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停板是为了防止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生暴涨暴跌而影响市场正常运行,有些股票市场的管理机构对每日股票买卖价格涨跌的上下限作出规定的行为,即每天市场价格达到了上限或下限时,不允许再有涨跌,术语称为停板。当天市价的最高上限叫“涨停板”,最低下限叫“跌停板”。

中文名

跌停板

类型

股市术语

目的

防止证券市场上价格暴涨暴跌

释义

跌到停止交易

简介

为了防止证券市场上价格暴涨暴跌,避免引起过分投机现象,在公开竞价时,证券交易所依法对证券所当天市场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的限制。即当天的市场价格涨或跌到了一定限度就不得再有涨跌,这种现象的专门术语即为停板。当天市场价格的最高限度称涨停板,涨停板时的市价称为涨停板价。当天市场价格的最低限度称为跌停板,跌停板时的市价称跌停板价。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涨跌停板限度是10%。[1]

解释

跌停板

证券交易当天股价的最低限度称为“跌停板”,跌停板时的股价称“跌停板价”。一般说,开市即跌停的股票,于第二日仍有可能惯性下跌,尾盘突然跌停的股票,庄家有骗线的可能,可关注。

为防止证券市场上价格暴涨暴跌,避免引起过分的投机现象,在公开竞价的时候,证券交易所依法对证券所当天市场价格的涨跌幅度给以适当限制。即当天市场价格涨或跌到一定限度就不得再有涨跌,这种现象专门术语即为停板。当天市场价格最高限度称之为涨停板,涨停板时市价称之为涨停板价。当天市场价格最低限度称之为跌停板,跌停板时市价称之为跌停板价。

一般认为“跌停时放量为买入信号”表示有人在利用跌停接货,但是实际情况远不是这么简单,跌停板的操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剧烈的振荡会使不少人蒙受损失。

历史背景

跌停板

跌停板制度源于国外早期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中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抑制过度投机现象,对每只证券当天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限制的一种交易制度,即规定交易价格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最大波动幅度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下百分之几,超过后停止交易。

中国证券市场现行的涨跌停板制度是1996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12月26日开始实施的,旨在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保持市场稳定,进一步推进市场的规范化。制度规定,除上市首日之外,股票(含A、B股)、基金类证券在一个交易日内的交易价格相对上一交易日收市价格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超过涨跌限价的委托为无效委托。

中国的涨跌停板制度与国外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股价达到涨跌停板后,不是完全停止交易,在涨跌停价位或之内价格的交易仍可继续进行,直到当日收市为止。

市场操作

跌停板一般都是由于重大利空或主力为了快速建仓时采用的惯压法而产生的,使其能在一天之内建仓完毕,但有时跌停会一连三天。何时跌停可以买,何时不可以买,这是由当时的大盘局势加之主力的操作意向所决定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也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掌握其规律即可使您减少失误的次数,增加赢的机会。

跌停板

一直处于跌停的股票,今天先跌停后打开或开低后上升,且放量打开跌停,即为买入机会。由于股价一路杀跌,量缩,今日又跌停再打开表示杀跌的人少,多方已开始反攻,当放量打开跌停后且稳步上升,表示主力已回头杀入。

对于大多数股民来说,在跌停时买入是有一定风险的,要介入也不能做简单的操作,而应该采用分批增量的操作方法。例如:一次跌停先买1000股,再跌停时再买2000股,跌停打开时买入5000,如果跌停反弹后很快就可能获利。当大盘已在急跌后,当天在某些消息的刺激下,反弹强劲,选择成交量不断放大而尚未打跌停的股票。首选前段时间的强庄股、明星股、强势股,这样每天都可能获利10%。

交易限制

跌停板

证券交易当天价格的最低限度称为跌停板,跌停板时的价格称跌停板价。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对股票、基金交易实行价格跌幅限制,跌幅比例为10%,其中ST股票和*ST股票价格跌幅比例为5%。股票、基金跌幅价格的计算公式为:跌幅价格=前收盘价×(1-跌幅比例),计算结果按照四舍五入原则取至价格最小变动单位。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首个交易日无价格跌幅限制:

(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和封闭式基金;

(二)增发上市的股票;

(三)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的股票;

(四)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跌停板价

为防止证券市场上价格暴涨暴跌,避免其引起过分投机现象,在公开竞价的时候,证券交易所依法对证券所当天市场价格涨跌幅度予以适当的限制。就是当天的市场价格涨或跌到一定限度就不得再有涨跌,这一种现象的专门术语即为停板。当天市场价格最高限度称涨停板,涨停板时市价称为涨停板价。当天市场价格最低限度称为跌停板,跌停板时市价称跌停板价。由于股票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应用写作中。

量价研判

跌停板

涨跌停板与非涨跌停板时的量价研判是不同的。比如在一般情形下,价涨量增被认为价量配合较好,后市涨势将会持续,可以继续追涨或持股。如果股价上涨时,成交量未能有效地配合放大,说明追高意愿不是十分强烈,后市涨势难以持续长久,可适当地轻仓。但在涨跌停板时,若股价在涨停板时,没有太多的成交量,则说明投资者心中的目标价位更高,不会在价位上轻易抛出,买方由于卖盘量太少,买盘无法买到,所以才没有多大的成交量。第2日饥渴的多头一般都会加大幅度追涨买进,因而股价也就继续保持扬升的势态,也进一步刺激了场外资金的欲望,引发了一轮更强劲的升势。但是当出现涨停时,中途多方却无法坚守阵地,被迫打开了涨停板,而且成交量出现放大的迹象,这说明加入到抛售行列中的投资者在逐渐增多,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此开始发生了某些变化,随着空方主力做空力度的加大,股价将渐渐开始下挫。

在一般情形中,价跌量缩是表明惜售心理十分严重,抛售压力是很轻,后市发展将随着主力的能力大小而决定方向。若是开始出现价跌量增现象,说明投资者纷纷看空后市行情发展,大多已加入抛售行列队伍之中,股价跌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直至做空主力能量完全释放为止。但在涨跌停板时,若是股价出现跌停,买方一般都会寄希望于第2日继续大幅度下跌,能够以更低价格买进,所以会暂时作为袖手旁观之态,在缺少买盘情况下,成交量也就比较稀少,股价跌势反而持续不止。如果在跌停板时,因为多方力量的介入,成交量放大并出现打开跌停板现象,说明有相当实力资金开始有计划地逐步主动介入,因而后市行情将有可能止跌企稳,重新出现一种生机。

根据实战可总结出以下经验,结合ST中燕(600763)在03年上上下下涨跌停的案例,说明在涨跌停板制度下量价研判的技巧:

1、涨停时的成交量小,将继续上涨;跌停时的成交量小,将继续下跌。ST中燕在2003年1月10日至16日连续5个交易日就呈现出无量封涨停、天天涨停的特征;在7月17日至24日连续6个交易日出现无量封跌停、天天跌停的特征。

2、涨停的中途被打开的次数越多时间越久,且成交量越大,则行情反转下跌的可能性越大;跌停的途被打开的次数越多时间越久,且成交量越大,则行情反转上涨的可能性越大。ST中燕虽在1月17日出现放巨量的阴十字星,但这是在无量封涨停之后出现空中加油的变形,上涨趋势并末改变,而其后连续3个交易日的放量上攻且盘中多次出现涨停板被打开的现象,显示出反转下跌的可能性在加大。而在连续6个跌停之后于7月25日出现放量并瞬时出现打开跌停,之后持续5个交易日虽皆出现放量下挫,每日盘中也多次出现打开跌停的现象,股价终于在8月1日真正止跌并展开新一轮的反攻。

跌停板

3、封住涨停的时间越早,后市涨升的力度也就越大;封住跌停的时间越早,后市跌落的力度也就越大。ST中燕在在2003年1月10日至16日连续5个涨停中,都是上午甚至在开盘时即封涨停,显示出上涨能量十分充沛;而在7月17日至24日连续6个跌停时,都是开盘就封住跌停,因此后市下跌动力巨大,甚至在7月25日之后出现持续5个交易日放量才有效企稳。

4、封住涨停板的买盘数量大小和封住跌停板时的卖盘数量大小说明买卖双方力量的大小程度,这个数量越大,继续原有走势的概率则越大,后续涨跌的幅度也就越大。

这一条在实战中一般存在主力陷阱。实战里主力若是想出货,就会先以巨量买单封住涨停板,以充分吸引市场人气。原本想抛售投资者则会因之而出现动摇,而其他投资者则会以涨停板的价格追进,而主力则一定借机撤走买单,填上卖单,自然很快就把仓位转移到了散户手中。当盘面上买盘消耗得差不多之时,主力又一定在涨停板上挂上买单,以进一步诱多制造买气蜂拥假象;当散户再度追入时,主力又一次开始撤去买单从而让散户买盘排到前面去,如此反复地操作,可使筹码在不知不觉里悄悄地高位出脱。而主力若想买进筹码,就一定先以巨量的卖单封住跌停板,要充分制造空头氛围,打击市场人气,促使投资者出售所持筹码,待吓出大量抛盘之后,主力就会先悄悄撤除原先挂上去卖单,让在后面排队散户卖单排到前面来,自己则开始逐渐买进。当卖盘被自己吸纳将尽的时候,主力则又会重新挂出巨量跌停抛单在跌停板上,如此反复地进行操作,从而增大自己持仓量。

在上述的情形里,所见到巨额买卖单其实只不过是虚构的而已,不能作为判断后市依据,为避免上述现象误导我们的思维,从而产生错误行为,则必须密切关注封住涨跌停板买卖单的微妙变化状况,同时也必须判断出其中是否存在频繁挂换单的现象,涨跌停板是否经常打开,以及每笔成交量之间细微变化和当日成交量的增减状况等,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还有一种简单办法,只不过为事后诸葛亮:在大手笔买盘封涨停的时候,自己排很后面的买单在盘中却被成交,说明自己已误入多头陷阱,这时要有趁早止损出局意识;在大手笔卖盘封跌停时,自己排很后面的卖单在盘中却被成交,说明自己已误入空头陷阱。

市场分析

在一般情形下,价跌量缩是说明惜售心理十分严重,抛售压力很轻,后市的发展将随着主力的能力大小而决定方向。若是开始出现价跌量增的现象,说明投资者纷纷看空后市行情的发展,大多已加入抛售的行列队伍之中,股价的跌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直至做空主力的能量完全释放为止。但在涨跌停板时,若是股价出现了跌停,买方一般都会寄希望于第二日继续大幅度下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进,因而会暂时作为袖手旁观之态,在缺少买盘情况之下,成交量也就十分稀少,股价的跌势反而持续不止。如果在跌停板时,由于多方力量的介入,成交量放大并出现打开跌停板的现象,说明有相当的实力资金开始有计划地逐步主动介入,因而后市行情将会有可能止跌企稳,重新出现一种生机。

但这一条在实战中往往存在主力陷阱。实战中主力若是想出货,就会先以巨量的买单封住涨停板,以充分吸引市场的人气。原本想抛售的投资者则会因之而出现动摇,而其他的投资者则会以涨停板的价格追进,而主力则会借机撤走买单,填上卖单,自然很快就将仓位转移到了散户手中。当盘面上的买盘消耗得差不多之时,主力又会在涨停板上挂上买单,以进一步诱多制造买气蜂拥的假象;当散户又再度追入时,主力又开始撤去买单从而让散户买盘排到前面去,如此反复地操作,可使筹码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高位出脱。而主力若想买进筹码,就会先以巨量的卖单封住跌停板,以充分制造空头氛围,打击市场的人气,促使投资者出售所持的筹码,待吓出大量抛盘之后,主力就会先悄悄撤除原先挂上去的卖单,让在后面排队的散户卖单排到前面来,自己则开始逐渐买进。当卖盘被自己吸纳将尽之时,主力则又会重新挂出巨量跌停的抛单在跌停板上,如此反复地进行操作,从而增大自己的持仓量。

在上述的情形下,所见到的巨额买卖单其实只不过是虚构的而已,不能作为判断后市的依据,为了避免上述现象误导我们的思维,从而产生错误的行为,则必须密切关注封住涨跌停板的买卖单的微妙变化状况,同时也必须判断出其中是否存在频繁的挂换单的现象,涨跌停板是否经常被打开,以及每笔成交量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当日成交量的增减状况等,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还有一种简单的办法,只不过为事后诸葛亮:在大手笔买盘封涨停时,自己排很后面的买单在盘中却被成交了,说明自己已误入多头陷阱,这时要有趁早止损出局的意识;在大手笔卖盘封跌停时,自己排很后面的卖单在盘中却被成交了,说明自己已误入空头陷阱了。

注意事项

1、以跌停开盘,中途没有打开的个股。

如果一只个股直接以跌停开盘,并且一直封死至收盘都没打开,说明该股要么遭遇重大利空,要么主力资金实力有限,无力将拉回成本区。这种情况,有股的,先挂上卖单。场外观望的,不要为图便宜急着杀进去。

2、以跌停开盘,中途被巨量打开的个股。

如果一只个股直接以跌停开盘,但中途被巨量强行打开。持有该股的,可趁反弹时先行出货。场外观望的,可以考虑介入。如果运气不错,应有不错的短线获利机会。

3、分批买入,见机行事。

不管怎么说,在跌停时买入相当于虎口夺食,危险性很大。非短线高手,一般不建议参与。即便要参与,也要采取分批买入的办法,并随时观察股价走势,一旦发现不对劲,立即停止增仓动作。并且,总仓位不宜过早,最多半仓。就算操作失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从而失去再次战斗的生力军。

4、随时注意大盘动向,敢于认错。

很多主力很狡猾,为吸引更多目光的注意,经常在大盘很差时拉涨停,而又在大盘很好时打跌停。如果遇到这种逆大盘走势而表现的个股,投资者最好多个心眼。相对安全的办法时,要密切注意大盘动向,一旦做错了,要勇于认错,及时离场。不可明知做错,反而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越陷越深。

有关资料

关于涨跌停板制度是否有效的争论一直持续,国内外也有诸多学者有过论述,大多认为涨跌停板制度延迟了价格发现的过程,减少了市场的流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是增加了股市的波动性。

延迟了价格发现的过程,意思是说市场买卖双方达不成可以完成交易的价格;减少了市场的流动性,意思是说涨跌停板上的证券交易暂停,无法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或者卖出证券;而增加了市场波动性则比较难理解了,一般不是认为涨跌停板限制了市场的过分波动吗?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比较晦涩的概念——磁吸效应(Magnetic Effect),指的是当证券价格即将到达涨跌幅限制时,即将达到限制的一方会害怕买不到或者卖不掉而将价格提高或者降低,导致涨跌停板好像磁铁一样把价格吸引到这个位置。磁吸效应的结果就是波动性的增加。

面对涨跌幅限制的决策,当年市场监管层就如同我们面对一个饥饿难忍的人这样一个两难的困境,是冒着他吃撑的危险放手让他吃饱呢,还是让其忍受一个延长的饥饿的过程,每次只给他一点点食物?监管层可以让人理解地选择了后者,因为考虑到这个饥饿的人身体如此虚弱,恐怕没有足够的理性克服自己饕餮的欲望。时过境迁,当我们回头看去,这样一个当时认为是正确的选择,后来却也慢慢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忽略了一个人在这样持续半饥饿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和放大的进食欲望,而这最终或许导致了过度进食以及肥胖。与此对应的是,在市场某一

股票面对强烈上涨或者下跌冲动过程中的涨跌幅限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更大的波动。

对于欲望的限制和逐步释放的过程至少在心理上诱使产生超出理性的欲望,对于投资也是如此,涨跌幅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特定时间人为制造了特定标的资产的稀缺性,这既包括了限制马上享受增值过程的需求,也包括限制了随时卖出资产锁定损失的权利。而另一方面,如同持续的人为半饥饿状态让进食者自然而然地忽略了自己是否吃得过多,涨跌停板限制带来的结果——例如时常出现的如同空中云梯般的无量上涨——也的确给了投资者一种内心的安慰。每天巨量封在涨停板上的资金就是这种安慰的来源之一。只是这样的空中台阶是否真的如同站在平地一般的安稳?如果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一天内20%或者30%的涨幅是否更容易让希望买入的人思考追高的风险?而每天无量的涨停则总是带给人们下一个或者几个涨停的梦幻。

当然,独特的制度也催生了独特的食物链。围绕着涨停跌停也演绎出特殊的盈利模式。如何地利用制度以及人们恐惧和贪婪交替的心理,扩大波动,用有限的资金吸引和撬动更大的资金,进而进退自如地获取收益,想来恰是暗合了索罗斯盈利的核心策略。对于整个市场,资金性质和行为的趋向一致将是致命的灾难。而对于事实上起到了丰富市场资金性质和行为的投机活动,波动则是衣食父母。

有趣的是,涨跌幅限制制度的设置是否也符合了传统的中庸心理,至少不会出现一日翻番,也不可能翌日破产。但是钝刀割肉,温水煮蛙;被煮的煮,看的也只能看,也莫不有趣。

已经说了股市一如一个顽皮的少年成长的过程,涨跌停板制度就像婴儿学步时辅助的工具,当我们的股市已经跃入成长的青春期之时,扔掉这样它只是时间和成本的问题。就全球证券市场来说,只有少部分的证券市场有涨跌停板这样的制度安排,而限制在10%以内的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就像有人在2001年“涨跌停板制度安排对于股市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所述,“我们发现市场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涨跌停限制可以起到减少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但是当市场规模较大的时候,涨跌停限制反而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

而对于这一改变的实现,可以从部分股票开始,而这些股票必须要符合这些特点:大的流通市值以不利操纵也可稳定市场;市场比较容易认同的价值中枢以不容易出现盲从和跟风;较为良好的业绩和预期以减少概念和题材。以此为开始,逐渐放松涨跌停板限制,直至最后取消整个交易制度安排。当然,对于整个市场的剧烈波动仍然应该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比如引入西方成熟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断路器(Circuit Breaker)”,当大盘上涨或者下跌一定幅度时,整个市场交易暂停半个小时。

投资者教育过程都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未来的远景中,不应该有任何东西阻碍价格向价值的回归之旅。问题是,什么时候最合适让我们的“市场小子”抛下桎梏奔跑,还有就是这一次我们面对的是多大风险和怎么样的投资者反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