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医疗、教育、交通、信息、旅游中心。海拉尔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28′~120°34′与北纬49°06′~49°28′之间,东西长77公里,南北宽40公里,面积1319.8平方公里,东部、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西部、北部同陈巴尔虎旗毗邻。距中俄边界最近距离110公里,距中蒙边界最近距离160公里。有滨洲铁路、301国道和G10绥满高速公路等主要道路经过。

2021年,海拉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6471万元。

2021年,海拉尔区常住人口为36.43万人。

中文名

海拉尔区

下辖地区

6个街道、2个镇

别名

海拉尔

地理位置

中国东北

面积

1319.8平方公里

人口

36.43万人(2021年)

方言

汉语东北官话

气候类型

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956471万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470

政府驻地

正阳街道广场路

外文名

Hailar District

车牌代码

蒙E

邮政区码

021000

著名景点

呼伦贝尔大草原

行政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著名人物

白岩松

建立时间

1734年

行政区划代码

150702

历史沿革

呼伦贝尔区地图

居住在海拉尔地区最初见诸史籍的民族是东胡,东胡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继而向东胡族发动袭击,一举大破东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游牧民族政权——匈奴,海拉尔为左贤王庭辖地。

汉朝时匈奴扰边,汉武帝遣卫青出塞北征匈奴,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为中国兵力至呼伦贝尔之始。匈奴即灭,鲜卑人尽据匈奴故地。公元1世纪,东胡族的后裔鲜卑拓跋部逐渐强盛,经海拉尔河“南迁大泽”,海拉尔为鲜卑部落联盟东部辖地

隋时突厥强盛,为其属地。

唐灭突厥,海拉尔地区归室韦都督府辖。突厥的灭亡,使室韦——鞑靼人得以向西逐步推进,呼伦贝尔全境为室韦——鞑靼之地。

宋朝,契丹族复强建辽国,室韦之地尽属,海拉尔地区归属乌古敌烈统军司辖。

元朝建立后,海拉尔地区归属岭北行省和林路辖,并把呼伦贝尔一带封给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在海拉尔河流域设置了海刺儿千户所,归属奴儿干都司斡难河卫。以恺腊儿鞋袒把秃为海喇儿千户,仍为蒙古游牧之地。

清初,游牧于呼伦贝尔诸部于天聪至崇德年间先后归清,清朝即抚有呼伦贝尔全境,直属清理藩院。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归黑龙江将军辖此地。清末,民间以呼伦贝尔城在海拉尔河附近,故亦称之为海拉尔城。原呼伦贝尔城被称为“城里”或“旧街”,隶属呼伦贝尔副都统辖。称铁路两侧至东西交界街逐渐形成的房屋市井为“海拉尔”,是东清铁路交涉分局辖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海拉尔归属于黑龙江行省。

民国元年(1912年)初,海拉尔隶属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为府治所在地。

民国四年(1915年),呼伦贝尔为“特别区域”,直接归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节制。

民国九年(1922年),海拉尔受辖于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呼伦县署、中东路海拉尔铁路交涉分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海拉尔新街被认定为乡,市政分局改为东省特别区海拉尔乡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呼伦县公署改为呼伦县政府。同年11月苏军攻占海拉尔,成立“海拉尔苏维埃政府”,苏、蒙军撤出时自动取消。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东北。12月5日,海拉尔失陷。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后,海拉尔归属于兴安北分省,并为省会驻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建海拉尔办事处,行使铁路附属地外一切行政管辖权。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兴安北分省改为兴安北省,海拉尔仍为省会驻地,隶属兴安北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海拉尔乡政公所辖新市街(原铁路附属地)和海拉尔办事处(原呼伦贝尔城)所辖一切权力合并,统一归海拉尔市政管理处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定海拉尔为市,称海拉尔市。撤销海拉尔市政管理处,设市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在海拉尔成立,辖海拉尔市。将原“海拉尔市自治公署”改称“海拉尔市政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政府,隶属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为属呼伦贝尔盟。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11日,呼伦贝尔盟同纳文慕仁盟合并为“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辖海拉尔市。

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撤销呼纳盟建制。海拉尔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直辖市,其工作委托东部行署代管。

1954年4月30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呼伦贝尔盟下辖海拉尔市,盟政府驻海拉尔市。

1969年8月,海拉尔市随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

1979年7月,由黑龙江省划回内蒙古自治区,仍隶属呼伦贝尔盟。

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呼伦贝尔盟撤盟设市,为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驻地。

2002年2月,撤销县级海拉尔市,成立海拉尔区。[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拉尔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的接合地带,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9°28′~120°34′与北纬49°06′~49°28′之间。

地形地貌

海拉尔区境内东高西低,属于“海拉尔内陆断陷盆地”,海拔高度在603.0—776.6米之间,相对高差170多米。形成三个地质单元,谢尔塔拉东山二个构造台地,以及海拉尔盆地。前者以高平地为主,后者以低平地和河滩地为主,地貌类型可分为低山丘陵、高平地、低平地和河滩地。

气候

海拉尔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草原气候。由于纬度偏高,远离海洋,加之大兴安岭的屏障作用,使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团的影响减弱,大部分时间在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之下,形成了如下区域气候特点:春季多大风而少雨,蒸发量大;夏季温凉而短促,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霜冻早;冬季严寒漫长,地面积雪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为-1℃至-2℃,1月(最冷月)平均低温为-30.83℃,7月(最热月)平均高温为25.84℃。年平均降水量为350-370mm,1月平均降水量为3.79mm,7月平均降水量为99.38mm。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00小时。无霜期平均130天,5-9月月均低温大于0℃。

水文

海拉尔区水文地理属于黑龙江流域。海拉尔地表水包括海拉尔河、伊敏河及湖泊沼泽。

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吉鲁契那山麓,干流全长743公里,流域面积54713.3平方公里,经牙克石流入海拉尔区,流经海区河长123.47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2亿立方米,由东向西纵贯全境,于城区北部坝后1.5公里处流入陈巴尔虎旗。

伊敏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南侧的蘑菇山山麓,全长约394公里,流域面积22697平方公里,是海拉尔河的一级支流,经鄂温克旗于城区南郊贝尔桥流入海拉尔区,在城区北部呈“T”字型汇入海拉尔河,流经海区的河流长13.95公里,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5亿立方米。

两条过境河流的径流量均表现出年内年际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每年5—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77.1%,而11月—翌年4月的径流量仅占4.1%,同时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Qmax/Qmin可达4倍以上。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伊敏河海拉尔区段

海拉尔区境内有金、银、钼、铅、铜、石油等40多种矿产。截至2008年,海拉尔区境内的谢尔塔拉铁锌矿储量5851万吨;大雁煤田和陈旗宝日希勒煤田都延伸到海拉尔区境内;石灰石探明储量3348万吨;西山硅砂属于大型矿。植物资源

海拉尔区境内森林面积7948公顷,林木蓄积量45136立方米。其中有珍贵的河地樟子松269公顷,兴安落叶松14公顷。其它为杨树、榆树、柳树等。海拉尔区草场面积97770公顷,实际可利用面积79637公顷。主要牧草有羊草、早熟禾、大针茅等。药用植物有狼毒、防风、赤芍、韭菜籽、马勃、益母草等40余种。食用植物有蘑菇、黄花菜、野韭菜、山丁子、山杏等10余种。

动物资源

海拉尔区境内的动物有黄羊、狍子、狼、狐狸、水獭、黄鼬、野鸭、大雁、百灵鸟、沙半鸡、鲤鱼、鲫鱼、狗鱼、小青鱼等。

水资源

海拉尔区境内地表水年径流量33.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0.42亿立方米,根据埋藏条件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类。

土地资源

2022年3月,海拉尔区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耕地3.58万公顷(53.67万亩)。

二、园地33.11公顷(496.65亩)。

三、林地1.32万公顷(19.78万亩)。

四、草地4.86万公顷(72.96万亩)。

五、湿地1.86万公顷(27.91万亩)。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757.14公顷(13.14万亩)。

七、交通运输用地3259.42公顷(4.89万亩)。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721.60公顷(4.08万亩)。[14]

行政区划

海拉尔区由市区和郊区两大部分构成。市区自然分为河东、河西、建设街道和铁道北4个区域。环境三面环山,二水(伊敏河、六二六小河)中流。

市区设有胜利、呼伦、健康、正阳、靠山、东山6个街道办,郊区设有哈克、奋斗2个镇和建设办事处。市区、郊区共设有46个社区居委会,17个行政村,93个村民小组。其中,奋斗镇6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委员会;哈克镇6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委员会;建设办5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委会;正阳办7个社区委员会;健康办7个社区居委会;靠山办4个社区居委会;胜利办7个社区居委会;呼伦办6个社区居委会;东山办4个社区居委会。[1]

截至2020年,海拉尔区下辖9个乡级行政区:7个街道、2个镇。

街道正阳街道健康街道靠山街道胜利街道呼伦街道建设街道东山街道
哈克镇奋斗镇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海拉尔区户籍总人口285654人,其中,城镇人口275442人,乡村人口10212人。年末总户数108723户。全年出生人口2421人,出生率为8.49‰,死亡人口1848人,死亡率为6.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1‰。

截至2020年末,海拉尔区户籍总人口288256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278255人,乡村人口10001人,城镇化率达到96.53%。按民族分:汉族221317人,占总人口的73.3%,共有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66939人,占总人口的26.7%。按年龄结构分:0-17岁人口38865人,占总人口的13.48%;18-34岁人口59427人,占总人口的20.62%;35-59岁人口128330人,占总人口的44.52%;60岁及以上人口61634人,占总人口的21.38%。[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拉尔区常住人口为365012人。[4]

2021年,海拉尔区常住人口为36.43万人。[16]

政治

友好城市

海拉尔区作为呼伦贝尔市的中心首府城市,对外交往频繁,特别是近年来与俄蒙各友好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友好关系健康发展。

1992年7月,海拉尔市与俄罗斯赤塔市签订协议,正式确立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12年9月,海拉尔区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松根海尔汗区签订协议,双方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此外,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的涅尔琴斯克区、车尔尼雪夫斯基区提出与海拉尔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愿望。

2015年6月18日,这是一个值得载入中国外交史的日子,蒙古国驻呼伦贝尔领事馆在海拉尔正式开馆了,成为继呼和浩特市、二连浩特市之后蒙古国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的第三家领事机构。

经济

综述

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中央桥

201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87853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2238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75417万元,增长8.9%,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210426万元,增长8.6%;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64991万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20884万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47.8∶49.3。人均生产总值102497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5%。[5]

2018年海拉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2289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67460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364万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564962万元,增长3.6%,其中,工业增加值400482万元,增长10.2%,建筑业增加值164480万元,下降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93570万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29.4∶67.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9%,比上年同期上涨1.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涨2.1%、0.7%、1.3%、1.6%、0.6%、0.8%、7.1%、0.3%。

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66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02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2018年海拉尔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820元,同比增长6.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9783元,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104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8261元,增长8.0%。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消费结构日趋优化。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4.9%,下降1.5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3%,下降0.1个百分点。

2020年海拉尔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3.2%。分季度看,经济总量持续复苏,增速逐季收窄,二季度下降8.4%,三季度下降6.6,全年下降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8亿元,下降5.7%;第二产业增加值40.32亿元,下降1.0%,其中,工业增加值28.09亿元,增长2.2%,建筑业增加值12.24亿元,下降7.7%;第三产业增加值127.76亿元,下降3.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7∶23.1∶73.2。

2020年,海拉尔区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41元,比上年增长3.0%。分地区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52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55元,比上年增长6.5%。全区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29,比上年缩小0.03,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2021年,海拉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6471万元。[15]

第一产业

201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完成产值144500.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7%。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633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650公顷,增长0.05%;蔬菜种植面积1419公顷,增长15.3%。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0427吨,比上年减产575吨,下降0.8%。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10638吨,减少15791吨,下降59.7%;玉米产量2603吨,增产1065吨,增长69.2%;谷物产量17394吨,减少11693吨,下降40.2%;马铃薯产量51935吨,增产11382吨,增长28.1%。

2015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63656头(只、口),比上年增长5.9%。其中:大牲畜64297头,下降4.8%;小牲畜83650只,增长21.5%;生猪15709头,下降13.4%;全年肉类总产量6102吨,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1474吨,下降19.9%;牛肉产量3465吨,增长2.7%;羊肉产量926吨,增长75.1%。牛奶产量189460吨,增长0.5%。

2018年海拉尔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1687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772公顷,下降22.3%。全年粮食总产量72429吨,比上年增加18971吨,增长35.5%。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11335吨,下降14.8%;玉米产量8238吨,增长3倍;大豆产量1258吨,增长6.8倍;马铃薯产量(折粮)46502吨,增长30.7%。

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84440头(只、口),同比增长18.5%。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173094头(只),增长18.6%;生猪存栏11346口,增长16.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303.84吨,增长19.6%,其中:猪肉产量1221吨,增长31.1%;牛肉产量2451吨,下降7.6%;羊肉产量1362.09吨,增长120.1%。牛奶产量73501吨,增长33.7%。

全年造林面积1.2万亩,义务植树40万株。

020年,海拉尔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177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5.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462公顷,下降8.6%。全年粮食总产量80961吨,比上年减少6495吨,下降7.4%。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18546吨,下降10.4%;玉米产量3005吨,是上年的6.4倍;大豆产量2395吨,下降50.6%;马铃薯产量(折粮)51700吨,下降8.4%。

2020年,海拉尔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完成机耕面积23万亩,机耕水平达93%。化肥施用量(折纯)3906吨,下降7.9%。全年造林面积6000亩,义务植树40万株。[1]

第二产业

2015年末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210426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82597.1万元,增长12.6%。其中,重工业产值完成1731453.5万元,增长23.2%;轻工业产值完成151143.6万元,下降43.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放缓,年末工业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14317.6万元,增长11.7%;实现税金总额76578.3万元,增长19.3%;应交增值税52735.4万元,下降0.5%;全年实现利润146666.7万元,下降12.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2%,下降0.1个百分点。

2018年海拉尔区全部工业增加值40048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00922万元,增长6.9%。其中,重工业产值838373万元,增长7.8%;轻工业产值62549万元,下降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销能力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41605万元,增长12.5%;实现税金总额为21145万元,增长66.1%;应交增值税27747万元,增长3.8倍;全年实现利润17158万元,增长2.7倍。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0.8%。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降。

海拉尔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分别为:原煤消费量4153173.96吨,同比增长35.0%,汽油消费量4890.87吨,增长57.8%,柴油消费量919.71吨,下降2.8%,电力消费量119974.27万千瓦时,增长5.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6448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10.6%。全区31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73759万元,同比下降35.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0万平方米,下降47.2%,竣工房屋面积53.2万平方米,下降43.0%,房屋建筑竣工率69.3%。

2020年,海拉尔区工业增加值完成28087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以下含电业局)1003983.9万元,增长6.2%。其中,重工业产值为951458.8万元,增长10.8%;轻工业产值52525.1万元,下降3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销能力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以下不含电业局)784478.9万元,增长7.5%;实现税金及附加为19070.6万元,增长6.3%;应交增值税22966.4万元;全年实现利润-37347.3万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0.8%,下降9.5个百分点[4]

第三产业

2015年海拉尔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5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9%。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63156万元(不含其它项),比上年增长8.3%。2015年海拉尔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26.3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9.1%。2015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9990万元,比上年下降1.0%。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505万元,下降13.3%。全年旅游收入完成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旅游接待人数达到607万人次(含一日游游客),增长14.8%。全年保费业务总收入180296.8万元,比上年增长41.0%。

2018年海拉尔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9575万元,同比下降42.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24359万元,下降43.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199万元,下降37.2%。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6148万元,同比下降43.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61112万元,下降38.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44万元,下降77.0%。

2018年海拉尔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838万元,同比增长37.2%;第二产业投资51199万元,下降37.2%,其中工业投资51199万元,下降37.2%,占全部投资的8.5%;第三产业投资537538万元,下降43.5%。

2018年海拉尔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24359万元,同比下降43.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达到4362114平方米,下降1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达到3261855平方米,下降7.7%,占全部施工面积的74.8%。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060252平方米,下降18.2%。

2018年海拉尔区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2037万元,同比增长6.2%。分地区看,城镇市场消费1685581万元,增长6.1%,乡村市场消费56456万元,增长10.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22780万元,增长10.3%,商品零售1619257万元,增长5.9%。

2018年海拉尔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362865万元,同比增长8.8%。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251252万元,增长9.8%;零售业销售额2111613万元,增长8.3%。住宿餐饮业营业额411454万元,增长9.2%,其中,住宿业营业额75742万元,增长9.1%,餐饮业营业额335712万元,增长9.2%。

2018年海拉尔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590.52万元,同比增长68.0%,其中,进口总额1331.23万元,增长168.4%;出口总额259.29万元,下降42.5%。

2018年海拉尔区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84.95万吨,同比增长5.0%,公路客运量6155.07万人次,下降0.3%;公路货运周转量41705.69万吨公里,增长5.0%,公路客运周转量30303.23万人公里,下降0.4%。2018年共进出港航班20002架次,同比增长10.7%;民航旅客发运量117.97万人次,增长7.8%;民航旅客吞吐量233.85万人次,增长7.7%。民航货邮发运量3266.1吨,增长21.0%,货邮吞吐量5467.4吨,增长15.3%。

2018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9012万元,同比增长26.2%。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9907户,下降17.2%,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0580户,增长13.5%,全区互联网用户达到122085户,增长43.1%。

2018年海拉尔区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45681万元,同比下降1.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501万元,下降16.5%。地方财政总支出完成320196万元,增长9.2%。

201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535460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住户存款2422999万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039196万元,广义政府存款2070852万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1692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48975万元,增长2.2%,其中,住户贷款654976万元,非金融业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393999万元。

2018年海拉尔区全年保费业务总收入202937.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0223.83万元;人寿保险收入142713.51万元;保险赔付支出24150.12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8720.12万元,人寿保险赔付5430万元。

文化

蒙古族舞蹈

太平鼓舞

“太平鼓舞”系用铜圈驴皮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鼓皮涂绘山、水、花哉或人物,饰以绒球、花穗,柄部小圈处系有小铁环。

“灯舞、盅碗舞”系节庆欢宴、亲朋相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主要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

“达力根巴雅尔”是鄂尔多斯草原,自古流传着一种“招福致祥”的民间祭祀仪式。多于丰年或战争凯旋时举行,以示感恩,祈求康乐太平。

“查玛”(俗称“跳神”或“打鬼”)系蒙藏宗教文化交流的产物。于十六世纪后半叶随同噶鲁派(黄教)喇嘛教传入,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安代舞”是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表现思想感情和生活的集体舞。

“筷子舞”流传于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乌审召旗,多于喜庆欢宴的场合由男子单人表演。

“育呼尔”流传在呼伦贝尔盟布利亚特蒙古族聚居地区,于传统节日或喜庆的场合以群舞的形式表演。

蒙古族饮食

蒙古族的食品分为肉食、乳食、粮食。海拉尔人宴请尊贵的客人时,有时还要摆羊背子(蒙古语称乌察或秀斯)。奶食品中属于食品之类的有:黄油(酥油)、白油、奶皮、奶豆腐、奶酪(酪蛋子)、奶果子;属于饮料之类的有奶茶、酸奶、奶酒。

蒙古族长调

蒙古长调属于蒙古族的音乐,长调的基本题材包括牧歌、思乡曲、赞歌、婚礼歌和宴歌(也称酒歌)等。

旅游

呼伦贝尔古城

呼伦贝尔古城又名呼伦贝尔城,位于今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街一带,始建于1734年。

哈萨尔斜拉桥

哈萨尔斜拉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伊敏河上。是呼伦贝尔市地标性桥梁、道路景观工程,同时还是呼伦贝尔市与海拉尔区两级的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是内蒙古地区首座高塔大跨度斜拉桥。

海拉尔要塞

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北山遗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扩大侵略战争,在中国东北中苏边境设立的14处要塞中最大的两处之一。1934年6月开始构筑,1937年末竣工。海拉尔河北岸还有在修筑

海拉尔要塞

结束时为保密而枪杀活埋中国劳工的“万人坑”,记录着日本侵略军的罪行。

交通

海拉尔区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境内有滨洲铁路、伊敏线两条铁路和多条联络线;有海拉尔铁路办事处;有海拉尔站、海拉尔东站等铁路车站。

海拉尔区是省道201、省道202、301国道和G10绥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境内有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航空公司系统中多称“海拉尔东山(国际)机场”。

2015年,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开通航线60条;截至2015年底,共发送客机8293架次,民航旅客发送量92.1万人次,增长23.1%;民航旅客吞吐量183.6万人次,增长22.9%。民航货邮发送量9105吨,货邮吞吐量19543吨,分别增长21.9%和33.9%。

社会

科技事业

2008年,海拉尔区专利授权量15件。2008年,海拉尔区企业技术贸易成交额完成2618万元,比上年增长19%。

海拉尔第二中学

2015年,申报市级科技项目4项,其中3个项目(海拉尔区人民医院的“海拉尔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多种干预方法效果研究”、呼伦贝尔市瑞丰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牵引式捡拾梱压机的研制”、呼伦贝尔市众智专利技术策划服务有限公司的“新型节能环保建筑墙体专利技术转化与推广”)列入市级科技项目计划。实施重大技术成果3项:呼伦贝尔市鑫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双仓圆草捆机”项目、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宏盛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技术示范”项目、海拉尔区农牧业发展园区的“工厂化高智能温室穴盘基质育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5]教育事业

2015年,海区有职业高中学校1所,全年招生767人,在校生2084人,毕业生579人。普通中学校18所,全年招生5747人,在校生18510人,毕业生6878人。小学15所,招生2129人,在校生1265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05人。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2348人。[5]

截至2018年末海拉尔区有职业高中学校1所,全年招生565人,在校生1723人,毕业生586人。普通中学校18所,全年招生5275人,在校生16415人,毕业生5779人。其中海拉尔二中为内蒙古重点中学名校,海拉尔第二中学始建于1937年,1962年被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中学。小学15所,招生2770人,在校生1483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40人。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2767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5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院4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截至2018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院5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事业

2015年末,海区共有卫生机构144个,卫生技术人员4306人,其中执业医师1342人,注册护士2000人。病床床位3036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6个。全年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57495人,电子建档率91.5%;高血压健康管理率为78.8%,规范管理率为51.6%,血压控制率40.4%;糖尿病健康管理率为63.7%,规范管理率为51%,血糖控制率45.5%;全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2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7.65%。全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完善,2015年,海区共有参合农民18468人,参合率为99.42%,乡镇村覆盖率为100%。[5]

截至2018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64个,卫生技术人员4852人,其中执业医师1591人,注册护士2290人,病床床位3489张。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明显上升,全年门诊量达到392188人次,同比增长35.3%;全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6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6.69%。

代表人物

编号

人物

性别

民族

事迹

1

白岩松[8]蒙古族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2

布仁巴雅尔蒙古族著名歌手

3

乌兰托娅蒙古族民族女歌手

4

张秋歌汉族著名演员

5

姜风鸣汉族原全国学联副主席

获得荣誉

2016年12月,海拉尔区入选2016年度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13]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11]

2020年12月,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2021年1月,荣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