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英国一家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中文名:夸夸雷利·西蒙兹公司)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QS公司最初与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共同发布排名,该排名是历史第二悠久的全球大学排名,第一次发布于2004年;2009年后,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终止合作,两者从2010年开始发表各自的世界大学排名,QS全球教育集团一般每年夏季会进行排名更新。

2010年起,QS世界大学排名得到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建立的“IREG-学术排名与卓越国际协会”承认,是参与机构最多、世界影响范围最广的排名之一,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被公认为四大较为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因其问卷调查形式的公开透明而获评为世上最受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但也因具有过多主观指标和商业化指标而受到批评,很多高校的分项数据缺失,总分出现大幅偏差。

QS排名目前同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合作推出,现涵盖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亚洲大学排名、拉丁美洲大学排名、金砖五国大学排名、全球建校50年以下大学排名、阿拉伯地区大学排名、东欧和中亚地区大学排名、中国大陆大学排名、全球MBA排名、全球最佳留学城市排名、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等12类。

中文名

QS世界大学排名

外文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属性

全球性大学排名

地区

英国伦敦

大学排名类型

8种

合作机构

爱思唯尔(ELSEVIER)

发布语言
认证机构

IREG-学术排名与卓越国际协会

首次发布时间

2004年

发布周期

年度发布

发布单位

QS公司

排名起源

Quacquarelli Symonds(中文名:夸夸雷利·西蒙兹公司)是英国一家专门从事教育及升学就业的国际高等教育咨询公司,成立于1990年,公司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从2004年起,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合作,推出《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又称《THE-QS世界大学排名》)。在发布2009年的排名后,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终止合作,两者从2010年开始发表各自的世界大学排名。2010年起,QS世界大学排名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等机构倡导成立的“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建立的“IREG-学术排名与卓越国际协会”(IREG-International Observatory for Academic Ranking and Excellence)承认。QS排名因具有过多主观指标和商业化指标而受到批评,很多高校的分项数据缺失,总分出现大幅偏差。

目前QS排名同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推出,现涵盖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学科分类排名;六个持不同准则的地区性排名(QS亚洲大学排名、QS拉丁美洲大学排名、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QS阿拉伯地区大学排名、QS东欧和中亚地区大学排名、QS中国大陆大学排名)、QS全球建校50年以下大学50强排名(也称QS校龄50年以下世界大学前50强排名、QS全球年轻大学排名,实际排有150所大学)、QS全球MBA排名、QS全球最佳求学城市排名、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此外,《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中的“中国”部分只涵盖了中国大陆的大学,其他大中华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的大学则没有计算在内。

排名差异

由于评量标准和各指标的比重有所参差,故即使是同一机构,同一年的QS地区性排名都与主要的QS世界大学排名有所差异。例如,香港大学于2010、2011及2012三个年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亚洲第一、世界22至23位不等,但是2011及2012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则将香港科技大学列为榜首。

排名方法

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运用6方面的具体指数衡量世界大学,这六个指数和他们所占的权重分别是:

*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Academic Peer Review),占40%

*全球雇主评价(Global Employer Review),占10%

*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Citations per faculty),占20%

*教师/学生比例(Faculty student ratio ),占20%

*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占5%

*国际教师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占5%

总计·100%

排名类型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QS亚洲大学排名(QS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QS拉丁美洲大学排名(QS Latin AmericaUniversity Rankings)

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QS BRICS University Rankings)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QS建校50年以下大学前50强排名(QS Top50 Under50 University Rankings)

QS阿拉伯地区大学排名(QSArab Region University Rankings)

QS东欧和中亚地区大学排名(QS EECA University Rankings)

QS中国大陆大学排名(QS Chinese mainlan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年10月11日,英国QS公司正式发布了2019年QS中国大陆大学排名。这项首次发布的QS中国大陆大学排名,旨在对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的表现进行独立分析,从而发布中国大陆地区排名前100位的大学。不过,QS官网显示的上榜高校仅有99所,漏排了第30位。

其中,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涵盖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与医学五大学科门类46个不同学术领域的11000余个位次,是目前为止最大规模也是最复杂的大学排名;QS全球年轻大学前50强排名为校龄少于50年的高校排名,实行与QS世界大学排名相同的评价准则,于2015年首次公布了排名在51-100的高校,于2017年起公布了排名在101-150的高校。

历年排名

2009
大学国际名称大学名称国家/地区
1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US
2University of Cambridge剑桥大学UK
3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US
4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UK
5Imperial College London伦敦帝国学院UK
展开表格2010
2010排名大学名称国家/地区
1剑桥大学英国
2哈佛大学美国
3耶鲁大学美国
4伦敦大学学院英国
5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展开表格2011
排名院校国家/地区总体得分
1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100.0
2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美国99.3
3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美国99.2
4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美国98.8
5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英国98.0
展开表格2012
排名学校名称国家/地区
英文中文
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2University of Cambridge剑桥大学英国
3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美国
4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英国
展开表格
101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宾州州立大学美国
102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阿德雷德大学澳大利亚
103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代夫特工业大学荷兰
104University of Minnesota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美国
105Ohio State University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美国
106Universität Freiburg弗莱堡大学德国
展开表格2013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于2013年9月10日公布了2013/2014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蝉联榜首,第二位则是哈佛大学,第三的则为英国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亚洲地区的大学中排名最前,位列排行榜第24名;香港大学仅次于其为亚洲第二,位列第世界第26名。然而中国大陆共有7所大学进入前200名。排名最前的是北京大学,列第46名;其后是清华大学,48名;复旦大学,88名;上海交通大学,123名;浙江大学,165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74名;南京大学,175名。

排名学校学校英文名国家/地区总得分
1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美国100
2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美国99.2
3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99
4伦敦大学学院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国98.9
5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英国98.8
展开表格2014

2014年9月,2014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英美高校依旧占领前十强。麻省理工学院蝉联第一,哈佛大学跌至第四,帝国理工学院挤入前三。就中国内地大学来看,27所大学进入QS榜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入围前一百强。

所有排名前10的大学在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国际师生占比方面都表现出色。帝国理工学院在“单位教职引用率”当面的突出表现使其成为了排名前10的大学中攀升最快的一所,一举超越了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牛津大学,成为了与剑桥大学并列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学。

排名前200由总共由来自31个国家的学校组成;其中美国以51所学府占据统治地位,领先英国的29所、德国的13所、荷兰的11所、加拿大的10所、日本的10所以及澳大利亚的8所。

自2009年以来上升最快的学校为:麻省理工学院,成均馆大学(韩国),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斯坦福大学,慕尼黑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高丽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英国)以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其中有8所学校在科学与技术领域实力强劲。

QS世界大学排名

在该排名的所有全球前800余所大学中,中国大陆的27所大学中有19所提高了其位置, 提升最为显著的是厦门大学(上升105名, 至全球441名)。

清华大学第一次以排名47位登顶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陆大学之首。它超过了未能进入前50的北京大学(排名并列57位)。其原因部分归结于清华大学在研究影响指标“单位教职引用率”上的提高,在清华大学在此项上升了36位的同时,北京大学下跌了18位。

在研究实力上,中国大学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表现最好的中国大陆大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单位教职引用率”上全球排名第120位,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大学,全球第153位; 和复旦大学, 全球192名。27所上榜中国大学中19所的“单位教职引用率”都比2013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 中山大学在所有中国大陆大学中上升最快(上升76位至全球326名), 武汉大学(上升42位至515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升45位至549位)。

在全球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中,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在全球学术声誉中上升最快,2014年分别上升101位 (475名)和102位(457名)。吉林大学(上升96位至451名), 南开大学(上升66位至272名),西安交通大学(上升55位至410名)。

20所中国大陆大学保持或是提高了其全球雇主声誉(基于28,759全球雇主的调查回复)。包括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在内的4所内地高校在全球雇主中的声誉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此项指标中位列全球前20。

2015

QS世界大学排名(2015/16)发布,麻省理工学院排名世界第一,哈佛大学排名第二,剑桥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并列第三。中国大陆共有7所高校入选世界前200,清华大学排名第25,持续着其瞩目的上升趋势,自2006年后再次将中国带入世界前25强的行列。除了清华大学外,其它中国高校也在该排名中有着出色的表现:北京大学上升16位排名第41,复旦大学上升20位排名第51,上海交通大学上升34位排名第70。

全球前15

20152014学校名称国家/地区
11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24哈佛大学美国
3=2=剑桥大学英国
3=7斯坦福大学美国
58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展开表格

中国大陆前20

20152014学校名称
2547清华大学C9
4157=北京大学C9
51=71=复旦大学C9
70=104上海交通大学C9
110=144浙江大学C9
展开表格2016

排名

名字

所在 国家/地区

学术 声誉

雇主声誉

教师学生比

教职论文引用数

国际教师比

国际学生比

总分

1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10010010010096.699.9100
2斯坦福大学美国10010010099.77499.798.7
3哈佛大学美国10010098.510070.410098.3
4剑桥大学英国10010010097.697.886.597.2
5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美国99.480.710091.287.710096.9
展开表格

2016年9月6日,英国高等教育评级机构QS发布“2016-2017年世界大学排名”   。

中国56所高校上榜,其中中国内地33所,中国香港7所,中国澳门1所,中国台湾15所。清华再创新高,位列全球第24名,是中国排名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名较去年均有上升,分别位于39、43、61   。

2017

6月8日,英国高等教育资讯和分析数据提供商QS发布了第14届QS世界大学排名,这份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共评估了965所全球范围的大学。

根据该排名,麻省理工学院(MIT)创纪录地第六次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新加坡、俄罗斯和印度等地最佳的院校已经赶超部分英美院校排名前列。

2018

2018年6月7日,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官网公布了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范围内,麻省理工大学连续七年获评世界第一。中国有11所中国大学进入世界百强,数量位于亚洲第一,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其中排名最高的清华大学首次冲进前20,位列第17名。

中国大陆排名最高的为清华大学,由去年的25名上升至第17名。成为自2015年QS采用新排名算法以后,首次入选世界前20名的中国大学。中国人所熟悉的“清北复交”均榜上有名,北大紧随清华其后,排名为全球30名,比去年提高8名。复旦大学排名第40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62位。进入前一百的学校还有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位于第87位和第97位。这些大学中有19所大学排名升高,有11所大学排名下降,另外9所排名保持稳定,还有1所新进入榜单。

港澳台方面,香港大学上升一名,排全球第25,在整个亚洲排第五。除此之外,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排名略有下降,但依旧稳居全球前五十。中国台湾地区排的最好的是位列72名的台湾大学,名次较去年上升了4名。澳门大学排名为全球443名,上升了72名。

2019年

2019年6月19日,国际高等教育信息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首三位继续由美国院校包揽,排名不变,麻省理工学院连续8年稳占榜首、斯坦福大学及哈佛大学紧随其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双双并列“亚洲第一”,排名全球第11位;中国内地的清华大学继2018年首次打入全球二十大后,2019年再由第17位升一级,排名第16位。

香港排名第一的是香港大学,与2018年一样位列全球第25位。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分别排第32位和第46位,处于排名榜首50位。香港城市大学2019年仍未重返首50位,位列第52;2018年跌出百大的香港理工大学,2019年以第91位这个有史以来最高排名,重返百大排名榜。

2020年

2020年6月10日,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三所中国顶尖大学获得了其QS排名史上的最高排位。清华大学再次打破了去年创下的中国大学的最高排位,从世界第16名上升到第15名,在亚洲大学中排名第三。

北京大学排名第23,较去年略降1位。复旦大学(从世界第40名上升到第34名)和上海交通大学(世界第47名)也双双创下了各自的历史最好成绩,交大首次进入全球前50名。最新排名中,英美大学集体下滑,美国153所参与本次排名的大学中有112所排名下降,在84所排名最高的英国院校中,有62所的排名逐年下降。[1]

2022年
排名学校名称综合得分
1麻省理工学院 United States100
2牛津大学 United Kingdom99.5
=3斯坦福大学 United States98.7
=3剑桥大学 United Kingdom98.7
5哈佛大学 United States98
展开表格

排名争议

QS世界大学排名因其问卷调查形式的公开透明而获评为世上最受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但也因具有过多主观指标和商业化指标而受到批评。

在华合作

上海大学与英国QS(Quacquarelli Symonds)全球教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QS与上海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2013年11月5日下午,QS公司中国区业务总监钱振方一行访问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接见了来宾,学科办、人事处、外事处、文科处、科技处等领导与来宾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钱振方介绍了QS大学排名、大学评估等主要业务,双方就世界学科排名与可能开展的合作进行了初步讨论。2013年12月7日下午,QS公司创始人及总裁Nunzio Quacquarelli、亚非区执行总监Mandy Mok和中国区业务总监钱振方一行访问上海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学科办主任、战略规划室主管等领导会见来宾并就双方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QS来访人员参观考察了学校后,表达了愿意与上海大学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意愿。

2015年2月5日上午,QS全球教育集团总裁Nunzio Quacquarelli(NQ)、QS智库中国总监张巘一行2人应上海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罗宏杰邀请访问上海大学。罗宏杰校长会见了来宾,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国际事务处、教务处、MBA中心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等部门和学院的负责人近20人分三组就“如何利用QS国际资源及其行业影响力推进学校近期重要工作”进行了会议讨论。会议由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屠大维主持。双方就支持QS成立“QS研究中心”、筹建“QS-SHU高校国际化研究中心”并发布年度“中国高校国际化”报告、QS与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共建“SHU-QS研究生教育MOOC”体系、QS帮助上海大学材料、影视、社会学三个高峰学科开展个性化学科发展水平比较分析及国际咨询等议题达成共识并形成下一步具体工作方案。最后,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代表学校与QS公司总裁Nunzio Quacquarelli签署了双方合作备忘录。罗宏杰校长与NQ总裁对QS在中国的业务前景交换了意见,罗校长认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管理、办学与评估分离的新形势,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国内第三方评估的能力非常弱,这给QS带来巨大机会;建议QS结合中国政府的需要和中国高校的实际,利用世界高等教育的资源,开发出针对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评估体系,拓展QS业务和提升QS核心价值;作为QS的友好合作伙伴,上海大学将帮助推动QS上海业务发展。在谈到双方的关系时,罗校长表示,上海大学愿意与QS建立特殊的合作关系,双方在“高校评估”、“大学发展研究主题”开展合作之外,今后还需要探讨和分析其他方面的合作内容,双方合作应建立在实质性、可操作和系统性的合作方案基础之上,达到上海大学与QS双赢的合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