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年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成,顺序为第12个。前一位是甲戌,后一位是丙子。论阴阳五行,天干之乙属阴之木,地支之亥属阴之水,是水生木相生。

中文名

乙亥年

释义

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

类型

年代号

地区

中国

拼音

yǐ hài nián

前一年

甲戌年

后一年

丙子年

解释

天干地支八卦方位图

乙亥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1935、1995、2055···(60年一周期)。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历史事件

公元135年,洛阳发生地震,张衡制造的地动仪在长安所指出的地震方向和地震实际发生的方向几乎完全一致。

公元735年,时年十六岁的杨玉环被册立为寿王妃,成了未来爱人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媳妇。

公元127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访元朝时期的中国。从这一年开始,马可·波罗用了近20年时间,游历中国大好河山,回国后写成《马可·波罗行纪》,勾引出了蛮荒中的西方人对东方富庶的欲望,对十五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