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水生动物杂食性简介青海湖裸鲤(学名:Gymnocypris przewalskii)是鲤科、裸鲤属鱼类。

中文名

青海湖裸鲤

别名

湟鱼

体重

5~6.5千克

食性

杂食性

鲤科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鲤鱼族

青海湖裸鲤

亚科

裂腹鱼亚科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拉丁学名

Gymnocypris przewalskii

亚纲

新鳍亚纲

动物界

亚目

鲤亚目

鲤形目

生活环境

水生动物

裸鲤属

体长

50~60厘米

拼音

qīng hǎi hú luǒ lǐ

分布区域

青海

物种简介

相关传说

没有鳞片的鲤鱼

青海湖裸鲤

以前青海人很少吃鱼。那里是苦寒之地,深处内陆,地广人稀,几乎吃不到一切水产,唯一能够吃到的就是裸鱼。裸鱼学名叫裸鲤,俗称裸鱼。大概是因为青海是黄河的源头,黄河上游主要的支流湟水河在青海境内,所以青海很多地名也都依湟水名而起,比如湟中、湟源等。

裸鱼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水域,食物并不丰富,所以食性杂,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或幼虫和钩虾为食。春季河流解冻,水温上升时,性成熟的裸鱼集群进入河流,顶水而上,寻找产卵场,产卵繁衍后代。到了产卵季节,你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鱼密集在河流中,密密匝匝,绵延几十千米,成为一大景观。裸鱼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经历了千万年的生存和演变,逐渐成为一种体长侧扁,无须无鳞的鲤鱼。

很多当地人并不吃裸鱼。传说远古时期,草原遭受水灾,在青海(就是今天的青海湖)海底有一口巨大的泉眼,每天涌出不计其数的水,淹没了庄稼,淹没了牛羊,淹没了母亲和孩子。有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决定进入大海深处,堵 住泉眼,拯救同胞。在他进入大海游了很多天之后,身疲力竭,非常饥饿,但是没有东西可以吃。这时候很多美丽的鲤鱼自动游到青年的嘴边让他吃。青年人没有力气了,咬不透鲤鱼的鳞片。圣灵的鱼儿明白了年轻人的心思,摇动身体,把身上的鳞片都抖掉,然后游进年轻人的嘴巴里。有了力气,年轻人到大海底,用自己的身体变成大山堵住了泉眼。大水退去,牛羊得救了,人们恢复了安乐祥和的生活。年轻人的恋人知道爱人再也回不来了,纵身跳进大海,变成一个美丽的海岛,无数的鸟儿终日在岛上飞翔歌唱,那个小岛叫做鸟岛。为了纪念年轻的勇士,千百年来人们对着青海湖的海心山膜拜,也永远不再吃大海里那种没有鳞片的鲤鱼。

裸鲤圈的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时候,有一位皇城的闲散贝勒与郭尔罗斯前旗辅国公恭格喇布坦相交甚好,二人称兄道弟,你来我往,很是亲热。这一年夏天,皇城异常炎热,这位贝勒便决定到凉爽怡人的郭尔罗斯前旗避暑。在此期间,热情好客的恭公爷曾多次带这位贝勒到查干湖打猎捕鱼。

青海湖裸鲤

为了方便打猎和游玩,恭格喇布坦早就在查干湖畔立下了一座豪华的毡帐。一日,二人在湖畔打猎归来,随行的厨子早已在帐前架起了铁锅,为他们炖好了查干湖盛产的鲜美鲤鱼。二人在帐内美食一餐之后,躺在各自的卧榻上一边歇息一边闲聊。

贝勒爷用鱼骨剔过牙,沾沾自喜地大夸海口说:我曾多次去过江南,那里才是真正的鱼米之乡。有一年我下杭州,逛苏州,海里的、河里的鱼我都品尝过,说起来不下几十种……

起初,恭公爷眯缝着眼睛只听不语,待贝勒爷如数家珍似的把吃过的鱼都数落了一遍,他才笑吟吟地开口说:“贝勒爷什么鱼都吃过了,可曾吃过状似鲇鱼、通身无鳞、皮质金黄的裸鲤?”

贝勒爷说:早听说康熙爷吃过,可我没吃过。

没吃过就好!恭公爷翻身坐起来,朝着帐外一挥手,叫来几位侍卫,故作玄虚地说:你们带上几个捕鱼的好手,去松花江捕上两条裸鲤架在两辆勒勒车上拉回来,贝勒爷吃过江南的各种名鱼,就是没有吃过体重赛牛的裸鲤呢!

第二天,恭格喇布坦照旧带着贝勒爷去湖畔打猎游玩,路上,他告诉贝勒爷,裸鲤堪称鱼中之王,它夏天到松花江产卵,天气转冷时再顺着松花江游回黑龙江,再从黑龙江游回大海。至于它的味道,他只字未提。

午时,同恭格喇布坦一路归来的贝勒爷在离毡帐一箭之遥的地方就闻到了一阵扑鼻的奇香,于是就禁不住问恭公爷是什么香气这样袭人。恭公爷只笑不答,只是加了一鞭,一路欢喜地带着贝勒爷朝着前方的毡帐奔去。

青海湖裸鲤

二人闻着奇香打马来到毡帐前,恭公爷翻下了马背,而自称见多识广的贝勒爷却像被人钉在了马背上一样——只见,帐前的草地上横着两条金黄色的大鱼,大的长达一丈五,小的也有七、八尺长。临时搭建起的木案上摆放若一条剖了腹的裸鲤,两个身强体壮的侍卫正站在木案的左右,把五尺多长的大锯架在裸鲤的身上,你推我拉地拽着,并不时发出吭哧吭哧的喘息声。站在他们身边的大厨则把解下来的鱼段用斧子剁成小块,一块一块地下进一口半个毡帐大的铁锅里。铁锅里的水已经开了,刚才贝勒爷闻到的香气正是从这口铁锅里散发出来的。恭格喇布坦见目瞪口呆的贝勒爷还立在马上,只好让侍卫将他搀下了马背,走到尚未宰杀的裸鲤前看了个仔细。光溜溜的鱼身上有五道硬鳞,突出的嘴巴里半月形,两旁还有扁平的须。

俗话说,江水炖江鱼,可用查干湖的水炖出来的鳇色,味道确比江水炖江鱼还鲜美得多。这一天,贝勒爷就着自带的贡酒,在恭公爷的陪同下,美美地品尝了一顿裸鲤宴。席间,赞不绝口地说:美味呵美味,打隔香,放屁也香三个时辰!

恭格喇布坦见贝勒爷如此喜吃裸鲤,当下就让大厨子将那两条裸鲤也宰杀了,像晒牛肉干那样,把裸鲤割成了条,用盐腌过后搭在帐前的木杆上晒成了鱼干,以备贝勒爷返京时带回去,继续品尝裸鲤的美味。不久,喜吃裸鲤的贝勒爷真的带着两大口袋裸鲤干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

贝勒爷离京数月,回来后自然要访亲会友、每到一府,贝勒爷不带别的礼品,只带一包郭尔罗斯前旗盛产的裸鲤干,便让亲朋好友笑逐颜开,裸鲤本是贡品,原为康熙爷喜食之物,此后,喜食过裸鲤的王公、贝勒们便颇为荣幸地四处传颂着裸鲤的美味,最后竟传进了理藩院尚书赛尚阿的耳朵里。

青海湖裸鲤

转眼已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春天。有一天,赛尚阿向上递奏折,可是到了皇帝那里,郁郁寡欢的皇帝却阴沉着脸,对他不理不睬。后经仔细一问,皇帝才讲出了为何恼怒的原由。原来,皇帝这天点名要吃“蒸鹿尾”,可清宫御膳房在将腴美香嫩的鹿尾蒸熟后,切条的时候因厨刀锋利,竟一时疏乎,将案板上的一小块尖形的木茬沾在了鹿尾上。结果,皇帝在品尝蒸鹿尾时,嘴就被这块木茬扎了一下。皇帝心情不爽,一日未进食,赛尚阿的心也揪了起来。退出养心殿后,赛尚阿就径直来到了贝勒爷的府邸,从贝勒爷那里要了一包裸鲤干,并且亲自送到了专给皇帝备餐的御膳房。

第二天,乾隆皇帝招赛尚阿上殿,请安过后,皇帝将批阅完的奏折递给了他,说道:御膳房把你送来的裸鲤干给找做成了御膳,那味道可是美极了,没等朕吃够呢,盘子就空了,我现还在寻思着那美味呢。这一吃倒好,倒让我又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皇爷品尝裸鲤的味道!皇上这一说,倒让赛尚阿想起了往事。康熙三十年(1691)那阵子,朝廷为了加强边防,将隶属于科尔沁蒙古之下的锡伯人由蒙古八旗编人满洲八旗,并将他们迁移到齐齐哈尔、伯都纳、吉林乌拉等地筑城屯居。再者,锡伯人和蒙古人一样,也是三皇不服,五帝不治的民族,为了彻底征服他们,不久,朝廷将他们再次南迁到盛京及其周边地区,分散编旗,分而治之。据说,因为这一次锡伯人的大量迁移,居住在郭尔罗斯前旗为朝廷捕裸鲤的‘裸鲤差’,也被充当兵力了,加之日理万机的康熙皇帝顾不得这些日常琐事,所以郭尔罗斯前旗也就无人再为朝廷晋献裸鲤贡了。

锡伯人自康熙年间起,就一直担当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到了乾隆年间更是如此。最近,理藩院尚书赛尚呵听兵部尚书说,朝廷为了加强新疆的防务,正准备从盛京挑选锡伯官兵一千多人,连同家眷共三千多人一同迁往新疆伊犁屯垦守防。此外,又调遣一部分锡伯人驻守京师(北京)。

青海湖裸鲤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赛尚阿得知乾隆皇帝也和康熙皇帝一样喜吃裸鲤,再者说,早在康熙年间的时候,年初大祭也必用裸鲤。于是,他与兵部尚书商议后,由兵部尚书从驻守京师的这一部分锡伯人当中,挑选出自古就擅长捕裸鲤的关、刘、唐三户锡伯人,遣到郭尔罗斯前旗的松花江左岸,承担裸鲤差,并在本旗公努图克吉拉吐苏木建立了锡伯屯。直接由清宫内务府管辖,由内务府赐给晒网地和捕鱼用具,享有养儿不当兵,种地不纳粮的特权。

因京师距郭尔罗斯前旗路途遥远,而在夏季捕捉性情凶猛的裸鲤过程中,鱼叉、滚钩等鱼具常常伤及鱼背,致使裸鲤易死而腐烂,从而无法在夏季将裸鲤贡运至京师,于是,关、刘、唐三姓锡伯人便在河道弯曲、水流平缓益于裸鲤生长的河段设立了多处裸鲤圈,他们将夏季捕捉到的裸鲤暂时放养在裸鲤圈里,待到天寒地冻之时再破冰捕鱼,用花轱辘马车运至京师。因是贡品,花轱辘马车行驶之前必有隆重的送裸鲤仪式,鸣锣开道,净水泼街,车上覆以黄缎的马车所到之处,郭尔罗斯前旗的大小官员和民众都要沿街相送,场面十分热闹。送裸鲤仪式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为止。

解放后,因松花江上游丰满水电站的建立,郭尔罗斯地段的松花江流域已不见鲤鱼,但在锡伯屯南的农安境内(过去属前郭尔罗斯管辖)仍有一村名叫裸鲤圈,锡伯屯和七家子附近江边还可见到裸鲤圈的遗痕。

相关消息

2020年12月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日前的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0.04万吨,较上年增加0.74万吨,增长7.9%,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约38倍。

形态特征

青海湖裸鱼体长,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背鳍Ⅲ-7~8;臀鳍Ⅲ-5;胸鳍Ⅰ-17~19;腹鳍Ⅰ-8~10。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3~45,内侧24~48。下咽齿2行,3·4~4·3。

体长为体高的4.4~5.4(4.8)倍,为头长的3.3~4.8(3.9)倍,为尾柄长的5.3~7.8(6.7)倍,为尾柄高的9.8~14.2(11.2)倍。头长为吻长的3.2~4.8(3.7)倍,为眼径的4.0~6.7(5.6)倍,为眼间距的2.8~4.1(3.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2.8(2.1)倍。 

体延长,稍侧扁体背隆起,腹部圆。头锥形。吻钝圆。口亚下位或近端位,口裂呈马蹄形。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无须。眼稍小,侧上位眼间较宽,较圆凸。颏部和颊部的粘液腔发达。体裸露无鳞,肩鳞明显,为2~3行排列不规则的鳞片,臀鳞每列21~32枚,其行列的前端一般可达腹鳍。侧线完全,近直形或在胸鳍起点之后上方稍下弯,后伸入尾柄之正中。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强壮,其后缘每侧具明显锯齿13~34枚背鳍起点至吻端之距离等于或稍小于其至尾鳍基部之距离。腹鳍起点一般与背鳍第二或第三根分枝鳍条之基部相对其末端后伸可达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之间距离的1/2处。肛门紧位于臀鳍起点之前。胸鳍末端后伸达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之间距离的2/3至3/4处。臀鳍较长,其末端后伸一般达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的2/3至3/4处。尾鳍叉形,约等长,小个体上叶稍尖,下叶略钝,大个体上下叶均钝。性成熟雄性个体的背鳍基底较长其末根不分枝鳍条与其前一根不分枝鳍条之间距扩大,由一皮膜相连臀鳍最末两根分枝鳍条变硬,最末根分枝鳍条分叉明显胸鳍和腹鳍也较雌性个体为长。 

下咽骨狭窄,呈弧形,其长度为宽度的2.6~4.0倍下咽齿细圆,顶端尖,稍弯曲,咀嚼面凹入呈匙状。肠管长度为体长的1.6~2.2倍。鳔2室,其后室长度为前室长的2.0~2.6倍。腹膜黑色。 

体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腹侧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少数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微带浅红色或浅灰色,无斑点。繁殖季节性成熟雄性个体的体后部以及臀鳍和尾鳍上都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
外观

体长50~60厘米约31.8厘米
体重5~6.5千克2~6千克
分布区域青海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盆地的奈齐河
食性杂食性杂食性
展开表格

生活习性

青海湖裸鲤

幼鱼阶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成鱼杂食性,青海湖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其食料,主要食物对象为硅藻、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类、端足类、水生昆虫、摇蚊幼虫等,甚至其幼鱼及条鳅也为之吞食。由于青海湖地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除第一年生长达3.5厘米外,一生中的体长生长无明显的阶段,4龄以下体重增长较快,体重250克者平均为8-9龄,500克者约为10龄;一般能长到50-60厘米,重约5公斤,25龄;最大个体长可达95厘米,重约6.5公斤。

群体中雄鱼多于雌鱼,繁殖力较低,怀卵量平均为16242粒。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产卵场所一般在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砂,水深在0.1-1.1米清澈见底的河道中。在繁殖季节内,当水温低于6℃或超过17.5℃时,便无繁殖活动。产卵旺季为5月中至6月中;产卵活动是昼夜进行,以23时至次日3时为最旺盛;卵产于聚卵窝内,卵沉性,微粘。

分布范围

青海湖裸鲤

裸鲤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产。它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周围几十万亩草原被开垦为农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条河流被人为拦河筑坝,阻塞繁殖通道,许多河流干涸断流,致使裸鲤无法到淡水中产卵,造成大量裸鲤在河口地带死亡。有关资料表明,青海湖现有裸鲤资源量约为7500吨,不足开发初期的1/10,而目前,鸟岛栖息的鸟类每年要吞食近千吨的裸鲤,裸鲤资源的衰竭无形中使鸟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生长繁殖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青海湖裸鲤繁殖期在4~8月;成鱼从3、4月开始进行生殖洄游,集群进入青海湖的各附属河流。产卵场主要分布于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和黑马河等淡水河流,以沙砾底为主,处于水流缓慢的河滩段,pH7.2~8.2,水温6.2~17℃。参加产卵活动的最小年龄为3~4龄,主要年龄段为5~7龄。当产卵时,亲鱼(主要是雄鱼)用臀鳍和尾鳍将河底的沙砾扫刮成浅坑,产出的卵多数集于坑中,一般每个坑内有鱼卵100余粒;怀卵量平均为1.62万粒。当水温在13.5~18.0℃时,受精卵经138小时开始孵出仔鱼;幼鱼孵出后即成群游动,常集群于多水草的河口地带和湖汊的浅水区。

人工繁殖

亲鱼选择和培育

雄亲鱼尾柄和臀鳍出现追星,手感粗糙,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即散。雌亲鱼选择腹部较大、腹壁薄而有弹性、生殖孔红润外突的。用挖卵器挖卵检查,成熟度较好的卵呈椭圆形或圆形,有光泽和弹性,大小整齐,卵核偏位。雌雄亲鱼配组为1:(2~2.5)。在全淡水中采用微流水促进青海湖裸鲤亲鱼的性腺发育。严格控制水温,夏季水温不高于25℃,越冬水温不低于14℃。投喂鲤鱼配合饵料,日投喂4次。通常4月份亲鱼达到性成熟并进入繁殖季节。

人工催产和授精

产卵池使用直径2~5m的室内圆形池或室外5~10米水泥池,进排水方便。催产药物选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A)。都采用胸鳍基部注射。雌亲鱼分两次注射,第一次用LRH-A0.5~1.0微克;第二次用LRH-A1.0~2.0微克,两次时间间隔为12~24h。雄性亲鱼采用一次注射,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同时进行,剂量为雌鱼的一半。注射后一直用微流水刺激。繁殖条件成熟后,用手轻挤雌亲鱼腹部,使卵自然流出,置于干燥洁净的搪瓷盆中,立即挤入雄亲鱼的精液搅拌均匀,使之结合受精。青海湖裸鲤卵属沉性,微粘,受精后用水洗2~3遍,清除多余精液和污物。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4微米左右。

受精卵孵化

将受精卵放入恒温室玻璃钢孵化器内,进行流水孵化。容量250千克左右的玻璃钢可放卵4~5万粒,水温控制在15~18℃,溶氧量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孵化水量和流速的控制以将卵冲起为准,水量控制的原则是保证孵化用水中含有足够的氧气,及时排出产生的代谢废物。及时洗涮滤水纱窗、清除死卵并定期消毒。鱼苗破膜后,则停止用药。卵经过约136小时开始陆续破膜。

养殖技术

苗种培育

刚孵出的鱼苗置于玻璃缸内培育。水深20~30厘米,池内水体保持轻微转动,这样对鱼苗的发育比较有利。后期鱼苗培育转入水泥池,水泥池面积为20平方米左右,水深在30~40厘米。卵黄囊吸收将尽时,每日投喂蛋黄,每万尾每天喂一个煮熟的蛋黄,日投喂5次。第5天后加喂鱼苗专用微粒子混合料和经过严格消毒的轮虫或枝角类。仔鱼的耗氧量大,应加大水流量,随时调节水流,使水中溶氧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仔鱼的生长速度较快,及时进行分池,调整密度。

养成驯化

日常管理

一是及时清理。每3天清理池底一次,清刷排水管滤网,防止污物堵塞。二是合理控制密度。根据鱼体的不同生长阶段及时进行分池。三是进行鱼病防治。清除残饵和死亡鱼苗,防止水质恶化。定期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用1~2%的食盐水洗浴3~4分钟,水泥池每周消毒一次,用二氧化氯按0.2克/立方米泼洒。

科学养殖及饲喂

青海湖裸鲤成鱼养殖池是单注单排圆角水泥池,面积50~100立方米,水深60~100厘米。上供水、中央底排水,池底有一定坡降,即中低边高,以防交叉污染。水体溶氧控制在5毫克/升以上,控制水温不高于25℃。饵料为全人工配合饲料,青海湖裸鲤和鲤鱼食性相近,只不过其饲料中蛋白含量要比鲤鱼料略高一些。随着鱼体增长,投喂量控制在鱼体的5~10%。投喂次数为每天4次。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1979年在国务院《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列为中国重要或名贵水生动物,1994年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列入鱼类优先保护物种二级名录,2004年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物种。

资源状况

青海湖渔业是195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的,由于管理不善,捕捞强度过大,导致资源量急剧下降,破坏了青海湖裸鲤群体的自身平衡能力。1973年通过对1958年青海湖裸鲤开发之初到1970年的捕捞量以及渔获物组成的分析发现:产量从1960年最高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平均尾重由1962年的0.625千克下降到1971年的0.325千克,青海湖裸鲤的生殖群体已遭到很大破坏,并提出了限制捕捞规格、捕捞数量和捕捞季节等恢复性措施。而1980年对青海湖裸鲤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渔获物个体大小的下降是开发利用的正常现象,并不表明青海湖裸鲤资源的衰退,而且认为青海湖裸鲤有较强的群体补充能力,当时的捕捞强度适合于青海湖的渔业生产,并且提出4800吨的年捕捞量是适合的,能够满足群体补充的需要。

保护措施

1982年青海省人民政府第一次对青海湖采取封湖育鱼2年的措施,限产4000吨。1986年11月20日到1989年10月31日第二次对青海湖实行封湖育鱼,在此期间限产2000吨。1990年对封湖前后裸鲤种群结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经过封湖青海湖裸鲤的种群数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其平均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仍明显高于1980年,据此认为封湖育鱼有明显成效,对促进资源的回l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繁殖力的提高还是说明青海湖裸鲤资源已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虽经3年的封湖育鱼,青海湖裸鲤群体数量仍未达到青海湖生态平衡的自然结构,封湖育鱼的力度还须加大。1994~2000年青海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对青海湖实行封湖育鱼,限产700吨,但效果并不明显,裸鲤资源继续衰退,种群结构发生变异,这种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995年中国水产学会海洋渔业资源专业委员会考察青海湖渔业资源,估算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约为7500吨,平均只有1.74吨/平方千米。从2001年1月1日起,青海省人民政府第四次实施封湖育鱼计划,封湖期为10年,实行零捕捞政策。2001年以来,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运用水下声纳探测系统探测青海湖裸鲤年可捕资源量,表明资源恢复有上升趋势。

解救措施

解救青海湖裸鲤

“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这几条河流断流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产卵季节一旦断流,肯定会导致大量亲鱼搁浅死亡。”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站长李伟说,“如何想方设法保证这8条河流的水量和河道畅通,是保证青海湖裸鲤数量稳步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李伟说,如果站在保护裸鲤的立场上,那么阻挡在河道上的水坝就不应该存在,水也不应该分流,但是,目前在青海湖周边还有几个比较大的农场,居住着几千人,这些人的基本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都要依靠这几条河和河上的水坝设施供给。这是目前在保障裸鲤“生命通道”方面所面临的主要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不是渔政部门一家能做到的。

民间环保人士葛玉修,十年来一直关注青海湖流域生态。他实地勘查后说:“现在有限的产卵通道过于拥挤。事实上,越到上游,由于水草比较丰富、河道比较平缓,越是适合于裸鲤产卵繁殖。

下级分类

花斑裸鲤

鲤科,学名:Gymnoocypris eckloni Herzensten

俗名:大嘴巴鱼、大嘴花鱼、大嘴鱼

青海湖裸鲤

体长,侧扁。头锥形。口亚下位,口裂较大。下颌无锐利角质。唇薄,下唇侧叶狭窄,唇后沟不连续。无须。大部分,仅有臀鳞和少数肩鳞。背鳍刺强,具发达的锯齿,起点稍在腹鳍之前。体侧具多数环状、点状或条状的斑纹。

栖息在高原宽谷河道之中。个体较大。分布于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盆地的奈齐河水系,四川、甘肃、青海与黄河邻近水系有分布,为黄河上源重要经济鱼类。青海湖花斑落鲤主产于青海省玛多县内黄河段及札陵、鄂陵等淡水湖泊,柴达木盆地的奈齐河水系亦有发现。许多特征与青海湖裸鲤相同,基本无鳞,长身、侧扁等。不同点是口裂大,上颌稍突于下颌之前,体背暗褐色或青灰色,腹部浅或银灰色,较小个体体部具有略呈环状、点状或条状的斑纹,背鳍和尾鳍上各有5-6行小黑斑,较大个体一般仅在体侧有少数隐约可见的块状暗斑。

属杂食性鱼类,食性范围广,栖息于水的中层,体重最大2-3公斤,甚至5-6公斤。生长缓慢,肉质较好,是青海有开发前景的一种经济鱼种。其肉质多汁,味道鲜嫩,富有营养,鱼子有毒,不能食用。鱼肉除鲜食外,还可干制、卤制、熏制及制成罐装食品,便于久藏及远销。

据《中国药用动物志》载:鱼体除去内脏,洗净,烘干研细末可入药,别名大嘴湟鱼(《中国药用动物志》),性味甘、咸,平。入肺、脾二经。有解毒排脓、调经养血之功效,主治皮肤疖肿、溃脓久不收口、妇女月经不调。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青海湖裸鲤

裸鲤体粗壮肥满,肉味鲜嫩丰腴,营养丰富,含脂量高达12%,蛋白质16.14%,深受群众欢迎。当地百姓吃裸鲤的烹饪方法却颇为特别,他们把鱼剖洗净入锅加水、调料、食醋,用文火炖5、6小时,出锅取名为“酸鱼”。在繁殖季节,其卵巢及精巢有毒,动物食之呈腹绞痛样症状,继之瘫痪,呼吸困难而死亡;人食其生殖腺后4-5小时开始腹泻,其后发生呕吐。它的腹膜也具毒性,鲜鱼之腹膜若未除去或洗净,食后也要中毒,轻者自感头晕,精神不振,轻度腹泻,重者一天腹泻达十余次。若进食鱼卵及腹膜过量,中毒严重时会造成死亡。鲜食及加工干制品时应弃去内脏及腹膜,以免中毒。

药用价值

青海湖裸鲤

药性

鱼胆:味苦,性寒。

鱼骨:味甘、涩,性温。

鱼肉:味甘,性温

功效

鱼头:治妇女脉病。

鱼眼:治嗜眠、昏睡不醒。

鱼胆汁:治疮疡热病、疖痈、白内障、烧伤。

青海湖裸鲤

鱼骨:利水消肿,治水肿病(干腹水)。

鱼肉:治疖痈疮疡、痞瘤病、垢病、妇女病

选方

方一:酥油、芝麻油、牛羊骨髓、牛羊脂。共制软糕,内服与外敷并用,以鱼汤、肉汤或牛乳作饮料。治“阿哇达”病(龙病之一种)。

方二:人骨、鱼、羌活、瑞香狼毒、寒水石。以上五味为温浴基本方;肉疠痈加五味甘露方;骨疠痈加荜茇、黄精、麻渣饼及名种骨头;脉疠痈加朱砂、硼砂、各种凉性之草药共煎汤趁温沐浴。治外疠痈。

方三:十味熊胆散:熊胆15g,鱼胆15g,鸿雁胆15g,旱獭胆15g,灶心土15g,诃子15g,旧城墙土15g,姜片15g,木瓜5g,石榴5g,共研为散,开水送服,可治喉部阻塞和喉肿。

青海湖裸鲤

方四:鱼肉阿魏散鱼肉、阿魏共研为散,内服。可破疖痈,并能治痞瘤病和妇女病。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青海湖裸鲤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24千卡
蛋白质17.1g
脂肪3.2g
胆固醇98mg
展开表格资源生长

青海湖裸鲤

一项有关青海湖主要鱼类资源裸鲤的研究表明,2004年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超过5000吨,比1999年增长了67%。专家表示,裸鲤资源量的增加,表明青海省采取综合措施、封湖育鱼取得了初步成效。

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它以巨大的水体与流域内的天然草场共同构成了阻挡西部荒漠风沙向东蔓延的生态屏障,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青海湖裸鲤简称“湟鱼”,是青海湖中唯一一种大型野生经济鱼类。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10年大约增重0.5公斤,繁殖能力较低,种群更新时间较长。

由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承担的“青海湖裸鲤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项目,首次利用卫星定位、水下声呐探测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对青海湖裸鲤资源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表明,青海湖裸鲤资源量2004年超过5000吨,比1999年的3000吨增长了67%。

据青海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达到19.9万吨的最高值,渔获物平均体长28.8厘米,平均年龄为10龄。十年后,裸鲤资源量下降到2.12万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裸鲤的资源量下降为1.1万吨。到1999年,裸鲤资源量只有3000吨,严重影响到整个青海湖的生态安全。

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的增加,表明青海省采取综合措施、封湖育鱼取得了初步成效。据了解,为保护青海湖渔业资源,青海省政府从1986年开始对青海湖连续四次进行封湖育鱼,青海省科技部门也围绕裸鲤保护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通过实施青海湖裸鲤人工繁殖生物学与放流技术研究、青海湖裸鲤原种扩繁、青海湖裸鲤种苗池塘养殖与增殖放流项目,初步达到了恢复与提高青海湖鱼类资源的目的。

主要危害

生境恶化原因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史建全告诉记者,影响裸鲤繁殖安全的一大原因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海湖周边河流来水量减少、河流萎缩,可供裸鲤繁殖的水域日益退化。

渔政部门的监测显示,从2005年到2007年,青海湖几条主要入湖河流水流量总体出现逐年减少趋势,甚至经常出现警戒流量和断流现象

史建全说:“过去,青海湖周边有100多条入注河流,这些都可以作为裸鲤回溯产卵的‘产床’,而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等8条河流。由于河道短,在降雨分布不均衡的时候,经常出会现断流。”

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干扰也是青海湖裸鲤生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在青海湖裸鲤主要的繁殖水域——布哈河、泉吉河等几条河流,都筑有为环湖各农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水坝,而且这些水坝基本上都建在下游,成了裸鲤溯河而上的最大障碍。

以注入青海湖的第二大河流——沙柳河为例,水坝就建在距入湖口24公里处,原本106公里。

青海湖裸鲤

长的适合产卵河床大大地缩短。刚察县渔政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部分入湖河流上都建有水坝,这些水坝截断了裸鲤回溯产卵的道路,大量的亲鱼只能挤在一块产卵。

日前,记者在沙柳河上的水坝前现场采访时看到,大量溯河而上的亲鱼聚集在坝底,密密麻麻地挤作一团,亲鱼挣扎着跳起,试图“跃过龙门”,但是由于受高约2米的水坝阻拦,它们的努力显然是徒劳的。由于河水只有几十公分深,已经有一些亲鱼搁浅。

除堤坝外,青海湖裸鲤救助中心在主要入湖河流黑马河、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主河道和各农场引水渠设立的9个水量监测点的监测结果显示,自2004年以来,环湖各农场引水渠截水量总体又出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即便在水坝以下亲鱼可以到达的流域,水量也在减少。今年6月底以来,青海湖裸鲤回游产卵的主要河流沙柳河、布哈河河道内来水量严重不足。

记者看到,渔政部门在沙柳河、泉吉河上建了“过鱼通道”,希望裸鲤能由此上溯产卵,但效果十分有限。沙柳河的“过鱼通道”不足半米宽,其中涌入大量的裸鲤。渔政部门工作人员说:“这就好像一辆小车上超载了许多乘客,效果可想而知。”而泉吉河的“过鱼通道”中,水量很小,一些地方河水已经干涸,通道中还设有斜坡,裸鲤根本无法越过。

防治方法

斜管虫病

症状:斜管虫寄生于鱼苗鳃、皮肤上而致病,病鱼鳃及皮肤产生大量粘液,组织损伤,呼吸困难,鱼体消瘦,体色发黑,从发现病原到鱼苗出现大量死亡约3~4天时间。此病多发生于2厘米左右的仔鱼阶段,流行水温14~18℃,是青海湖裸鲤仔鱼阶段最主要的原生虫疾病。

防治方法:

  1. 用漂白精清洁水源、用具,控制病原带入
  2. 发病后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浸泡鱼苗30分钟,每日1次,连续3天。
  3. 3~4%的食盐溶液浸泡鱼苗20分钟。

车轮虫病

症状:车轮虫大量寄生于鱼鳃、皮肤、鳍条而致病。病鱼体色发黑,鳃丝肿胀,体表粘液分泌较多、污浊,鱼体消瘦,烦躁不安,狂游,发病时间伴随仔鱼的整个培育过程,随鱼苗放养密度的增加愈趋严重,流行水温10~16℃

防治方法:

  1. 彻底消毒培育槽,防止病菌带入
  2. 发病后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浸泡鱼苗30分钟,或25克/立方米福尔马林浸泡鱼苗60分钟,或0.3~0.5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苗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天交替使用。

小瓜虫病

症状:病鱼鳃、体表及鳍上粘液增多,鱼体消瘦、侧游、串游、旋游,死亡率较高。发病初期病鱼体表看不到小白点,将鱼苗压片后放在高倍镜下可见大量胞囊,每个胞囊内有2~3团大小不一的纤毛幼虫,并不时有纤毛幼虫涌出。多由养殖用水不清洁,养殖密度过高引起。

防治方法:

  1. 彻底消毒养殖用水和鱼苗培育槽,杀灭虫体和胞囊。
  2. 25克/立方米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2~3次。
  3. 用曝气后的井水低温养殖一周,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鱼苗的死亡。

白皮病

症状:因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使病原菌侵入。发病初期,尾柄处皮肤发白,严重时,病鱼从背鳍基部以后的体表全部变为白色,尾鳍残缺不全或烂掉,身体消瘦,游动困难,一般发病2~3天后大批死亡。此病主要危害5~6厘米的鱼种。

防治方法:

  1. 彻底清塘,鱼种放养前用25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20分钟。
  2. 土霉素25毫克/升浸洗鱼种30分钟。
考证

《晶珠本草》中说:“鱼肉可穿破脓包、疖痈,并可治培根,赤巴病和妇女病,鱼目防昏睡不醒。鱼头治妇女病、妇女察乃病。鱼胆清疮热,治白内障。鱼骨干腹水。”《藏医药选编》记述:紫痰症热盛期,新鲜鱼、猪肉、黄牛或犏牛之乳酪、酪浆及肥瘦适度的石羊、黄羊、新鲜黄牛肉、豌豆糌粑、凉开水、淡茶对本病相宜,忌食热性及滋腻食物,不可过度疲劳。鱼类能使疮疡溃破,应在治疗创伤时禁食,但对子弹遗留不出,制伏疖痈,治之有效。

青海湖裸鲤

栖息环境

青海湖裸鲤为冷水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浅水中,也常见于滩边洄水区或大石堆间流水较缓的地方,入冬则潜居于深潭、岩石缝中。适应性强,对生活条件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较小的水塘和较浅的湖边都能生活,在咸淡水里也可生活。幼鱼孵出后,即成群游泳,多集群于河口浅水地区。  喜栖息于滩边、大石堆间流水缓慢处、深潭或岩缝中,适应性强,在半咸水(青海湖水盐度为12~13‰)或淡水中均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