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位于朔州市区与平鲁区交界处,总面积达37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126亿吨。现为大型露天开采的煤矿。煤矿全部采用美国CAT、日本小松、英国P&H等欧美国家进口设备进行挖掘、实行全方位现代化管理。煤矿开工初曾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关心和重视,并一时令世界范围内轰动,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1984年4月29日,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一号露天煤矿的协议,合作开采年限为三十年。后因哈默去世,美方中止了合同,成为我国自行开采矿的露天煤矿。

中文名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面积

376平方公里

属于

露天煤矿

意义

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

地点

朔州市区与平鲁区交界处

地质储量

126亿吨

简介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的生活区,银行、商店分散在朔州近郊。离生活区18公里是采煤生产现场,登上海拔1500米的矿坑了望台,眼前一片忙碌的生产场面。巨大的矿坑,从上往下有十多个台阶,每个台阶15米高,巨铲电臂起落,卡车川流不息,指挥车来往穿梭,生产异常紧张而有条不紊。平朔煤矿的洗煤厂,是我国最大的洗煤厂。洗煤厂东北,为环形铁路专用线,装车站,一列火车从这里开出,运往天津塘沽港,再运往国外。[1]

煤矿生产

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安太堡露天矿区,是当年邓小平同志亲切关怀诞生的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生产基地 之一。

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主要包括安太堡露天矿区和安家岭矿区。安太煤矿自2002年6月正式投产以来,2003年就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原煤1001万吨,2005年生产原煤1501万吨,并创造了最高日产7.9万吨的最高纪录。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特级高产高效矿井”。

安家岭煤矿开采的原煤,都是侏罗纪时代产生的,共有11层,平均厚度30米,深度在100-200米之间,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煤的种类以气煤为主,主要作动力用煤和生活用煤,目前探明的储量按每年开采一亿吨算,还可开采200年。

目前年产2000万吨的东露天矿也将开发建设。

安家岭矿区由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设。生产能力实现了1500万吨。这种运煤车由国外进口,自行组装而成。每台可载重170吨,矿区共有49台,由产重1033吨的电铲车装载。令人称奇的是这种车辆有着非常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摄像头可以监控到车辆周围的所有环境,而且细小的故障系统也会自己检测出来,车辆维护特别方便。

矿区土地复垦

人民网太原7月8日电(记者 张向斌)近年来,山西平朔煤矿将土地复垦纳入整个矿区开采方案,通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规划设计和跟踪评估,加有资金保证及施工队伍,走出了“采、运、排、复一体化“的路子。日前,国土部土地整理中心总工程师罗明表示,平朔煤矿的复垦效果能和原地貌保持一致,经验可作为样板向全国推进。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白中科是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带头人,从1994年开始,至今已经走过近20个年头。白中科介绍,平朔 矿区合理的“采、运、排、复垦一条龙”作业法,彻底改善了矿区的环境形象。目前矿区已复垦的2000公顷土地,生长着良好的牧草和树木,必将成为中国土地复垦的“井冈山、处女地、常青树”。

通过复垦,平朔矿区现已获得有生产力的土地面积为2000公顷,每公顷土地平均升值18万元,土地升值达3.6亿元;矿区现有刺槐地200公顷,约150万株,以目前的价格10元/株计算,价值达600万元。在安太堡矿内排土场建设了130座日光温室和年出栏四千只肉羔羊的养殖场一座,正在开工建设17000平米的智能温室和200座日光温室,将于八月底建成。

矿区现状

经山西省生物研究所调查,矿区现有各类植物213种,昆虫600余种,动物30余种,矿区生物多样性日益凸显,由于植物繁茂,招引来了多种动物,如蛙类、蛇类、野兔、野鸡、石鸡、刺猬、鼠类、狗獾、狍子、狐狸等来此定居,使荒凉寂静的生态变成有生气的绿色生态园区。在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平朔公司积极探索复垦土地的循环利用,近年来先后开展了牛、羊、鸡、猪养殖,土豆、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等试验,已投入上亿元发 展现代农业,目前矿区以复垦土地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已初具规模,积极探索“以工哺农”、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建设绿色矿山,走出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

今年年初,国土资源部和山西省将平朔公司列为采矿用地改革试点单位,同意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规划的前提下,采矿用地实现“以租代征”,租用土地经过3-5年的综合治理后,将恢复好的耕地和建设的生态农业设施返给农民,对解决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利益关系、耕地占补平衡、失地农民就业安置、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问题具有示范意义。

经过多年土地复垦,平朔煤业有限公司安太堡露天煤矿昔日寸草不生的矿区现已绿树成荫(新华社记者 王飞航7月7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