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1902--1979),美国著名的作曲家。他与汉默斯坦共同创作的《音乐之声》成为了音乐剧的一部经典之作。

外文名

Richard Charles Rodgers

别名

Richard Rodgers

出生日期

1902年6月28日

职业

作曲家

职务
代表作品

《音乐之声》

生平

罗杰斯在一个宽裕的中产阶级家庭长大,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音乐戏剧。14岁时第一次尝试写歌,不过,直到1925年,他们写的《曼哈顿》与《多愁善感的我》上演后,公众才开始认识这个新的创作者。20年代晚期与30年代早期,虽然他们创作的音乐剧只获得了一般的成功,但剧中的歌曲很动听并且单独地取得了成功。

30年代早期,罗杰斯与哈特一起在好莱坞工作,他们的歌曲有“难道那不浪漫吗”、“今夜爱我”、“情人”以及“不难忘记”。回到百老汇后,1935年他们写了音乐剧《庞然大物》、《足尖上》(1936)、《臂弯里的宝贝》(1937)、《我最好是对的》(1937)。1938年,他们写了两部音乐剧《我娶了个天使》和《西来库斯少年》。他们合作的歌曲还有《太多姑娘》、《更高、更高》(1940)、《派·卓依》(Pal Joey)(1940)中的歌曲。他们合作的最后一个剧目是《朱比特所为》(1942)。罗杰斯与哈特的合作天衣无缝,罗杰斯极富作曲天才,特别了解爵士乐风格。哈特很有天赋,但和罗杰斯的联手总有些不协调,他写的东西带讽刺性,有特定的流派,擅长利用连音节的韵律,长于事后填词。罗杰斯是一个严谨的人。他在哈特之后的同路人是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汉默斯坦在音乐风格上及在个性特点上都与哈特完全不同,他把较早期的音乐剧(汉默斯坦比罗杰斯大7岁)中的精华带入了新的合作之中。他们的作品是美国音乐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他们把歌曲与故事脚本融为一体,并能推动剧情的进展和角色的发展。他们合作的第一个剧目是《俄克拉荷马》,1943年3月31日在百老汇上演,该剧总共演出2248场。剧中的歌曲有:“啊,多美的早晨”、“有花边顶蓬的四轮马车”等。

1945年,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合作推出了《旋转木马》。该剧没有《俄克拉荷马》那种轻松愉快型的主题,《旋转木马》剧表现了人的更深刻以及更沉重的感情。有些音乐段落和独白像是在大歌剧中的表演,这也是罗杰斯特别钟爱的。在整体创作上,它明显地与《俄克拉荷马》一脉相承,非常流畅自然地把歌、景、剧情串连为一体。该剧于1945年4月上演,共演出890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49年,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合作推出《南太平洋》,这是一个有关二战海军官兵的故事。1951年,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创作了《国王与我》,再度把大量舞蹈运用于音乐剧。歌曲创造出了一些经典作。百老汇重演是1996年,获最佳重演音乐剧托尼奖。《国王与我》,也是一部在舞台和电影界都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

50年代的杰出剧作不很多,但仍奉献不少好歌,其中有音乐剧《我与朱利叶特》中的“唯一的爱”。罗杰斯与汉默坦合作的另一部音乐剧《灰姑娘》(1957)是为了电视而写的。1958年,这对塔裆带着音乐剧《花鼓歌》回到百老汇,剧中的佳作歌曲是“很高兴我是个女孩”。

1959年,这对搭档上演了他们最成功的作品《音乐之声》--他们的最后一部合作作品这以后他们结束了在百老汇的职业生涯。这之前,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刚刚在1958年完成了《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在《音乐之声》首演8个月后,汉默斯坦就因癌症不愈而离开了人世。六年以后,它被搬上了电影,由朱莉·安德鲁丝(Julie Andrews)主演,成为本世纪红得发紫的音乐电影在中国上演后成为中国观众最喜爱的电影之一。“雪绒花”是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合作的最后一支歌。

罗杰斯和汉默斯坦还有几部相当重要的合作作品。如1947年的《快板》(Allegro),1953年的《我与朱利叶特》(Me and Juliet),1955年的《管道之梦》(Pipe Dream )和1958年的《花鼓歌》。

评价

罗杰斯是一个极具适应能力的作曲家。与哈特合作时,他谱曲,哈特填上圆滑而诙谐的歌词。相反,与汉默斯坦合作时,罗杰斯根据汉默斯坦写的词谱上曲,这就需要某种能力,以适应舞台上还未展开的情节的发展。在他生命快结束的几年里,罗杰斯得到了很多荣誉,包括一项托尼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