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关中西部,东依白马河中心线与鄠邑区为邻;南依秦岭主脉与佛坪县、宁陕县交界;西有界碑与宝鸡市眉县、太白县接壤;北凭渭河与武功县、兴平市和杨凌区、宝鸡市扶风县相邻,介于东经107°39′—108°37′,北纬33°42′—34°14′之间,总面积2974平方千米。距西安市区68千米。

周至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道教文化发祥地、“天下第一福地”楼观台,《长恨歌》诞生地仙游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

2021年8月,周至县被确定为陕西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

中文名

周至县

车牌代码

陕A

地理位置

渭河平原中部、秦岭北麓

面积

2974平方公里

人口
方言

中原官话-关中片-东府小片(秦语)-周至话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46.39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29

政府驻地

二曲街道

下辖地区

1个街道、19个镇

别名

金周至

邮政区码

710400

机场

户县机场

火车站

西安站

著名景点

楼观台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建立时间

尧舜时期

知名产业

农业

行政区划代码

610124

人均生产总值

历史沿革

尧舜时代(约前24世纪),传说周至地属骆国。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京畿地。

春秋,秦襄公八年至秦孝公十二年(前770年—前350年),周至地为秦国管辖。

战国,秦孝公十二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350年—前222年),周至地属武功。

周至风貌

秦(前221年—前206年),周至属内史。

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周至属雍国。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周至改属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年),改属左内史。建元六年(前135年),改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置盩厔县,治所设在今终南镇,属右扶风。

东汉建武三年(27年),盩厔县并入武功县,隶扶风郡。

西晋建兴元年(313年),复置盩厔县,隶扶风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武功县并入盩厔县,隶扶风郡。太和十一年(487年),复从盩厔县析出原武功县,盩厔县仍属扶风郡。

西魏仍依北魏旧制。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盩厔属终南郡。郡址在今终南镇。天和二年(567年),析终南郡,于故址置恒州,盩厔属其治。又从盩厔分出仓城、温汤县,盩厔县治所迁至今户县甘河乡附近,仓城县治所设在今竹峪乡仓峪村附近,温汤县治所设在今广济乡暖泉村,3县均隶恒州。建德三年(574年),盩厔县迁治所于今址。于恒州下置周南郡,郡治在今二曲镇,辖周至、仓城、温汤县。大象二年(580年),仓城、温汤县并入盩厔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周南郡,盩厔县改隶京兆郡。

周至县在中国陕西省的位置

唐武德三年(620年),废恒州,盩厔县改隶稷州。析出盩厔县东部地域置终南县,治所在今终南镇,隶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稷州,盩厔、终南县同隶雍州。贞观八年(634年),废终南县,仍归盩厔,隶雍州。天授二年(691年),置稷州,盩厔县属之。大足元年(701年),废稷州,盩厔县改隶雍州。天宝元年(742年),盩厔县改名宜寿县,隶雍州。至德二年(757年),撤销宜寿县,恢复盩厔县,改隶京兆府。乾宁二年(895年),属京兆府乾州管辖。天复元年(901年),盩厔县改隶凤翔府。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京兆府为大安府,盩厔县属之。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隶凤翔府;三年(925年),改隶凤翔府。

后晋后汉、后周均依后唐旧制。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于终南镇设清平军,并划出盩厔东部设终南县,军、县治所均在终南镇,隶京兆府,盩厔县仍隶凤翔府。

金贞祐四年(1216年),于县城东辛家寨村置恒州,辖盩厔、终南、眉县,隶凤翔府。

元至元初年(1264年—1278年),废恒州,终南县并入盩厔县,属凤翔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盩厔属之。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盩厔属之。

周至县成平面图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奉元路易名西安府,盩厔属之。

清顺治元年(1644年),盩厔属西安府治。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周至属关中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盩厔县由陕西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盩厔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隶第十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盩厔县解放。

1949年10月1日,周至归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简称咸阳专署)管辖。1953年咸阳专署撤销,周至县改由宝鸡专署管辖。1956年撤销专署,周至由陕西省直辖。1958年眉县并入周至县。1961年复设咸阳专署,从周至析出眉县,周至归咸阳市辖。不久又改隶咸阳专署。1968年咸阳专署改为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周至归其管辖。1984年周至县改属西安市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周至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是西安的西大门,地处关中西部,东依白马河中心线与鄠邑区为邻;南依秦岭主脉与佛坪、宁陕交界;西有界碑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北凭渭河与武功、兴平市和杨凌示范区、扶风县相邻。县城与附近各地(以公路线为准)距离:东距鄠邑区、周至界32.5千米;西距眉县、周至界17.5千米;最东部与鄠邑区交界的是尚村乡的宋滩村;最南部与宁陕县交界的是板房子乡的光秃山、与佛坪县接壤的是厚畛子乡的光头山;最西部与眉县交界的是竹峪乡境内的鹰咀石;最北部是与兴平市交界的尚村乡的马寨滩。

地质构造

周至县南山北原。山地占76.4%,处秦岭中部,为地台;平原占23.6%,处渭河平原中部偏西,为地堑。

地层

周至东起耿峪口,中经黑峪口、西骆峪口,西至泥峪口,是平行于海拔550米、600米、700米等高线走向的坡角线,将周至县分为南部地台、北部地堑两部分。

南部山区:属秦岭褶皱带,是长期活动的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岩石变质作用强烈,岩浆侵入活动频繁。根据地层的形成时代,可将县境内褶皱带分为两部分:

1.厚畛子——沙梁子——双庙子一线以北,主要是前震旦系秦岭群和长城系宽坪群,属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层。

2.厚畛子——沙梁子——双庙子一线以南,主要为中泥盆统和中石炭统地层分布区。

秦岭褶皱带中侵入岩的种类较齐全。

北部平原:属渭河地堑,是新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县境内地堑地区,分布着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及第四纪的陆相沉积物。

构造

周至县秦岭地台和渭河地堑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特征,差异显著。

秦岭褶皱带,是地史上历次地壳运动形成的复杂构造带,在多期南北方向挤压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褶皱和断裂构造,主要呈近东西方向排列。断裂构造以东西向压性断层为主,次为北西向和北东向压扭性断层。

地形地貌

周至县地势北低南高,跨3个自然地貌单元。依次为渭河平原,黄土台原,秦岭山地。境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6.4%,为千里秦岭最雄伟且资源丰富的一段。北部是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川,南部是重峦叠障的秦岭山脉。山、川、塬、滩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

平原

平原南界位于广济——马召——集贤一线,北界在渭河南岸,地势自南西向北东方向缓倾。位于渭河平原中部偏西。东西46公里,南北16公里,海拔399—530米,占周至县23.6%。平原区由渭河漫滩、渭河一级阶地、渭河二级阶地、冲、洪积扇四个微地貌单元组成。

台原

黄土台原分布在秦岭山前地带,呈东西向带状展布,西宽东窄,台面受侵蚀切割较为破碎,黑河口以东呈梁、峁状地形。黄土台原与冲、洪积扇呈陡坎相接,高于冲洪积扇面60—90米。海拔500—600米。地表由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组成。面积18.25万亩。该区人口较少,地下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是周至县农业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

山地

周至县境南部为秦岭中部山地,可分为低山(海拔600—1000米),中山(海拔1000—3500米),高山(海拔3500米以上)。占周至县总面积的76.4%,西部太白山海拔3762.2米,拔仙台为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生物系复杂,资源丰富,植物带垂直分明,高山上有第四纪冰川遗迹,是旅游、登山胜地和多种学科研究、教学基地。

秦岭山地西自拔仙台分岔,北线有东跑马梁、老君岭、界石岭、官城梁、青岗砭,海拔2500—3000米。南线有将军祠、灵官台、光头山、秦岭梁,海拔2500—2900米。山势南高北低。秦岭山多由深变质的片岩及火成岩构成,是金属及非金属矿藏的重要产地。

气候特征

周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气温低,降水少。春季暖气团渐强,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天气炎热,暖湿气团凝云致雨,多雷暴,间有冰雹。秋季连阴多雨。周至县受地貌影响,山原高差3000余米,高峰低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南北差异显著。山区属湿润地区,四季中,夏短而炎热,冬长而寒冷,夏秋低温多雨,春冬雪掩青山。平原属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稍短,日照充足,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春季多风,夏季多伏旱,秋季多阴雨,冬季干冷少雨雪。

光照

太阳辐射总量(光量)平原:109.68千卡/平方厘米。年际变化,5—8月较大;季节变化夏季最强。6、7月太阳总辐射每日430卡/平方厘米以上;9、10月温度高,云雨多,日照少,总辐射锐减。

气温

周至县平原年平均气温13.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2℃;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5℃。

深山区年平均温度:双庙为6.4℃,厚畛子8.4℃。

山区年平均气温:在海拔576米的低山区木匠河口为12℃,在海拔1109米的中山区板房子为10℃,在海拔1500米的中山区黑河上源钓鱼台为8.4℃,在海拔1975.8米的四方台双庙气象站处为6.4℃。年平均气温与平原仅差1.1℃。

降水

周至县降水量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由低向高递增。表现为地区差异大,年内变化大,年际变化亦大的规律。地区差异是:多年平均降水量山区为850.52毫米,平原为699.98毫米。从降雨特点上看,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雨日少,雨势猛,强度大,往往出现洪灾或伏旱,秋季常出现连阴雨,雨日多,强度小,雨势缓。据记载最大30日降水量为563.9毫米,占多年平均雨量的66.26,因之洪涝灾害比较频繁。冬春季节,雨雪稀少,多出现春旱。

周至县在6、7月内几乎天天都有,一般风速8—15米/秒。平原大风除1月和12月未有外,其余各月都有发生。山区大风1—12月均有发生,平原以6、7月最多,山区以3、4月最多。

水文概况

周至县秦岭北属黄河流域,1公里以上的峪沟52条,形成河流15条,其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2条,50—100平方公里6条,50平方公里以下7条。河流特点为山区部分河床陡峻,山谷高深,水流急湍;出峪后河床比降变缓,水面扩散,流向呈东北方向,汇入渭河。县内秦岭南渭水河属长江流域。

周至河流密布,河流名称古今变异不大。但水系组合与河道平面形态变化较大。从水系组合来看,古代黑河、田峪河、沙河、就峪河、仰天河、阳化河、干干河、赤峪河等单独入渭,为渭河支流,而后仰天河、阳化河、干干河成为清水河的支流;田峪河、沙河、就峪河、赤峪河等成为黑河的支流。从河道的平面形态来看,平原各河,是河流的下游段,两岸地势平坦,横向摆动幅度较大,具有游荡河流的特征。

周至的湖泊、陂塘、水库亦不少。分布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等,是华中地区最高的湖泊群。

土壤类型

周至县土壤分为潮土、水稻土、淤土、黄土、土、褐土、山地石渣土壤和山地草甸土等类型。周至县土壤普查出9类土壤,24个亚类,44个土属。平原区有81个种。

自然灾害

周至县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涉及面广而且重。时有水、旱灾交替或其他自然灾害相继发生,使灾害加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周至县境内秦岭北麓有“九口十八峪”,大小52条峪沟,形成平原15条河流,年径流量9.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5万千瓦,地下水补给量充足,总量达3.2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周至县农作物中,粮食作物30余属种,120个品种;经济作物20余属种,140余个品种;蔬菜79属种,220余个品种;果品作物10科17属170个品种。森林植物种类繁多,有乔木100余种,灌木360种,木本油料植物10余种。野生植物有种子植物121科640属1550种;苔鲜植物63科142属302种;此外,还有大量的蕨类、地衣和菌类植物。太白山区域及厚畛子乡的光头山还生长着特有种植物,计有29个单属和1个特有属,150个特有种。水域中有浮游植物8藻门100属种。

动物资源

周至县兽类有金钱豹、青羊、黄羊、鹿、麝、狐狸、野猪、獾等40余种;鸟类有锦鸡、环颈雉、白脸山雀、斑啄木、松花鸡、长尾兰鹊、黄鹊、麻鹊、喜鹊等230余种。

黄羊

珍贵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金毛扭角羚等,二类保护动物大鲵、金钱豹、斑羚、小熊猫、金猫、锦鸡等,三类保护动物林麝、豹猫等。

农作物害虫有30余种,农作物害虫天敌有126种。

森林害虫有174种,森林害虫天敌有12种,如赤眼蜂等。

河池自然鱼类有4目7科21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有:鲤、鲫、细鳞鲑、鲶、黄鳝等。经济水生动物有:鳖、虾、蚌、螺、蛙等。珍稀鱼类及水生动物有:大鲵(娃娃鱼),秦岭细鳞鲑等。放养鱼种有草鱼、青鱼、花鲢、白鲢、鲂、鲤鱼等。还有鳖、虾、鳝、蚌、螺、蟹等种。浮游动物4大类(原生动物、枝角类、轮虫、挠足类)60属种。

周至县林区为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林中动物270余种。其中兽类有黑熊、金钱豹、青羊、黄羊、鹿、麝、狐狸、野猪、獾等达40余种;乌类有锦鸡、环颈雉、白脸山雀、斑啄木鸟、松花鸡、长尾兰鹊、黄鹊、麻鹊、喜鹊等230余种。珍贵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金毛扭角羚等,二类保护动物大鲵、金钱豹、斑羚、小熊猫、锦鸡等,三类保护动物林麝、豹猫等。

矿产资源

周至县蕴藏着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已发现约40余处16个矿种。金属矿产有铁矿、铜矿、锌矿、钴矿、金矿、银矿、镉矿等,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矿、花岗石、大理石、建筑用沙、砾石、粘土、蛇纹岩、硫矿等。

地热资源

周至县境内分布着秦岭山前断裂带、渭河断陷盆地中的近东西向断裂带及北西向的哑柏——马召断裂带,这三大断裂带控制着地层地热的分布,并起主要的导热的储热作用,区域地热水储存量相当大,且补给来源充足。在楼观台、镇丰、哑柏成井3处,马召、西楼及镇东井沟凹地也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前景。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唐代周至划为17乡,乡名不详。

北宋熙宁年检(1068年—1077年),周至县基本沿袭唐制,全县划为17乡321社。

明,周至编户40里(据《一统志》),里名不详。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全县分为4乡39里:西沟乡、仙金乡、六渠乡、临川乡。各乡所辖里数不详。

清末,将全县40里划为36所。

民国初年,全县划为5区,新增渭河南岸划成的河滩所,共37所。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1934年—1940年),国民党政府在辖区内强化保甲制,周至县划分为23个联保,下辖173保2457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冬,国民党政府推行新县制,将23个联保改编成13乡和1个乡级镇,辖124保。县城划为乡级镇,辖4保。马召乡驻地迁往南神寨。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周至县解放,全县设15区,辖123乡。

1950年5月,将原15区划为10区,辖101乡。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25乡。为加强对山区的领导,保留了集贤区、竹峪区。

1958年3月,将白马河以东的12个自然村划入户县。9月,撤销涧河乡,所辖地域分别划归赤峪、尚村乡。11月,周至、眉县合县,将岐山县渭河南岸的高店、安乐区;兴平县渭河以南的富仁、宋滩乡及佛坪县的高炳区(辖6乡)亦划入周至,全县划为12个公社,公社下设58个管区。

1960年5月,全县划为32个公社和1个县辖园艺场(富仁园艺场),471个生产大队,2676个生产队。8月30日,眉县复设。将尚村公社的9个自然村划归户县;将6个公社复归佛坪;将岐山县渭河以南的地区复归岐山县。

1962年6月,又将划归佛坪县的6个公社复归周至。11月10日,全县行政区划重新调整为24个公社401个大队2245个生产队。

1980年,划出广济公社一部分设骆峪公社,将原城关公社分四屯、辛家寨、侯家村、城关公社和城关镇。全县有29个公社,1个社级镇,共30个行政单位。

1984年,将原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另将哑柏、终南、楼观公社改称镇;将原城关公社与城关镇合并为二曲镇。1985年,周至县有乡、镇政府29个,辖363个行政村,4个居民社区,2489个村民小组。

1989年,全县区划为25个乡、4个镇,2个农村工作委员会。4个居民社区,369个行政村,2557个村民小组。

区划现状

2019年,周至县下辖1个街道、19个镇。周至县人民政府驻二曲街道。[1]

统计用区划代码名称
610124001000二曲街道办事处
610124101000哑柏镇
610124102000终南镇
610124103000马召镇
610124104000集贤镇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石器时代,周至县今马营村、嘉会堡一带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商之际,境内先民活动渐多。周朝和春秋时代,境内人口增加。秦末汉初,境内黑河以东地被皇室圈占,因而人口稀少。西汉中期至隋唐,人口渐增。盛唐时周至县辖17乡,约5100余户,2万余人。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周至县5453户,21412人。明洪武至嘉靖年间(1362年—1522年),周至县4400户,47080人。清康熙时(1662年—1721年)周至县234300人;道光四年(1824年),周至县31万人;同治年间回乱,李篮起义军,大平军反复与官军在周至激战。农民死伤甚多。光绪年间,两年大旱,少壮流离。宣统元年(1909年)周至县217073人;宣统三年(1911年)“因屡经兵燹,民生凋敝。”人口降为18万人。民国初,军阀混战,连年天灾,民国十二年(1923年)周至县人口降至93551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周至县174656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人口从自然生育逐渐转入计划生育。1949年—1974年,周至县人口增长1.96倍,是周至县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人口生育严重失控,10年增加107567人。1978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从1982—1990年净增人口62143人,平均每年净增7768人。

截至2020年,根据西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周至县常住人口50.41万。[17]

经济

综述

2019年,周至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37.15亿元,较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88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2亿元,下降31.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15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26.16:11.75:62.09。人均生产总值23124元。2019年,周至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0.15亿元,占生产总值(GDP)比重为51.1%,较2018年下降5.2个百分点。[9]

2021年8月,周至县被确定为陕西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021年,周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39亿元,同比增长5.4%。[21]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周至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5.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42.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下降44.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6.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0.8%。

财税收支

2019年,周至县地方财政总收入4.4433亿元,较上年下降30.6%。

2019年,周至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099亿元,下降6.3%。其中:税收收入1.902亿元,下降3.1%;非税收入6079万元,下降15.3%。

2019年,周至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4亿元,下降7.5%。其中:用于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11.7459亿元,增长0.2%。占支出的27.7%;用于农、社、卫和住房支出22.1585亿元,减少15.2%,占支出的52.2%。[9]

人民生活

2019年,周至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7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7元,比上年增长9.9%。全体居民人均可配收入15919元,比上年增长9.5%。

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9.44亿元,较上年下降1.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3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35亿元,下降1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6.7亿元,增长0.4%。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28.96:8.86:62.18。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5.5亿元,占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7.0%。

第一产业

2019年,周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34亿元,较上年可比增长6.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42.5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6.16%;畜牧业产值8.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26亿元,可比增长6.7%。

2021年,周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2亿元,较上年可比增长3.6%。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48.9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8.03%;畜牧业产值9.0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6%。[18]

种植业

2019年,周至县粮食播种面积38.25万亩,比上年减少0.07万亩,下降0.1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9.17万亩,下降0.16%;秋粮播种面积19.08万亩,下降0.21%。全年粮食产量12.02万吨,较上年增长0.92%。其中夏粮5.7万吨,下降2.23%;秋粮6.32万吨,增长3.95%。蔬菜收获面积8.86万亩,比上年增长2.55%,产量22.88万吨,增长3.39%,形成产值10.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6.16%,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林业

2019年,周至县水果面积30.57万亩,较上年增长2.65%,其中猕猴桃面积27.3万亩,较上年增长1.63%,占水果总面积的89.3%。水果产量41.77万吨,增长21.04%,其中猕猴桃产量38.28万吨,增长19.4%;其它水果产量3.49万吨,增长42.45%。全年猕猴桃产值22.6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5.22%,较上年提高1.84个百分点。苗木花卉面积18.32万亩,较上年增长1.5%,形成产值5.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55%,较上年提高2.92个百分点。

畜牧业

2019年,周至县肉产量6763吨,较上年下降7.28%。蛋、奶产量分别为4431吨、3349吨,较上年分别增长0.25%和4.33%。

生产条件

2018年,周至县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14.95万吨,增长0.01%。

第二产业

据考古证实,周至在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制陶业。

汉至民国初年,是周至手工业发展期。汉代建筑、冶炼有发展。隋唐时建材建筑业发达,境内的隋仙游寺塔,唐八云塔、大秦寺塔等,造型雄伟,工艺卓绝,塔高在35—40米之间,虽为砖结构,但屹立千余年而雄姿犹存。

县内的明代铁器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仙游寺钟,楼观台老子祠铁狮子,太白山铁瓦和铁像,黑虎灵官庙香炉等,用铁量大,造型美观大方,形神逼真,铸铁质地优良。

清代手工业有木竹器加工业、造纸业、建材业、纺织业、制陶业、油漆业、锻造业等作坊,分布于周至县,有200余家。但是直到民国初年,周至仍处于手工业阶段。

民国中期,是周至现代工业萌芽期。周至办起民生工厂、三兴盛鞋厂、新恒书局、兢化书局、新新米厂、建华纱厂等私营工厂。工人少,设备差。新新米厂和建华纱厂规模较大,并以电力带动机器,为周至现代工业之始。手工业有冶铁及铸造业(包括银匠炉),木器及竹器制作业,食品加工业(包括酿造业),建材业及制陶业,造纸业等。工业及手工业有21个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周至县95%以上的从事铁、木、缝纫、制鞋等手工业者都组织起来,24个公私合营企业,工业总产值220万元,是1949年的6倍余。

1989年,周至县工业局所属企业总产值3937.11万元,实现利润307.62万元,上缴税金320.31万元。

工业

2019年,周至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0.02亿元,较上年下降2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3.36亿元,比上年下降25.0%;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126人,比上年减少751人;资产总计28.45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合计15.22亿元;全年主营业务收入31.18亿元,下降4%;实现利润总额1.85亿元,下降93.0%。全年生产小麦粉56325吨,同比增长8.18%;化学药品原药287吨,增长282.87%;低压开关板298面,增长6.81%;瓦楞纸箱5769吨,下降81.07%;多色印刷品21294.63对开色令,下降79.18%;商品混凝土33.5991万立方米,下降21.91%;水泥25.6301万吨,下降4.52%。

建筑业

2019年,周至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4亿元,比上年下降33.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2户,实现产值5.99亿元,下降35.7%。所有资质等级企业签订合同额8.53亿元,下降28.9%。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周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0.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下降8.3%。

对外经济

2019年,周至县进出口总值3421.66万元,其中:进口总值45.45万元,出口总值3376.21万元。

招商引资

2018年,周至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20万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际引进内资13.11亿元,较上年增长118.5%;引进民资37.53亿元,增长63.53%。

房地产业

2019年,周至县房地产开发投资6.68亿元,较上年增长66.17%。其中住宅投资5.08亿元,增长162.2%。商品房销售面积15.49万平方米,增长58.4%。

邮电通信

2019年,周至县邮政业务总收入7583万元,比上年增长9.05%;电信业务收入3.66亿元,增长12.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7543户;移动电话用户52.2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9124户。

旅游业

2019年,周至县共接待游客174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6亿元。

金融业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8.64亿元,增长10.1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5.65亿元,增长72.2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0.14亿元,增长7.4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75.51亿元,增长105.3%。

文化

地名由来

周至县原名盩厔县,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的假借字,曲折之意是它的引申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盩厔(周至)县名沿用2000余年,是陕西省最悠久的县名之一。1964年国务院颁布的《简化汉字总表·附表》规定,改为周至县。

风味小吃

周至县浆水面

浆水面浆水面是陕西关中一道独特的夏令食品,几乎家家会做,人人都吃。浆水面美味可口,而且制作简单。面条的种类捞、压、拉的均可,沤制浆水是做面的关键。制作浆水,即将新鲜芹菜、白菜等蔬菜的叶子在开水中烫过后,浸入盛有凉开水的罐中,加少量旧浆水作“引子”,封好罐口,一周左右经乳酸菌的作用即有浓酸味,并有淡淡的清香,这时浆水即可取用。做面时,将浆水舀入锅中,根据酸味的浓度酌量加入适量的清水,待煮沸后,放入葱花、香菜、盐、辣椒等调味品,若能放在冰箱中冷藏待凉,效果最佳。食用时,只需将煮熟的面条调入清凉的浆水即可。浆水面吃起来开胃去腻、清热解暑,是盛夏绝好的风味小吃。浆水还可作为夏季饮料,清肠利尿,有助于消化。

周至县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

是西安、周至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吃时将白面烤饼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

周至县饦饦面

饦饦面

以“筋、光、薄、辣、香”五字特点享誉三秦,它的两大要素是汤和面。汤的主要佐料是翠峰乡地产的辣子和醋烹制而成的,相当考究,还有底菜和漂花菜,一般选用红萝卜、蒜苗、黄花、黑木耳、鲜豆腐,取红、黄、绿、黑、白之五色。它的关键之处是将醒好的面搓成条状,再掐成核桃大小的面团,放在清水中浸泡。等到要食用时用手在水中捏成一饦一饦的面团,然后随手扔进沸腾的汤锅中,煮熟即可。这种在水中用手捏成饦饦的工艺,就是它的独特之处。它食之不胀胃,易消化,却又很耐饱,很受当地人喜欢。

周至县肉夹馍

肉夹馍得名古汉语“肉夹于馍”,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基本制作工艺是:将肥瘦适度的鲜猪肉,用凉水洗于净,切成1—2公斤的长条,放入陈年老汤锅内,加入适量的凉水、食盐、料洒、糖色,含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余种香料的调味包,压上铁篦子,先用大火烧开,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慢煮,保持汤锅小开,煮约2小时后改用微火焖3—4小时,此时肉已完全酥烂,即可捞出拆去骨头。吃时切腊汁肉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吉馍中,馍香肉酥,回味无穷。
地方特产

周至县猕猴桃

周至猕猴桃周至猕猴桃是产于陕西周至的猕猴桃,周至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品种多样,其鲜果及加工品获得国际国内多项大奖,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周至猕猴桃取得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周至猕猴桃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周至县为全国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全国60%猕猴桃鲜果产自周至,在全国80%的猕猴桃果干产自周至,2013年陕西周至猕猴桃获“中国航天事业支持商”冠名权,并借助航空技术优势,开展猕猴桃太空育种实验。

周至县茱萸

周至山茱萸周至山茱萸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色鲜、个大、皮厚、药用成分高等特点,被中医药学界誉为药用植物中的“活化石”。周至山茱萸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周至县陈河镇、王家河镇、板房子镇、厚畛子镇共4个镇。截至2014年,周至山茱萸现已形成2万余亩的种植基地,种植农户达1200户,年产优质山茱萸近400吨,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周至县老堡子鲜桃

老堡子鲜桃

早在二千多年的汉朝,终南山下,渭河南岸就已有桃树栽培的历史,诗经中《秦风》里就有关桃的美丽诗篇,周至县终南镇东部是汉上林苑所在地,溪流遍布,草木茂盛,桃李争春。唐诗中曾有“种桃道士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明崇祯年间,老堡子村修建关帝庙,帝庙建成后,有主持吴长昭,在黑河捣衣欲回,忽见黑水飘流而下鲜桃三枚,道士下河捞取回庙中,供于关帝神前,后将桃核种植于庙前东边土中,经几年培育,枝繁叶茂,因在关帝庙前,人皆仰慕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美谈,遂命其三棵大桃树为“三义桃园”。

周至县蜂蜜

秦岭土蜂蜜周至地处秦岭北麓腹地,花草资源丰富,土蜂养殖历史悠久。所产土蜂蜜色泽金黄、品质地道、口味独特,且纯净无杂,属营养保健佳品。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经过充分酿造而储藏在脾内的甜物质。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75%以上),以及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酶类、芳香物质等。具有极高的保健及药用价值,自古以来被称为自然界的珍品。《神农本草经》一书中记载:蜂蜜“治邪气,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

文物保护

2020年7月,入选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划归长征片区(红二十五方面军)。

周至汉代以来,在较发达的农业沃土上,产生了优秀的民间文艺,农民在祈福祛凶,迎新送旧,丰收喜庆,节令民俗中,用多姿多采的民间艺术抒发情怀,特点有:

多样——民间艺术有近百种,村村有特色,甚至村中的两个街巷也不雷同。民间歌舞有牛斗虎、夹板舞、竹马、明马钻蔑、旱船等;社火有青器焰光、车社火、灯社火、芯子等;民间文学有民间故事、歌谣、曲艺、风俗传说等;民间工艺有刺绣、蜡制品、漆制品、泥塑、面塑、雕刻、纸扎,布制品香包、花卉、老虎枕、猫头鞋、等;民间绘画有壁画、国画、漆画、粉画等。

独创——有的民间艺术是他处无,此处有。如牛斗虎,表演集拟人、拟动物、夸张、舞蹈、音乐为一体,维妙维肖,形神兼备。集贤古乐、青器焰光、明马钻蔑等也属于此。有的是他处有,此处特。如跑旱船,分有站人船、转船、对船等。周至豆村的皮影、大蜡、剪纸多次在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古典——如集贤古乐,源于秦汉和唐代宫廷音乐,秦昭王、汉武帝、唐明皇等,曾带着宫廷乐队在长杨宫、集贤殿、五柞宫、玉真观、楼观台等地演奏,至今遗韵独存,被中外誉为音乐文物。周至道情源于楼观道教的通俗演唱,演变为宣传各种道教故事为主的音乐的艺术,现存的古香古色的大量手抄本,被誉为音乐化石。民间锣鼓源于汉唐行军作战的鼓吹。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周至县令率本县乐队参加长安音乐比赛。

周至县锣鼓

锣鼓

周至村村有锣鼓队,鼓谱各不同,鼓乐东雅西雄。锣鼓队出行时由仪仗引导,数十杆彩色牙旗,猎猎飘舞。黑河以东锣鼓配置繁,有大鼓(牛拉鼓)、中鼓、堂鼓、药鼓、小鼓、勾鼓、板锣、银锣、大钗、铙钗、中钗、铰子、京钗等,衬以碰铃和梆子。演奏鼓点稀、节奏缓、钗锣响亮变化多,紧敲慢打,平雅雍和。流行《十番鼓》、《往里滚》、《三观宫》、《鼓拍》等谱。黑河以西配器简,有中鼓、手鼓、板锣、马锣、小锣、大钗、京钗、苏铰等,演奏鼓点稠、节奏紧、速度快,钗锣烘托鼓声,雄浑壮烈。鼓谱以《蝎子尾》、《风搅雪》、《老鸦拌嘴》、《蛟龙出海》、《老虎磨牙》、《黄鹤阵》、《龙虎斗》、《十样景》较流行。

周至县集贤古乐

集贤古乐

流行于集贤一带的古乐。可上溯秦汉,盛于唐、宋。又吸收元、明、清代姊妹艺术和民间音乐精华。演奏风姿瑰丽,韵律古朴天成,气质典雅庄严,程式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得到中外音乐家的高度评价。在本县南集贤一带,经古乐老艺人身传口授,一代一代继承下来。常在庆典或社会、庙会上演奏。分行乐坐乐。行乐是行进或站立时演奏的短小散曲,节奏整齐,所用乐器以笛为主。坐乐是大型套曲,音调高亢嘹亮,也有委婉抒情者。结构复杂,前后两部,分为几段乐曲,各以散板引子起,以退鼓快板收。曲目丰富,有清代手抄工尺谱,已整理出套曲、散曲百余首。其结构、曲牌、音节基本属于唐代燕乐谱式体系。

周至县竹马

竹马

是周至常见的民间舞蹈之一。但楼观鹿马村的竹马明马钻篾却与众不同。舞时,上场8匹马,每匹马前胸和臀部点有蜡烛,马跑起来蜡烛不灭不倒。所跑的队形有:白马分鬃、老龙缠树、4盏灯、钓花、长虫蜕壳、里摞城、外摞城等。当跑里摞城、外摞城时,领队者手中持8根2丈长的细竹篾。竹篾的一端分别发给骑马者手中,4马顺时针跑,4马逆时针跑,不管跑多少圈,8根竹篾不乱不散,观者无不惊奇。

周至县牛斗虎

牛斗虎

又名虎牛斗。清乾隆年间产生于楼观八家庄。共有6人表演(2人扮虎、2人扮牛,1牧童,1土地神)表演时,牧童先上场说反话逗乐,接着土地神上场,2人对话,诙谐幽默。此间,老虎上场扑牧童,牛顶倒老虎,牛虎相斗。八家庄的老虎有4大势、8小势、24个平阳势。舞时,老虎的扑、搜、望、趔、立、卧、坐、缩、滚、跳等虎虎有势;牛的望月、舔背、吃草、缩叉、挖耳等动作顽皮可爱。整个表演紧张激烈,虎有虎威,牛有牛劲,表现了正义和邪恶的斗争。1959年八家庄的牛斗虎参加宝鸡地区文艺调演获一等奖;1986年经过加工改编,赴京演出,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赛2等奖。

周至县夹板舞

夹板舞

是哑柏等地农民为增加社火色彩、烘托社火气势的舞蹈表演。舞时热情奔放、诙谐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夹板舞一般是双人打,在锣鼓的衬托下,随鼓点表演。其打法有:前后打,上下打,翻腕交叉打,互相戏逗打。花样有蜻蜓点水,凤凰展翅,金线缠腕,苏秦背剑,单手抱月等。夹板舞的长板2尺多,短板4、8寸各2块,长板两侧贴有黄色扇形的钱粮码;夹板舞者或猴子妆扮,有时猴脸小丑妆扮。1989年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赛丰收奖。

周至县吹龟兹

龟兹周至民间遇红白喜事,为隆重气氛,一般使用龟兹,俗称叫乐(“文化大革命”期间禁用)。龟兹即唢呐,配以鼓、钗子、铰子,由3、5个乐人(龟兹家)演奏即成。亦有5至10余人组合的唢呐唱戏,俗称咪咪戏,或民间戏曲演唱。一般乐段有百鸟朝凤、雁落平沙、普天乐、祭灵、寿宴开等,亦演奏民歌等曲目。
展开表格

交通

交通

周至县地理位置优越,东邻西安,西结宝鸡,南连汉中,北通杨凌。310国道横贯东西,穿境而过,与近在咫尺的陇海铁路并驾齐驱;108国道纵贯南北,将西宝南线、陇海铁路与西宝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北通咸阳国际机场,仅50千米之遥。[4]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境内公路里程2139.88千米,其中国道131.6千米、省道59.68千米、县道182.6千米、乡道301.2千米、村道1464.8千米。

运输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开通城乡班线29条,公交车辆253辆。

社会

科技事业

2019年,周至县共实施科技项目9个,其中:市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7个、省级农业项目2个。年末共创建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场)9个,市级示范园16个,省级科技创业示范基地1个。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9户。授权专利8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共有全县幼儿园94所,其中公办40所,民办54所。在园儿童21141人,比上年下降10.41%。全县各类中小学164所,其中普通初中30所,高中7所,小学110所,教学点15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59829人,比上年下降5.16%,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5146人,比上年下降7.79%;高中在校学生10765人,比上年下降4.27%。中小学专任教师4224人,比上年下降4.99%,其中中学专任教师2065人,比上年下降6.22%。全县初中毕业生人数(含职业初中)4896人,初中毕业升学率86.72%,较上年上升8.2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9.1万册。各类文艺演出160场次,艺术表演850场次。

体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共有健身路径443个,实现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舞动长安”西安市全民健身技能大赛总决赛太极类比赛二等奖。第二届大西安农民节暨农民趣味运动会团体一等奖。2018—2019年中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陕西)分站赛获得12金、6银、3铜。2019年西安市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获得1金、4铜及团体第四名,并荣获道德风尚奖;2019年西安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男子甲组团体第二名。

卫生事业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480个,其中医院13个、卫生院25个;卫生机构床位205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78人。婴儿死亡率2.0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1‰。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

劳动就业

2019年,周至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1%。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92812人。

社会保障

2019年,周至县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32.7953万人,城镇已参加养老保险45884人。已参加失业保险11746人。已参加工伤保险17618人。全县已参加城镇医疗保险52974人;已参加生育保18100人。全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58.6404万人,参合率99.0%。

社会福利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共有养老机构3个,在院入住347人,共有床位600张。年末城镇低保对象208户、367人,发放低保金340.5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5390户、15721人,发放低保金9787.92万元。915户、925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发放供养金1125.35万元。

环境保护

2019年,周至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5.2%。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1.6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0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1天,优良率63.3%。单位GDP能耗0.54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2.9%。

安全生产

2019年,周至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事故起数较上年少6起;死亡4人,较上年减少6人。其中:道路交通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建筑施工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

平安建设

2019年,周至县公众安全感满意率93.87%,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旅游

风景名胜

旅游景点:周至县共有国家级4A级景区2处(道文化展示区、黑河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至自然保护区和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2处(楼观台森林公园和黑河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1处(翠峰山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大秦寺塔、法王塔、瑞光寺塔、西域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个。

周至县楼观台

楼观台

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楼观台是老子讲授《道德经》之地,曾任周至县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做的千古绝唱《长恨歌》诞生于此,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法王塔,以隋代佛舍利的出土而扬名海内外。屹立于县城西的“八云塔”为唐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积雪六月天”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也留传着神奇美妙的美丽传说,吸引着大批中外宾客观光旅游,县城所在地二曲镇则是因明清哲学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的李顒(号二曲)而得名。

周至县中国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

中国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规划面积33.04平方千米,规划建设12.04平方千米生态保护区、11平方千米道文化展示区、10平方千米现代农业观光区三大板块,打造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5A级景区。财神文化区、农业博览园、田峪河水景区2011年7月19日建成开放;道教文化区、化女泉景区、延生观景区2012年3月1日建成开放;百万葵园、玫瑰庄园、薰衣草庄园2012年建成开放。

周至县秦岭国家植物园

秦岭国家植物园

规划面积639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植物园,其中植物迁地保护区10平方千米,珍稀动物迁地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16平方千米,生物就地保护区575.31平方千米,复合生态功能区37.69平方千米。发展S107省道旅游专线和田峪河游览区两个主轴,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科普、历史遗迹和现代文化展示、自然生态和生物科技旅游三大基地,突出山野园林景观、生物保护示范、道文化圣地、现代文化展示和著名绿色品牌五大特色。

周至县沙河湿地公园

周至沙河湿地公园

中国第一水街——周至沙河湿地公园,位于周至县城南2千米,环山路马召转盘北约6千米,是在原沙河基础上改造的水景街景。这是一个集市民休闲、亲水体验、儿童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类主题公园,也是国内首家立体水景、互动式滨河生态主题公园。周至水街内的建筑风格是以仿古为特色,很聚关中淳朴、粗犷等特点。而且水街水上竹船是水街的一大亮点。

周至县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

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

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坐落于财神赵公明故里,陕西周至县集贤镇赵代村,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建设有核心建筑院落三进财神殿,包括赐福殿、财神殿和三霄殿。在财神殿东西南北都建有赵公明统帅的四路财神偏殿,四周的偏殿和小庙供奉有妈祖、黄大仙、关羽,文财神、武财神,华夏众多的财神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众神体系,是民俗吉祥福神的综合展示园区。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周至县政府入选2019年度西安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名单。[7]

2020年6月,位居“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第49位。[6]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8]

2018年12月,周至县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10]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周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11]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12]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13][14]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0月,荣获“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15]

2021年2月25日,中共周至县委员会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16]

2021年7月,入选“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单,排名第1位。[19]

2021年8月,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11月,入选陕西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1月25日,入选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拟保持称号地区公示名单。

2022年6月,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