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同夫就是女同性恋的丈夫之意。这是一个比同妻更边缘化、隐秘的群体。同夫不仅得不到性生活的充分满足,而且面临家庭(冷)暴力的威胁。同夫现象虽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数量少于同妻,又不像同妻一样集中出现在网络中,因此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关注,自身话语权也得不到提高。

中文名

同夫

外文名

les womens husbands

婚育状况

已婚

定义

女同性恋者的丈夫

性别群体

男性

遭受困境

家庭(冷)暴力、性生活无法满足

人数

无精确数据

配偶妻子

女同性恋者

概念

随着我国科学文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完善,同性恋问题被社会和媒体愈来愈多地提及。与此同时,由于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不免会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同夫。

什么是同夫

在中国,嫁给男同性恋者的直女被称为同妻,而娶了女同性恋者的直男则被称为同夫——女同性恋者的丈夫。

同夫与同妻

同夫、同妻或多或少会涉及无性婚姻这个问题。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既然成家了,在老一辈的观念里,孩子是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旦有了孩子,同夫接下来的青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或许只能接受无性婚姻的命运了。

和与男同性恋者结婚的同妻相比,同夫较不容易从女同性恋者那里感染到通过性传播的疾病。在同夫的婚姻关系中,两人之间会有更多的性关系,因为男性更容易和一个不怎么情愿的女性发生关系,而反过来则会比较难。

同夫更容易离婚,而且会更快地离婚,因为他们的经济总体上比女性更有保障。如果他们在婚后生活中发现妻子是女同性恋者,离了以后再婚生子也相对更容易;而一个嫁给过男同性恋者的大龄女性,则很难组建一个新家庭。

基于以上原因,同夫比同妻更容易提出离婚,这让此类婚姻的数量有所下降。这么看来,同夫受到的伤害貌似比同妻要少一些,可是不管损失有多少,照样是伤害。同夫在精神上受到的挫伤并不比同妻要少,他们同样需要关注与关怀。

现况报告

统计数量

2004年,中国研究同性恋问题的著名专家张北川教授估计,中国女同性恋的人数和男同性恋一样在1000万左右。2014年,根据科学研究院的平均统计,中国的同性恋人数可达7000万,其中男同性恋者的人数在3000万以上,女同性恋者的人数在3500万左右。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社会学家唐魁玉在他对同夫、同妻群体的研究论文中写道:“目前我国对于同夫问题还没有进行专题性研究,因此对于同夫群体数目没有统一准确的调查统计数据。但可推断,我国同夫群体数量可以达到200~400万,这已是最保守的估计。”张北川则预计,80%的男同性恋者会和女性结婚,女同性恋也大体如此。

据估计,中国同性恋者的婚姻大约涉及到4000万的异性恋者,而同夫的数量虽然并不在少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要比同妻会少一些。根据Work For LGBT的一项2015年最新同性恋群体调查报告显示,女同性恋者的出柜人数是男同性恋者的两倍。

困境状况

同夫现象存法律空白。

2015年中国男女同性恋情感状况

同夫的处境非常难。他们的数量并不在少数,只是由于男性相对于女性较少在网上互动诉苦,部分同夫并不清楚自己的同夫身份等多种原因,同夫群体不像同妻群体集中出现在网络中。

社会大多数研究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同妻身上。

大多数同夫会选择在痛苦中沉默,要么选择继续在无性婚姻里煎熬,要么悲伤地选择分手,暗自疗伤。只有部分同夫勇敢的对同性恋配偶大胆地说“不”,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法官却常常苦恼于找不到解决此类婚姻纠纷的法律依据。

在我国,同性恋不被主流社会认同,多数同性恋者都进入传统婚姻。其中包括不少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为了彼此掩护结为夫妻,维持“形式婚姻”。

如果因为婚后发现夫妻一方为同性恋而闹离婚,法院基本上会判离,但是通常会以夫妻双方感情破裂或无法建立感情为由来判决。

压迫根源

社会因素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同性恋者概莫能外。同性恋迫于社会压力与异性结婚,受到伤害的除了同性恋者本身之外,还有她们的配偶。les选择和异性结婚原因各有不同,但作为同夫,都是永远都无法忘却的伤痛。

同夫的危机与痛苦便从婚礼那刻开始。当同夫们怀着美好的憧憬走入婚姻时,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妻子的真实性取向,也有些妻子自己也不能肯定或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不幸的婚姻时时折磨着同夫,同夫却找不到不幸的根源在哪里。

性别因素

在过去3年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队研究人员在社会学家唐魁玉的带领下,已经发表了约10篇有关同妻和男同性恋者婚姻的论文。在2014年12月,唐魁玉和该校另一名研究员于慧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罕见地把研究的关注点扩大到了同夫身上。

由于很难找到愿意完全放开讲述自己婚姻的当事人,研究人员说,他们选取的主要都是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比如互助小组或者供人们寻找性伴侣的网站。研究人员承认,这让他们取得的数据有了倾向性,更偏向于知道自己的处境、正在寻求改变的那些人。尽管他们想办法采访到了200位同妻,但只采访到10位同夫。

虽然同夫的数量并不在少数,但身为男性的同夫相较同妻而言更加注重面子、尊严,很难放下面子向别人诉苦,往往把委屈、伤痛憋在心里。女性自古被认为是弱势群体,男性相对而言,是强势群体。但如果从情感上来说,同夫虽说是男性,但也是弱势群体,需要被关注。

法律因素

婚姻作为经济共同体的功能性掩盖了情感的伤害和文化的震撼。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婚姻法尚未出台对同性恋者进入异性婚姻及其离婚的相关规定,同性之间的性行为并不构成婚外恋的事实,加之取证、论证困难等客观现实,同夫在诉诸离婚时存在着诸多的制度阻碍。同时“如无重大过错,军人不得离婚”、婚姻赔偿、孩子抚养权等法律方而的阻碍也成为同夫不得不持续“在婚”的重要原因。

原因提醒

同夫中有相当部分的男性存在“性盲”问题,对于性取向之类的并不了解,而les在结婚时通常有意隐瞒,致使同夫在婚后才发现自己的妻子是同性恋。

此外,同夫相较同妻而言更加执着固执,更有可能认为性取向是可变的,大多数会在发现妻子是同性恋之后使劲恶补性取向方面的知识,却总是一知半解,甚至会被网上的谣言舆论误导。出于侥幸心理和言论误导,同夫会认为女同性恋者能够转变性取向,抱着这样的希望继续维持婚姻,然后看着希望一点点被磨成绝望,浪费时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