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工团主义,亦称革命工团主义,简称工团主义,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思潮。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和拉丁美洲。主要代表有法国索烈尔、拉加德尔等。工团主义将工会(即工团)与政党对立起来,认为工会才是团结和领导工人的唯一组织形式,否认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因其最早的组织名称法国工团联合会(后改称总工会)而得名。

中文名

无政府工团主义

外文名

Anarcho-syndicalism

别名

工团主义或工会主义

含义

工会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

派别

一种反资本主义思想的的机会主义

定义

无政府工团主义(英语: Anarcho-syndicalism)是无政府主义中着重在劳工运动的一门学说。19世纪末起源于法国,后传播到西班牙、意大利、瑞士、美国等地。“Syndicalisme”是法文单字,源自希腊文,意为“工会”– 因此译为“工团主义”。工团主义是一种非主流的经济制度。无政府工团主义视它为一股能带来革命性社会变革的潜在力量,将成为由工人民主自治,取代资本主义与国家的新社会。无政府工团主义者将薪资制度视为“薪资奴役”(Wage slavery),企图废除。另外,他们认为国家或私人对于生产工具的拥有权将导致阶级差异。无政府工团主义得名于法国左翼组织法国工团联合会。代表人物有法国人若·索列尔等。

虽然 无政府工团主义的起步接近二十世纪初,但在今日依旧是无政府主义中受欢迎及活跃的学派,并有许多支持者及活动中的组织。历史上,多数 无政府工团主义被认为是无政府共产主义者,如露西·帕森斯(Lucy Parsons),或是被认为是无政府集体主义者,如布维那文士·杜鲁提

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工人团结、直接行动和工人自治。工人团结意指 无政府工团主义认为所有工人,无论性别或族群,对于上司、老板是站在相似的立场(阶级意识)。此外,这表示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工人为老板所造成的任何利润或损失最终将会影响到所有员工。因此,为了解放自己,所有工人在阶级冲突中必须相互支持。无政府工团主义者认为只有直接行动能让工人解放自己。而且,无政府工团主义者认为工人组织(对抗薪资制度的组织,在 无政府工团主义理论里,将成为新社会的基础)必须自我管理。工人不应有老板或“企业经纪人”(Business agent)的存在,所有会影响到他们的决策应由他们自己制定

鲁道夫·拉克(Rudolf Rocker)是 无政府工团主义运动中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他致力于英国东区(East End)的犹太移民劳工组织,并发起1912年服装工人罢工。他在1938年的《 无政府工团主义》中概述了运动的起源、所追求的、以及为什么对劳工未来是重要的。

拉克在《无政府与 无政府工团主义》这篇文章中指出,无政府工团主义工会有两个目的:一、坚持要求生产者维护和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准。二、让工人熟悉生产的技术 管理和一般的经济生活,并让他们掌握且依照社会主义原则去塑造社经组织。总之,就是“在老旧的壳内”制定新社会的基础。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革命,无政府工团主义工会和组织在革命左派扮演着支配性的角色。

历史

伯特·拉加戴尔(Hubert Lagardelle)认为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阐述了 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对于资本主义和国家的拒绝、对于政治性政府的藐视、自由的思想、自治的经济团体、和对于斗争的观点与非和平主义等等。

最早表达 无政府工团主义的架构和方法的是国际工人联合会(或称 第一国际),特别是侏93联盟(Jura federation)。然而,第一国际内部在政治、议会的行动问题上分裂成两大潮流:以米哈依尔·巴枯宁为代表的自由意志派和以卡尔·马克思为首的国家集权派。前者的追随者继续影响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拉丁美洲(参见巴西无政府主义、墨西哥无政府主义)的劳工运动发展,而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则在全欧洲成立有着广大民众为基础的劳工和社会民主政党(最初是聚集在第二国际),以德国和英国为大本营。部分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安东·潘涅库克(Anton Pannekoek),其议会共产主义(Council communism)的立场十分接近 无政府工团主义(参见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1895年,法国总工会(Confédération Générale du Travail)的成立表现了完整的组织架构和方法,影响了全世界的劳工运动。法国总工会是以“劳工交易所”(Bourse de Travail,一个鼓励自学、互助,促进本土工人联合会互相交流的工人中央组织)的发展为蓝图。借由总罢工,工人可以控制产业与行政部门,自我管理社会并借由职业介绍所促进生产与消费。法国总工会在1906年通过亚眠宪章(Charter of Amiens),成为革命性工团主义的重要文件,赞成革命性的阶级斗争,反对议会制政府。瑞典工人中央组织(Central Organisation of the Workers of Sweden)成立于1910年,是受到法国总工会影响的 无政府工团主义工会。今日,若依人口比例计算,瑞典工人中央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 无政府工团主义工会之一,并且在公部门拥有一些据点。大约在同一时间,美国的丹尼尔·德莱昂(Daniel De Leon)制定了社会主义产业工会(Socialist Industrial Union)方案,并由他所属的社会主义劳工党(Socialist Labor Party)所支持。虽然德莱昂和劳工党认为这项方案是社会主义,但在本质上明显是属于 无政府工团主义。

1922年成立的国际劳工协会(International Workers Association)是个由各国工会所组成的国际 无政府工团主义联盟。国际劳工协会在巅峰时期代表了数百万的劳工,与社会民主主义工会和政党竞争工人阶级的信任。西班牙全国劳工联盟(Confederación Nacional del Trabajo)一直在西班牙劳工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西班牙内战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内战时组织工人民兵,促进广大工业、后勤和通讯基础建设的集体化(主要在加泰隆尼亚)。另一个西班牙 无政府工团主义工会西班牙总工会(Confederacion General del Trabajo)拥有数万名成员,是现在西班牙第三大工会,也是西班牙最大的无政府主义工会。

世界产业工人联盟(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虽然不是明确的 无政府工团主义组织,但受到了进入20世纪时革命工团主义发展环境的影响。在1905年的成立大会中,赞成无政府或 无政府工团主义的重要人士如汤玛斯·J·哈格提(Thomas J. Haggerty)、威廉·特劳特曼(William Trautmann)和露西·帕森斯(Lucy Parsons)促成了联盟的革命性工团主义倾向。尤其是露西·帕森斯,芝加哥的资深无政府工会组织干部,参加了1886年芝加哥的八小时工作制斗争以及之后的一连串事件,也就是之后所称的干草市场暴乱。

来自

革命工团主义

虽然 无政府工团主义和革命工团主义时常交替使用,但 无政府工团主义这个称呼在1920年代初期之前并未广泛的使用(部分人认为是山姆·曼瓦林Sam Mainwaring 创造这个名词)。“无政府工团主义在1921年到1922年开始被广泛的运用,成为共产主义者所使用的轻蔑称呼,用来称呼任何反对共产政党增加对工团主义掌控的工团主义者。”事实上,根据翻译,国际劳工协会最初在有关其目的和原则的声明中(起草于1922年)并未提到 无政府工团主义,而是革命工团主义或革命工会主义。

“无政府工团主义”的使用意味着正统、政治上的马克思主义,与在俄国革命之后支持自政党获得完全独立的工会主义者之间日益扩大的分歧,并显现了工团主义在政治上更为空论的转变。

关系

与政党政治

许多美国早期的劳工工会,其 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倾向在美国政治光谱的构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明显的就是世界产业工人联盟。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以劳工为基础之政党的工业化国家。但并非总是如此。例如在1912年,世界产业工人联盟的创始成员尤金·德布斯(Eugene V. Debs)以美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拿下百分之六的票数。考虑到美国在八年后才采取普选权,这是十分显著的得票率。一些政治学者在某种程度上认为美国劳工政党的缺乏是由于迪韦尔热定律(Duverger's law),即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有利于两党制。而且之后尤金·德布斯因为被捕入狱,因此社会党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有争议的是,全国劳工联盟(Confederación Nacional del Trabajo)同伊比利亚无政府主义联盟一起组成了CNT-FAI,参加了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人民阵线政府。1936年11月,四位无政府主义部长—贾西亚·奥利佛(Garcia Oliver)、费德丽卡·蒙特瑟尼(Federica Montseny)、霍安·佩洛(Joan Peiró)和胡安·洛佩兹(Juan López)—接受了政府职位。这个举动遭到一般大众团体如杜鲁提之友(Friends of Durruti)的批评。

发展

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改头换面在工会运动中复活。法国是无政府工团主义的策源地。主要代表人是G.索列尔、H.拉加德尔等。1906年法国总工会制订的<亚眠宪章>,最典型地表达了无政府工团主义的理论原则,主张由工会代替政党;只要经济斗争,把经济总罢工视为最高斗争形式,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认为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转归工会掌握是一切工人运动的最终目的。由工会组织和领导生产,建立各种生产团体的自愿联盟以代替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经济制度和政府制度。除法国外,无政府工团主义还曾广泛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瑞士、美国和拉丁美洲等地。В.И.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斗争中,同时注意揭露批判无政府工团主义的本质和危险性,指出无政府工团主义是来自左面的修正主义,是机会主义的同胞兄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政府工团主义与机会主义都投入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怀抱,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战后无政府工团主义影响愈益缩小。十月革命后,在俄共(布)党内出现过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反党派别-工人反对派。他们否认党的领导作用和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把工会同党和苏维埃国家对立起来,认为工人阶级的最高组织不是党而是工会,提出把全部国民经济的管理权交给全俄生产者代表大会。俄共(布)第10次代表大会斥责了这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