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易危亚洲、非洲陆生动物肉食性简介金钱豹,是豹(学名:Panthera pardus)的俗称,又被称为豹虎、文豹,是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的大型哺乳动物。金钱豹外形似虎,但体型比虎小,它们的体长为1~1.5米,尾长75~85厘米,体重约50千克。金钱豹头圆、耳短,四肢粗壮,体背毛色橙黄或黄色,腹毛纯白,通体满布大小不同的黑斑或钱状斑环,这也是“金钱豹”名称的来源[1][2][3][4]

金钱豹在世界上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从非洲南部到中亚、东亚、东南亚和中国,再到俄罗斯,都是它们的分布区域;而金钱豹在中国除了台湾、辽宁、山东、宁夏、新疆外,其他省市和自治区均有分布[1][4]

2015年,金钱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易危(VU)物种;2019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Ⅰ级保护动物[5][6][7]

中文名

别名

豹子

体重

约50千克

外文名

Leopard

同义学名

Felis pardus Linnaeus, 1758

豹族

亚属

豹亚属

体长

体长为1~1.5米,尾长75~85厘米

原产地

亚洲

体征

它形状似虎,但是体型比虎小,尾巴长0·75-0·85米,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略短。

食性

肉食性

捕食对象

多以山羊、狍子、鹿、麝、麂、野猪、野兔、猴类等为主要食物,有时也吃鱼、鸟类,以及袭击家禽、家畜等。

拼音

jīn qián bào

食肉目

动物界

猫科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豹属

分布区域

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等地

拉丁学名

Panthera pardus

保护级别

IUCN 标准:易危(VU)

亚纲

兽亚纲

亚目

裂脚亚目

亚科

豹亚科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保护级别

易危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形态特征

体型特征

金钱豹体形似虎,但明显比虎小,却略大于同为豹属动物的雪豹,它们的体长为1~1.5米,尾长75~85厘米,体重约50千克,最重达130千克,躯体均匀,呈细长状[2][3][4][9][10]

头颈部位

金钱豹的头呈圆形,毛较短;额部、眼间、眼下及颊部均布满小黑斑点;眼上有十余根白色眉须;鼻端裸露;耳背为黑色,上有明显白斑,耳尖为黄色,耳的基部也为黄色且长有稀疏的小黑点;颈较短,颈背部为稍深的黄色,上面具有黑斑点和黑环圈,常常在颈背中央有毛旋;颈下为浅黄色,有数块不成形的黑斑,毛略长[3][4][9]

躯干部位

金钱豹的肩部有黑环圈,背部黄色最深,背脊中央黑环不清晰,长形的黑斑排列似纵线状,背脊两侧的黑环圈多为椭圆形,胸侧、腹侧的黑圈似圆形和梅花状。它们的胸腹部毛较长,色乳白或淡黄,上具少量的、较大的黑块斑;股部黑环圈和黑色斑相间,胫部内侧为黑褐色[3][4][9]

四肢特点

金钱豹的四肢强壮,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具有可伸缩角质化的灰白色锐爪;前肢外侧为棕黄色,内侧为乳白色;后肢外侧为黄色,内侧为淡黄;腿部内外均有黑斑点;腿上部斑点较大而疏,下部斑点较小而密[3][4][9]

尾巴特点

金钱豹的尾背部毛色为深黄色,靠近基部的黑斑部分成条状,且中部黑斑较大,有的黑斑还形成圈状,端部为黑色,上有2~4道窄白环;尾下乳白色,具有黑斑,尾顶端为白色[9]

被毛颜色

通常情况下,金钱豹的体背被毛颜色为橙黄色或黄色,腹毛为纯白色,而且全身满布大小不同的黑斑或钱状斑环。另外,还有一种金钱豹是全黑色型的,其通体为黑色,只在阳光照射下才能隐约看出身上的斑点。但这种黑色型金钱豹并不具备稳定的基因,同一窝的幼豹可能既有花斑的也有黑色的[9][11]

牙齿特征

金钱豹的犬齿及裂齿极为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10]

不同角度视觉下的金钱豹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金钱豹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包括中国、阿富汗、安哥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孟加拉国、贝宁、不丹、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斯威士兰、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斯里兰卡、苏丹、坦桑尼亚、泰国、火鸡、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也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5]

金钱豹世界地理分布图(2001年~2022年)

中国分布

金钱豹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湖北、贵州、河南、北京、广西、四川、安徽、青海、河北、宁夏、云南、江苏、吉林、黑龙江、山西、湖南、西藏、内蒙古、广东、甘肃、江西、福建和陕西等地[1]

金钱豹中国地理分布图

亚种分布
豹总共有9个亚种
中文名称学名命名者与年代地理分布
印度支那豹Panthera pardus delacouriPocock,1930东南亚临近中国南部地区
印度花豹Panthera pardus fuscaMeyer,1794印度次大陆
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Gray,1862中国北方
斯里兰卡豹Panthera pardus kotiyaDeraniyagala,1956斯里兰卡
展开表格栖息环境

金钱豹可生活在多种环境里,森林、灌丛、湿地、荒漠、丘陵地带等都能生存,但主要生活在山区。它们通常比较喜欢栖息在树上或森林里。而在中国,金钱豹主要生活在山地林区里,它们经常会在浓密的树丛、灌丛或岩洞里营造它们的巢穴[1][2]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金钱豹经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里休息。它们虽然会游泳,但并不喜欢水[1][3]

觅食行为

金钱豹常潜伏在树叶茂密的树权中,待机捕获猎物,其捕食对象包括各种有蹄类动物,比如麂、孢、野羊、鹿、野猪等。而在中国南方,它们也会捕食猴、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时也会采食甜味的浆果。但是如果食物缺乏了,它们也会在夜晚潜入村屯盗食家禽家畜。在食物丰富的地方,金钱豹的活动范围较为固定;而在食物匮乏时,它们就会游荡数十公里去进行觅食[1][3]

攻击行为

金钱豹四肢矫健,善于爬树,且生性凶猛,矫健的四肢和爪子是它们攻击的有力武器。另外,金钱豹的奔跑速度也非常快,奔跑时速高达60公里/小时。而且它们的跳跃能力也很强,其水平跳跃可超过6米,垂直跳跃可超过3米[2]

领地范围

金钱豹会守卫自己较固定的领地范围,而且雄性金钱豹的领地比雌性金钱豹的领地要大。雄性金钱豹的核心活动范围约为12平方公里,其家庭活动范围约为35公里。雌性金钱豹的核心领地辐射范围约为4平方公里,家庭领地范围约为13平方公里。同时,雄性金钱豹的领地往往与多个雌性金钱豹的栖息地交叉重叠。如果在干旱季节,金钱豹的家庭领地范围往往要更大些[1][8]

交流行为

尽管豹子大部分时间处于独居生活,其性情孤僻,常常单独活动,但它们可能会不时发出嘶哑、刺耳的咆哮声,从而让同类知道其存在,尤其是雄性金钱豹,它们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宣示其领地范围。如果附近有另一只金钱豹,它可能会发出类似的呼应声后就离开了。在发情季节,除了雄性金钱豹会互相低嚎外,雌性也会通过发声来呼唤潜在的配偶。而有些金钱豹在进食时嘴里也可能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1][8]

金钱豹的日常生活

生长繁殖

生长阶段详细描述
性成熟金钱豹2~3岁达到性成熟。
发情交配雄性金钱豹和雌性金钱豹都可能有多个配偶,它们会在冬季和春季时节进行发情交配。发情时,雌性金钱豹通过排泄尿液中的信息素吸引来潜在的配偶,然后雌性金钱豹会在雄性金钱豹面前来回走动,并与雄性金钱豹磨蹭或用尾巴拍打雄性金钱豹,以此来吸引雄性金钱豹来进行交配。交配时,雄性雄性金钱豹会骑到雌性金钱豹背上并咬它的后颈。它们每次交配平均持续三秒钟,每次交配之间会有六分钟的间隔。一对雌雄金钱豹可能每天要交配多达100次,一直持续数天,在此期间它们会一起进食。
妊娠雌性金钱豹的怀孕期为100天左右。
产仔雌性在4~5月份产仔,每胎会产下2~4只幼仔,初生幼仔体重为550~750克,约10日龄时睁眼。
哺育成长雌性金钱豹的哺乳期约3个月,幼仔18~24个月就能独立生活。雌性金钱豹会一直与幼仔生活在一起,时间持续到雌性金钱豹的下次发情期为止。
展开表格

繁殖季节的金钱豹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金钱豹虽然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在很多大型食肉动物已经灭绝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但是事实上金钱豹在大部分栖息地的种群数量都是在下降的。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2008年~2015年统计的数据表明,金钱豹的种群数量已大幅下降超过30%,其中各个亚种种群的情况如下[5]

非洲豹

在2015年之前的22年中,北非地区的金钱豹亚种——非洲豹的种群已经完全消失了,而在印度、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调查方法的改进、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的增加,金钱豹的种群数量得以维持,甚至有所增加。但处在非洲地区的非洲豹种群数量已大幅下降了超过42%。比如,从1970年到2005年,西非、东非和南部非洲78个保护区的金钱豹种群数量已经平均下降了59%[5]

印度豹

在亚洲,印度在2014年首次对金钱豹印度亚种——印度豹进行科学全国普查(东北部除外),估计有7,910只个体,推测全国金钱豹印度亚种种群总数为12000~14000只[5]

华北豹

在中国,金钱豹亚种——华北豹在2008年时其分布范围已经减少了80%以上,估计种群数量总共不到500只[5]

印度支那豹

2015年一项审查显示,与2008年相比,被认为在东南亚现存金钱豹亚种——印度支那豹的活动范围大幅减少了80%以上,整个东南亚的种群数量估计不到2500只[5]

其他亚种

虽然远东豹的种群数量最近可能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中俄边境的中国一侧,但其总数量仍然低于60只。斯里兰卡豹没有明显的种群或分布范围增加。波斯豹在高加索地区以前没有发现过,但2014年已经有发现记录[5]

致危因素

过度猎捕

长期的过度猎捕是金钱豹面临濒危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中国,人们认为金钱豹危害家畜,其骨骼可代替虎骨使用,而且金钱豹的毛皮在市场上价值也很高,从而导致非法盗猎屡禁不止,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多个亚种都处于濒危状态[1][4]

栖息地破坏

金钱豹的栖息地丧失或被分割,食物资源被人类掠夺,致使其种群规模和分布范围正在缩小[4]

基因多样性

下降

由于金钱豹的种群过小且相互隔离,所以导致其种群退化,基因多样性持续下降,这也是金钱豹的致危原因之一[1][4]

资源竞争

虽然被称为天生的猎手,但亚洲地区很多金钱豹的栖息地与虎相同,猎物又有80%的重叠,使得体型较小的豹一再避让,同时也加剧了其与当地居民的冲突[1][4]

保护举措

狩猎管理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了针对金钱豹的保护措施:除了将金钱豹纳入国际以及相应国家的保护条例中,限制或禁止对金钱豹进行狩猎外,还要将金钱豹圈到在自然保护区内予以保护,并且需要强化管理。比如在非洲的纳米比亚、赞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等国家,狩猎行为已经被限制或禁止;在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金钱豹需要加强保护,使其免受皮和骨头的非法贸易;在阿富汗,所有针对金钱豹的狩猎和贸易行为都被禁止[5]

种群调查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建议增加对金钱豹的种群、特别是在中非、安哥拉、东南亚和中国的种群状况进行调查[5]

替代品

为了解决在传统仪式上使用豹皮的问题,南非的环保主义者与纺织公司和社区合作,提供人造毛皮替代品[5]

种群重新引入

2015年,通过在索契、大高加索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新引入项目,金钱豹种群的恢复工作已经启动[5]

保护级别

自2002年起,金钱豹已经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历次评估级别变化如下[5]

  • 2002年,评估级别为无危(LC);
  • 2008年,评估级别为近危(NT);
  • 2015年,评估级别为易危(VU)。

2019年11月,金钱豹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7]

2021年2月,金钱豹被列入中国最新颁布实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为Ⅰ级[6]

受保护的金钱豹

历史文化

一直以来,“豹”都活跃在中国古代文献和文物之中,对中国古代乃至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不断推动着豹文化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其中包括:[12]

狩猎文化

豺、狼、虎、豹最初在历史上都被冠以凶狠、残暴、恶毒的标签,人们甚至以猎杀此类野兽为荣。其中,豹皮毛的花纹、色泽不仅给古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价值更让它成为狩猎的热门对象。翻阅文献,古人们在一次次的狩猎中对豹的观察愈加细致,到后来仅从色泽、斑点上就能对豹子有所区分。《山海经》曾记载即谷之山和幽都之山有玄豹(黑纹较多的一种豹);《诗经》中还记载有赤豹(尾毛赤色而纹呈黑色的一种豹)[12]

元世祖统治中期,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也记载了忽必烈在上都等地飞纵猎豹捕猎的情况:“大汗豢有豹子以供行猎捕取野兽之用”。在此基础上,猎豹还被用来振奋人心[12]

军事文化

古人利用豹本身的习性,将豹带上战场,豹也因此成为了军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豹在军事文化中的具体内涵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豹既是战场猛士,又是勇猛的象征豹威猛雄武,行动敏捷,是古代真正参与过作战的动物之一,因此又成为勇猛战士的化身;豹既是凶猛的恶兽,又是守护与谋略、克己与谨慎的象征[12]

古代军事家也十分欣赏豹有勇有谋、谨慎自律的捕猎技法和性格,将“豹韬”写入兵书《六韬》中。后来人们便把用兵之术称为“豹韬”,善于用兵称为“豹略”,“豹略”也用作统兵者的名号,比如《新唐书·朱滔传》:“左右将军曰虎牙、豹略。”由此,豹逐渐从单一的凶恶残暴的象征发展成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克己慎行的象征,极大丰富了古代的战争军事文化[12]

装饰文化

豹纹对古人的装饰审美和服饰衣袍也有着深刻而全面的影响[12]

战袍、官袍、官帽等服饰图案

豹纹不仅是唐朝武官威卫战袍的绣花,还是明代四品武官和清代三品武官的补子纹,后来逐渐成为仕途腾达的象征。继而人们直接用金钱来称呼豹,不仅因为豹周身圆而艳丽的花纹与古时的钱币相似,更因豹皮不凡的价值迎合了人们的爱财之心[12]

皇车、车旗图案

古代有皇车被称为“豹尾车”,皇帝外出巡视时或在车上竖有饰豹尾的旗幡,这样的车旗被称为“豹尾神旗”[12]

帛画等墓葬品图案

豹本身的读音也是影响文化生活的一大原因。豹与“报”同音,所以常被古人组合于“报喜”图案中出现在帛画等墓葬品中。现存实物有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褐地朱红花豹纹”锦和新疆东汉墓出土的“豹首龙虎连枝灯纹”锦等[12]

瓦当等建筑装饰图案

战国和秦朝瓦当生动直观地展现了豹对古代人类文化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各种豹图纹足见上古时代人们对豹细致的观察,也能令人感受到他们对其之喜爱甚至是敬畏[12]

文学创作

豹除了影响中国古代人们的各类文化生活外,豹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富有文采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写作方法上代指结尾雄劲潇洒的文化内涵。比如:宋代黄庭坚《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里这句“谢公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夸的正是谢公文采斐然;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说明古人作文章讲究结尾写出新意,需要同豹尾一样雄劲潇洒[12]

最新发现

2022年10月9日下午,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吉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移民管理警察岳吉在吉隆口岸限定区域卡口值班中进行边境监控视频巡查时,在监控视频中发现216国道47号界桩方向有野生金钱豹出没的画面。[13]

野生中国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