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L.) Makino)菊科半灌木,高10-40厘米,上部多分枝,密被灰色短柔毛。叶聚生枝顶,狭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4厘米,宽5-4毫米,全缘或有时3-5裂,顶端钝,基部渐狭,两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质地厚。头状花序盘状,直径约7毫米,有长6-15毫米的细梗,生于枝端叶腋,排成有叶的总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外中层等长,椭圆形,钝或急尖,叶质,内层较短小,矩圆形,几无毛,具宽膜质边缘。边花雌性,1列,花冠管状,顶端2-3裂齿,具腺点;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5裂齿,外面密生腺点。瘦果矩圆形,长约1.5毫米,基部收狭,具棱,被腺点;冠状冠毛长约0.5毫米,撕裂状。花果期全年。

产中国中南及东南部(广东、台湾),中南地区时有栽培。中南半岛、菲律宾、日本也有栽培。是一种民间草药,治小儿惊风,解麻痘作痒有效。

中文名

芙蓉菊

桔梗目

拉丁学名

Crossostephium chinense(L.)Makino

植物界

春黄菊族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别名

香菊

菊科

亚科

管状花亚科

芙蓉菊属

芙蓉菊

命名者及年代

(L.)Makino,1906

分布区域

中国、中南半岛、菲律宾、日本

物种简介

芙蓉菊为菊科多年生常绿小灌木植物,是近几年由山东菊源研发中心利用野生芙蓉、野生艾、野生蒿等植物杂交培育的新品种。它具有独特的香气,可降压、解暑,四季常青,且根系发达,苍老奇特,易于提根造型,适于制作各种树桩盆景;

芙蓉菊

实践证明,它与菊花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以芙蓉菊作砧嫁接一些小菊品种后,可使菊花木质化并能连年开花,因此具有很高的盆栽观赏和盆景制作价值。岭南民俗以芙蓉菊为辟邪吉祥植物。民间常用它作为疗病的中草药,治小儿惊风,解麻痘作痒有效。居家种植颇广。

形态特征

头状花序盘状,直径约7毫米,有长6-15毫米的细梗,生于枝端叶腋,排成有叶的总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外中层等长,椭圆形,钝或急尖,叶质,内层较短小,矩圆形,几无毛,具宽膜质边缘。

边花雌性,1列,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2-3裂齿,具腺点;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长1.5毫米,顶端5裂齿,外面密生腺点。

瘦果矩圆形,长约1.5毫米,基部收狭,具5(-7)棱,被腺点;冠状冠毛长约0.5毫米,撕裂状。花果期全年。

生长习性

芙蓉菊喜温暖怕炎热,生长适温15~30℃,较耐寒,一般能耐-5℃低温。喜阳光充足且较耐阴,光照过强或过弱均不利生长。喜潮湿环境,空气湿度大有利生长;且整个生长期可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耐涝且较耐干旱。喜腐殖质深厚、疏松、排水透气性好、保水保肥力强的砂质土;土壤酸碱度为中性至微酸性,最适pH6.5。其抗逆性、适应性很强,除用于盆景欣赏外,还广泛用于园林绿化、盐碱地改造等。

分布范围

产中国中南部及东南部(广东、台湾),中南地区时有栽培。中南半岛、菲律宾、日本也有栽培。

生长繁殖

芙蓉菊繁殖可采用圈枝、播种和扦插法。圈枝在3-4月进行,中国华南一带降雨较多,空气温度大,在枝条成熟部位环状切除茎上的皮,轻轻刮去形成层,3天后用泥浆包裹伤口,外包塑料纸,待新根生出后,可剪断枝条,脱离母株,单独栽培;播种繁殖通常在4-5月进行。一般采种后即行播种,大约2周后可发芽。在幼苗阶段最忌骤雨侵袭,往往造成全部幼苗毁于一旦。苗期防雨成为育苗阶段成败的关键,莫等闲视之;扦插法以春、秋季为适期。

芙蓉菊

(一)播种繁殖

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进行秋播:基质消毒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

: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3~10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播种

: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

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3公分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播种后的管理:

在秋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

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芙蓉菊

(二)扦插繁殖

扦插基质

: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

:用来扦插的枝条称为插穗。通常结合摘心工作,把摘下来的粗壮、无病虫害的顶梢作为插穗,直接用顶梢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

: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

: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

: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上盆或移栽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园土+炉渣=3份+1份;草炭+炉渣+陶粒=2份+2份+1份;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摘心

:在开花之前一般地进行两次摘心,以促使萌发更多的开花枝条:上盆一至两周后,或者当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梢摘掉,保留下部的3~4片叶,促使分枝。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或当侧枝长到6~8公分长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把侧枝的顶梢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进行两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也多。

湿度管理

: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过低,会加快单花凋谢。也怕雨淋,晚上需要保持叶片干燥。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

温度管理

:喜欢温暖气候,不耐霜寒,在冬季霜冻后进入休眠或死亡。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30℃。

光照管理

:春夏秋三季需要在遮荫条件下养护。在气温较高的时候(白天温度在2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阳光下养护,叶片会明显变小,枝条节间缩短,脚叶黄化、脱落,生长十分缓慢或进入半休眠的状态。在冬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就要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开花、结实。开花期放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10~15天),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以利于植株积累养分持续开花。

芙蓉菊

肥水管理

: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

春、秋两季

:这两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最起码每周要保证两次“花宝”),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2~6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夏季

:夏季高温期它往往进入休眠状态,对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3~5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4~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晚上保持叶片干燥。还要经常给植株喷雾。

冬季

: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7~10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修剪

:每两个月剪掉一次带有老叶和黄叶的枝条,只要温度适宜,能四季开花。

栽培技术

芙蓉菊

地栽

地栽是制作芙蓉菊树桩盆景的首要环节。因为将扦插苗定植露地,待其长到一定大小时才能上盆栽植养护,继而嫁接菊花制作盆景。

整地做畦:选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灌排方便且土壤肥沃的地块种植芙蓉菊或建造日光温室。然后深翻整地,施足基肥(每畦内可施入腐熟农家肥10千克和炉渣、磷酸二铵、尿素各50克。),深翻约20-30厘米,最好作高畦(防雨季积水),畦长6-8米、宽80-100米。

适期定植:芙蓉菊定植适期在清明前后,最迟不超过6月份。可按30-40厘米株、行距穴植栽培畦中。扦插苗应尽量保湿,多带土以利护根。栽植深度与移植前相同。定植后浇透水,并用遮阳网遮阳3-5天,待缓苗后去除遮阳网,此后随植株长大逐渐加强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浇水应掌握见干见湿原则,考虑栽培方式、生育阶段、植株长势等确定芙蓉菊的浇水量及浇水次数。如日光温室栽培的相对露地栽培,其所需水分主要靠人工浇灌满足,并在其整个生育期要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

施肥:芙蓉菊的不同生育阶段,其施肥种类、用量不同。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饼肥等有机肥多在定植时施入;生长期多追施速效性化肥、人粪尿、饼肥水等,化肥施用浓度一般在0.1%-0.3%,同时掌握薄肥勤施原则。其次,不同生育期、施肥种类不同,一般苗期多施氮肥,花期多施磷钾肥,以防徒长。同时;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

合理摘心:摘心可促发侧枝,抑制主干生长。但为利于芙蓉菊养干制作树桩盆景,在其温室地养期间一般不进行摘心,否则会影响主干增粗。故芙蓉菊地栽养桩时应让其自然生长,直至上盆定植后再摘心,以利养干、造型。

环境调控:一般情况下,芙蓉菊的抗性、适应性等较强,但在温室栽培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的影响,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节。 

盆栽

配制培养土:芙蓉菊根系发达,株形较大,而盆栽时由于受到花盆容器的限制,其根系只能在一个很小的土壤范围内活动。故芙蓉菊盆栽时对土壤要求严格,需人工配制培养土。首先选择原料,如选园土、腐叶土、河沙、泥炭、厩肥等;其次确定合理配比:如园土5份、腐叶土3份、炉渣灰加农家肥2份;最后为杀死培养土中的病菌可进行药剂消毒或加热消毒。

选盆:市场上出售的花盆在种类、样式、质地、大小和使用效果等方面不同。因此,应根据芙蓉菊的生态习性、幼苗大小、用途等选择适宜的花盆。现可供选用的花盆类别主要有素烧盆、塑料盆、紫砂盆等。

移栽上盆:为防拥挤,扦插苗应及时移栽于露地、保护地或盆栽养护。注意小苗一般不宜盆栽。因为小苗盆栽的不如地栽的生长快、生长健壮,且成型快、根系发达。故盆栽芙蓉菊通常采用1年生以上的成型老桩。上盆将1年生以上的成型扦插苗移入泥盆或盆景盆栽培。上盆时注意花苗与花盆大小相适宜,并注意保护成型根系的完整。上盆时,先用两片塑料纱网将盆底排水孔盖住,以防小虫钻入、粗根穿出和盆土流失;上面再用两块瓦片斜搭成拱桥形,以利通风、排水。然后装入1层1-4厘米厚的较粗基质,再装入1层培养土,将芙蓉菊根系舒展后放在盆中央,并适当提根扶正填入培养土,边填土边用手将培养土压实,上面留出1.5-3厘米的沿口,以利浇水、施肥。上盆后,立即用喷壶浇足水,连浇2次,置庇荫处缓苗。经3-5天后及时将遮阳网除去进入正常养护。

肥水管理:芙蓉菊性喜潮湿环境,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因此,盆栽芙蓉菊也应常向植株上喷水,并保持盆土湿润。此外,还要综合考虑芙蓉菊的生育期、栽培季节、选用优质水等情况,进行科学浇水。盆栽芙蓉菊喜肥,但在不同的生育期,要施不同的肥料,做到合理施肥。如苗期以氮肥为主,孕蕾期以磷、钾肥为主。

矮化处理与修剪造型:成型的芙蓉菊可劈接小菊品种而制作盆景,但要增强盆景制作效果,需控制其株高和长势;为此要进行药剂矮化处理,如选用B9、CCC、PP333等。制作盆景是经人工修剪造型和艺术创新等综合措施实现的。芙蓉菊盆景的造型方式就融入了中国五大流派的盆景造型艺术形式,如直干式、悬崖式、斜干式、提跟式和连根式等。修剪方式主要是短截、疏枝等,同时结合人工攀扎。而具体修剪手法的应用要考虑不同的造型方式,以期获得不同造型形式的芙蓉菊盆景艺术效果。

芙蓉菊

主要价值

药用

岭南民俗以芙蓉菊为辟邪吉祥植物。民间常用它作为疗病的中草药,治小儿惊风,解麻痘作痒有效。

根(芙蓉菊根):辛、苦,微温。祛风湿。用于风湿关节痛,胃脘冷痛。叶(香菊):辛、苦,微温。祛风湿,消肿毒。用于风寒感冒,小儿惊风,痈疽疔疮。

芙蓉菊根(《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植物形态详“香菊”条。

【化学成分】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

【性味】《福建中草药》:“辛苦,微温。”

【功用主治】《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谩关节痛,胃脘冷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1]

观赏

芙蓉菊株形紧凑,叶片银白似雪,可作为观叶植物盆栽观赏或地栽用于绿化。又因其根干苍劲古朴,枝叶紧凑,自然呈团簇状,还常用于制作各种不同造型的树桩盆景。

园林绿化

芙蓉菊其抗逆性、适应性很强,广泛用于园林绿化;盐碱地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