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是湖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之一。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连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31]1979年6月,宜昌市恢复为省辖市。[32]

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

2020年,宜昌市辖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5个市辖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3个县级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3个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个自治县,共设24个街道、67个镇、19个乡。[1]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89.90万人。[24]

宜昌历史悠久,巴楚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是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23]宜昌还是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磷化工和建材生产基地,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在宜昌市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3]

中文名

宜昌

车牌代码

鄂E

地理位置

湖北省西南,长江中上游分界处

面积

21227平方千米

人口

401.76万(2020年末常住人口)

方言

西南官话-成渝片-宜昌话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4261.42 亿元(2020年)

电话区号

(+86)0717

政府驻地

宜昌市西陵区沿江大道102号

下辖地区

5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2个自治县

外文名

Yichang,Ichang,Ичан,의창시

邮政区码

443000

机场

宜昌三峡机场

火车站

宜昌北站

著名景点

三峡大坝旅游区,三峡人家,清江画廊,长江三峡,九畹溪漂流、朝天吼漂流等

行政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湖北

所属国家

中国

下辖区

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

行政区划代码

420500

所属省

湖北

别名

夷陵

历史沿革

宜昌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距今一二十万年前,在宜昌境内的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

三国时,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

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北周改为硖州。

宜昌风景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硖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为硖州,领上述四县,属山南东道。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硖州,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

五代时,硖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复称硖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四县。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硖”为“峡”。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

清顺治四年(1647),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4县属荆州府。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中华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

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八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1948年8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正式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1949年1月改为当阳专署。1949年5月20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同月在当阳组建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6月11日,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中共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宜昌夜景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八个行政区。其中有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此时,宜昌专署辖9县1市。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区和宜昌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2016年12月20日,宜昌入选国家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2021年10月,宜昌市被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30]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74.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80.6千米。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总面积21227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宜昌

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在前震旦纪,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形成多种岩浆岩,从酸性到超基性,从侵入体到喷出岩都有存在,并形成一系列变质岩系。自震旦纪到三叠纪,又长期受海水入侵,形成以浅海相沉积为主的各时代地层,其发育非常完备,总厚度可达3000米以上,其中震旦—寒武纪是中国南方标准地层之一。三叠纪末,经燕山运动,境内形成内陆盆地,又发育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陆相沉积。区内各时代地层依次出露,加之构造活动强烈,决定宜昌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特征。

宜昌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海拔从2427米(兴山县仙女山)至35米(枝江市杨林湖),垂直高差达2392米,呈现出自西向东逐级下降的态势,平均坡降14.5‰,形成山地(高山、半高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三大基该地貌类型。其中,西部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69%,中部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21%,东部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10%,俗称“七山二丘一分平”。山地(海拔大于500米的高山、中山、低山)是全境地貌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及夷陵区北部和西部,主要由石灰岩、紫色砂岩、深灰色长英质变质岩和少量的火山岩组成,是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地区。丘陵(海拔100米~500米,坡度5~25度)由砂页岩、黄色黏土和石灰岩组成,属江汉盆地的“镶边构造”,分布于远安县、夷陵区、宜都市东部和当阳市北部。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20米,坡度在5度以下)属江汉平原的西侧组成部分,分布在枝江市、当阳市东南部、宜昌城区东南部、远安县中部等沿长江、清江下游,沮漳河流域谷地两侧,是农耕作业之地。

气候特点

宜昌

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41.4摄氏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摄氏度(元月)。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水文

宜昌城标

宜昌市河流均属长江流域的长江上游干流水系、长江中游干流水系、清江水系、洞庭湖区的四口水系及澧水水系等五大水系。以长江干流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据全国水利普查调查,宜昌市集水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135条,在境内的集水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1.5%,河网密度0.24千米/平方千米。河流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长度大于100千米以上河流主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渔洋河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宜昌

宜昌市水资源总量166.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1.3%,比常年偏多20.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5.3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775.1毫米,比上年增长61.7%,比常年偏多20.4%;地下水资源量46.84亿立方米,地表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45.95亿立方米。全市入境水量4377.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8.6%,比常年偏少4.3%;全市出境水量453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9.9%,比常年偏少3.5%。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26立方米,居全省第四位;亩均水资源占有量4093立方米,居全省第六位。[2]

矿产资源

宜昌市共发现矿产地1000多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地230处。发现矿种88种,占中国已发现矿种的51.2%、全省的62%。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48种,有13种矿产列全省第一。发现矿床397处,其中大型矿床17个,中型矿床58个,小型及以下矿床322个。宜昌市磷矿列全国八大磷矿区第一位,是省内富磷矿石主要产区,累计查明磷储量42.4亿吨,保有储量39.3亿吨。全市磷矿年产量1300万吨左右。石墨矿是中南地区唯一的鳞片石墨大矿,在全国五大鳞片石墨矿中品位居第一位,储量居第三位。玻璃用砂岩矿为全国四大优质硅砂矿之一。水泥用灰岩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以宜昌市石材为原料生产的三峡红、西陵红、三峡浪等饰面石材是全国知名的品牌。矿产资源分布面广,优势矿种产地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全市各县市均有矿产分布,但地域差异明显。主要矿产相对集中,形成12个矿产集中区。全市有矿山506家,其中煤矿140家,磷矿49家,石墨、锰、金、铜、铅锌、采石场等317家,年产固体矿石3100万吨,从业人员3万余人,实现矿业总产值43亿元,矿产采选业及深加工产值约800亿元。全市年检探矿权66个,其中磷矿33个,煤矿7个,黑金属矿产6个,有色金属矿产6个,贵金属矿11个,非金属矿3个。

生物资源

宜昌市有种子植物5582种,物种数量占全国种子植物的七分之一,其中1630种为中国特有。全市已知陆生脊椎动物610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动物177种。

宜昌市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种类呈多样性。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203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不含灌木林)达到55.3%,活立木蓄积量3986万立方米。全市有森林公园11个(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后河国家森林公园、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等),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3个、市级2个,面积75万亩。全市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后河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小区34个、市级自然保护小区3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3个,保护面积273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16%。

土地资源

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293175.98公顷(439.76万亩)。其中,水田95270.45公顷(142.91万亩),占32.50%;水浇地17462.65公顷(26.19万亩),占5.96%;旱地180442.88公顷(270.66万亩),占61.54%。耕地主要分布在当阳市、枝江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夷陵区4个县市区,占全市耕地的68.92%。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02340.55公顷(153.51万亩),占全市耕地的34.91%;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43265.58公顷(64.90万亩),占14.75%;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72517.76公顷(108.78万亩),占24.74%;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52426.47公顷(78.64万亩),占17.88%;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2625.62公顷(33.94万亩),占7.72%。宜昌市耕地分布在2度以下平地的面积最多,25度以上耕地较少。

(二)园地148386.62公顷(222.58万亩)。其中,果园113388.42公顷(170.08万亩),占76.41%;茶园29952.27公顷(44.93万亩),占20.19%;其他园地5045.93公顷(7.57万亩),占3.40%。园地主要分布在夷陵区、秭归县、宜都市、枝江市4个县市区,占全市园地的70.78%。

(三)林地1407684.22公顷(2111.53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278778.31公顷(1918.17万亩),占90.84%;竹林地640.22公顷(0.96万亩),占0.05%;灌木林地97033.6公顷(145.55万亩),占6.89%;其他林地31232.09公顷(46.85万亩),占2.22%。林地主要分布在夷陵区、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6个县市区,占全市林地的85.34%。

(四)草地4122.4公顷(6.18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66.86公顷(0.10万亩),占1.62%;人工牧草地18.45公顷(0.03万亩),占0.45%;其他草地4037.09公顷(6.06万亩),占97.93%。草地主要分布在夷陵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当阳市4个县市区,占全市草地的74.22%。

(五)湿地2086.34公顷(3.13万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全市湿地只有内陆滩涂一类,面积2086.34公顷(3.13万亩),占100%。湿地主要分布在点军区、夷陵区、当阳市、枝江市4个县市区,占全市湿地的83.16%。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9246.21公顷(163.87万亩)。其中,城市用地16062.22公顷(24.09万亩),占14.70%;建制镇用地12745.77公顷(19.12万亩),占11.67%;村庄用地74931.43公顷(112.40万亩),占68.59%;采矿用地4018.94公顷(6.03万亩),占3.68%;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487.85公顷(2.23万亩),占1.36%。

(七)交通运输用地32057.97公顷(48.09万亩)。其中,铁路用地1312.12公顷(1.97万亩),占4.09%;公路用地15700.08公顷(23.55万亩),占48.97%;农村道路14201.7公顷(21.30万亩),占44.30%;机场用地303.4公顷(0.46万亩),占0.95%;港口码头用地516.39公顷(0.77万亩),占1.61%;管道运输用地24.28公顷(0.04万亩),占0.08%。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7906.31公顷(161.86万亩)。其中,河流水面40805.42公顷(61.21万亩),占37.82%;湖泊水面1234.53公顷(1.85万亩),占1.14%;水库水面22473.97公顷(33.71万亩),占20.83%;坑塘水面32991.65公顷(49.49万亩),占30.57%;沟渠7544.19公顷(11.32万亩),占6.99%;水工建筑用地2856.55公顷(4.28万亩),占2.6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夷陵区、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6个县市区,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87.78%。[37]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省辖行政区专署建制时,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另建省辖宜昌市。

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

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

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

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

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

1992年3月始,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7个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

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区。

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

2017年12月12日,中共西陵区窑湾街道工作委员会、西陵区窑湾街道办事处等揭牌,窑湾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

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同意在宜昌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区划详情

2016年,宜昌市辖13个县市区、20个乡、67个镇、23个街道。市政府驻地西陵区沿江大道102号。

辖区详情
政区名称驻地街道民族乡面积(平方千米)行政区划代码邮政编码
宜昌市西陵区246718121081420500443000
西陵区西陵街道10---90420502443000
伍家岗区伍家岗街道4-1-69420503443000
点军区点军街道122-546420504443004
展开表格

宜昌市辖1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5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2个自治县,分别是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昌市人民政府驻西陵区沿江大道102号。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常住人口为413.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86%。户籍人口为392.26万人。年末出生人口3.76万人,较上年增加0.63万人;死亡人口5.09万人,较上年增加2.61万人;自然减少人口1.33万人。

截至2020年,根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宜昌市常住人口401.76万。[29]

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89.9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45万人,出生率为6.3‰;死亡人口2.65万人,死亡率为6.8‰;自然增长率为-0.5‰。 

根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4017607人  。

宜昌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1位,下辖的宜都、枝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和全国文明城市。

经济

综述

共3张宜昌

2017年,宜昌市实现生产总值385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077.58亿元,比上年下降1.5%;第三产业增加值1352.87亿元,比上年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8:57.2:32.0变化为11.1:53.8:35.1,第三产业占比上年提高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331元,比上年增长3.7%,较上年增加3353元。

2017年,宜昌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7%。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80万户,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37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23万户。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9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6%。

2017年,宜昌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2.05亿元,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2203.53亿元,占投资总量的85.34%;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额180.68亿元,占投资总量的7.0%;房地产投资额197.85亿元,占投资总量的7.7%。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投资额1760.04亿元,占投资总量的68.2%,其中民间投资1717.34亿元;国有经济投资完成投资额822.01亿元,占投资总量的31.8%。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31.18亿元,占投资总量的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252.22亿元,占投资总量的48.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298.65亿元,占投资总量的50.3%。第三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量的比重比去年提高了1.5%。

2017年,宜昌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87.6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0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3.18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7.4%。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3.83亿元。

2017年,宜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82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16元,比上年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3元,比上年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246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13元,比上年增长8.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6%。

2019年宜昌市GDP4460.82亿元。[4]

2019年,宜昌市实现生产总值4460.8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6.05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54.15亿元,比上年增长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90.62亿元,比上年增长7.5%。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对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由9.5:52.5:38.0调整为9.6:45.9:44.5,据此核算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9.3:46.1:44.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830元,比上年增长8.1%,较上年增加10162元。

2019年,全市市场主体存量单位为40.05万户,增长12.1%;新登记市场主体7.19万户,增长13.8%,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70万户,增长18.9%;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27万户,增长11.9%。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5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88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9%,失业率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2019年,宜昌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比上年增长12.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2.0%;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5%;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5%。全市共有施工项目2916个,较上年增加50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共有1479个,较上年增加120个。

2019年,宜昌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69.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9.3%,比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2019年,宜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72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63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4元,比上年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296元,比上年增长8.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430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4%。

截至2020年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61.42亿元,比上年下降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9.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28.46亿元,比上年下降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73.28亿元,比上年下降2.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46.1:44.6调整为10.8:42.9:46.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末,全市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3%。

截至2020年末,全市市场主体存量单位44.07万户,比上年增长10.1%,市场主体新设立单位6.32万户,比上年下降12.1%,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66万户。

2021年,宜昌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达到5022亿元。 ​​[36]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8.94亿元,增长14.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36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2370.40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0:40.2:48.8调整为10.9:41.9:47.2。[40]

第一产业

2017年,宜昌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1.4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粮食产量154.30万吨,比上年增产0.9%。油料产量54.56万吨,比上年增产2.4%。茶叶产量7.47万吨,比上年增产6.6%。园林水果产量277.79万吨,比上年减产16%;其中柑橘产量271.66万吨,比上年减产15.9%。蔬菜产量447.71万吨,比上年减产0.2%。水产品产量16.73万吨,比上年减产2.5%。生猪出栏591.69万头,比上年增产1.3%;牛出栏9.08万头,比上年增产3.6%;羊出栏158.25万头,比上年增产1.7%;家禽出笼2885.72万只,比上年减产5.7%。

2017年,宜昌市有效灌溉面积127.0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2.9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1252个,比上年增加7个,占全市行政村数量比重90.3%;全年农村用电量11.5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

2019年,宜昌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全年粮食产量151.05万吨,比上年减产1.9%。棉花产量0.81万吨,比上年增产1.8%。油料产量21.03万吨,比上年增产3.6%。茶叶产量9.33万吨,比上年增产4.0%。园林水果产量377.11万吨,比上年减产2.1%;其中柑橘产量365.45万吨,比上年减产2.4%。蔬菜产量487.29万吨,比上年增产4.0%。水产品产量17.78万吨,比上年增产5.0%。生猪出栏425.09万头,比上年减产23.5%;牛出栏4.71万头,比上年增产18.0%;羊出栏123.38万头,比上年增产2.7%。

2019年,宜昌市有效灌溉面积139.7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8%。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10.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9%。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1241个,比上年增加2个,占全市行政村数量比重92.9%;全年农村用电量11.5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

截至2020年末,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全年粮食产量151.08万吨,与上年持平。棉花产量0.52万吨,比上年减产36.4%。油料产量22.11万吨,比上年增产5.1%。茶叶产量9.50万吨,比上年增产1.8%。园林水果产量397.83万吨,比上年增产5.5%;其中柑橘产量386.39万吨,比上年增产5.7%。蔬菜产量502.53万吨,比上年增产3.1%。水产品产量18.11万吨,比上年增产1.9%。牲猪出栏355.95万头,比上年减产16.3%;牛出栏4.24万头,比上年减产10.3%;羊出栏113.23万头,比上年减产8.2%。

截至2020年末,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4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化工、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7%,其中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2%;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9%;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0%;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9.9%。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6%。

截至202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0.3%;税金总额比上年下降2.1%;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3%。

截至202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14.1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1.0%;原煤消费量1022.13万吨,比上年下降17.1%。

截至2020年末,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1148.91亿元,比上年下降11.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8.47亿元,比上年下降14.0%。

第二产业

2017年,宜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下降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比上年增长20.9%,集体企业比上年增长12.2%,股份制企业比上年下降0.1%,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比上年增长9.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比上年下降0.6%。分轻重工业看,全市轻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下降0.2%,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与上年持平。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479家,年内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7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下降7.5%;利税比上年下降3.4%;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0.3%。

2017年,宜昌市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4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7.8%;原煤消费量1103.73万吨,比上年下降8.6%。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业完成产值954.4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3.63亿元,较上年增加6.36亿元。

2019年,宜昌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3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增长较快。化工、新材料、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4%;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4%;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0%。

2019年,宜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012.6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8%;原煤消费量1230.86万吨,比上年增长10.7%。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129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4.10亿元,较上年增加67.84亿元,采用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

第三产业

2017年,宜昌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97.85亿元,比上年下降19.0%。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843.6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433.5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0.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其中商品住宅197.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81.0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350.6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18.60亿元;其中商品住宅196.58亿元。

2017年,宜昌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0.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分行业看,批发业和零售业零售额1103.27亿元,比上年增长7.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比上年增长78.4%,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6.5%,化妆品类比上年增长3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21.4%,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12.0%,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1.4%,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7.8%,饮料类比上年增长2.9%。

2017年,宜昌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进口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出口额159.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合同外资金额54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6亿美元。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32.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2.59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338万美元。全市外派劳务3271人次,比上年增长49.6%,月末在外人数为7807人,比上年增长98%。全市承包工程带动设备出口额1.96亿美元。

2017年,宜昌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34.33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2.5%;旅客周转量58.25亿人千米,比上年增长2.7%。公路营运里程达31053.16千米,比上年增长4.5%;境内高速公路营运里程683千米,与上年持平。

2017年,宜昌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5.1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电信业务收入3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年末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48.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22.6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3.13万户。

2017年,宜昌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6618.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国内旅游人数6572.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入境旅游人数45.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其中,外国人34.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全市旅游总收入7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国内旅游收入70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94.13亿元,比年初增加364.1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55.44亿元,比年初增加150.9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45.00亿元,比年初增加391.59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06.35亿元,比年初增加145.11亿元。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5.93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11.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增长31.8%,寿险保费收入增长35.2%。全年支付各类赔付3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财产险赔付增长9.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增长36.5%,寿险赔付增长9.6%。[5]

2019年,宜昌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9%。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758.6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431.7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0.4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2%;其中,商品住宅160.1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519.8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499.3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61.44亿元;其中,商品住宅343.51亿元。

2019年,宜昌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分行业看,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6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32.6%,通讯器材类增长62.9%,家具类增长19.5%,饮料类增长23.3%,烟酒类增长21.1%,粮油、食品类增长32.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3.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9.3%,中西药品类增长12.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7.5%,化妆品类增长74.6%,日用品类增长17.9%。全年实现商品网上零售额29.33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19年,宜昌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0.6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进口额25.60亿元,比上年下降6.5%;出口额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从出口产品看,农产品、电子及电器产品、机械设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农产品出口3.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电子及电器产品出口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机械设备出口1.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合同外资金额266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2.3%。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01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30.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0.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对外劳务合作完成36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3.0%。

2019年,宜昌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32.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5%;旅客周转量52.41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7.4%。公路营运里程达33211公里,比上年增长4.8%;境内高速公路营运里程683公里,与上年持平。

2019年,宜昌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6.2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09亿元,比上年增长9.6%,电信业务收入31.14亿元,比上年下降1.6%。2019年末,全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35.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36.61万户,比上年减少38.74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357.10万户,比上年新增29.8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7.69万户,比上年新增12.29

2019年,宜昌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8900.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国内旅游人数8852.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入境旅游人数47.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其中外国人36.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6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5%。实现旅游总收入98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97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7434.75亿元,增长9.4%,全市存贷款余额贷存比为90.7%,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98.77亿元,增加207.3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257.47亿元,增加254.5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535.98亿元,增加413.14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96.39亿元,增加128.77亿元。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3.20亿元,增长1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79亿元,增长7.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0.32亿元,增长29.4%;寿险保费收入71.09亿元,增长9.6%。全年支付各类赔付36.26亿元,下降4.3%;其中财产险赔付17.43亿元,增长13.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5.09亿元,增长7.4%;寿险赔付13.74亿元,比上年下降22.9%。

文化

共3张湖北当阳关陵

宜昌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曾经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发展的重要地望。这里人杰地灵,孕育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民族和亲使者王昭君以及闻名中外的著名学者杨守敬等诸多先贤名流,历代著名文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也多会于此。他们游览西陵山水所留下的胜迹,陶醉西陵风光所写下的诗文,为宜昌增添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宜昌还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予“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等等故事和遗迹俯拾皆是。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气势恢弘的关帝陵。同时也是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

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内,境内还有屈原祠、昭君村、读书洞、娘娘井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911次播放01:12宜昌不仅有冠绝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61次播放01:48湖北省#非遗 #分乡皮影戏,夷陵徐成树的光影传奇!

交通

宜昌市交通,原以内河航运和铁路为主,到2010年,宜昌市形成了1条黄金水道(长江)、3条铁路(焦柳、宜万、汉宜)、5条高速(沪渝、荆宜、三峡翻坝、宜巴、保宜)和1个区域性机场(三峡机场)在宜昌交汇,水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通知,公布“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名单,包括湖北宜昌市、襄阳市在内的25个省(区、市)50个城市入选。这也是继武汉市入选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后,湖北省入选的国家第三批创建城市。创建工作将在2020年底前完成。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56.6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2.3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7%。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69.9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3%,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5.2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9%。

2020年,宜昌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市区内交通站点

​类型

​运输站(单位)名称

​地址

机场

三峡机场宜昌市猇亭区机场路
城市机场候车厅(直达天河、三峡机场)葛洲坝宾馆院内

火车站

宜昌站西陵区东山大道107号
宜昌东站伍家岗区
展开表格内河航运

跨江大桥

宜昌水运源远流长,河流众多,有着天然的航运条件,自古江河便为宜昌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三峡大坝建成后,宜昌黄金水道成为一条连接重庆、湖北的水上高速公路,昔日的川鄂咽喉,成为承东启西,国家东、西部交通的重要枢纽和通道。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成库后,川江航道进一步向支流延伸,支流航道条件改善,高速客运范围不断扩大。长江高速客轮公司推出了宜昌至重庆、成都车船联营“一票通程”业务,缩短旅客在途时间,开办高速客船货运业务,将宜万线调整为每日3个航班。

宜昌的港口航道范围涉及一干(长江)、二支(清江、香溪河)、四库(三峡水库、葛洲坝水库、隔河岩水库和高坝洲水库),宜昌市境内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香溪河、黄柏河、清江等共规划港口岸线72段,总长104.8千米,其中已利用港口岸线32.96千米,规划利用54.78千米,规划预留17.04千米。到2008年,宜昌港共有生产性泊位354个,非生产性泊位18个。清江和香溪河航道通过大规模的整治,以长江干线为主线,以清江、香溪河为两翼的宜昌水运网络初步形成。长江上游航道拓展,加上分道航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化的通航管理方法及设施设备的采用,通航能力大大提高,水上高速公路初步形成。长江及清江库区内因水位抬升,众多支流河汊部分航段恢复通航,新增多条优良等级的支流水运航道。清江航道在隔河岩、高坝洲水利枢纽建成后,通过恢复性疏通和整治,可通航300吨级船队。

公交网络

宜昌公交集团拥有71条公交线路,覆盖宜昌城区。

截至2019年9月,宜昌公交营运车辆846标台,BRT走廊1条,公交营运线路94条,公交线路总长度1033公里,年客运量1.5亿人次,年营运里程4300万公里。

铁路

“十二五”以来,宜昌铁路建设提速,宜万铁路和汉宜铁路建成通车,汉宜铁路从“十三五”规划提前到“十二五”实施。宜昌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枢纽之一。境内拥有焦柳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铁路、鸦宜铁路,形成南北畅连、东西贯通的铁路枢纽格局。汉宜客运专线、紫云铁路、翻坝铁路,使宜昌成为纵横铁路大动脉上的交通节点。

社会

基础设施

水利建设

2019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给予4000万元奖励。

科技

2017年,宜昌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6.41亿元,比上年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82家,比上年新增52家。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46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57家。重点科技成果登记200项。全市专利受理量为11349件;专利授权量为4271件,其中发明专利666件。

2019年,宜昌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4.65亿元,增长1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5%,提高2.9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21家,较上年增加81家。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96家,增加26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75家,增加12家。重点科技成果登记92项。全市专利受理量为9864件;专利授权量为7093件,其中发明专利694件

202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9.61亿元,比上年下降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0家,比上年增加119家。 

2020年,全市重要科技成果登记98项,比上年增加6项;工程技术中心212家,比上年增加16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86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全市专利受理量为9600件;专利授权量为8245件,其中发明专利775件。

教育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共有幼儿园429所,在园儿童8.5万人;普通小学254所,在校学生16.61万人,毕业生2.6万人,专任教师1.1万人;普通中学174所,在校学生12.59万人,毕业生4.4万人,专任教师1.2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2.66万人,毕业生0.77万人,专任教师1741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5.72万人,毕业生1.6万人,专任教师3539人。[5]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共有幼儿园452所,在园儿童8.7万人;普通小学257所,在校学生17.28万人,毕业生2.72万人,专任教师1.02万人;普通中学170所,在校学生12.34万人,毕业生4.27万人,专任教师1.1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2.56万人,毕业生0.87万人,专任教师1727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6万人,毕业生1.62万人,专任教师3156人。

2019年10月,宜昌被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通过。

普通教育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省示范学校)夷陵区实验初中夷陵中学(省示范学校)宜昌市一中(省示范学校)夷陵区三峡高中(省示范学校)
夷陵区上海中学夷陵区小溪塔二中东湖高中小溪塔高中二中(市重点)
三中夷陵区小溪塔三中宜昌四中五中宜昌市六中
七中(市重点)夷陵区鄢家河初中八中(三峡大学附属中学)九中
雷锋中学夷陵区黄花初中十一中宜昌外国语学校(十二中)(市示范学校)十三中(田家炳中学)(市示范学校)
展开表格

高等教育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宜昌市广播电视大学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决定在湖北省宜昌市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文化事业

宜昌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5个,总藏书量291.74万册。文化事业机构177个,艺术事业机构19个,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馆、文化馆12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电影事业机构37个,其中发行放映管理机构13个,专业电影院24个。年末公共广播节目11套,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公共电视节目15套,有线电视用户59.74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5个,总藏书量363.42万册。文化事业机构177个,艺术事业机构19个,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馆、文化馆12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年末公共广播节目12套,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8%;公共电视节目16套,有线电视用户58.05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8%。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共有卫生机构2969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全市卫生机构人员38275人,比上年增加162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919人,比上年增加460人;注册护师、护士14483人,比上年增加518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8180张,较上年增加1833张。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共有卫生机构2664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9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0个。全市卫生机构人员39069人,比上年增加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507人,比上年增加199人;注册护师、护士15100人,比上年增加28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9122张,比上年减少109张。

2020年11月,入选国家医疗保障局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名单。

截止2021年末,宜昌市共有卫生机构2636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卫生监督局(所)10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4040人,比上年增加186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793人,比上年增加87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9490张,比上年增加608张。[40]

体育事业

宜昌

2017年,宜昌市共有体育场馆92个,专职体育人员145人。全市参加省以上运动会人数达530人,获得37枚金牌、50枚银牌和56枚铜牌。

2019年,宜昌市共有体育场馆24个,专职体育人员82人。全市参加省以上运动会人数达615人,获得93枚金牌、70枚银牌和85枚铜牌。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19.25万人、376.76万人、52.26万人、59.97万人和46.3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0.44万人、231.31万人、1.20万人、1.43万人和1.30万人。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9%、98%、98%。全市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3.12万人,其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3.21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9.91万人。

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29.53万人,增加5.31万人,其中职工89.56万人,离退休人员39.9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49.90万人,增加4.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81.22万人,减少5.8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8.65万人,增加3.1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3.91万人,增加0.9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0.92万人,增加2.85万人。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9%、98%、98%。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2.03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8.75万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39万人。全年资助13.50万人参保参合,直接医疗救助22.45万人次。年末共有社区服务机构2555个,养老服务机构160个,养老服务床位33131张。

社会福利

2020年7月20日,湖北省宜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实行2.5天弹性休假制度,于2020年7月至12月试行。

水利建设

2019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给予4000万元奖励。

城市建设

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同意在宜昌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旅游

风景名胜3053次播放01:06武汉出发两小时,这份宝藏攻略送给你#醉美三峡抖看宜昌

香辣虾

香辣虾是一道汁浓、麻辣味浓,肉质紧韧爽脆的名菜。从一开始的香辣蟹,到如今衍生出来的香辣虾、香辣田螺,在大江南北都成为餐桌上的宠儿。香辣虾的精髓在于其肉质和炒制时加上多种特制香料的调和,让人回味无穷。

合渣

合渣又名懒豆花,是土家族的传统小吃。合渣的制作比较简单,只是在开头“推”的阶段稍辛苦些,因此人们称制作合渣为推合渣,其制作程序是:将黄豆洗净用水泡胀后,连豆带水在石磨上一转一转地磨成浆,架火煮开,然后放入切好的新鲜萝卜菜叶,再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由此可见,“推合渣”比起制作豆腐要简单得多,不用过滤,不用压榨,一般也不用点卤,难怪土家人又称合渣为“懒豆腐”。合渣的营养搭配也很科学,黄豆中的蛋白质与萝卜菜中的维生素、无机盐配在一起,达到了合理膳食的效果。

五峰名茶

宜昌

人间珍品处处有,最难忘却五峰茶。五峰是中国名茶之乡。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县内海拔最低处150米,最高2320米。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此外宜昌的当阳、长阳、远安、秭归、宜都、夷陵区(特别是邓村)等地,也出产茶叶,主要为:春眉茶、峡州翠绿茶、茉莉春尖茶、宜红工夫茶、鹿苑茶、仙人掌茶、峡州碧绿、邓村绿茶、丝棉茸茶等。

远安西河鱼

西河鱼出自宜昌远安县的西河中,此河河水清澈,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有很多少见的鱼类珍品。西河鱼味道醇美,最值得一提的是,西河鱼多肉少刺,甚至被外地人称为“无刺”,价格在当地鱼类中也是最昂贵的,高出其他河流中鱼价格2到3倍。

百里洲砂梨

砂梨是宜昌市下属百里洲镇特产,“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1995年注册“百里洲”砂梨商标,市场公认畅销品牌、星火计划名优产品,2000年被授予“中国砂梨之乡”等称号,2001年经农业部食品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为鲜梨优等品。

柑桔

宜昌柑桔

宜昌出产柑桔,历史悠久,屈原的《桔颂》,证明至少两千多年前,宜昌就已栽培柑桔。由于宜昌地理气候环境优越,宜昌适宜栽桔,远非“千树”,而是居全省之冠,2011年产量达211.78万吨,居全省之首,且有着众多的优良品种,其中,秭归县的脐橙和桃叶橙、夷陵区蜜橘、宜都市甜柚、当阳市金水柑、兴山县锦橙、窑湾乡蜜橘、清江椪柑等一批特色产品荣获国家和省优质果品称号。精品名牌有秭归长红脐橙、秭归桃叶橙、秭归橘橙、秭归纽荷尔脐橙、秭归夏橙、秭归锦橙、秭归罗伯逊脐橙、秭归血橙、秭归朋娜脐橙、宜都甜柚、宜都光明柑、宜昌柑、宜昌蜜柑、窑湾蜜桔、南丰蜜桔、华农少核本地枣。

脐橙

因果顶生一小次果,随实膨大,开裂呈脐状,故名脐橙。又名抱子橙,无核橙。果实成熟呈圆球形,大则橙红,肉脆芳香,味甜汁多,嫩而无渣。港、澳外,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脐橙产自宜昌秭归县,中国著名的脐橙之乡,而且还有众多的其他美味可口的橙子系列品牌。

红橙:从锦橙芽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其特征是:果形端正,果色橙红,皮薄肉嫩,酸甜可口,品质上等,11月中旬成熟。主要产地为宜都三斗坪太平溪一带。曾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

桃叶橙:叶片狭长似桃叶。1959年开始,从众多甜橙中筛选出的优良品种。果面橙红、光滑、皮薄、籽少、质脆、甚甜、清香、汁多。秭归产柑桔,历史悠久,屈原的《桔颂》,证明至少两千多年前,秭归就已栽培柑桔。桃叶橙是秭归县1956年-1965年在新滩镇(现为屈原镇)龙马溪村从普通实生甜橙中选出,是我国三大地方良种之一。因其末梢叶片狭长似桃叶,故名“桃叶橙”。

猕猴桃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被誉为“水果之王”。2008年新西兰举行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200余位猕猴桃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在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这是继2004年在武汉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猕猴桃学术研讨会上被确认后再度被确认。有关部门已正式向国家申请“雾渡河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利于猕猴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

白花桃又名秭归白花桃。以花瓣和果皮均为白色而得名。六月成熟,形长圆,顶端稍尖,果皮密被短柔毛。果肉白色,或淡绿色,汁清香,脱核,品质优良。加工的罐头畅销省内外。

柿分为食用柿和油用柿两大类。食用柿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例如维生素c,营养丰富,味甜汁多,可生食,也可制成柿饼、柿干等。亦可加工为柿蜜、柿糖、霜糖。还可酿酒制醋。柿饼、柿蒂可以入药。油柿是化工原料。其加工制品远销独联体、日本、香港等地。

清江鱼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鱼,好鱼味美奇,无公害,无污染,无激素是清江鱼最大的特征。特定的环境,优异的水质,适宜的气候,生长出美名远扬的清江鱼。隔河岩库区形成以后,幽静清雅的清江水更是为清江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清江鱼以肉质松软见长。

三峡苕酥

提起三峡特产,当然不能缺少三峡苕酥。三峡苕酥是以三峡地区土家民间传统食品“苕丝糖”为基础,精选三峡地区沙土鲜红苕(又名番薯、甘薯或地瓜)、优质鲜糯米、鸡蛋为主要原料,采用土家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土家腊肉

先将花椒、八角香、山胡椒等佐料合盐炒香磨研成粉,待猪羊修净破腹后即砍下头、腿、前胛,腌好入缸,所余按五、六斤一块砍成条形,逐块腌好,依层而放,每层再撒上盐和佐料,如此腌制十日左右即取出上炕。

代表人物

共3张王昭君

屈原、嫘祖、王昭君、杨守敬、吕紫剑、王强、陈瑞、邰丽华、向松祚、邹沂含、黄平、金波、赵芸蕾、李呈媛、朱光亚、史可、赵晃、祝家家、熊传刚、胡春华、蔡文静、邓辉等、简自豪、孙华、猫腻、石悦。

获得荣誉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见义勇为城市奖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
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平安农机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城市地区GDP排行榜第95位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排名第71位[8]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9]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10]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名第57位[11]
展开表格

2018年12月,宜昌蜜桔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二批)。

2020年12月29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20]

2021年1月3日,2020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第49位。[21]

2021年12月15日,宜昌被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35]

2022年4月24日,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38]

2022年5月,入选湖北省2022年第一批城市建设领域省级试点名单。[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