表格
烟火指导于泽
烟火刘垣、侯风景、申启进
特技模型李海峰
遥控李善坤、郝克宁、吕新民
拟音刘荃业
旁白方明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