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种类

单针罗经

单针罗经只用一个方位,并冠以“单”字,例如:单辰针(120 度),单酉针(正西 270 度)。有的航海图用“丹”字代替“单”字,丹酉针同单酉针。例如《郑和航海图》中“太仓港口开船用丹乙针”就是说“太仓港口开船用指南针105度方向航行。”

双针罗经

关于双针罗经用于航海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元代周达观所著的《真腊风土记》:“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

明代海道针经种绝大多数情况下用双针罗经表示航行方位,当罗针摆动在两个方位之间,用相邻二方位表示其平均值,例如乙辰针(=105度和120度的平均值=112.5度)。明代掌管船上航行方向的火长巧妙地利用双针罗经把24方位罗盘变成48方位罗盘(方位度数差为7.5度)

子癸 7.5 度 丑癸 22.5 度 丑艮 37.5 度 艮寅 52.5 度 甲寅 67.5 度 甲卯 82.5 度 乙卯 97.5 度 乙辰 112.5 度 辰巽 127.5 度 巽巳 142.5 度 丙巳 157.5 度 丙午 172.5 度 丁午 187.5 度 丁未 202.5 度 坤未 217.5 度 坤申 232.5 度 庚申 247.5 度 庚酉 262.5 度 辛酉 277.5 度 辛戌 292.5 度 干戌 307.5 度 干亥 322.5 度 壬亥 337.5 度 壬子 352.5 度

常用术语

对坐

海道针经中另一种常见的术语是“对坐”,指地理标志甲和地理标志在罗盘上两个相对180度方位。

时间和

航速

明代航海图中的时间间隔用“更”来表示。一昼夜有十更,一更=2.4 小时,用燃香测量时间间隔。

航速估计法:从船头扔下一木片到海中,人往船尾走,如果木片与人同时到达船尾,船速就是标准速度,然后再根据水流训逆修正。

《郑和航海图》中“太仓港口开船用丹乙针一更平吴淞江,用乙卯针一更到南汇嘴。”就是说“太仓港口开船用105 度方向,一更(2.4小时)时间到吴淞江,再往97.5 度方向航行,一更时间到南汇嘴。”

文物展出

2014年3月21日,香港海事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合作举办的“针路蓝缕:牛津大学珍藏明代海图及外销瓷”特别展览,21日起在香港举行。展览中的手抄本海道针经《顺风相送》《指南正法》以及《明代东西洋航海图》有多处关于钓鱼岛的记载。

据博物馆的导赏员介绍,《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是记载中国人航海线路及沿途山川地形的史地类书籍。《顺风相送》成书于明朝中后期的16世纪晚期,据说是郑和下西洋的水师所著,其后广为航海商旅手抄备用,迄今仅牛津收藏的孤本存世。《顺风相送》在“钓鱼台”一节记载道:“澚口好取柴水开,打水十五托”,意指港湾可供船舶停靠和补给,并标明水深。

《指南正法》则成书于明末清初的17世纪中期,书中对钓鱼岛有如下描述:“打水十二托,湾头相连,好抛舡。内湾是占城蜂头港。山上鸟木甚多,有礁出水,不可近”

导赏员表示,这两本海道针经,有助古代海员了解航行方向、水文及地形资讯,相当于现代的导航系统。

此次展览的其他展品还包括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珍藏的明代外销瓷器和本地收藏家收藏的古地图等,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