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罪潜逃,汉语成语,读音是wèi zuì qián táo。意思是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5]出自《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中文名

畏罪潜逃

外文名

Absconding with fear

拼音

wèi zuì qián táo

出处

《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释义

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注音

ㄨㄟˋ ㄗㄨㄟˋ ㄑㄧㄢˊ ㄊㄠˊ

出处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2]

典故

害怕判罪而偷偷逃走。郭沫若《吕布(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延安平剧研究院《逼上梁山》第二幕第十九场:“林冲在野猪林遇救,解到沧州,董超、薛霸畏罪潜逃啦!”[2]

用法搭配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5]

例句

这家伙畏罪潜逃,今天自己送上门来,岂不是飞蛾投火。[3]

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郑振铎《猫》

英文翻译

abscond to avoid punishment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