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是清华大学直属院系。学院成立以来,融入于清华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研究、促进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清华大学汇集理工文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拥有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融合并继承培养高级人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这些优越条件为公共管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文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外文名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创立时间

2000年10月

机构类别

公立

机构类型

大学

所属地区

北京

学科设置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成功申报,大型国际会议的有序举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联合开办的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不断延续,都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学院在本学科领域的声誉与影响。同时,一门门精品课程陆续开设,一项项重点科研项目相继启动,一届又一届学术型研究生和MPA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充实到教研岗位的第一线,全院师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共同走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曲折,并在不懈的耕耘中开始收获,为清华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2011年6月,公管学院院友办正式开通微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3年7月15日,清华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项目通过公共管理院校联合会(NASPAA)的国际认证。清华MPA成为美国之外全球首例通过NASPAA国际认证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项目。

学科体系

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

本学科属管理学门类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20400),我院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可授予公共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

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盈利组织等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分析方法及技术,从事公共管理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的专业人才。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政府管理与创新、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公民社会与治理。

公共管理学位教育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⑴基础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⑵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⑶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属管理学门类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20100),我院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独立从事研究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或具有综合应用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组织领导及决策的高级管理人才,主要就业方向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部门。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与管理、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教育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论文研究工作是学位教育的核心环节。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吸收完成论文研究所需学科的相关教师参加。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要求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二级学科

区域经济学专业

本专业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院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适用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区域经济及城市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独立从事研究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或具有综合应用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区域经济和城市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主要就业导向为地方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部门。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结构包括:⑴基础理论课;⑵专业课;⑶选修课。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一、区域发展与管理。应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环境学、空间区位等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与之相关的区域及城市政府管理及创新等问题;加强区域发展与管理方面的案例研究。二、区域经济关系。从政治、经济、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理论上着重研究区域经济关系的核心问题,研究政治利益与经济逻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两者之间均衡所构成的区域经济关系。同时在实证方面,把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这四个中国的单独关税区(四个WTO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作为研究重点,弥补国内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在此方面的薄弱环节。[1]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校级研究院(中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不断强化科研机构建设,以“建设高校中的国家公共政策思想库”为目标,学院先后与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国工程院、民政部、保监会、中央维稳办、中国科协、北京市哲社规划办和北京市教委等部门联合成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科教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清华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北京市组织学习与城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等重要研究机构,为凝聚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力量、服务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平台。此外,学院与哈佛大学、世界银行、OECD、布鲁金斯学会等著名大学、国际组织和思想库共建合作联盟,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学院已经建成初具规模的公共管理图书资料中心、政府文献中心、公共政策与管理实验平台等重要教学研究服务平台[3]

  • 院级研究中心
    • 中国公共领导力研究中心
    • 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 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 台资企业研究中心
    • 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
    • 政府创新研究中心
    • 政府法制研究中心
    • 风险治理研究中心
    • 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
    • 市场治理研究中心
    • 跨界创新研究中心
    • 智库研究中心
    • 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
    • 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 未来政府研究中心
    • 城市更新与治理研究中心

文化传统

学院成立以来,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发扬学院“明德为公”的精神,在师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公共管理学院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