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外文名

sandand dust storm weather

描述

世界上有 4大沙尘暴天气高发区,分别在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中国西北地区属于中亚沙尘暴高发区的一部分。在中国古籍中,沙尘暴天气也被记载为黑风、雨土、大风霾等。沙尘暴天气,根据其发生时的能见度和风力,被分成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三个等级。

1979年中国气象主管部门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中,有关沙尘天气观测术语有浮尘、扬沙和沙尘暴。2000年以来中国将沙尘天气预报纳入业务以后,又将沙尘暴分为三个等级: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又先后发布了“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GB/T 20497-2006) 、“沙尘暴天气等级”(GB/T 20480-2006)等国家标准,采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关于沙尘暴的等级划分,并定义了沙尘天气过程、沙尘天气和沙尘暴天气3个术语。

沙尘暴(sand and dust storm, sand storm, dust storm)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severe sand and dust storm)大风将地面的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m的天气现象。

特强沙尘暴(extreme severe sand and dust storm)狂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m的天气现象。

在中国的分布和变化沙尘暴天气在中国发生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王存忠等使用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周自江等整理出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中国50年里(1958—2007年)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情况,总结出中国沙尘暴有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和两个多发中心的基本特征。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和新疆南部两个沙尘暴频发中心,沙尘暴的强度和范围春季逐月演变明显不同,反映出形成两个频发中心的天气动力背景和下垫面有根本的区别。

中国1958—2007年沙尘暴年平均发生时间的区域分布(单位:小时)(王存忠等,2010)在中国,每年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时间在大幅度减少。1958—2007年中国沙尘暴发生的站时呈现震荡减少趋势,其中后25年平均值比前25年平均减少了58.4%。减少过程经历了两次迅速减少、两次振动减少、两次和缓减少6个过程,每个过程的时间为8年左右。

中国1958—2007年观测沙尘暴站累计时数的变化(王存忠等,2010)中国观测到沙尘暴天气的范围有明显减小,南边界。1958—2007年,最后沙尘暴结束年在95°E以东的地区北移,其中华北地区北移超过5个纬距。

中国1958—2007年中最后观测到沙尘暴年的区域变化(王存忠等,2010)

预警信号与含义

沙尘暴天气属于灾害性天气,在预报到可能发生时,气象主管部门会向全社会发出预警信号。预警分为三个等级:沙尘暴天气黄色预警、沙尘暴天气橙色预警和沙尘暴天气红色预警。三个等级的预警符号和意义如下:

灾害颜色符号意义
沙尘暴黄色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橙色6 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红色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影响沙尘暴是一种极端天气过程,通过起沙、传输和沉降过程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冰雪圈、生物圈五大圈层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研究全球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重要纽带和关键环节之一。沙尘暴过程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沙尘气溶胶,据估计,全球每年进入大气的沙尘气溶胶达10~10吨,几乎占了对流层气溶胶总量的一半。这些气溶胶直接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通过辐射强迫效应,影响区域和全球气候,或作为云的凝结核,影响全球水循环。有研究表明,粒径小于100微米 的细沙粒子可以上升到6 千米 的高度,水平输送可以达到6000 千米 甚至以上。沙尘粒子的远距离输送最终沉降,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其他国家环境会产生的影响。有证据表明,沙尘暴会通过“铁肥效应”,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影响全球化学物质循环,改变碳循环效率。降落到冰川、雪盖上的沙尘,会通过改变地面反照率或吸收太阳辐射的方式,影响冰川、雪盖的消融速度。上述沙尘气溶胶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气候效应,最终影响气候变化。沙尘暴是世界性的气象灾害之一,直接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沙尘暴大爆发,危害美国2/3国土面积,造成250万人生态移民潮。之后投入300万人治沙,并促使美国《水土保持法》出台。中国北方是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据统计,我国平均年沙尘暴日数在10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20天,经济损失十分惊人。在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的一次SDS事件中:卷走116人,其中85人死亡,31人失踪,另有264人受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25亿元。2010年,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将沙尘暴列为十三种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同样强度和范围的沙尘暴,发生在不同的地区,所造成的损失差别很大:经济社会越发达,损失越大;预报和防御能力越强,损失越小。沙尘暴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因果关系,人类活动对地面的扰动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沙尘暴过程又会严重侵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形成沙进人退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