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县,原为河北省邯郸市辖县,环邯郸市区近郊,东临永年和肥乡两县(现已分别撤县设区),南与磁县和成安县接境,北与原永年县(现为永年区)毗邻,总面积279.87平方公里。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的交界处。

2014年,邯郸县总人口30万,居民以汉族为主,包括回族、满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彝族、黎族、侗族、朝鲜族、傈僳族、高山族、藏族、白族、水族、锡伯族等17个少数民族。邯郸县主要景点有古石龙、月爱寺、广济宫、圣井岗、吕祖墓、紫山、九龙湖等。

2015年,邯郸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38945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01.2%,超收1649万元,可比增长1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615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00%,超收9万元,可比增长12.1%。

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同意撤销邯郸县,原邯郸县下辖地区分别划归邯山区和丛台区,邯郸县至此废除。

中文名

邯郸县

政府驻地

南堡乡东小屯村

别名

邯郸

地理位置

华北平原南部

面积

346.46平方千米

人口

30万人(2014)

方言

晋语-邯新片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310

外文名

Handan County

下辖地区

南堡乡

车牌代码

冀D

邮政区码

056100

机场

邯郸机场

火车站

河沙镇站等

著名景点
行政类别

市辖县

所属地区

河北省邯郸市

行政区划代码

130421

历史沿革

邯郸县风光

商代,邢台为祖乙之都,邯郸县辖域为畿辅之地。

战国时,为赵国国都。

秦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置邯郸郡。

汉高帝五年复置赵国,邯郸始为县,属赵国(郡国)所辖地之一。

汉景帝三年,废赵国复置邯郸,辖邯郸县。

辛莽时期,更名桓亭。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改属广平郡,一直持续到北魏末。

北周时期并入邺县。

隋初,易阳县更名邯郸县。

隋开皇十六年邯郸县属磁州。

唐武德元年属紫州。唐武德六年改属磁州。

贞观元年改属洺州。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属广平郡。

宋改属磁州。

金改属邢洺路。

明清两代,邯郸县属广平府。

民国十七年,邯郸县直属河北省。

1938年,邯郸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区第三行政监察专员公署。

1939年,成立邯永肥县。同年底划出肥西区,复称邯郸县。

1941年,邯郸县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第十二专区。

1946年4月,邯郸市、邯郸县分置。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冀南第三专署改为河北省邯郸专员公署,邯郸县属邯郸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邯郸县属邯郸专区。

1958月,撤销邯郸县,并入永年县。

1962年12月,复置邯郸县,仍属邯郸专区。

1968年,改邯郸专区为邯郸地区,邯郸县属之。

1978年,改邯郸地区为邯郸行政公署,邯郸县属之。

1984年1月,邯郸县改属邯郸市。

2016年9月,再次撤销邯郸县,原邯郸县下辖乡镇归丛台区、邯山区管辖。

  • 名称由来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  名称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

说法二: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邯郸是一个复姓。 

说法三:《汉书·地理志》中魏国张晏提出:“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郸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

  • 先秦时期

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涉县古中皇山  (娲皇宫)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启农业文明的新纪元。磁山文化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是世界上粟、家鸡的最早发现地。    把我国黄河流域种植粟的记录提前至距今一万年,填补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修正了世界农业史对种植粟年代的认识。

邯郸城邑,肇起于殷商。商代建都于邢(邢台),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为畿辅之地。《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证实邯郸城至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历史。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430年,魏文侯把魏都城从安邑迁都洹水(今魏县旧魏县村),并以邺城(今临漳)为陪都。

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秦汉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

古邺临漳——三国故地、六朝古都(5张)

西汉,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五大都会盛名。 

东汉,曹操于邺城建都。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台、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临漳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

邺城(今临漳)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魏都临漳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邺城是古代都城规划建设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鬼谷子诞生地、西门豹治邺惠民地。

  • 唐宋至明清

邯郸市地图(2张)

隋唐,隋末窦建德把广府作为夏的都城,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农民起义军政权建立的都城之一  。大名在唐五代时兴起。公元621年,魏州首府大名已成为黄河以北中心城市。公元923年,李存勖在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 

宋代,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府。金朝,大名为伪齐的都城。  当时大名府人口多达百余万,后来被淹没,现在的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将来一旦出土,会宛如意大利庞贝古城一样震撼。

明代,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大名府曾为直隶总督所在地。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  民国初,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直归省辖。

邯郸在抗日战争时期隶属于冀南军区,当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民族革命战争,不断发展自己力量,打击敌人,立志要把侵略者赶下海。

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  。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此创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诞生。

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解放,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  河南省涉县、临漳县和武安县划入河北省。 

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

1954年,改省辖市。

1956年,地级峰峰市并入邯郸市。

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

1984年,成为省辖市。

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邯郸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隶属于邯郸市,环邯郸市区近郊,东临永年和肥乡两县,南与磁县和成安县接境,北与永年县毗邻,总面积279.87平方公里。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的交界处。

地貌

邯郸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河北省省内为第二积温带。四季分明,冬季漫长,降水偏少,气候干燥而严寒;夏季短促,降水集中,气候湿润而温热;春季回暖快,昼夜温差较大,多西南大风;秋季降温急骤,山区常有过早霜冻出现。

水文

滏阳河穿过邯郸县,邯郸县境内滏阳河右岸有一分洪道:支漳河,境内滏阳河左岸还有三条支流:江渚河、沁河、输元河。

气候

邯郸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按自然季节分,春秋两季短,冬夏两季长。春季54天,夏季110天,秋季58天,冬季143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邯郸县土地总面积279.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975.48公顷。

矿产资源

邯郸县境内无烟煤地下储藏量达3.4亿吨,其中优质无烟煤储量1.6亿吨。铁矿石远景储量2291.7万吨。邯郸县在代召乡境内开采的地下水温度高达70℃。

水资源

邯郸县境内有滏阳河、支漳河、输元河、沁河、渚河五条河流,邯郸县境内总长94公里。邯郸县有小型水库12座,总蓄水能力1281万立方米。这几条支流上有二座小型水库:康庄、北牛叫水库,有八座小水库:北狼沟、北里庄、八合、北高峒、吝家河、四清、中庄、洋井水库;其中有五座废弃水库:北狼沟、北高峒、吝家河、四清、中庄水库;现状年邯郸县有二座蓄水闸:邯磁蓄水闸、王安堡橡胶坝。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邯郸县辖2个镇、5个乡:尚璧镇、河沙镇镇、南吕固乡、南堡乡、代召乡、兼庄乡、姚寨乡。

2016年9月30日,将原邯郸县的河沙镇镇、南堡乡、代召乡划归邯郸市邯山区管辖,将原邯郸县的尚璧镇、南吕固乡、兼庄乡、三陵乡划归邯郸市丛台区管辖。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邯郸县总人口30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包括回族、满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彝族、黎族、侗族、朝鲜族、傈僳族、高山族、藏族、白族、水族、锡伯族等17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合

2011年,邯郸县生产总值完成178.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4.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88元,同比2010年增长20.8%。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7.1:49.1:43.8调整为6.8:47.6:45.6。

第一产业

邯郸县农业

2011年,邯郸县建设了10万亩良田增产、4万亩谷子提质增效、2万亩杂交棉间作套种增效工程。小麦种植面积达24.9万亩,平均亩产427公斤,比2010年亩增50公斤;玉米种植面积25.8万亩,平均亩产530公斤,比2010年亩增84公斤;邯郸县食生产实现“八连增”。邯郸县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6家,其中省市级示范社8家。赵都鲜果、富民奶牛等一批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先后通过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邯郸县规模奶牛养殖场总数达到19家,建成机械化挤奶厅25个,投资1050万元,丛北联村供水和7个村单村供水工程,解决了15个村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第二产业

邯郸县工业

2011年,邯郸县完成投资1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5.2%。加大各项名牌争跑力度,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著名商标8件,申报认定省级著名商标1件。邯郸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39.8亿元,营业收入达到60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5%;实缴税金12.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7%;固定资产投入完成8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0%。预计入统工业增加值完成52.4亿元,工业完成总产值达到24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8.5%;实现利润11.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5.3%。

2012年,邯郸县投资2亿元实施了宏凌公司煤改气等37个节能减排工程,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加大户村、康庄等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整治力度,投资400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了28家重点企业的47个项目治理,有效促进了主城区环境质量改善。

第三产业

2013年,全力推进春生物流等25个总投资110亿元的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市场带动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特色餐饮街区创建工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开展,新增阳光集团和美食林集团农家店5家,升级改造农家店56家,新建、扩建4家综合服务中心。投资5000万元,对紫山景区和吕仙祠周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4亿元,增长15.4%。实施了中道商业广场等33个总投资186亿元的商贸物流项目。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各类服务中心64个,农村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加快旅游业开发步伐,投资2500万元,改扩建紫山、天下第一龙等景区,紫山景区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天下第一龙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16万人(次)。

文化

田寨红色文化园

邯郸县姚寨乡田寨建有红色文化园、邯永第一位中共县委书记故里、邯永第一个农村中共党支部诞生地、邯永第一支抗日游击大队诞生地、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旧址、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马厮旧址、韩荫亭传略碑、韩荫亭雕像、樾荫轩、樾廊等设施。

社会

城镇建设

2011年,邯郸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2%,达到8969元,每年均递增8.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2.5%,达到4306元,每年均递增8.8%;邯郸县人均储蓄由5294元提高到9100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15.5和25.1平方米提高到25和30平方米。

教育事业

2011年,邯郸县投资1000万元,改建5所公立幼儿园,新建2所标准化学校;加快推进邯郸县一中迁建。改建34所学校、46栋校舍;扩建6所学校和5所幼儿园;配备专用校车15辆,确保了学生交通安全。高考成绩再创佳绩,万人口上线率连续9年位居全市各县之首。

文化事业

2011年,邯郸县依法管理县域内音像、图书、网络、歌舞、娱乐演出、印刷六大文化市场的任务。邯郸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56家、其中音像7家、图书经营单位3家、网络经营单位12家、歌舞娱乐场所19个、印刷经营单位18家。成功举办了紫山放歌、《龙文化与邯郸》研讨会等大型活动,

科技事业

2003年,邯郸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7%。1998年邯郸县首次创建并进入“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县”,2003年又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对科技进步先进县的复核验收。

医疗卫生

2011年,邯郸县实施医疗惠民工程。全面提升村卫生室档次和水平,“六统一”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健全完善邯郸县卫生系统信息平台,实现“一卡通”;加快实施县医院迁建。为80%以上的目标人群免费提供常见妇科疾病普查;为符合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免费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社会保障

2011年,邯郸县实施残疾人救助工程。免费为邯郸县所有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所有贫困缺肢患者安装假肢;免费为0-14岁的聋儿配备助听器并进行语训,为所有贫困低视力残疾人提供助视器。住房保障工程。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政策,认真做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审核上报,确保应保尽保;帮助80户农村住房困难户和优抚对象修缮或新建住房。

基础设施

2011年,邯郸县实施乡村道路改造工程。投资6700万元,修建县乡村道路20条、90公里。开展了黄粱梦滞洪区扩容改造、支漳河和滏阳河整治等重点工程,高铁东站及各项附属设施顺利竣工,并于2011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全年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54万平方米,完成各类进地2.03万亩,使全市22个项目顺利落地,为邯郸的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投资30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将环卫管理范围延伸至县域全境,为邯郸县225个村统一配备了垃圾清运车,组建专业环卫队,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邯郸县在全省环境容貌整治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常张策村”经验在全市推广。投资3500万元,高标准实施了通道绿化、村庄绿化等重点工程,植树15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4万亩。投资3600余万元,改造升级刘南线、黄工线等17条县乡道路,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3公里。新民居建设扎实推进,硬化乡村街道54万平方米,11个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

2021年9月,邯郸县新增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点位,恢复使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点位。[1]

旅游

月爱寺

月爱寺

月爱寺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寺院遗址之一,始建于北周大定辛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它位于邯郸东北九公里处的邯郸县尚壁镇西尚村,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另外在村北有耕地七十余亩。据传说建寺之初,该寺住持法名“月爱”故此而得名。

吕洞宾墓

吕洞宾墓

吕洞宾墓亦称吕祖墓,在邯郸县南吕固乡南吕固村东的吕翁祠内,是1986年农历二月初四发现,经市文物部门组织考古发掘后初步确定的,全墓是大青石条彻成,墓底是尺余厚的石灰、沙、木炭混合夯成。

圣井岗

圣井岗

圣井岗位于邯郸市西效5公里处,紧邻309国道,交通便利,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庙宇布局严谨,是比较完整的道教庙院之一。庙宇始建于元代仁宗延佑二年盛建于清距今陆百余年,占地1.5万平方米,有殿房百余间,塑像二百余尊,是一组罕见的泥塑群体。

圣井岗龙神庙

圣井岗龙神庙

圣井岗龙神庙位于河北省邯郸县户村镇肖河村东北。据《邯郸县志》载,圣井岗龙神庙始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年),明、清两朝屡有重修。圣井岗为历代祈雨之所,明、清两代均有帝王派员祈雨,清代皇帝先后五次为庙加封号、赐金牌。现存银、铜、锡、铁祈雨牌113块,碑刻三通。该庙占地面积16余亩,为南北中轴线布局,轴线上布置有:牌坊、戏楼、山门、前拜殿、前殿、莲池、九龙桥、圣井亭、后拜殿、后大殿,另外在山门前建有旗杆一对,山门两侧建钟鼓楼,后部建有道房、东西配殿等。现存建筑均为小式硬山、悬山布瓦顶建筑。建筑密集900多平方米。龙神庙对研究古代祈雨、气候状况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学步桥

学步桥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区北关街,原为木结构,明代万历年间改建为五孔石桥。桥身长32米,宽9米,高8米,两旁的拦板和望柱上雕刻有历史故事和狮、猴等动物图案,雕刻精美。桥孔中心处雕有向下俯视的龙头。古桥旁边有一座“邯郸学步”的石雕。

学步桥

涧沟遗址

涧沟遗址位于河北邯郸县涧沟村,遗址为沁河环绕,与百家村、齐村隔河相望,面积1万余平方米。1957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遗址北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发现龙山时代和商文化遗存。龙山时代文化遗存被商代文化层叠压,遗迹有灰坑、陶窑等。陶器以泥质灰陶最多,夹砂灰陶次之,泥质陶以磨光陶为主,另有泥质红褐陶。纹饰最多是磨光或素面,篮纹、方格纹较多。器类有鬲、罐、盆、壶、器盖等;商代文化层发现窑址2座,发现陶、石、骨器。陶器以泥质灰陶最多,夹砂灰陶次之,纹饰有粗绳纹等,器类可辨者有罐、盆、鬲等。
展开表格

代表人物

韩荫亭传略碑

韩荫亭(1912-1979),曾用名韩樾,邯郸田寨人,一九二九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投身革命,任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运动。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任省立十三中党支部委员,一九三一年六月任中共永年县首任县委书记,一九三二年夏任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努力创建中共组织,积极宣传抗日救亡,领导贫农团,组织过工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中共永年县委军事委员,永年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三支队营长和营教导员。他率部在广阔的平原上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伪的嚣张气焰。收复永年城,受到邓小平表彰。率部参加漳南战役、香城固伏击战,受到刘伯承称赞。1939年5月和赵海枫偷袭广府城日军时韩荫亭受伤,后脱离部队在家乡组织自卫团进行抗日,率部参加马军营伏击战,围堵顽敌石友三战斗,东辛寨战斗,袭黄粱梦车站,袭日军警备所。1940年10月接受党的指示,打入敌营,坚持抗日斗争。韩荫亭利用身份之便,随时除奸杀敌、制造敌匪矛盾,促其自相残杀、甘冒生命危险,掩护军区首长、勇担护送任务,及时提供情报、除掉反共顽匪,营救我方人员等传奇活动,受到了八路军首长宋任穷、陈再道、高厚良等高度评价。一九四五年八月后任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独立三团团长,率部歼灭日伪军,解放临洺关,解放永年城,配合主力解放邯郸。一九四七年南下作战,屡立战功。解放后,历任广东省农垦厅副厅长等职,为祖国建设做出了贡献。一代英豪韩荫亭于一九七九年三月在广州逝世,国家领导人王震、赵紫阳等同志送了花圈,国家农林部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600多人参加了韩荫亭同志的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