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1870年9月1日普法战争时期。战斗的结果是普军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其麾下的军队,虽然普军仍需要与新成立的法国政府作战,但此战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及其盟军的胜利。

中文名

色当战役

地点

色当

时间

1870年9月1日

结果

普军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其麾下的军队

交战各方

普鲁士王国

各方兵力

普军200,000人,法军120,000人

伤亡情况

普军2,320人阵亡,5,980人受伤,法军3,000人阵亡,14,000人受伤

指挥官

毛奇

相关人物

拿破仑三世

相关事件

普法战争

参战方

普鲁士、巴伐利亚,法国

战役简介

色当战役

当时120,000名强大的

夏隆

法军,由

帕特里斯·麦克马洪

元帅指挥,并与法皇

拿破仑三世

会合,欲解救

梅斯之围

,但被默兹省的普鲁士军队于比尔望特战役击败。默兹省的普军与普鲁士第三军团由陆军元帅赫尔穆特·冯·毛奇指挥,并联合普王威廉一世及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围困麦克马洪的军队在色当,成为一个巨大的包围战。麦克马洪元帅在战斗中受伤,需将指挥权交给

奥古斯特·亚历山大·杜确特

将军。

战役起因

普奥战争结束以后,普鲁士日渐强大,但是,紧靠法国南部的四个小国还仍然没有被俾斯麦统一,而俾斯麦是下决心要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的国家。

所以要实现德意志的最后统一,必须统一这几个小邦国。可是,俾斯麦知道,这四个小国紧靠法国,不愿丧失对这四个小邦的影响力,一旦普鲁士强行占领,法国岂会善罢甘休?更何况,法国占领着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德语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德国民族主义者(非俾斯麦本人)早想收复那里了。

对于正处高峰时期的俾斯麦来说,找个借口与法国打一仗,既统一了南部四小国,又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是,与法国开战的机会迟迟未到,俾斯麦等得手痒痒的。

再说法国一方,当时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皇帝,史称拿破仑三世。这个人是个政治阴谋家和军事冒险家。1848年法国革命失败后,他窃取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大权,又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恢复帝制,建立了历史上所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是个阴险,狡猾,残忍之徒,总希望通过战争解除维也纳体系对法国的束缚,当时皇后欧仁妮就直言不讳地说:“不发动战争,我们的儿子怎么当皇帝?”

这样一个人,当然不会坐视普鲁士的强大而不顾。他曾露骨地表白,“德意志不该统一,应分成三个部分,南北德国应该对立起来。这样法国才可以从中渔利。”

不仅拿破仑三世如此,当时法国的另一位大臣梯也尔也哀叹:“

奥地利

的失败意味着法国400年来遭到的最大灾难。从此,失去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

这样,普、法双方各怀鬼胎,开始了明争暗斗,都在寻找挑起战争的契机。

战役经过

战前斗争

法国率先一步,普奥战争刚结束,三世就派人要求普鲁士兑现战前许下的诺言,要求普鲁士同意法国侵占比利时和卢森堡。并婉言提起德意志南部四小国的领土划分问题。这无异要从普鲁士身上咬去一块肥肉,"铁血宰相"俾斯麦当然不会同意。不过他使了个心眼儿,没有明确予以拒绝,而是要求法国把这事写成备忘录,"我好回去给我们国王商量"。法国大使不知是计,就照办了。

俾斯麦拿到备忘录,没有去见皇帝,而是把它送给了同样想称霸欧洲的英、俄,试图挑起英、俄与法国的矛盾。拿破仑三世知道了俾斯麦的做法,火冒三丈,决心与普鲁士决一雌雄!

尽管如此,法国并未立刻动武。但接踵而至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终于使战争爆发了。

原来,西班牙女王伊沙贝拉被1868年西班牙革命推翻,女王流亡国外,王位空缺,俾斯麦看到有利可图,就派人收买了新成立的西班牙临时政府,提议让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堂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西班牙王位。俾斯麦的意图很明显,普鲁士的亲王做了西班牙的国王,法国腹背受敌,打起仗来,普鲁士前后夹击。

拿破仑三世也看到了这种危险,随即就把抗议书递到了普鲁士国王手中,抗议书说,西班牙王位应由西班牙人去坐。否则,法国也可派去一个国王!对此,俾斯麦非常气愤。同时,法国政府内部议论纷纷,不少人要求普鲁士收回成命,否则将把这件事视为战争的原因,双方剑拔弩张。突然,事情却有了转机,利奥波德亲王在别人劝说下,宣布放弃西班牙国王候选人资格,他说:"本来,只要西班牙人拥戴,我可以去作他们的国王。但我不想为此引发一场欧洲战争。"

于是,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就告结束。可是,拿破仑三世看到事情这么简单就完结了,认为普鲁士害怕他,所以他得寸进尺,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他令法国驻柏林大使去面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要求普鲁士作出书面保证,保证今后决不再派任何普鲁士国王家庭的人去任西班牙国王。

1870年7月13日,威廉一世在度假地埃姆斯会见了法国大使。对法国的要求,威廉一世也感到无理,所以断然予以拒绝。然后威廉一世把会谈结果用电报告诉俾斯麦。

俾斯麦本来对法国这种节外生枝之举十分不满,如果没有法国干预,恐怕利奥波德亲王已经成为西班牙国王了。正在俾斯麦难以咽下这口气时,威廉一世的电报到了。电文的内容主要有:法国大使提出的无理要求不能接受,我已经予以拒绝;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已经通告了法国大使,由此引出的矛盾已经过去;关于此事,我不准备再接见法国大使了。

俾斯麦饶有意味地仔细阅读着电文,突然他抬起头来问身旁的参谋总长毛奇和陆军总长房龙:"如果与法国开战,我们能否取胜?"

这两个人也是"铁血政策"的得力执行人,立即说:"一定取胜,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

"好!"俾斯麦喜形于色,立刻手指电文,"我们可以……"说完,三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报纸公布了威廉一世的"埃姆斯急电",但内容已经变味了。原来俾斯麦为了挑起战争,故意激怒拿破仑三世,他把电文作了改动,然后拿去发表。

法国人看了电文,感到普鲁士国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尤其是拿破仑三世,认为普鲁士是在让自己出丑。这样在议会的支持下,拿破仑三世终于忍耐不住,于1870年7月19日,宣布对普鲁士开战。狂妄的拿破仑三世还说:"我们这只不过是到普鲁士作一次军事散步!"

战争过程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三世充满了信心,他把号称40万的大军调到前线,准备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一举冲入德意志境内,打败普鲁士。于是他自封司令,在7月28日到前线视察。可是,当他到前线后却发现,前线只有20万军队。军事要塞麦茨的兵力不足10万,而且装备不齐,物资不足,编制混乱。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了,不少官兵还未找到自己所属的部队。根本无法投入战争。战机一个个失去了。

法军坐失良机,普军却赢得了时间。

8月2日,法军闯入德境,立即遭到普鲁士军队的迎头痛击。

8月4日,普军转入反攻,向法军发起凌厉的攻势,攻入法境内法军前哨阵地维桑堡,法军败退。拿破仑三世大怒,急忙电令麦克马洪夺回他丢失的阵地。8月6日,麦克马洪率军来到维桑堡西南的维尔特村。被普军拦截,双方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全线溃败,继续撤退。普军乘胜追击,战场全部移入法国境内。

拿破仑三世看到情况不妙,立即打退堂鼓,他把元帅印交给元帅巴赞,自己乘上一辆马车向西逃窜。8月14日,巴赞又被普军严密包围在麦茨要塞孤城,已无反抗之力。

拿破仑三世见事不妙,又随麦克马洪所率的12万大军逃向东北,到8月30日,不得不退守色当。普军随即也向色当集结。

9月1日,色当会战开始了。普军700门大炮猛轰法军营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向法军阵地。色当全城一片火海,硝烟弥漫。法军死伤无数,余下的急忙钻进堡垒。麦克马洪几次受伤。

接着,普军20万人向色当发起猛攻,下午3时,法军终于支撑不住,在色当城楼举起了白旗,拿破仑三世还向普鲁士国王写了一封投降书,竟无耻地说:"我亲爱的兄弟,因为我未能死在我的军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剑献给陛下。我希望继续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仑。"

9月2日,拿破仑三世会见德国首相俾斯麦,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拿破仑三世、法军元帅以下的39名将军,10万士兵全部做了普军的俘虏。650门大炮也被普军缴获。

9月3日,拿破仑三世向巴黎发电:"军队已被击败,全体官兵和我本人都已成为俘虏。"

战斗细节

色当战役中的战乱场面

战斗由夏隆法军开始,法军拥有202个步兵营、80个骑兵营和564门火炮,攻击拥有222个步兵营、186个骑兵营和774门火炮的普军。

拿破仑三世下令麦克马洪元帅打破普军包围,但看起来唯一可能的突破点就只有控制拿·蒙萨勒镇,而该镇侧面由防御工事保护。但普军亦挑选了拿·蒙萨勒镇作为突破法军防守的一点,萨克森的佐治亲王和普军第六军团被指派执行此行动,而冯·达·邓恩将军被下令进攻位于右翼的巴萨利斯镇。

邓恩将军的进攻是这场会战中双方第一次交战,法军第一军团已在巴萨利斯镇的街道建筑了防卫工事,并得到镇民的支持。在早上4时,邓恩将军派了一旅士兵横过浮桥,并遭遇猛烈抵抗,该旅只能占领巴萨利斯镇的南面一端。战斗吸引了更多士兵加入战斗,法军第一、五及第十二军团的数旅士兵亦到达作战。8时,普军第八师到达,邓恩将军决定是时候发动决定性的攻势。当时,因火炮长途运送需时,他让他的最后一旅士兵发动猛攻,接着让梅斯另一方面的炮兵进攻。9时,炮兵终抵达了巴萨利斯镇。

战斗中的攻守阵势

战斗持续扩展到该镇的南面,普军第八师被指派支持在拿·蒙萨勒镇的巴伐利亚军,以尝试突破法军的防守。6时后,战况白热化,之前受伤的麦克马洪元帅,在7时后收到战报,决定取代杜确特将军亲自指挥。杜确特将军原本正如毛奇所料指令撤退,但却被德·威佩芬将军立即驳回,他将他的部队投入到拿·蒙萨勒镇与萨克森军队战斗。这令到法军能够暂时重振旗鼓,在拿·蒙萨勒村附近重新聚集火炮,进逼萨克森与巴伐利亚军队。可惜的是,由于普军占领了巴萨利斯,更多普军如潮水般加入战斗,这次反击开始瓦解。

但战斗至11时后,当有更多普军到达战场的同时,普军的炮兵令法军造成了伤亡。在普军强烈的炮火轰击、西北和东面普军进攻、和西南面巴伐利亚军进攻之下,夏隆法军退至波尔斯·德·勒·加里宁,并被包围。法军骑兵由马格列堤将军率领,向邻近普军第六军团所在地科林村拚死地发动了三次进攻。马格列堤将军在第一波进攻被杀,其余两次骑兵遭受重大损失,但仍没有改变战局。

战役结果

该日完结的时候,知道已经没有机会突围,拿破仑三世下令停止战斗。法军17,000人伤亡、21,000人被俘。普军报称阵亡2,320人,5,980人受伤、700人被俘或失踪。

之后一日的9月2日,拿破仑三世下令悬起白旗,将自己和全体法军向毛奇和普鲁士国王投降。皇帝被俘令普军没有了一个敌对的政府去维持法国的和平。果然,当两日后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到巴黎之后,一场非流血的革命爆发,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一个新临时政府,他们希望多抵抗五个月,改变法国的命运。

但是法军在色当的大败和皇帝被俘,已经象征著法国不能改变命运。由于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拿破仑三世被准脱离普军的拘留,流亡到英格兰。同时,在两星期之内,普军第三军和梅斯的普军进行了巴黎之围。

历史影响

色当战役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次战役标志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日耳曼民族成为了一个整体,并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人物

拿破仑三世

波拿巴三世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08~1873),即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Ⅲ)。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48~1851),第二帝国皇帝(1852~1870)。拿破仑一世之侄 子,拿破仑二世之弟。荷兰国王路易和约瑟芬皇后与前夫之女奥坦丝·德·博阿尔内王后的次子。

1808年4月20日生于法国首都巴黎。第一帝国崩溃后,随母居住瑞士,就学于该国军校,后成为炮兵中的军官。1831年支持意大利烧炭党运动,并参与罗马地区起义。1832年拿破仑一世之子赖希施塔特公爵夭折后,成为波拿巴家族夺取王位的觊觎者。183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发动军队暴动,反对七月王朝,失败后被流放到巴西、美国。不久回到欧洲,1839 年留居英国。1840年在布洛涅再次冒险发起暴动,被判终身监禁。1846年越狱成功,出逃英国。1848年革命爆发后,回到法国。9月当选制宪议会议员。12月10日主要依靠农民选票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851 年12月2日他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并通过公民投票使政变合法化,逮捕一切反对他的议员,稍后,又血腥镇压了巴黎无产阶级的反抗。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黄袍加身,号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发动战争。利用民众对拿破仑一世的迷信,依靠工商业与金融资产者的支持,大力促进法国工业革命,使他得以执掌第二帝国政权长达十九年之久。执政期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又与奥地利开战,并发动侵略清朝、安南、叙利亚和墨西哥的殖民主义战争。1870年7月19日,1870年普法战争中亲临前线,同年9月2日在色当战败投降,被俘于威廉堡大牢,时年62岁。《法兰克福条约》签订后被释放,随即流亡英国,1873年1月9日病故于英国肯特郡的奇泽尔斯特,享年65岁。

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71年),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1871年—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德文:Eiserner Kanzler)、「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

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踢出奥地利)的代表人物。俾斯麦 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

铁血政策

”,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

德军指挥官毛奇

毛奇

老毛奇,全 名: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

Helmuth Karl Bernhard von Moltke

)(1800年10月26日-1891年4月24日),普鲁士和德意志名将,首创总参谋部,是德国最著名的参谋长,军事战略家。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打败奥军和法军的实际组织指挥者。在色当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德意志统一作出重大贡献,受封伯爵并于次年晋升元帅。为与其侄儿小毛奇相区别,又称老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