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客户保密是指银行履行对客户所有事宜保持沉默的一项义务。这同时也是客户的一项权力,因为他们才是那些被保护数据和信息的主人。银行保密制度保护客户的个人权益。它和其他的职业性的保密制度,比如医生和律师的保密制度,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对私人权益的保护是瑞士法律的基础,也是联邦宪法明确规定的(参阅联邦宪法第31条)。

中文名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

外文名

位置

瑞士

来源

联邦宪法

类型

制度

相关内容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

数百年来,瑞士银行由于严格的银行保密制度而闻名于世,从而成了巨额存款和黑社会洗黑钱的代名词。然而,瑞士银行真的是侦探小说或港台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吗?匿名帐户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我们将给你揭开“瑞士银行”神秘的面纱。

瑞士最早的银行保密立法起源于1713年,那是日内瓦大理事会(the great council of geneva)就做出明确规定,除非与理事会有书面协议,银行职员不许与任何人分享客户信息,不过早期的保密法对于泄密的处罚仅限于民事,对涉密人没有严密的处罚。

瑞士没有地下矿藏,二战后依靠银行业发起,至今瑞士银行的存款已占全球总储蓄额的1/3。

瑞士银行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令人信赖的银行,世界上约有四分之一的个人财富被存放在这里,各国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艺明星都把存款放在瑞士而感到放心,这也造就了瑞士闻名于世的金融业。

开设匿名帐号

不可以,这是不可能的。银行要求职员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必须确认每个开设新帐号的客户的身份及他们经济上的合法性。为控制有犯罪来源的金钱交易,各银行都自设严格的、国际上承认的身份认证条规。

匿名号码帐号

侦探小说,特工电影及某些媒体渠道所报道的相反,在瑞士并不存在匿名帐号。号码帐号客户的姓名在银行内部很小人员范围内是公开的。银行对号码帐号和其他帐号客户使用同样的银行保密制度。

保密制度

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为他们专有的税收系统及合理的税收负荷负责。任何一个政府都要明白,不断增长的税收负荷会削弱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并且造成以负荷过重为借口的偷税漏税。因此,税收存在的不是合理化问题,而是-个税收竞赛化的趋势。银行保密制度针对这个目标是不会造成任何阻碍的。

背后事件

瑞士难保银行保密法

银行业“为储户保密”是通行的准则,但过分了就会走向反面。欧盟委员会正在进行的打击诈骗活动中,诸多案件都和瑞士银行有直接关联。欧盟反对营私舞弊委员会认为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已经成为调查的障碍,但银行保密制度对瑞士而言,又是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岂能轻言放弃?

胳膊扭不过大腿

瑞士国家虽小,但是其在全球经贸体系中的地位却不容小觑,它与美国和英国鼎足而立,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作为瑞士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支柱,金融业每年为瑞士财政创造约40亿瑞士法郎(1美元约合1.6瑞士法郎)的税收,仅次于商业,远远高于医药和机械制造业。凭借着银行保密制度,瑞士银行吸引了大量的境外存款。据今年年初瑞士有关方面估计,瑞士金融业所管理的资产占全球私人总资产的1/3。。

其他国家的挑战

但是瑞士的金融中心地位近些年来一直受到西欧其他国家的挑战,英国伦敦在接受外来资本的数目上已经高于瑞士,以至于瑞士人颇有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认为是由于瑞士金融业过分廉洁,对存款来源追查太严,才导致这些存款都流到英国去了。此外,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要求各国提供司法协助,以帮助其追查恐怖分子之间的金钱往来。虽然瑞士同美国进行了积极的合作,冻结了多个可疑账户,但是美国人却一直对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耿耿于怀,认为这项制度阻碍了进一步调查的开展。

群起而攻之

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在同欧盟进行的双边谈判中,同样被“群起而攻之”。与瑞士相邻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普遍实行高个人所得税制以维持福利制度,于是许多有钱人将钱存进瑞士银行,以此来逃避本国的高税收。这种现象引起了这些国家财税当局的强烈不满。但是瑞士政府坚决否认“偷漏税”的说法,只答应在存款人触及刑事事件并遭起诉时才提供司法协助。在这种情形下,意大利政府年初宣布实行“金融大赦”,希望能够吸引国外资产回流。虽然瑞士银行业依旧“打肿脸充胖子”,声称意大利的“金融大赦”对其业务没有任何影响,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瑞士确实也害怕德国等其他国家会步意大利之后尘。

诈骗案件牵连

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严厉打击诈骗事件,其中很多案件都直接关系到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欧盟反对营私舞弊委员会日前发表的一份7页报告认为,瑞士已经成为调查的障碍。它列举了150起与瑞士有关的案件,最多的是香烟、橄榄油和纺织品的走私活动。这些走私者都居住在瑞士,瑞士运输企业以及贸易公司为他们伪造交款清单,瑞士银行再帮助他们洗钱。其中香烟走私案中牵扯到瑞士的最多,在欧盟反营私舞弊委员会的报告中就有数十起,有的一起案件就涉及上亿美元。

各种不同建议

欧盟国家提出,瑞士应该同它们之间实行“信息共享”,让它们对本国居民在瑞士的存款情况,哪怕不是“尽在掌握之中”,也至少得“知道的差不离”。瑞士则建议,由于银行保密制度是瑞士传统和经济的支撑点之一,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瑞士希望能够采取折衷方式,既维持银行保密制度,又照顾欧盟国家的利益。瑞士提出的建议是:向欧盟国家居民在瑞士银行中的存款征收收入税,按比例交给欧盟国家,但是欧盟国家不得过问交税者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储户的隐私权。

集体施压 优势不再

目前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谈判进入了死胡同,欧盟希望速战速决,瑞士则采取能拖则拖的手段。今年6月中旬,双方将正式就棘手的“储蓄征税”问题进行谈判,而欧盟已经预先将同瑞士达成双边协议的最后期限定在今年年底。一些性急的国家,如英国和德国已经对瑞士的态度颇有微词,声称将采取“集体措施”来对付瑞士。

此外,由欧盟成员国、美国、瑞士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参与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在其内部推行信息交换制度。众多“税收天堂”已经承诺,只要瑞士和卢森堡参加这项交换制度,它们也将紧随其后。如果瑞士和卢森堡拒绝的话,那么它们从2003年4月开始,就将面临着有关国家取消避免重复征税的条约。那样的话,瑞士在吸引外国企业方面将变得毫无魅力,诸如宜家、ABB等总部现设在瑞士的跨国企业很有可能重归故国。可以说,在经合组织内部,瑞士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并且事实上已经被推到维持银行保密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上了。

未雨绸缪 倾向放弃

在5月初同欧盟委员会的双边谈判中,瑞士经济部长帕斯卡尔·库什潘一直坚持银行保密制度,表示不向欧盟作出让步,但同时被迫答应在6月中旬双方正式就储蓄税收问题进行磋商前好好考虑立场。库什潘回到瑞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慰当地的银行家:“我们不会牺牲银行保密制度的,但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别人的观点,以便最终找到一个解决方法。”但是他也承认,“银行保密制度是一个代表了瑞士作为中立国形象的制度,但是这一认识是在不断演变发展的,我们今天的银行保密制度显然已经与20年前的不同了,而且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也是要发展的”。

对于欧盟和经合组织的强硬态度,瑞士银行家不免忧心忡忡,他们在瑞士政府与欧盟的双边谈判中,一方面向政府施压,要求不能放弃在维护银行保密问题上的立场;另一方面又组团前往欧盟总部游说,试图赢取欧盟方面的同情。

对于欧盟强迫瑞士放弃保密制度的要求,瑞士银行业普遍认为是欧盟国家的一种嫉妒心理,认为这些国家的银行企图从瑞士的外国客户中挖走一批人,也想在金融领域分一杯羹,因此他们理应捍卫自己的利益,拒绝欧盟的要求。有不少人甚至建议联邦政府放弃与欧盟之间的谈判。瑞士最大银行UBS(瑞士联合银行)的老板奥斯贝尔说,很多重要的外国银行,不管是德国的、英国的、美国的还是法国的,都在瑞士开设分支机构,这绝对不是偶然现象,显然是因为瑞士奉行的银行保密制度对其经营有利。

事实上,由于几年前闹得满城风雨的纳粹黄金事件,许多新一代瑞士银行家已经认识到,前辈们的行为确实有坑蒙拐骗的嫌疑,依靠帮助大亨们偷漏税的手段来保持银行业繁荣的做法非常“不道德”。瑞士银行家协会前主席乔治·克拉耶认为,瑞士要想保持自己的金融中心地位,必须放弃对保密制度的依赖性,通过真正高效的金融服务来招徕客户。一位在瑞士银行中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认为,“最近许多年来,瑞士几乎所有行业都在积极调整,以适应全球竞争,但是银行业却一直墨守成规,躺在偷漏税和银行保密制度上睡大觉。时代在前进,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信息共享已经迫在眉睫。银行家们该换换脑筋了。”

目前,一些瑞士银行已经开始未雨绸缪,选择在西欧国家开设经营点,以求不失去这些国家的顾客群。有些银行家表示,他们已经为此作好了准备,不管银行保密制度是否存在,对他们的业务都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克拉耶认为,瑞士银行想要改变经营方式,帮助其客户应付未来西欧国家税收当局的审查,至少需要2到3年的时间。

百姓的看法

瑞士的普通百姓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1984年,瑞士曾经做过一个类似的调查,当时75%的人的意见是坚持银行保密制度。但在欧盟最近一次提出有关放弃银行保密制度的要求后,在瑞士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瑞士人都对欧盟的要求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偷税漏税已经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在601名接受调查者中,只有28%的人认为应该继续保持银行保密制度,53%的人认为这一制度应该变得灵活一些,12%的人认为这项制度应该彻底放弃。这项调查的结果恐怕很出乎瑞士联邦政府和银行家们的预料。

缺点

同律师或者医生为客户保密的原则一样,瑞士金融业也严格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1934年制订的《银行保密法》,在瑞士各种规模的银行中得到了不打折扣的执行,可以说这已经成为瑞士金融业的立业之本。

20世纪30年代,正是德国法西斯势力肆虐欧洲的时候,由于纳粹政权的武力逼迫,几乎所有德国公民都被迫将其在瑞士银行中的存款转入德国银行,这使得众多瑞士银行几乎出现挤兑风潮。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类巨额存款流失事件,瑞士政府于1934年制订了西方第一部关于银行保密制度的法律,规定所有金融从业者,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雇员,未经存款人的同意,均不得泄露任何与其业务有关的资料。一旦有人违反保密法规定,就将面临罚款6万瑞士法郎甚至入狱6年的处罚。法令还规定,除非存款人涉及刑事案件,在国外被起诉,否则瑞士政府不提供有关其银行账户的情况。

二战期间,由于瑞士特殊的中立国地位,瑞士成为纳粹德国和其他国家进行黄金交易的主要地点,各国纷纷向瑞士央行买卖黄金,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瑞士央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通过瑞士央行进行。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

二战结束前,精明的瑞士人看到纳粹的气数已尽,就冻结了德国的账户。1945年,盟军要求瑞士归还纳粹德国存在瑞士银行中的估计价值5亿多美元的黄金。但是瑞士与盟军方面扯皮,否认纳粹黄金有如此之多。由于随后美苏交恶,冷战随之开始,西方不但需要瑞士严守中立立场,而且需要瑞士帮助进行欧洲战后重建工作,于是在纳粹黄金的问题上不了了之,以接受瑞士大约6000万美元还款而告终。

这一事件是瑞士实行银行保密法之后,瑞士银行在捍卫自己利益上取得的重大胜利,银行保密法也因此成为瑞士银行业延揽外国资产的重要法宝。众多外国政要,甚至是黑帮头目,都将或者正当或者来路不明的资产存在瑞士银行,从而避过本国税务部门的耳目。瑞士私人银行家协会今年1月宣布,瑞士掌管着全球1/3的私人财产,总价值在3.7万亿瑞士法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