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鯱鱼科,Gobiidae,即指鱼类分类学鲈形目中的一个科(Gobiidae),又作虾虎鱼科。它是鱼类中最大的科之一,已知品种超过2000种。绝大多数体型细小,一般短于10厘米。

中文名

虾虎鱼科

拉丁学名

Gobiidae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体长

约10厘米

亚纲

新鳍亚纲

鰕虎科

二名法

Gobiidae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领域

生命科学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水生动物

鲈形目

简介

世界上最短小的脊椎动物要数侏儒虾虎鱼(Trimmatom nanus)和矮虾虎鱼属(Pandaka)也属虾虎鱼科,它们长大后也短于1厘米。体型较大的虾虎鱼有拟虾虎鱼(Gobioides)的种类,体长可达30厘米。尽管虾虎鱼本身不是人们的重要食物来源,但它们却是许多经济鱼类(如鳕鱼、黑线鳕、黑鲈和比目鱼等)的重要食粮。有些虾虎鱼还是很受水族馆欢迎的种类,如短虾虎鱼属(Brachygobius)的种类等。虾虎鱼类最突出的形态特征就是其腹鳍愈合成一吸盘状,该吸盘的功能与䲟的背鳍吸盘和圆鳍鱼科的腹鳍吸盘类似,经常可以看到野生的虾虎鱼以吸盘吸附在岩石或珊瑚上,在水族箱中它们也很乐意吸在鱼缸的玻璃上。虾虎鱼基本上生存于浅海环境,包括潮间带水坑、珊瑚礁和海草牧场,也大量存在于海水和河口栖息地,包括河流下游、红树林湿地和盐沼地。只有少数种类可完全适应于淡水环境,当中包括亚洲河流中的吻虾虎鱼属(Rhinogobius)、澳洲沙漠的雷虾虎鱼(Redigobius)及欧洲的淡水虾虎鱼(Padagobius martensii)。

分类

主条目:虾虎鱼科分类表

本科下分5个亚科242属:

近盲虾虎鱼亚科(Amblyopinae):

如鳗虾虎类(Taenioides)、狼牙虾虎鱼类(Odontamblyopus)。俗称“奶鱼”。背鳍和臀鳍与尾鳍相连,前后背鳍有鳍膜相连;穴居,体长呈鳗形,体色粉红至紫色,眼退化或消失。

虾虎鱼亚科(Gobiinae)

拟虾虎鱼亚科(Gobionellinae)

背眼虾虎鱼亚科

(Oxudercinae)

:如弹涂鱼类。中国过去称此亚科为“弹涂鱼科(Periophthalmidae)”,与虾虎鱼科并列归入虾虎鱼亚目当中。现已并入虾虎鱼科作为一亚科。胸鳍基底发达成臂状,在陆上充当行动器官。眼背位,靠近,突出,下眼睑发达。下颌牙仅一排。

双盘虾虎鱼亚科(Sicydiinae)

虾虎鱼类由于非主流经济鱼类,因此受人们关注不及其它的大型鱼类。也由于其多样性极为丰富、某些种属间形态相近,鉴别难度大,因此对于其分类,尤其是属内及属间分类尚存在一些争议。本科鱼类估计尚有不少未被描述和定名的物种有待人们发现。(详见虾虎鱼科分类表)

动物学史

虾虎鱼科

在杜父鱼和其他潮间带生物出没的地方,也能发现虾虎鱼科的鱼类的身影。虾虎鱼科是世界上鱼类最大的一科,包括大约2100种不同的鱼。它们的分布遍及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的沿岸水域。这类鱼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最多,但在亚寒带的西伯利亚溪流中,也发现有虾虎鱼在生活。

虾虎鱼科的鱼类一般通称虾虎鱼,是一类体形修长的小鱼—成年鱼的长度为2.5-50厘米。虾虎鱼鳞片细小,背上长着两枚背鳍。第一枚上面有8条弹性鳍条,第二枚则是没有鳍条的柔软背鳍。有些鱼种颜色鲜明,有些则是土褐色或者棕色的保护色像多数潮间带鱼类一样,虾虎鱼长着钝圆形的脑袋和大大的眼睛。它们的腹鳍并成了一体,形成了一种像吸盘一样的结构。当狂风巨浪袭来的时候,虾虎鱼就能依靠这个结构,紧紧吸附在岩石或者其他同定的东西的表面上不被冲走。

雄性虾虎鱼负责为雌鱼准备巢穴,以便产卵。当卵被产下并受精以后,雄鱼就开始守护着这些受精卵。虾虎鱼的食物非常广泛,包括甲壳类,软体类、蠕虫、海绵动物、小鱼以及其他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卵。虾虎鱼也是一类很“没出息”的鱼,因为它们很少远游,几乎从不离家太远。

在潮汐池中栖息着很多种虾虎鱼,但最多的还是一种叫“寻常虾虎鱼”的小鱼。这种鱼体形很小,长大成熟时,体长不过6厘米多一点,颜色跟沙子差不多,所以在潮汐池底部很容易隐蔽。管是在英国沿岸,还是南至葡萄牙,北至挪威的广阔海域,都有这种鱼在生活。在交配季节,雌鱼可以多次产卵,卵有一层外壳包着,可以免受伤害。雄鱼负责守卫这些卵,持续11-14天,直到卵孵化出幼鱼。寻常虾虎鱼的寿命只有短短的15个月,但它们在这15个月里却一直十分活跃。寻常虾虎鱼以小型甲壳类和蠕虫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