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邢台市东部,北接南宫市,南濒邯郸邱县,西接广宗县、巨鹿县,东临清河县、临西县。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末,辖辖11镇5乡,常住人口496230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98%。

威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南党政军机关及附属机构曾在威县驻扎七年之久,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是冀南地区参军人数最多、牺牲烈士最多、输出干部最多的县,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先驱之一、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中国核工业奠基人之一、原河南省第一书记刘杰等当代名人。

威县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地带,是河北省高速公路枢纽县,大广高速、106国道纵穿南北,青银高速、东吕高速、340国道横贯东西,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九铁路、邯黄铁路、京港澳高速四周环抱,距石家庄、济南机场各150公里,距天津港350公里,距黄骅港300公里,形成了10分钟上高速、30分钟乘高铁、60分钟坐飞机的交通格局。

中文名

威县

下辖地区

辖11镇5乡

别名

洺阳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东部

面积

1012平方公里

人口

496230人(2020年)

方言

冀鲁官话邢台话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319

政府驻地

洺州镇

外文名

Weixian County

车牌代码

冀E

邮政区码

054700

机场

威县通用机场

火车站

邢台东站

著名景点

义和团纪念馆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河北省邢台市

县长

高凯英

地方特产

酥鱼、三白瓜、百名粥

行政代码

130533

历史沿革

夏,威县地为冀州、兖州交界之域。

商周之际,为邢国。

春秋,为晋之东阳地。战国,威县地属赵。

秦,威县地属巨鹿郡。

汉,于巨鹿郡置堂阳县,威县地属堂阳县。元始二年(2年),置广宗国,威县地属之。新莽时国废。东汉初,析堂阳县部分地(今广宗、威县北部,南宫西部)置经县,属安平国。建初八年(83年),分巨鹿郡地置广宗县。永元五年(93年)正月,广宗县升为广宗国。9月,国除,复县,属巨鹿郡。

后汉,威县境为经县、广宗县两县地。

三国,为魏之广宗县、经县地,属安平郡。

晋初,为广宗县、经县地,属安平国。太康五年(284年),改国名为长乐国,广宗县、经县地属之。

后赵建武十二年(347年),于广宗地置建兴郡,威县地属之。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经县废,并入南宫。太和十年(486年),复置,属长乐郡。太和十一年,置广宗郡,不久废,孝昌中(约526年),复置,经县属之。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宗郡废,经县亦废,广宗县改属贝州,后周改属洺州。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以经县废址置经城县,十六年,分置府城县,属贝州。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威县地为经城、府城、宗城三县之部分地,仍属贝州。大业初年(605年),府城县并入经城县,三年,罢贝州,经城、宗城二县改属清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宗城县置宗州,复析经城县地置府城县,宗城县、经城县、府城县属宗州。九年,宗州废,府城县废,入经城县,宗城、经城二县改属贝州。天宝元年(742年),州罢改为清河郡。至德二年(757年),复为贝州,两县仍属之。天祐二年(905年),复改宗城县为广宗县,属魏州。

五代后唐,复改为宗城县。宗城县、经城县属贝州。后周,宗城、经城县改属大名府。

宋初,宗城、经城二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熙宁六年(1073年),省经城县为镇,入宗城县,威境为大名府之宗城县地。

金天会五年(1127年),宗城县属河北西路洺州。泰和元年(1201年),在北洺水镇增置洺水县,亦属洺州。威县境为洺州之洺水县、宗城县地。

元太宗六年(1234年),宗城县并入洺水县,仍属洺州。定宗二年(1247年),洺水县遥隶邢洺路威州。元宪宗二年(1252年),威州州治徙至洺水,辖洺水、井陉二县,属广平路。至正十年(1350年),省洺水县入威州,仍属广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威州降为县,始称威县。属行中书省广平府。.九年,罢中书省置北平布政使司。永乐十九年(1421年),革布政使司,威县以广平府直隶京师。

清代,威县属直隶省广平府。

民国元年(1912年),威县仍属广平府。民国2年(1913年),废府州,威县属冀南道观察使。民国3年(1914年),威县属直隶大名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威县属之。民国26年(1937年),威县属河北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河北省冀南行署四专区。.

1949年,邢台专区成立,威县属之。

1958年,威县并入南宫县,属邯郸专区。

1961年,恢复威县建置,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威县属之。 

1993年,撤销邢台地区,设立地级邢台市,威县属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1年,威县小张庄留归南宫,西留善固划归丘县。 

1985年,撤销城关乡、梨园屯乡、侯贯乡、章台乡、七级乡,设立城关镇、梨园屯镇、侯贯镇、章台镇、七级镇。

1988年,改城关镇为洺州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8月,威县下辖11个镇、5个乡:洺州镇、梨园屯镇、章台镇、侯贯镇、七级镇、贺营镇、方家营镇、常庄镇、第什营镇、贺钊镇、赵村镇、枣园乡、固献乡、张家营乡、常屯乡、高公庄乡。共3个社区、519个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威县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河北省东南部,北纬36度52分至37度18分,东经115度13分至115度14分之间。南北长48.2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012平方千米,位于邢台地区东部的冲积平原上。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南与临西、邱县毗邻,北与南宫市相连。

地质

地质构造

威县地处河北平原沉降带的南部,属冀南坳陷区。河北平原属新华夏第二沉降带,是迭置在华北陆台上的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地貌形态虽平坦单一,但却是一个构造极为复杂的沉积盆地。 

地层

威县属近山和远山河流冲积湖低平原区,第四系地层遍及全县,厚度500米~600米。其下为第三系地层,基底绝大部分为侏罗、白垩系地层。

地形地貌

地貌概况

威县属古黄河、古漳河长期泛滥淤积而成的冲积平原。现存地貌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为30米至35米。地面坡降为万分之一。 

地貌类型

威县地貌类型基本单一,以平地为主,间有缓岗、沙丘和洼地。

气候

威县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威县年平均气温13.4℃,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7.0℃,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为41.6℃,极端最低气温为-21.4℃。年平均降水量为497.7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9天。

水文

威县河渠主要有老沙河、清凉江、古漳河、赵王河、威临渠、漯泸河、东风渠、西沙河、卫西干渠等,总长132.12千米,呈南北方向分布在县境内。 

土壤

威县土壤分为2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45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19年,威县总用水量1157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791万立方米,约占32.74%;地下供水量7468万立方米,约占64.50%;污水回用320万立方米,约占2.76%。其中,农业用水1001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478万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780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4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307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威县土地总面积101224.65公顷。其中,农用地83752.34公顷、建设用地15236.19公顷、未利用地2236.12公顷。 

生物资源

截至2019年,威县各项森林面积为:森林覆盖率19.75%,森林总面积20004.48公顷,其中:经济林8357.51公顷,生态林11646.97公顷。经济林中梨产业面积3766.33公顷,葡萄面积3895.14公顷,其他经济林面积696.04公顷。生态林中通道绿化面积1898公顷,其他生态林面积9748.97公顷。按是否规划林地分:规划林地面积10386.6公顷,非规划林地面积9617.88公顷。

人口民族

2013年,威县总人口60万人,洺州镇人口4.4万人,第什营乡人口4.1万,方营乡人口2.6万,七级镇人口3.2万,高公庄乡人口3.1万,赵村乡人口3.3万,章台镇人口3.5万,张营乡人口2.68万,侯贯镇人口3.6万,常庄乡人口2.8万,常屯乡人口3.2万,贺营镇人口3.3万,贺钊乡人口3.4万,梨元屯镇人口3.2万,固献乡人口3.3万,枣园乡人口3.66万。

2019年,威县(公安口径)户籍总人口648120人。(卫计口径)出生人口4383人,出生率7.07%;死亡人口1487人,死亡率2.40%;净增人口2896人,自然增长率4.67%。 

威县共有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傣族、维吾尔族、独龙族15个少数民族,共有人数约6230人。其中回族6100人、藏族32人、其余少数民族都在5人以下。

2021年,邢台市统计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了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时邢台市人口的基本情况,威县人口为496230人。[6]

经济

综述

2019年,经济继续保持稳中竞进势头。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速、增量均高于全市各县平均水平。生产总值超百亿、达到106亿元,增长8%。全部财政收入超过10亿,达到10.44亿元、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9亿元、增长11.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达到10293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威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个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6%。 

财政

2019年,威县财政收入10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11.4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932万元,增长11.92%。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支出313564万元,增长7.87%。 

人民生活

2019年,威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2元,比上年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39元,比上年增长12.9%。

第一产业

按照“调结构、育龙头、促融合、增收入”总体思路,大力调整单一棉花种植结构,高点启动实施“三带三园”,即沿西沙河优质林果带、沿106国道设施蔬菜带、沿金沙河“南鸡北牛”畜禽养殖带,4.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君乐宝乳业园区、宏博肉食加工园区,呈现“十里鸡鸣、十里荷塘、百里菜廊、万亩果香”秀美画卷。

农业园区,成为河北省唯一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2015年又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北省唯一副处级农业园区;林果带,发展优质梨10万亩,引进中国最大果汁生产企业海升集团、龙集梨种植和深加工等龙头项目,成为“省级出口鲜梨质量安全示范县”;设施蔬菜带,发展到5万亩,涌现出威旺蔬菜、中沃杏鲍菇等龙头;畜禽养殖带,引进投资10亿元的宏博牧业、投资3.75亿元的北京德青源蛋鸡、投资3亿元的中宝奶牛等龙头;乳业园区,投资5亿元的君乐宝第一牧场、投资6亿元的第二牧场投入运行,今年将建设第三牧场和奶业深加工项目;宏博肉食加工园区,总投资9亿元,车间主体完工,设备已订购,今年上半年投产。全县流转土地45万亩,其中规模流转30万亩,培育省级龙头4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2%。

2019年,威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83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农业产值25.63亿元,增长-3.62%;林业产值0.94亿元,增长37.65%;牧业产值18.74亿元,增长17.8%;渔业产值0.03亿元,增长-22.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8亿元,增长-2.48%。

2019年,威县粮食播种面积31028公顷,比上年减少190公顷;总产量167665吨,比上年增加2250吨。棉花播种面积36113公顷,比上年下降0.29%;总产量40428吨,增长-9.86%。油料播种面积706公顷,增长-50.46%;总产量3426吨,增长-52.71%。蔬菜播种面积2071公顷,增长-16.76%;总产量86820吨,增长-13.39%。

2020年8月,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畜牧业

2019年,威县肉类、禽蛋产量分别为33248吨、45957吨,增长10.8%、4.5%。农业机械总动力70.51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1695万千瓦时。

第二产业

按照“建精品园区、育特色产业、促规模集群”总体思路,从无到有建成“一区四园(省级高新区和顺义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省级高新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实现“十一通一平”,入驻企业219家,2015年被评为河北省A级园区,2016年成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日前又成为河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坚持全领域对外开放,累计引进项目512个,其中亿元以上107个,;实施省重点项目21个、市重点项目43个,个数居邢台市第一。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北京顺义区共建“威县·顺义产业园”。立足基础优势和政策方向,培育提升“3+2”产业体系,即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三个主导产业,通用航空、新材料两个新兴产业,新增规上企业95家,新增个数邢台市第一。

2019年,威县工业增加值2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规模以下增加值增长3.6%。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1.2%,竣工产值增长30.7%。

第三产业

围绕打造“冀鲁豫交汇地区商贸物流枢纽”,实施了冀南国际商贸港、红星美凯龙、汽配市场建设,建成三好物流园、金水河物流园等龙头,与北京健坤餐饮集团合作正在创建“京津后厨房”。对外贸易实现突破,被商务部批准为外贸进出口县级备案县试点,外贸企业从近乎空白达到50家。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引进北京新农宝、云农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商城等龙头,被评为“河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乡村旅游强势崛起,着眼打造华北平原地区乡村旅游示范区,聘请中国同济大学制定全县域旅游规划,成功举办梨花节暨迷你马拉松、多彩农牧慢生活体验游、梦幻庄园灯火节等活动,浙江红博苑等8家旅游企业投资的旅游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国内贸易

2019年,威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7.74亿元,增长17.5%。

对外贸易

2019年,威县进出口总值380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19%,出口总值361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8%。实际利用外资31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8%。 

金融业

2019年,威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0.98亿元,比年初增长15.78%;各项贷款余额125.79亿元,增长33.24%。余额存贷比为56.92%,与上年增长7.46%。新增存贷款比为104.19%,比上年增长10.7%。

交通

大庆—广州高速公路、106国道、青银高速、东吕高速、340国道、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九铁路、邯黄铁路、京港澳高速穿过威县。 

截至2019年,威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268.562千米,包括县道37.479千米,乡道381.74千米,村道849.343千米。

文化

特色物产

威县饼卷肉

饼卷肉饼卷肉是威县特色名小吃之一,以面粉、牛肉和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遵循祖传配方和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牛肉选用本地优质黄牛,从牛肉的泡制时间到炖制的火候大小,都有明确规定及讲究,成品肉质酥烂、色佳味美。面饼的烙制也秉承古法,从面粉的选择到用水的温度、和面的力道再到醒面的时间也均有严格限制。面饼烙成后,薄如纸张,色泽爽净。二者绝技合成,浑然一体,饼借肉香,肉借饼味,绵软非凡,少长咸宜,使人过齿不忘。同时,由于其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经济实惠,人送美誉“中国老百姓的肯德基”、“河北第一饼”,并被河北省烹饪协会授予“河北名吃”称号。随着群众需求的多样化,威县饼卷肉已发展出牛肉土豆丝饼卷、土豆饼卷、豆芽饼卷、驴肉饼卷、剔骨肉饼卷、猪头肉饼卷等多个品种。就餐时若佐以威县特色粥品——拐磨,则更加令人回味无穷。

三白西瓜

三白瓜威县特产“三白瓜”个头大,水分多,瓤口硬,口感细,耐贮藏,最长可存到第二年清明时节。每年到阳历12月份时,其瓜外表不变,其瓤则会成为汤糊状,这时其味则更为淳浓,在其顶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着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会更甘凉沁脾。当地的群众还将其糖渍酱腌,已成为我国餐桌上独具风味。

千康粥粉

百名粥

百名粥是以绿色农场当年生产的优质花生、豆类、芝麻等为主要原料,结合多种民间养生秘方和皇家养生秘方,按照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粉状粥品。本品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卵磷脂、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强身、养颜之功效。

威县老粗布

威县老粗布

威县老粗布纺织可追朔到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通过口授家传或农民相互借鉴,其纺织工艺曾广为普及,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威县以“公司+农户”形式,不断推进全县老粗布纺织业健康发展,土布纺织技艺焕发生机。目前,威县有纺织作坊2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4万多人,产品销往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并出口意大利等国家,已成为威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

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是源于威县的一种特色的面食,其前身为“胡饼”,就是现在的烧饼。勤劳智慧的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工艺,以威县的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制了风味独特的“火烧”。和面、抻条、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制成后,形似牛舌,故又名“牛舌火烧”。望之色泽焦黄、外酥内软、层次分明,食之咸甜可口,风味独特。至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清代文人笔记中曾记载:“洺阳有吊炉火烧,状如牛舌,其味类饼而酥,临清徽商喜食之,谓之‘洺阳一绝’。”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和生活需求的改变,威县火烧又推出油酥火烧、糖火烧、馅火烧等众多新品种,成为威县人民招待宾朋的首选主食。现在,威县人民已把“火烧”生意做到了西安、郑州、济南、石家庄等地深受爱各地消费者喜爱。
历史文化

乱弹

乱弹

乱弹是河北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产生并发源于今邢台威县。"乱弹"是一种独特的声腔艺术,在中国戏曲史上曾作为花部"诸腔"的代称与昆腔相提并论,谓之"花雅二部",至今南北不少剧种仍保留着"乱弹腔"。乱弹腔高亢粗犷,唱腔独特,音乐流畅,武功见长,在音乐的用律上,采用"纯律",其唱腔与伴奏之间"支声复调"的科学运用,在全国其他声腔中是独一无二的。威县乱弹是河北省一种仅存的稀有剧种,曾经唱红大江南北,受到周恩来总理特别关注,它历史久远,声腔独特,剧目丰富,表演粗犷,被专家称为戏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威县乱弹兼容河北乱弹的东、西两路和山东乱弹,不仅是一个剧种,同时是一种独特的声腔艺术,在戏曲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河北乱弹的发展时期,班社众多,名伶辈出。1918年和1928年,河北乱弹曾两次赴天津演出乱弹戏剧目计有300多个。《临潼山》,<杨金花夺印》、《大刀王怀女》等众多剧目,都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

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梨花大鼓起源于直东交界地区的河北东南部与鲁西北兴盛于威县一带。原称“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敲犁铧片,唱农歌而得名。它产生于明代中期,是在“大秧歌”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形式,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梅花拳

威县梅花拳梅花拳全称为“五式梅花桩”,因在梅花桩上演练而得名,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落地演练后称落地梅花桩,习称梅花桩、梅花拳或梅拳,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拳种之一。威县梅花拳历史较为久远。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威县李家寨张姓梅花拳的一支随山西移民迁至威县,有别于今平乡的梅花拳,后平乡梅花拳的两支先后传入威县。著名义和团领袖赵三多曾把威县梅花拳改名义和拳,并发起义和拳运动,成为义和团运动的源头,因此,威县梅花拳也被称为爱国拳。

书画艺术

书画艺术

威县素有“书画之乡”美誉。威县有威县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名;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65名;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17名;河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46名。威县发展书画爱好者近千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河北省群艺馆定为书画培训地。威县书画交易的集散地冀南书画城成为威县文化产业的新亮点。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威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382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2365人,其中:初中24068人,高中8297人;小学在校生65099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1%,城区在园幼儿3297人。 

截至2019年,威县共有学校242所。其中,普通高中、完全中学、教师进修学校、职业学校、特教学校各1所,初级中学19所,小学218所(含不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在校生97903名,其中小学生64077名、初中生23794名、高中生8275名,中职学生1757名。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科学技术

2019年,威县取得专利申请量493件,专利授权量241件。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威县图书馆。 

截至2019年,威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14.05万册;美术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2019年,威县建成文化馆分馆2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村60个;新增图书3000余册,办理借阅证800多个;借阅总人数11万余人。

2019年,威县开展“送展览下基层”活动3场次,累计接待单位、团体、个人等参观人数49万余人次。县文化馆开展公益性演出、下基层文艺辅导培训50余场次,培训乡村文艺骨干2000余人。 

体育事业

2019年,威县参加运动会20多个大项目比赛,金牌28枚(第四名),奖牌87枚(第三名)。 

社会保障

2019年,威县新建农村互助幸福院29所,建立试点居家关爱服务中心16所。发放城镇低保金1142.2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7795.16万元。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1473.54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222.31万元。为2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旅游

清真寺清真寺位于威县县城内黄街中段西侧,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由时任威州知州王伯大携黄阿訇所建,是邢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威县是全市最大的回族群众聚居地,黄街清真寺也是邢台市最早的清真寺。该寺对于研究元代威县的社情民俗以及伊斯兰教传入经过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保护价值。

范质墓

范质墓位于贺营乡袁庄村正北127米处,距范质故乡范家营1.5公里,是邢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质(916年—964年),字文素,北宋建隆时曾登相位,后为太子太傅,继封鲁国公。
定陵古迹定陵位于县城西北2公里洺州镇大高庙村西360米处,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陵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后,今仍保存下来台高15米、直径54米的陵墓实属不易。对于研究西汉晚期的政治、社会、文化状况及威县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和利用价值。
王亚平故居王亚平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北京《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编辑,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风》、《海燕的歌》、《生活的谣曲》、《火雾》、《血的斗笠》、《黄河英雄歌》、《第一支颂歌》、《李季真传歌》、《宋江河》、《春云离婚》、《穆林女献枪》、《红蔷薇》,论文集《从旧艺术到新艺术》、《杜甫论》,剧本《张羽煮海》,歌剧剧本《铁水钢花》,唱词《百鸟朝凤》、《黑姑娘》、《蓝桥恨》等。图为王亚平故居。

鲧堤遗址

鲧堤是威县历史上有名的古迹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鲧治水时所筑,清代文献记载,长堤蜿蜒数百里,是先民御洪的屏障。南源自临西,沿经威县去至南宫。据康熙《威县志》载:“鲧堤自堂阳延入甘陵,经威县邵固集北,其村有名圈里者,三面濒堤。上宽二丈有奇,高二丈有奇”。在威县境内,鲧堤遗址长约20公里,自邵固村南经全礼村西,过孙庄至南仓庄,再向北折至团堤村,而后入南宫境内,现在邵固至孙庄一带,鲧堤遗址保存较为完好,大致规模十存五六,高7米,宽15米,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蚀,犹能显示出堤陡水湍的痕迹。也显示出威县先民御水抗洪的卓越奋斗和宏大气魄。

义和团运动纪念馆

义和团运动纪念馆位于威县城关。规划面积150亩,距邢台77公里,现有义和广场、纪念馆、赵三多故居、纪念碑、墓地、“义和团议事厅”和部分文物。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之一,孙中山称其为辛亥革命起示范作用,-总理称“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同志也给予了很高评价。义和团运动电视剧正在拍摄,义和团运动纪念馆景区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代表人物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台市威县)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封为萧国公、鲁国公,追赠为中书令。著有《范鲁公集》《五代通录》等。[8]

任仲夷(1914.9—2005.11),原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梨园屯镇西小庄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赵三多(1841-1902)义和团首领。直隶威县(今河北省邢台威县)沙柳寨人。又名洛珠。字祝盛。人称“赵老祝”。

刘杰,原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生于1915年2月,张营乡邵庄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王亚平(1905.3—1983.4),原中国曲艺研究会副主席,洺州镇皇神庙村人。

张庆年,直隶南宫县(今河北省威县)尚家寨人。清朝军事人物,武进士出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张庆年中式甲辰科武殿试张殿华榜二甲第二名进士,授官三等侍卫。曾官河南荆紫关都司。

任仲夷,直隶(今河北)威县人。北平中国大学肄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平市西北区委书记,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刘杰,1915年1月生。1932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河南省委第一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获得荣誉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17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19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河北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2011年河北省平安创建先进县 
河北省2017年县城建设示范标杆县 2018年河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河北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河北省农房建设试点县 河北省十佳洁净城市 河北省综合改革试点县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