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和斯莱特将其处理H2分子的方法推广应用于其它分子系统而发展成为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简称VB法或电子配对法。

VB法基本要点

1.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相互配对时,因其波函数符号相同,此时系统的能量最低,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若A、B两原子各有一未成对电子且自旋反平行,则互相配对构成共价单键,如H—H单键。如果A、B两原子各有两个或三个未成对电子,则在两个原子间可以形成共价双键或共价三键,如N≡N分子以三键结合,因为每个N原子有三个未成对的2p电子。

3.若原子A有能量合适的空轨道,原子B有孤对电子对,原子B的孤对电子对所占据的原子轨道和原子A的空轨道能有效地重叠,则原子B的孤对电子对可以与原子A共享,这样形成的共价键成为配位键,以符号A←B表示。

VB法的缺陷

VB法在解释物质的空间结构上遇到了困难。比如,它无法解释CH4分子中的键角为什么是109°28′。这就需要用杂化轨道理论来解释了。

VB法还在解释物质磁性上有无法解释的地方。最著名的莫过于氧气,按VB法解释氧气无单电子,因此没有磁性。但实验表明氧气存在磁性,此时就需要MO法(分子轨道理论)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