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区,广东省汕头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汕头市东北部,韩江三角洲出海口,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西北界潮州市潮安区,西南毗邻汕头市龙湖区,东南与南澳县隔海相望。北回归线横贯区境,总面积345.2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澄海区共辖3个街道、8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澄海区常住人口为874444人。 

澄海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华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重要节点,樟林古港作为红头船的启航圣地,是海外侨胞心中的“精神家园”和寻根基地,是红头船的故乡。澄海人侨居海外历史悠久,海外华侨华人遍布全球众大洲,陈慈黉故居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是潮汕乃至全国少有的珍稀历史遗存,是潮汕华侨文化的一个缩影。 

澄海区是“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玩具制造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唯一被认定的“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玩具礼品出口基地”。 

2021年10月,入选“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榜单。

中文名

澄海区

邮政区码

515800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部

面积

345.23平方千米

人口

874444人

方言

潮州话-韩江小片-澄海话

电话区号

0754

政府驻地

澄华街道文冠路

下辖地区

8个镇、3个街道

车牌代码

粤D

外文名

Chenghai District

机场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火车站

潮汕站

著名景点

秦牧故居

行政类别

市辖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代码

440515

所属地区

广东省汕头市

地区生产总值

460.6亿元(2020年)

区长

胡记杰

区委书记

王楚彬

历史沿革

澄海区主要地域原属潮州澄海县,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历史悠久。

夏、商、周三代属百越地,夏商之际属海阳国(南瓯国)。

秦汉三国属广州南海郡揭阳县。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析南海郡置东官郡,将揭阳县划分为海阳、潮阳、绥安、海宁4县并入东官郡,澄海地域属东官郡海阳县。东晋义熙九年(413年)析东官郡置义安郡,以秦汉揭阳县境置义安郡,郡治海阳县(在今潮州市),析海阳县北部置义招县,义安郡管辖海阳、潮阳、海宁、绥安、义招5县,澄海地域属义安郡海阳县。

南朝南齐时,析义安郡海阳县北部置程乡县(梅县建置之始),程乡县境今梅县、蕉岭、平远全部及丰顺部分,义安郡管辖海阳、潮阳、海宁、绥安、义招、程乡6县,澄海地域属义安郡海阳县。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原义安郡境置潮州,潮州管辖海阳、潮阳、海宁、绥安、义招、程乡6县,澄海地域属潮州海阳县。

唐承隋制,澄海地域仍属潮州海阳县。

五代十国时期属南汉国。

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割海阳县永宁、崇义、延德3乡置揭阳县,原澄海县的蓬州、鳄浦、鮀江3都,为揭阳县所辖;上、中、下外莆和苏湾4都,仍属海阳县所辖。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潮州为潮州路总管府,隶属广东道,潮州路仍辖海阳、揭阳、潮阳、程乡4县,仍辖“潮州三阳”(海阳县、揭阳县、潮阳县),澄海地域属潮州路海阳县。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析海阳县太平乡之宣化、信宁,光德乡之氵恋州、清远、弦歌,怀德乡之秋溪、隆眼城、苏湾等8都新置饶平县,其时苏湾都属饶平县所辖。此时澄海地域分属海阳、揭阳、饶平3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八日,割海阳县怀德乡之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3都,揭阳县延德乡之鮀江、鳄浦、蓬州3都,饶平县之苏湾都共7都,置澄海县,隶属潮州府,其县治设于下外莆之辟望村(今澄城)。

清康熙五年(1666年),澄海因朝廷靖边海禁迁界而裁撤,这是澄海历史上第一次撤县。至康熙八年3月,澄海才恢复建制。复县后,疆界一直不变。清咸丰八年(1858年),辟鮀浦司之“沙汕头”为通商口岸,称“汕头埠”,属澄海县鮀浦司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澄海县成立澄海县政府,隶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三年,澄海县隶属潮遁道。民国九年,隶属潮海善后处。民国十年,汕头成为独立城市,遂与澄海分治。民国十四年,隶属东江行政善后处,后改为东江行政委员公署;民国十七年,隶属东江善后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隶属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隶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七月,日本侵略者于澄城设立伪澄海县治安维持会,民国二十九年一月,改为伪澄海县政府。民国三十六年,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会同汕头市政府、澄海县政府勘定划大窖以南地方,韩江东岸之华坞、龙眼、长厦、新湖、陵海等村归汕头市。日本投降后,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六区。1949年四月,广东全省扩编为15个行政区,潮汕各县划为第七、第八两个行政区,澄海属第八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25日,成立澄海县人民政府,隶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1950年2月起属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起属潮汕专员公署。1952年,澄海县隶属广东省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5年3月14日,澄海人民政府改为澄海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澄海县隶属汕头专员公署。1958年9月12日,成立澄海县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59年1月24日,澄海县建制撤销,县地并入汕头市郊。同年11月13日,澄海县恢复建制,复称澄海县人民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1967年3月25日,成立澄海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5日,成立澄海县革命委员会,先后隶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1日起,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同年12月21日,撤销澄海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澄海县人民政府。1983年12月起实行市管县,澄海县归汕头市管辖。1994年4月18日,撤销澄海县建制,设立澄海市(县级),由汕头市委托代管;澄海县人民政府改称澄海市人民政府。2003年1月29日,撤销县级澄海市,设立汕头市澄海区,归属汕头市管辖,原行政区域划出新溪、外砂两个镇归汕头市龙湖区;澄海市人民政府改称汕头市澄海区人民政府。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澄海区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出海口,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邻汕头市龙湖区,东南与南澳县隔海相望。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41′—116°54′,北纬23°23′—23°38′之间,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27.85公里。

地形地貌

澄海区

澄海区地处韩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的平原占总面积81.9%;海拔10米以上的丘陵台地占8.5%;水域占9.6%,素有“一山一水八分地”之称。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北部为莲花山区,占地25平方公里,主峰高562米,为全区最高峰。除莲花山外,还有龙船岭、象山、三髻山、仙门山、观音山、凤山冈、管陇山、南峙山、大山、神山、许石山、西山、黄子佃山等13座丘陵,自东向南依次分布。境内平原被丘陵地带和东里河、莲阳河、外砂河分隔成苏北、苏溪、上华、隆都4大片,东部有六合滩、利丰沙和红肉埕沙。澄海濒临海洋,海岸线长54.3公里,属沙坝泻湖海岸,海堤长46.25公里。南部有大莱芜和小莱芜两座半岛及屐桃屿;东面海中有五屿(西屿、破屿、尖担屿、大屿及东屿)和四礁(马礁、东锚礁、礁仔及南锚碓)。气候特征

澄海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半年受极地冷高压控制,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的影响,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天气高温多雨,呈现雨热同季的特点。四季变化趋于缓和:春季气温回升早,夏季漫长,秋季降温比较迟,冬季温和。年平均气温21.2~21.7℃,7月最热,1月最冷。近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991年12月29日,为0.1℃;最高温度出现在2002年7月4日,为39.8℃。年日照时数为1798~2623小时,平均2176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是7月,高值时段在7~10月;日照时数最少是2~4月份。1979~2002年平均降雨量为1506毫米,降雨多集中在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1%。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1年,澄海区土地面积378.35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22.1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8.7%;建设用地95.97平方公里,占25.37%;未利用地60.28平方公里,占15.93%。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澄海区陆地有储量的矿产20余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钨、锡、铋、铜、铅、锌、钴、金、银及锆英石、钛铁矿,以钨、锡为多,有钨矿区1处,锡矿区两处,锡矿点4处。莲花山钨矿床分布于山顶和北西坡,矿区面积3平方公里。非金属矿产较少,主要为耐火粘土、钾长石以及花岗岩和砖瓦用的粘土等。

生物资源

澄海区主要经济作物为花生及蔬菜,蔬菜有萝卜、芥菜、芥蓝菜、蕹菜(通心菜)等。

野生动物种类不多,家养动物以禽类为主,以狮头鹅最为有名,被誉为“百禽之王”。有鱼类470多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鳗鲡(苗)、紫菜、青蟹、银鱼、牡蛎、文蛤、海蜇皮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澄海区共辖3个街道、8个镇、有137个村、47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澄华街道。

凤翔街道澄华街道广益街道东里镇
盐鸿镇莲华镇溪南镇隆都镇
莲上镇莲下镇上华镇

人口民族

澄海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澄海区常住人口为874444人。[3]

截至2018年末,澄海区户籍数187003户,同比增长0.26%;户籍人口787675人,同比增长0.3%;常住人口826939人。

2017年年底,全区总户籍151565户,总人口79.7万人;全区常住人口83.0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共有民族44个,计80.04万人。其中,汉族79.61万人,占99.5%;43个少数民族共4256人,以壮族、苗族、布依族为多;另有未识别民族8人,原外国籍人加入中国籍2人。

政治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王楚彬[8]
区委副书记胡记杰、佘辉滨[8]
区委常委王楚彬、胡记杰、佘辉滨、谢彦、蔡南、张炎坤、郑奕庭、陈锭勤、陈巧丽、郑坚炜、李文胜[8]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永彤[7]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树峰、林忠标、章奕群、卢伟波、陈永得、陈斯忠[7]
展开表格

经济

综述

2011年,澄海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0.33亿元,较2010年增长13.2%。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9.5:58:32.5调整为9.24:59.46:31.3。一般预算收入13.16亿元,增长2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较2010年增长12.6%。全年完成投资总额45.8亿元,较2010年增长40.3%。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农村投资分别较2010年增长51.4%、55.5%和49.3%。

2011年,澄海区全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5.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9.4%。

澄海区

2016年,澄海区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5亿元、比增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6亿元、比增5.6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03亿元、比增12.4%,农业总产值65.5亿元、比增3.5%,外贸出口总额103.3亿元、比增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9亿元、比增12.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4.7亿元、比增21.3%。

2017年,澄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8.54亿元、比增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5亿元、可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90亿元、比增12%,农业总产值68.01亿元、比增3.5%,外贸出口总额109.01亿元、比增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68亿元、比增1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0亿元、比增29.25%,三产比例优化为8:54.7:37.3。

2018年,澄海区生产总值5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6.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6万元,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200.55亿元,增长2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31亿元,增长9.1%。外贸出口额101.8亿元,下降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24万元,增长1609.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6亿元,增长8.9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增长8.6%。

2020年5月,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发布,澄海区排名第16位。[1]

2020年,澄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8.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2亿元,农业总产值79.7亿元,三产比例为8.8:51.4:39.8。

第一产业

2017年,澄海区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1.15万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新增区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区镇村全覆盖,区被列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

2018年,澄海区第一产业增加值35.19亿元,增长4.9%。

第二产业

2017年,澄海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超45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6家,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个,新增专利申请5240件、专利授权4344件,累计分别达到40254件、31898件,新增有效注册商标2491件、省著名商标4件,累计达到27659件、64件,新增市场主体12931户、同比增长72%,累计达到64414家,新增“个转企”167家、“四上”企业79家,新增A股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全区上市和上板企业分别增至10家和28家,均居全市首位。

2018年,澄海区第二产业增加值295.07亿元,增长9.2%(工业增加值282.6亿元,增长9.2%)。

第三产业

2017年,澄海区全年旅游人数超350万人次、收入21.6亿元。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76.79亿元、同比增长10.2%,对GDP贡献率达49%。

2018年,澄海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88.7亿元,增长3.4%。

文化

侨乡侨情

澄海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重要节点,是红头船的故乡。澄海人侨居海外历史悠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超过100万人,侨居地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柬埔寨、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众大洲,主要集中在东南亚。

非遗文化

西门蜈蚣舞

蜈蚣舞是一项广场性的大型动物舞蹈,由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澄海西门乡人陈成锦与好友石文勇首创,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不断演化完善,在研究潮汕传统文化和祭拜民俗中有特殊历史价值。2008年6月,蜈蚣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剧

潮剧,由南戏演变而来,是潮汕的地方戏,也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全国十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全国艺苑奇范,获得海内外广泛的好评。其突出特点是:优美抒情,潮汕味浓,有大批优秀剧目,独特表演艺术和著名演员。有多部潮剧拍成电影传遍国内海外。澄海潮剧团也多次赴国内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丑戏的表演艺术更是脍炙人口。

版画

长期以来,澄海充分发扬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艺人才资源,积极开展潮乐、舞蹈、灯谜、绘画、书法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一个知书达礼、文化昌明的良好社会氛围。澄海群众性版画创作活动更具有优良的传统。1983年澄海成立版画会,潮汕版画会也设于澄海。有近30多件版画作品被选送日本、泰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有9件版画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辽宁美术馆所收藏;还有300多件版画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版画艺术》等全国30多家报刊。

澄海灯谜

灯谜源于古代隐语,是斗智炫巧的文化活动,到明清时代,已发展成为澄海当地风俗文化。1999年,澄海市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灯谜艺术之乡”。2000年5月,澄海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灯谜艺术之乡”。2008年6月,澄海灯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方言俚语

澄海区地方方言为澄海话,是潮汕话的一个方言点。潮汕话是闽南语系的一个支系。澄海话以原县城的话为代表,它具有18个声母和78个韵母,单字声调共有8个。澄海话一是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二是具有大量的当地方言词语;三是存在一些外来的特殊词语(如古台词语、外国语和粤方言词语)。澄海话在词法、句式等方面不少也具有地方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后,普通话在澄海逐步推广。

名优特产

澄海区特产有:老山合猪头棕、公固鹅肉、樟林林檎、白沙狮头鹅、莱芜紫菜等。

交通

截至2011年,澄海区主要交通包含:国省道里程42.15公里,其中,国道324线澄海盐鸿九溪桥至龙湖区下埔小桥28.257公里,省道335线澄海樟林至潮州界6.266公里,县道063线7.026公里和062线1.2公里。

澄海区历来是粤东、闽西南和赣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G324线和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纵穿区境。

社会

教育

2011年,澄海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18.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省督导验收,区实验高中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终期督导验收。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晋级省重点中职学校。投入4457万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职教中心、实验高中、凤翔中学、澄华中学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东里中学教学楼竣工交付使用。

2018年,澄海区学前教育入学率达到100%,6岁龄幼儿入园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全区小学毕业生11068人,区初中毕业生7519人。

2019年,澄海区投入教育各类补助资金659.5万元,建设了澄海中学白沙校区二期、澄海实验学校宿舍楼、东里中学宿舍楼扩建等工程。全区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88.9%。实施“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公开招聘教师211人,成功承办第34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区有各类学校共计142所,其中省级示范校10所,市级示范校14所。

医疗卫生

2019年,澄海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区中医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区人民医院异地(整体)搬迁新建项目加快推进,东里中心卫生院、溪南镇卫生院升级改造进展顺利,完成76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分别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市中医医院成立医联体,汕头大学医学院基层医师发展项目落户澄海区。

科技

2011年,澄海区共培训农村种养能手和农业科技带头人1000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新扩建9个镇级文化服务中心,区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区文化馆晋升为国家二级馆。建立澄海版画基地,举办首届澄海“星光杯”少儿版画创作大赛。潮剧《红头船》获省第十一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双人舞《红头船之恋》获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银奖。

2019年,澄海区完成区博物馆搬迁、区图书馆大楼修缮工程,按广东省二级文化站标准提升11个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完善升级184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隆都镇寿康里被广东省认定为潮汕历史文化传播基地。

基础设施

2011年,澄海区建成盐鸿、莲华2个省级生态示范镇、云英村等9个省级和菊池村等21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后浦村等14个区级生态文明村。新增公交线路3条,实现行政村100%通公共汽车。

社会保障

2011年,澄海区基本养老保险8102人、失业保险65510人、工伤保险63241人、生育保险60663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953人、居民医保17.9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9%。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70元和240元,五保户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和300元。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43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0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8%以内。新建城镇保障房323套,100户低保户和375户贫困户住房改造工程完成。

2019年,澄海区发放各级扶贫资金3395万元,所有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出列。全年财政民生投入35.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88%。发放低保、特困人员、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体救助补助资金5156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353万元。

旅游

概况

澄海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共25处,其中比较有名的有9处:莲华乡村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莱芜旅游度假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塔山旅游风景区、陈慈黉故居旅游区、科隆千树园、郑皇故里风景区、神山风景区、程洋冈古村落风景区、樟林古港遗址等。

澄海区

景点

莲华乡村旅游区

莲华乡村旅游区位于莲华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省首个全镇域4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大自然休闲农庄、莲花古寺和百草园等。

莱芜旅游度假区

莱芜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澄海区东部海滨,面积1.42平方公里。莱芜岛宛如神女卧波,双峰似乳,素有“向天美人”之称。“莱芜旭日”为澄海古八景之一。建于清康熙时的炮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山旅游风景区

塔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南峙山麓,占地面积2000亩。塔山古寺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有元代石观音坐像、明代窑瓷及历代摩崖石刻碑记。

陈慈黉故居旅游区

陈慈黉故居旅游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隆都镇前美村,为汕头新八景之一。陈慈黉故居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末,占地面积2.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有“岭南第一侨宅”之称。

科隆千树园

科隆千树园位于广益街道官湖社区,占地面积300亩,集休闲度假、园艺观赏、科技教育于一体。园区旁“龟山西汉建筑遗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皇故里风景区

郑皇故里风景区位于广益街道华富社区,占地面积562亩。郑皇即郑信,为公元1767年创建泰国吞武里皇朝的达信大帝。华富社区为郑皇故里,清乾隆年间,郑信亲人从泰国回到故乡兴建郑皇衣冠冢。泰国皇室、政要及旅泰华侨华人经常前来观光祭拜。

神山风景区

神山风景区位于澄华街道冠山社区,古庵成群,曲径相通,“冠山环翠”是“澄海古八景”之一。冠山书院建于明隆庆年间,为澄海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洋冈古村落风景区

程洋冈古村落风景区位于莲下镇虎丘山下。程洋冈村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历史文化遗迹有南宋丞相陆秀夫行迹、抗元义军陈吊眼营寨遗址及丹砂古寺。丹砂古寺建于明成化年间,为儒、释、道3教合一之寺观。

樟林古港遗址

樟林古港遗址位于东里镇东南面,为澄海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著名的“侨文化”旅游区。古港为清初粤东海上贸易和出洋移民的主要口岸,新兴街货栈、码头、天后宫、风伯庙、水仙寺、西塘庭园等遗址犹存,清末民初由旅外侨胞兴建的典型潮汕民宅建筑群共14座。

代表人物

澄海区著名人物有:张震、唐伯元、陈良弼、卢侗、王君实、张夔、郑信、蚁美厚、李勋、高绳芝、许士杰、蚁光炎、杨广泉、吴贯因、蔡仰高、黄际遇、杜国庠、秦牧、谢国民

李新魁、林伦伦、陈雨露、王浩真、谢易初、廖公圃等。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30日,澄海区被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二批)》。[2]

1991年,澄海区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称号。

1996年,澄海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版画艺术之乡”。

2000年,澄海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灯谜之乡”。

2003年,澄海区荣获“中国玩具礼品城”称号。

2004年,澄海区荣膺“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百强榜单”。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3月,澄海区上榜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6]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8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汕头市澄海区凤翔街道“澄海灯谜”入选。[5]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澄海区上榜,排名第27位。

2021年10月,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出炉,澄海区位列第49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