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古称猷州,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市西部。东与宣州区、宁国市接壤;南与黄山市黄山区、旌德县毗连;西与池州青阳县交界;北与芜湖南陵县为邻,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泾县东西长66千米,南北宽53千米,总面积2054.5平方千米。

泾县境内有新四军军部旧址、桃花潭、江南第一漂、查济古民居、黄田古民居等旅游景点。

2019年12月,入选“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常住人口为275837人。[15]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2020年7月,被列入“皖中”片区。

2021年,泾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47.9亿元。

中文名

泾县

政府驻地

泾川镇

别名

宣纸之乡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市西部

面积

2054.5 平方千米

人口

275837人(2020年常住人口)

方言

吴语宣州片

气候类型

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电话区号

0563

外文名

Jingxian County

下辖地区

9个镇、2个乡(2018年)

车牌代码

皖P

邮政区码

242500

火车站

泾县站

著名景点

新四军军部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安徽省宣城市

行政区划代码

341823

GDP

147.9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先秦时代

泾县

新石器时期,泾县境内即有先民活动生息。

夏、商、周,为古越族先民。

春秋时期,地初属吴国。此后吴、楚曾争战于此,地常属吴。楚惠王九年(前480年),吴、楚大战,曾属楚国。此后为吴、楚争峙场所。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地属越国。继为越、楚争峙场所。楚宣王十五年(前355年),楚灭越,属楚国。

秦代,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国。翌年,平江南,置泾县(治城西北2.5千米泾溪西岸),属会稽郡。秦末,分会稽郡西部置鄣郡,泾县属之。不久,复分鄣郡西部置庐江郡,泾县改属之。

汉唐时期

泾县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七月壬子,撤销江南庐江郡,泾县改属丹阳郡。

东汉永和四年(139年),泾县改属宣城郡。建和元年(147年),撤销宣城郡,泾县仍属丹阳郡。兴平二年(195年),为孙策控制区,仍之。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分泾县西南地区置安吴县(治西兰山南渡口,今泾县黄村镇安吴村),属丹阳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今县境泾县(仍治泾溪西岸)、安吴(仍治今黄村镇安吴村)2个县属宣城郡。[1]

南朝延续晋制。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宣城郡,撤销安吴县,并入泾县(仍治泾溪西岸),属宣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泾县改属宣城郡(仍治宣城)。隋末群雄并起,后为杜伏威部控制区。

唐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杜伏威降唐,初设南徐州,不久,改为猷州(治今泾县章渡乡大岭集马家村大宁山南),泾县属之。八年,废猷州并入泾县,改属宣州。天宝元年(742年),宣州改称宣城郡。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宣城郡复名宣州。泾县先后从属。

宋元明清

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宣州为宁国府(仍治宣城)。嘉定三年(1210年)冬,泾县迁往旧城东1千米留村。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泾县入元,改治敬天坊(今城厢镇),仍属宁国府。至元十四年属宁国路。至正十七年四月,朱元璋取宁国路,改称宁国府。龙凤七年(1361年)四月,宁国府改称宣城府。十二年正月,改称宣州府。吴元年(1367年)四月,宣州府改称宁国府,泾县均属之。[1]

明清泾县属宁国府。

民国时期

泾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道、府,泾县(仍治今城厢镇)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6月2日,泾县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2日,泾县属安徽省第九区。10月10日,泾县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6日,日军攻陷宣城,第九专区专员公署迁驻泾县城赵家祠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第九专区驻泾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泾县政府曾迁城郊(今属百元乡)张家村张氏宗祠。8月6日,第九专区改为第六专区(专员仍驻泾县)。10月9日,日军陷泾县城,第六专区行政公署迁驻榔桥;泾县政府迁驻黄村。当日克泾县城,公署及县政府返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县政府曾迁驻黄村,后回驻县城。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底,撤销皖南行政公署,第六专区专员公署改驻芜湖(今芜湖市),泾县仍属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24日,泾县县政府宣布起义,当日解放泾县。[1]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泾县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

1952年3月28日,泾县改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芜湖专区。

1971年3月29日,芜湖专区改称芜湖地区,泾县属之。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泾县仍属之。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泾县属之至今未变。

2020年7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泾县被列入“皖中”片区。[13]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泾县

泾县行政区划唐代以前无据可考,仅知唐代曾划18乡,但乡名佚。

宋代,全县建11乡,乡辖里,全县划置261里。

元代记载缺失,或因或改,无考其祥。

明代乡仍因其旧。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乡下设32都,都下辖里,全县合并为117里。永乐十年(1412年),全县并减为76里。嘉靖七年(1528年),全县又并减为64里。

清代乡、都、隅仍旧,惟改里为图,图下设甲,每图十甲,形成乡辖都,都辖图,图辖甲的行政建制。其时全县划为11乡、32都、65图。[2]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沿用清代乡、都、图制。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乡。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地方自治法规》,全县设6个区,区下设乡。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基层政权为保甲制,区仍依其旧,都图制结束。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全县分设6区、91联保、478保、4664甲。次年,并减为3区,共设35联保、210保、2479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联保制为乡、镇保甲制。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泾县区乡镇整编后概况表》载:全县划2区、3镇、19乡。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废区,划3镇11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县划3镇,15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县又划为3镇、19乡。

1949年4月泾县解放。5月,县人民政府宣布废除保、甲制度,改设行政村(街年)。按原民国时期的22个乡、镇行政区划重新成立乡、镇人民政权。全县增加区公所建制(后改称区人民政府年),设5区、3镇、19乡、226行政村。1950年,撤销乡镇,全县设10个区,分辖227个行政村。1951年,区乡调整,改行政乡制,废行政村制。全县共设10个区、103个乡、3个镇。1956年,又调整为7个区、53个乡镇。1957年,全县再次调整为4个区、39个乡、1个镇。1958年,全县调整为3个区、37个乡、镇;10月,全县调整为10个乡;11月,将全县10个乡更名为人民公社。1961年,重新建立8个区、4个直属社,全县原10个大公社划为30个公社。1969年,撤去区的建制。1984年,全县改设3个区委会,改公社建置为乡(镇)人民政府。全县为35个乡、1个镇。

1987年撤区(委),改茂林、榔桥、陈村3乡为镇。全县为4镇、32乡。

1992年3月,乡镇区划调整。百园乡并入城关镇;古坝乡与潘村乡合并,改建晏公镇;丁桥乡改为丁家桥镇;章渡乡改为章渡镇;蔡村乡改为蔡村镇;查济乡并入厚岸乡;田坊乡并入孤峰乡;赤滩乡并入琴溪乡;漕溪乡并入苏红乡。全县调整为8镇、22乡。

2001年11月,泾县参加全省第一批乡镇区划调整试点工作。太园乡并入城关镇,城关镇改称泾川镇;凤村乡、南容乡、桐山乡并入茂林镇;黄田乡、浙溪乡、乌溪乡并入榔桥镇;爱民乡并入蔡村镇;安吴乡和黄村乡合并,改建黄村镇;云岭乡改为云岭镇。全县乡镇由30个调整为11个镇10个乡。

2005年4月,乡镇区划调整。晏公镇并入泾川镇;西阳乡并入榔桥镇;章渡镇、中村镇、北贡乡并入云岭镇;厚岸乡、包合乡并入桃花潭镇;童疃乡、孤峰乡并入昌桥乡;苏红乡并入汀溪乡。原11镇、10乡调整为9镇、2乡[2]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泾县下辖9个镇:黄村镇、茂林镇、云岭镇、榔桥镇、泾川镇、丁家桥镇、桃花潭镇、蔡村镇、琴溪镇,2个乡:汀溪乡、昌桥乡。泾县政府驻泾川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泾县

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邻宣州市、宁国市;南界旌德县、黄山市;西接青阳县;北依南陵县,介于北纬30°21′—30°50′,东经117°57′—118°41′之间,总面积2054.5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7%。县城距省会合肥市公路里程233千米;距宣城市52千米;距黄山市115千米。地质构造

泾县

泾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内次级单元沿江拱断褶带和皖南陷褶断带的过渡地带,它们之间以江南深断裂为界。

泾县境内褶皱构造颇为强烈。以江南深断裂为界,西部为七都(石台县)复背斜的北端,褶皱形态清楚,轴向北东,枢纽向北东倾伏,县内仅见背斜南东翼,由震旦系和下古生界组成,岩层倾角变化于30°—60°之间。江南深断裂以东部分为黄山复向斜的北部,其轴向北东,枢纽向北东倾没,县内仅见复向斜北西翼,主要由上志留系组成,次级褶皱较发育,褶曲类型都为对称或斜歪状,上古生界即位于次级向斜核部,岩层倾角一般均小于30°。上述褶皱构造在县城的北部,都因遭受周王深断裂破坏,被中新生界覆盖。[3]

泾县断裂构造也十分突出,以北东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断层最为显著。北东向有深断裂,经县城西北斜贯泾县境内,向北经宣城延至江苏,向南经石台七都延至江西。东西向有周王深断裂,西起贵池城北,经青阳木镇、泾县田坊、宣城周王延至浙江境内。北北东向有汤口断裂,经榔桥、潘村穿过。上述断裂构造对岩浆活动和地壳演化等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另外,与褶被构造伴生有纵向和横向两组断裂构造,但发育不普遍。

泾县现代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以升降运动为基本特征。按《省地震志》新构造运动分区资料,泾县以周王深断裂为界,北部为升降运动交替区,县城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为强烈上升区。根据国家地震局1978年出版《中国地震危险区划图》表明,泾县为5.5—5.75级(地震烈度七度)地震危险区。

地形地貌

泾县

泾县以丘陵低山为主,中山和平原所占面积很少,境内东南部黄儿公山为最高峰,海拔1174.8米,海拔最低20米左右,两者相差1154.8米左右。全县地貌具二起一伏的特征,东南部和西北部二处为隆起的丘陵山地区,其间镶嵌一条带状河谷平原,总的地面高程,由西南向东北逐级递减,具明显阶梯状特点。丘陵山地的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吻合,大都北东走向。 [9-10]

平原

①河谷平原分布于青弋江两岸及其支流徽水、合溪、汀溪、漕溪和孤峰河的中、下游地区,一般宽1千米,泾县城和黄村一带平原宽阔可达5千米左右,地貌组合包括河漫滩和河流低阶地。

②河流低阶地分布在琴溪以下,与南陵县毗连处,这里青弋江已出丘陵、山地,进入下游冲积平原,整个平原滩地很窄,以河流低阶地为主。[3]

岗地(台地)

①起伏的堆积低岗地分布于章家渡、茂林、凤村、包合、琴溪和昌桥等乡镇境内,海拔50—60米,比高20米左右,高岗地由岗、土旁、冲组合而成,三者之间比例,多般为4:3:3。

②起伏的侵蚀剥蚀低岗地分布百元、黄村、北贡、云岭、昌桥等乡。由红色砂岩、紫红色砂页岩、花岗闪长岩等组成,海拔60—80米为主,高程由山前向盆底或河流方向递减,相对起伏20—30米。

③起伏的侵蚀剥蚀高岗地分布黄村、章渡和包合等乡的山前地带或盆地的内缘。海拔80—100米为主,往往由山前地带向河谷或盆地倾斜。

丘陵

泾县

①侵蚀剥蚀低丘陵分布丁桥、章渡、榔桥、浙溪、童疃、云岭等乡。海拔150米,比高小于100米,有的呈浑园状,有的为带状,为沟谷切割十分破碎,走向多变,随沟谷方向而变。

②喀斯特低丘陵分布泾县城西北2—3千米处,海拔120—130米,丘间分布园形或椭园形小型溶蚀洼地,直径小于100米,洼地深10米左右,海拔80—100米,常有小型溶洞分布,溶淀积景观不多。

③侵蚀剥蚀高丘陵分布黄田、西阳、浙溪、琴溪、陈村等乡镇,海拔200—500米,比高100—200米,脉络清晰,延伸较远,北东走向为主,由地块抬升,再遭流水长期切割而成,丘间发育较宽,谷地丘脊以平顶式为最多,少数为尖狭状。

④喀斯特高丘陵分布泾县城东北琴溪乡,海拔200—400米,比高100—200米,地表以喀斯特高丘与洼地为主,丘坡自下而上,分布半埋藏型石芽和裸露型石芽,基本上呈岩石嵯山它状态。

山地

①侵蚀剥蚀小起伏低山分布蔡村、爱民、汀溪、西阳、黄田、茂林、南容、凤村、北贡、中村等乡境内。海拔400—1000米为主,大都北东走向,山体完整,脉络清晰,盆地由狭窄的滩地和河流阶地组成。[3]

②喀斯特小起伏低山分布潘村、百园、黄村、北贡、包合、南容、铜山、中村、厚岸等乡。海拔400—1000米,比高200—500米,走向北东,形成低山正地貌,谷地和洼地负地貌的组合结构,山地都较陡峻。

③侵蚀剥蚀中山分布黄田、苏红、浙溪等乡。均属黄山山脉向东北延伸分支,海拔1010—1170米左右,呈北东向展布。山间分布小型山间盆地,呈菱形或椭园形,多为居民点所在。

气候特征

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有春来迟,秋来早的特点。年平均温度15.7℃,气温年极端最高值为40.8℃。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低气温-14.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2.9℃。无霜期一般为239—241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15日,终霜日为3月19日,霜期127天[4]

自然灾害

泾县地处山区,河流溪壑纵横交错,易旱易涝,水旱灾害频繁交替发生。

泾县是全国地震七度设防区。境内多山,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三条较大断裂(江南深大断裂、木镇——孙家埠断裂、周王——汤口断裂)贯穿县境。历史上曾发生地震多次。自元、明起续有记载,震级一般5.5级。并存在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泾县境内草本植物约计1000余种,其中药材达600余种,花卉60多种,余为牧用杂草以及水草植物。

动物资源

清嘉庆《泾县志》载:泾县主要野生动物兽类有:虎、豹、豺、鹿、獐、麂、狸、狐、獾、猴、野猪、兔、松鼠、獭、犭豪、穿山甲、熊、玉面狸等。鸟类有24种,鳞甲类24种,蛇虫类12种。长期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野生动物有的绝迹,有的繁殖极少,如虎豹之类已属罕见,据20世纪80年代初调查,泾县各类野生动物约有115种。[5]

矿产资源

泾县

泾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5种,分布于35个乡镇的229处。

金属矿产铁矿52处。远景地质储量1700万吨。

锰矿1处。地质储量0.4万吨。

铜矿4处,远景地质储量2985吨。

多金属矿产地5处,主要是Ca(钙)、Pb(铅)、Zn(锌)、Au(金)、Ag(银)等共生。

铅锌矿2处,远景储藏量1750吨。

钼矿6处,远景地质储量6560吨。

锑矿3处,地质储量3万余吨。

金矿、银矿8处,(其中包括合金、银多金属矿3处)经地质部门勘探的3处,其中1处金矿初步储量金500千克,银2100千克。其0线附近1号矿体储量金250千克左右。[5]

非金属矿产

泾县有建筑材料花岗石产地25处,大理石产地11处,石灰岩五大岩层分布带,有概算地质储量的矿点17处,白云岩产地1处,板岩产地1处,以及6条水系的黄沙。

化工、玻璃、陶瓷等材料黄铁矿8处,钾矿5处,方解石矿1处,重晶石矿1处,硅灰石矿1处,瓷石1处,高岭土3处,耐火粘土11处,石英矿6处。并均有一定的地质远景储量。

泾县煤矿地质储藏量约1280万吨。其中有烟煤937.9万吨,占探明储量73.3%。无烟煤342.5万吨,占探明储量的26.7%。主要分布在蔡村、潘村两乡范围内。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27137.86公顷(40.71万亩)。其中,水田23747.77公顷(35.62万亩),占87.51%;水浇地218.35公顷(0.33万亩),占0.80%;旱地3171.74公顷(4.76万亩),占11.69%。榔桥镇、桃花潭镇、云岭镇、黄村镇和昌桥乡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县耕地的65.85%。榔桥镇、桃花潭镇、云岭镇、黄村镇和昌桥乡水田面积较大,占全县水田的66.65%。泾川镇和云岭镇水浇地面积较大,占全县水浇地的67.75%。泾川镇、榔桥镇、桃花潭镇、云岭镇和丁家桥镇旱地面积较大,占全县旱地的69.32%。

二、种植园用地6459.35公顷(9.69万亩)。其中,果园212.26公顷(0.32万亩),占3.29%;茶园3317.08公顷(4.98万亩),占51.35%;其他园地2930.01公顷(4.40万亩),占45.36%。种植园用地主要分布在茂林镇、榔桥镇、桃花潭镇、云岭镇和汀溪乡,占全县种植园用地的74.07%。

三、林地147245.85公顷(220.87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07044.48公顷(160.57万亩),占72.70%;竹林地19012.82公顷(28.52万亩),占12.91%;灌木林地7882.14公顷(11.82万亩),占5.35%;其他林地13306.41公顷(19.96万亩),占9.04%。泾川镇、茂林镇、榔桥镇和桃花潭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县林地的54.48%。

四、草地535.53公顷(0.80万亩)。其中,其他草地535.53公顷(0.80万亩),占100%。草地主要分布在泾川镇、榔桥镇、桃花潭镇、黄村镇和丁家桥镇,占全县草地的70.06%。

五、湿地1444.83公顷(2.17万亩)。其中,内陆滩涂1444.83公顷(2.17万亩),占100%。泾川镇、榔桥镇、琴溪镇、云岭镇、黄村镇和丁家桥镇湿地面积较大,占全县湿地的84.68%。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678.90公顷(16.02万亩)。其中,建制镇用地2393.50公顷(3.59万亩),占22.41%;村庄用地7672.68公顷(11.51万亩),占71.85%;采矿用地509.45公顷(0.76万亩),占4.77%;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03.27公顷(0.15万亩),占0.97%。

七、交通运输用地1845.36公顷(2.77万亩)。其中,铁路用地92.83公顷(0.14万亩),占5.03%;公路用地730.01公顷(1.10万亩),占39.56%;农村道路1022.52公顷(1.53万亩),占55.41%。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460.25公顷(9.69万亩)。其中,河流水面2948.49公顷(4.42万亩),占45.64%;水库水面369.18公顷(0.55万亩),占5.71%;坑塘水面1639.14公顷(2.46万亩),占25.37%;沟渠1017.26公顷(1.53万亩),占15.75%;水工建筑用地486.18公顷(0.73万亩),占7.53%。泾川镇、榔桥镇、桃花潭镇、黄村镇和昌桥乡水域面积较大,占全县水域的64.49%。[21]

人口民族

人口情况

截至2018年末,泾县户籍人口35.1万人,比上年下降0.2万人;常住人口30.7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8.4‰,死亡率9.1‰,自然增长率-0.7‰。[6]

2021年6月10日,宣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泾县常住人口为275837人。[15]

民族情况

泾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彝族、壮族、傣族、满族、畲族、高山族等。

经济

整体情况

2018年,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7.2亿元,突破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44.6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为16.4:41.6:4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按照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5020元,比上年增加2352元

2020年,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9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50.5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为15.3:38.8:45.9。

2021年,泾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47.9亿元。[22]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泾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1.1%,占全社会总投资0.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2%,占全社会总投资的3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10%。

2020年,泾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6.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66.6%。全县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16万平方米,增长6.3%。

财政收支

2018年,泾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增长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6亿元,增长12.2%。全年税收收入共完成15.4亿元。

2018年,泾县财政支出(一般预算支出)29.7亿元,增长5.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亿元;教育支出5.8亿元;科技支出0.7亿元;农林水支出1.5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亿元。[6]

2020年,泾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1.7亿元,下降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3亿元,增长0.2%。全年税收收入共完成13.7亿元。 

2020年,泾县全年财政支出(一般预算支出)37.9亿元,增长2.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亿元;教育支出5.8亿元;科技支出0.7亿元;农林水支出6.3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亿元。

人民生活

2018年,泾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38.8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消费性支出20224.4元,增长19.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20.9%,衣着支出增长41.9%,居住支出下降15.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0平方米。

2018年,泾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2.9元,增长9.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05.1元,增长10.1%。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0.1%,衣着支出增长15.6%,居住支出增长19.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6平方米。[6]

第一产业

截至2018年末,泾县共有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30家,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省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8个,无公害农产品有效论证企业38家。示范专业合作社409家,家庭农场705家。全县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数分别为45个、25个和3个。[6]

种植业

2018年,泾县粮食种植面积20792公顷,上升1.3%。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8760公顷,增长1.4%;小麦种植面积895公顷,下降1.8%;油料种植面积3051公顷,上升1.4%;棉花种植面积5.8公顷,下降5.5%;烟叶种植面积579公顷,下降0.6%;蔬菜种植面积3353公顷,上升2.5%。全年粮食总产量121917吨,上升2.5%。稻谷产量112414吨,上升2.8%;油料产量7079吨,下降3.7%;棉花产量4吨,下降27%;烟叶产量1388吨,下降0.7%;茶叶产量2237吨,增长0.7%。[6]

林业

2018年,泾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1公顷,完成森林抚育9991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02万株,育苗200公顷。

畜牧业

截至2018年末,泾县生猪存栏64166头,比上年下降2.3%;全年生猪出栏149490头,增长0.4%。全年肉类总产量31404吨,下降0.2%。禽蛋产量3878吨,增长0.2%。

渔业

2018年,泾县水产品产量2972吨,下降3.5%。

农业基础

截至2018年末,泾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9.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农用拖拉机6743台,下降0.4%,联合收获机755台,增长3.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141吨,下降5.2%。农村用电量12549万千瓦时,增长0.5%。[6]

第二产业

工业

2018年,泾县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14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7.9%;实现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4%;实现工业产销率98.9%,增长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涉及到的24个行业大类中有8个同比实现增长,8个行业累计增速超过全县平均水平,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4个行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78.4%,下降60.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8%,下降4.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99.8%,下降12.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2%,增长0.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8次,下降1.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8%,下降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9%,增长0.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3亿元,增长1.9%;实现利税7.8亿元,增长8.9%;实现利润总额3.5亿元,下降16.0%。[6]

建筑业

截至2018年末,泾县有资质的建筑企业19家,全年建筑企业总产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8亿元。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竣工面积37.8万平方米,下降13.1%,其中新开工面积34.5万平方米,增长26.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8年,泾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增长8.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3亿元,增长9.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全县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增长8.9%,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增长7.7%。城镇市场总量比乡村高16.1亿元,增幅快于乡村1.2个百分点。按消费业态分:全县商品零售完成34.2亿元,增长7.2%,餐饮收入完成8.3亿元,累计增长14.1%。商品零售总量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占比高于餐饮收入61个百分点,增幅低于餐饮收入6.9个百分点。新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200个,电商网络销售额达6.8亿元。丁家桥电商集聚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淘宝村”数量居全省第一。[6]

对外经济

2018年,泾县实现进出口总额4982万美元,增长18.7%。其中:出口4966万美元,增长21.7%;进口15万美元,下降86.6%。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059万美元,增长16.9%。

房地产业

2018年,泾县商品房屋销售面积房地产销售面积41.8万平方米,增长4.3%。

邮电通信

2018年,泾县邮政业务收入达4191.7万元,增长15.1%;其中代理金融3039.3万元,完成率90%;包裹快递完成率650.8万元,增长率70.4%;函件收入69.5万元;报刊收入119.8万元;集邮收入99.6万元;电商分销收入37.9万元。全年劳动生产率实现30.4万元/人。年末固定电话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7万户,宽带用户8.3万户。

旅游业

2018年,泾县接待旅游入境者2.5万人次,增长17.4%;接待国内旅游者470.7万人次,增长18.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5.7亿元,增长19.9%。《泾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开展桃花潭·查济、云岭红色旅游景区创建。桃花潭景区完成“一票制”整合,皖南川藏线综合服务中心苏红驿站开工建设,建成昌桥等7处旅游景观标识,举办油菜花马拉松赛、自行车邀请赛、桃花潭龙舟赛等品牌赛事。皖南川藏线泾县段入选“全国十佳精品体育旅游线路”。新四军纪念馆获评省研学旅游基地。[6]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泾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6.9亿元,增长15.8%,余额比年初增加25.5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4.2亿元,增长9.3%,余额比年初增加8亿元。

社会

科技

2018年,泾县申请专利730件,同比增长7.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20件,同比增幅41.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27件,同比增幅-18.6%;外观设计专利申请83件,同比增幅-21.7%。2018年授权专利272件,同比增幅3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6件,同比增幅48.4%;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5件,同比增幅33%;外观设计专利授权61件,同比增幅35.6%。[6]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泾县共有各类学校97所,其中:幼儿园52所、小学20所、初中20所、高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基础教育拥有在校学生数31564人,其中:学前教育幼儿7021人;义务教育学生21296人(小学在校生14275人,初中在校生7021人);高中在校学生3191人。共有幼儿园教职工662人,其中专任教师356人;小学教职工770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中学教职工1361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人。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泾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3个。其中:医院5个,基层医疗机构18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全县实有床位数1272张。全县卫生人员数22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65人,执业(助理)医师72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7.215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2%。[6]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劳动就业

2018年,泾县城镇新增就业560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79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3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6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

社会保障

2018年,泾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1万人,其中16—60周岁完成2018年度缴费12.2万人,领取养老金待遇6.5万人(其中当年新增领取人员3077人)。全县2018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373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付基础养老金补贴收入6933万元,省级财政配套缴费补贴238万元、基础养老金补贴65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丧葬补助金补贴收入14.9万元,县级财政配套缴费补贴658.7万元、代缴保费132.2万元、基础养老金补贴1458.2万元、丧葬补助金204.8万元,个人缴费收入3092.2万元,保险关系跨县转入收入2.6万元,利息收入344.2万元,其他收入1.9万元。全县2018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合计9544.9万元,其中养老金支出9311.3万元,丧葬补助金支出213.7万元,参保关系跨县转移支出19.9万元。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3.379亿元。

社会福利

截至2018年末,泾县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2155张,收养各类人员1247人,全县敬老院19所。年末有2101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2414位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

环境保护

2018年,泾县开展县开发区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对8户不符合产业功能定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关停拆除或转型升级,实施生态复绿21.3万平方米。“河长制、林长制”改革不断深化,“禁渔区、禁渔期”取得实效。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方解石加工企业环境专项治理,排查清理青弋江、徽水河沿岸固废点位34处,整治散乱污企业68家,完成22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出境断面地表水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全年PM2.5平均浓度32.4微克/立方米。

安全生产

2018年,泾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8起,死亡6人,火灾事故43起,火灾事故损失额34.5万元。

文化

综合情况

历史上,泾县既是“男勤于耕,女勤于织”的农桑之区,又以商宦众多,文风昌盛而闻名。明成化、弘治始,泾县“商贾远出他境,赢走四方”。清与民国中,泾人外出经商者遍及18行省,在长江沿岸商埠形成颇具影响的“泾帮”,因此有“无徽不成商,无泾不成镇”之说。其中颇多由商致富,富而重学,学以致仕者。明清间,邑人竟相输捐,创建书院书屋30余所;兴办义学社学数十处;塾馆遍布城乡闾巷。台泉云龙书院曾有名儒许国讲席,一时从游者众;水西书院名盛江南,成为宁国府治属六县学人兴会之所。明清两代,全县中进士106人,居全省第三。学者名流,代不乏人。唐代许棠才列“咸通十哲”;宋代吴份被誉为“江南两脚书橱”;明代查铎著述显名于时;清代包世臣为举世推崇的书法大家;朱珔时称江左经师之冠,学重皖派;赵青藜、赵绍祖、吴广霈、胡承珙等,皆为一代鸿儒。民国时,学者胡朴安被世人尊为国学大师。当代,则有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战士吴茂荪,以及经济学家李紫翔、吴半农,教育家查谦,学者吴则虞等民族精英。[7]

方言介绍

泾县地方语种为泾县话,属吴语宣州片,谱系关系: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支→泾县语种。因地处吴语区跟徽语区以及江淮官话交界处,故而虽然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所使用的都称为泾县话,但却有较大差异,县民一般称东部地区所使用的泾县话为“东乡话”,属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主要分布在榔桥镇(含原榔桥镇、浙溪乡、黄田乡、西阳乡、乌溪乡)、原苏红乡部分地区(今属汀溪乡)、蔡村镇部分地区一带,西部地区所使用的称为“西乡话”,主要分布在茂林镇、云岭镇、桃花潭镇、丁家桥镇、黄村镇一带,其中西乡话中融入了较多的徽语词素和语音,东西语言互相交流略有困难。加上历史上本地区的外来徙入移民较众,县内除泾县话外,操江淮官话者有之,操徽语者有之,甚至西南官话者亦有之(主要分布在汀溪乡)。

戏曲介绍

泾县民间戏曲班社始见于清末,盛于民国时期。班社艺人或终身从艺或农忙务农、农闲走乡串镇演出,风餐露宿,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被称为“戏花子”。班社亦时演时停,自生自灭。1982—1983年,县内先后有泾县和平黄梅戏剧团、泾县大众黄梅戏剧团、泾县孤峰黄梅戏剧团、孤峰庐剧团4个民间职业剧团相继成立。至1986年,除和平黄梅戏剧团尚在继续演出外,其余3个剧团先后解体。

曲艺介绍

泾县城乡集镇向有曲艺演出,主要为“评书”(俗称“说大鼓书”)。内容多为历史通俗演义、武侠奇案(包公案、施公案等)小说之类。外来说书艺人居多,本县县城、赤滩等地只有评书艺人三、四人,新中国成立后改从他业。20世纪70年代间有说书艺人来泾演出,除传统书目外,同时亦演说现代文艺作品如《欧阳海之歌》、《林海雪原》等,并在“书头”(开场小段)中讲述短小革命故事。20世纪80年代,由县、乡文化馆、站提供有偿场所组织演出。

宣纸介绍2148次播放05:42泾县的宣纸为何不能被机器所替代,手工造纸有何优势?|走近科学649次播放00:48泾县宣纸工艺精良,乾隆每年从这买三万两银子的纸丨国宝档案121次播放00:34泾县宣纸历史悠久,到了唐代就已经因制造精良成了贡品丨国宝档案

宣纸问世于唐朝初期。《新唐书·地理志》有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宣州土贡中上贡“纸、笔”的记载。《唐六典·太府寺》有开元前各地杂物贡的记载,其中已有“宣、衢等州之案纸、次纸”的记录。明胡侍《珍珠船》文中亦有“唐永徽中,宣州僧欲写《华严经》,以沉香种树,用以制造宣纸”之说。唐时宣州的属县宣城、泾县、宁国均产纸,以“泾县所制尤工”。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所在地宣城,故名宣纸。[8]

“宣纸”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元和至乾符年间(815年—875年)书画评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论画体工用榻写”一文:“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古代作画习用“用法蜡之”的加工宣,如南唐的“澄心堂纸”即由宣纸(亦有歙纸)加工而成。

迨至宋代,宣纸需求量大增,宣州各地产纸供不应求。熙宁七年(1074)六月,朝廷“诏降宣纸式下杭州,岁造五万番”。而泾县宣纸则更为文人所索求。如宋代诗人王令在《再寄满子权》诗中云:“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宋代泾县属江南东路宁国府)。

宋末元初,曹姓人迁泾县小岭,亦以制造宣纸为业。自以小岭曹氏一族逐渐发展成宣纸工业的佼佼者。

明代,泾县宣纸生产进入重要发展阶段,工艺精益求精,品种规格日愈增多。尤以宣德年间制造的宣纸为最优,赞誉宣纸的诗文屡见不鲜。沈德符在《飞凫语略》文中曾直称宣纸为“泾县纸”。文震亨在其所著《长物志》中曾云:“吴中洒金纸、松江潭笺,俱不耐久,泾县连四(即宣纸四尺单)最佳。”

清代,泾县宣纸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县东漕溪有汪六吉等造纸大户,生产颇具规模,县西有小岭曹氏宣纸世家,生产日益繁荣,康熙进士储在文宦游泾县作《罗纹纸赋》详尽记述了泾县小岭、漕溪等山区宣纸生产兴旺景象。迨至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天国军在泾县一带转辗争战达10年之久,战祸所及,家毁人亡。小岭《曹氏族谱》记载当时盛产宣纸的小岭“屋只存一二,人亡之七八”。纸槽大部分被毁,原料基地荒芜。同治后,宣纸业开始复苏。

清末至民国期间抗日战争爆发前,是泾县宣纸业由恢复而发展而鼎盛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大部分国土沦丧,交通阻隔,宣纸销路受阻,生产一落千丈。直至抗战胜利后,宣纸行业继续衰微,至1949年泾县解放前夕几乎全部停业。

民国期间,国内名流学者对宣纸的创制历史和工艺曾有多篇著述问世。国学大师、邑人胡朴安曾著《宣纸说》一文,指出:“泾县古属宣州,产纸甲于全国,世谓之宣纸。近自国内,远至东瀛,无不珍视,以为书画佳品。宣纸每年之输出者价约为百余万元。区区之数,诚不足多,然以一县之制,独重艺林,举世无出其右,或亦足以自豪”。杨大金著《中国实业志》中云:“宣纸产于安徽泾县。泾县晋时属宣州郡,唐时属宣州,皆为贡品,世称宣纸。”第十一章(民国二十七年)《制纸业》中云:“宣纸为皮料是最佳者,产于安徽泾县,泾县之宣纸业在小岭村,制此者多曹氏,世守其秘,不轻授人。故江西省及日本皆有仿制者,然其品质终不及泾县。”

新中国建立后,宣纸业得到复苏并空前发展,由联营而公私合营及至国营。截止到2015年,泾县有宣纸、书画纸企业400余家,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

地方特产1.5万次播放01:10用鱼做成的茶,琴鱼茶,鱼入杯中,栩栩如生,简直不要太美味273次播放00:58宣笔的秘密,非遗百科系列184次播放05:00泾县木梳科技与非遗技艺的结合146次播放02:42千年龙窑看中国,安徽宣城泾县 别有洞天#美好安徽dou起来 #非遗查看更多

木梳

​木梳泾县是中国最大的木梳加工生产基地。有木梳生产企业60余户,拥有十几种木梳品牌,开发出保健木梳、工艺木梳、竹梳等5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年产木梳6000万把,年创产值4500万元,从业人员达1900余人。泾县木梳采用上等黄杨木、檀木、桃木、梨木、沉香木、枣木等天然名贵材料,传承了传统的手工制梳工艺。色泽美观自然,梳齿圆滑、光洁,造型别致。[9]

琴鱼

​琴鱼相传晋代时,有一位隐士叫琴高在泾县修仙炼丹,“修炼道成,控鲤上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琴鱼干,是一种罕见的小鱼干,为泾县独有的著名特产。这种鱼干一般不作食用,多用来泡水代茶饮,故有“琴鱼茶”之称。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重唇四腮,鳍乍尾曲,嘴宽体奇,龙首鹭目,味道鲜美。饮用时,将琴鱼干放入杯中,冲入开水,鱼干上下游动,似活鱼跃于杯中;入口清香醇和,喝罢茶汤,再将琴鱼吃在口里细品,鲜、香、咸、甜,别具风味。[9]

宣纸

​宣纸宋末元初,曹姓人迁徙至泾县西乡小岭一带以制造宣纸为生。此史实见于清乾隆年间重修的《小岭曹氏族谱》序言。自此,泾县小岭曹氏一族,逐渐发展成宣纸工业中的佼佼者。并且曾一度垄断了宣纸的生产经营。元代建立后,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有所发展,尤其是以倪元林、王蒙、吴镇、黄子文等山水画派冲破传统宫廷画法的桎梏,提倡山水写意和泼墨豪放的技法,宣纸为此画法提供了广阔发挥和相象的空间,因此宣纸作为画家们发挥的基本工具而被重视起来,大大地刺激了宣纸业的发展,加上宣纸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使宣纸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9]

宣笔

​宣笔宣笔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具有装模雅致,毛纯耐用,刚柔得中,尖圆齐健兼全的独特风格。唐、宋时代,宣城兔毫(又称紫毫)笔极受书画名获的仰慕和追求。元代,由于蒙占贵族对工艺美术的严重摧残,宣笔的显赫地位,逐渐为浙江善琏镇产的湖笔所取代。二十世纪初,科举制度废除,引进了自来水笔,宣笔濒于技绝人亡的境地。解放后,成立了泾县宣笔厂,使宣笔重新复苏,品种已扩大到二百多种,年产量达五十万余支。根据选用原料的不同,大致可分紫毫、狼毫、獾毫、羊毫等几大类。[9]

泾县茶叶

​泾县茶叶泾县产茶历史悠久。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远在唐代就曾出产过白云茶,涂尖等名贵茶叶。相传乾隆六下江南途经宁国府时,知府献上泾县产的贡尖,乾隆尝后赞不绝口,吩咐随从带上饮用。清朝晚期,泾县尖茶已畅销沿江各大城市,并随出洋华人批量销往东南亚一带,故在当时,尖茶又有“洋尖”之称。明朝末年,居住在泾县黄田涌溪的罗隐和尚,又创制出风格独特的“涌溪火青”,并以其腰圆紧结,味甘香浓的特点闻名,1982年被国家商业部和中国茶学会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9]

旅游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泾县名列其中。

自然景观

月亮湾风景区

​月亮湾风景区泾县月亮湾景区位于距泾县县城18公里处被誉为“华夏毛竹第一镇” 的蔡村镇月亮湾村境内,景区内山清水秀、秀峰峻岭、层次分明,连绵百里,驱车而至,扑面而来的阵阵清风、夹杂着春竹的馨香,映入眼帘的是层峦叠嶂的山峰,还有满山遍野的翠竹,河中成群的鱼虾尽情的嬉戏,远处深山中,不时地传来伐竹工人阵阵伐竹声和船工号子声。这里被多家电影制片厂选为外景基地:《月亮湾的笑声》、《月亮湾的风波》、《红色的记忆》、《渡江侦察记》等等多部优秀经典的影视作品都曾在此拍摄外景。[10]

琴高山

​琴高山琴高山巍然屹立在琴溪之滨,又名琴高峰,旧时亦称琴高台。相传汉处士琴高公炼丹于此山,得遵成仙,而后在此“控鲤升天”,山水因是而名。其山独峰突兀,高壁嶙峋,姿如雄狮,故本地人亦称狮子山。山上有隐雨岩、炼丹洞等古迹。炼丹洞中还有丹灶、石桌、石凳等奇石,都说成是神仙琴高炼丹的遗物,在炼丹洞外左侧有岩石卓秀屹兀,昂昂若鸡立,被称为“金鸡石”。据旧县志记载,在琴高山的悬崖峭壁间,有历代摩岩石刻多达二、三十处,为全县之冠。

江南第一漂

​江南第一漂景区是中国唯一注册成功“江南第一漂”漂流品牌的上佳生态风景区。自宣纸之乡泾县榔桥镇乌溪村小河口码头乘筏顺流而下至黄村镇平垣村11公里的河段为漂流景区。“江南第一漂”是徽水河流经泾县的最后一段竹筏漂流活动。景区内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河段落差明显,浅弯与深潭相连,风光绮丽。[11]

桃花潭

​桃花潭桃花潭位于泾县以西40公里处,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因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而名扬天下。县志《桃花潭记》称“层岩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洁,烟波无际”。潭东岸,有东园古渡,系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有明朝建踏歌岸阁,西岸有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下游东岸有建于乾隆年间的文昌阁[12]
人文景观103次播放07:15查济漫游(泾县风光)

赤滩

​赤滩赤滩古镇旅游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泾县青弋江畔的琴溪镇境内,距县城7.5公里,322省道穿境而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赤滩古镇始建于宋代,完好保存着明清一条街古建筑群,卵石路面,青砖黛瓦,马头墙,四水到堂,具徽派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青石板上留下的独轮车辄沟槽,记录着古镇昔日的辉煌。建有民俗文化陈列馆,展出千余件尘封已久的民俗实物,再现昔时民间生活缩影。岩龙寺僧来俗往,钟声悠扬。佛教文化陈列馆广钦大和尚舍利子晶莹庄严致臻。《税务局长》、《依然的心》、《一个女人的史诗》等多部电视连续剧曾在这里拍摄。

查济古建筑群

​查济古建筑群查济村位于安徽泾县之西,东南紧靠太平湖,桃花潭,东南与黄山接壤,北和九华山相邻。李白在《过汪伦别业》诗中云道:“由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丹山、由山皆因仙而名。查济古村的建筑以三条溪为轴线,以各祠堂为节点,红楼桥以上为生活区,以下为商业区,形成完整的空间格局。查济古村极盛时有四门三塔,一百零八座桥,一百零八座祠堂(厅屋),一百零八座庙,民居“粉墙矗矗,黛瓦鳞鳞,棹楔峥嵘,邸吻耸挺,宛如城郭”。

茂林景区

​茂林景区茂林历史悠久,史称“江南名镇”,素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境内青山环绕,东溪古溪两水相抱,镇域平坦开阔,府第轩园、楼亭坊塔尚存300余处。史上名人辈出,为官者,如清代吏部尚书吴芳培、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新中国曾任国家财政部长吴波等;为文者,有并称“茂林三吴”的近代书法家吴玉如、文学家吴组缃、画家吴作人等。茂林旅游风景区,位于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带、泾县茂林镇境内,距离县城35千米,距黄山50千米,有32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旅游设施完善。

黄田洋船屋

​黄田洋船屋黄田洋船屋位于泾县榔桥镇,又名笃诚堂,建于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围以高墙,两侧开有深渠,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外形依地势而筑。“船头”呈尖角状,院墙的尖端微微上翘,院内的花园和塾馆,其高度不出院墙,亦无明显高差,唯“梅家村塾”两层,上层露于墙头之上,似“驾驶室”楼舱,舱腰为高层住宅和厅堂建筑,体积庞大,似为“客舱”,其中马房与厨房两处的院墙,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马头墙,借以遮蔽里面的建筑。登高俯瞰,洋船屋宛如一艘“洋船”逆水而上。

太平湖

​太平湖太平湖位于泾县桃花潭镇东面,南依黄山,北邻九华,是九华山进黄山公路必经之津,有“黄山情侣”、“东方日内瓦”、“未经雕琢的翡翠”之美誉。太平湖是一处人工湖,全长有80公里,最宽处4公里,狭处仅10米,平均水深达40米,最深处达70米,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为安徽省第一大水库——陈村水库蓄水后形成,库容28亿立方米,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

水西双塔

​水西双塔水西双塔位于安徽省泾县境内,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大观塔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宁国府志》、《泾县志》的记载和现有塔上的题记刻石,都证实了这一点。大观塔共七层八面,底层直径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砖圈拱门,层层用叠涩法砌出短檐,檐下有仿木结构的凸出斗拱,每层出檐双层,砖块错落有致,形成工整的图案,层与层之间的转角处用半圆形砖砌成半圆柱,整个塔体显得凝重、壮丽。塔内原有楼梯和楼板,今已无存,何时被毁,尚无确切考证,塔的内壁仍然残留着被火烧过的焦木痕迹。
展开表格红色景点135次播放01:45红动泾县#红色旅游 #党史学习教育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依托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驻扎云岭期间留下的主要遗址而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位于泾县西北部,北邻芜湖,东联宣城,南与黄山相毗邻,西与九华山接壤。新四军军部旧址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7月陈毅元帅敬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名。1985年正式开放。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现保存完好的有军部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等10处旧址,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邓小平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四座厂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迹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王稼祥故居在泾县西南厚岸乡,距县城37公里。故居系清末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坐东朝西,位柳溪边。宅前有门楼,挨门楼砌垣墙连正屋,构成前庭院,右侧是书房,左侧是花园,以一道矮墙间隔,迎面正屋,两居一厅,两边住房,门窗是雕刻花纹图案,中间为厅堂,后有厨房。故居中陈列着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学习用具,展出了王稼祥同志一生中主要革命活动照片,供人们参观瞻仰。

交通

2018年,泾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增长4.4%。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890.4千米,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57.3千米,省道69.8千米、县道260.6千米、乡道294.6千米、村道1191.6千米,专用道路16.5千米。桃花潭中路升级改造项目主路面完工,成功打通贺村路、李村路等一批城区断头路。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长制”。综合客运枢纽站“春运”试运营。芜黄高速泾县段、宁泾公路泾县段、榔茂路一期正式开工。[6]

获得荣誉

1592次播放01:40#100秒看我家乡奔小康 这里,看泾县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1年7月16日,根据《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 2021》,入选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百强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