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为改革开放迈出了一大步。

201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说,2018年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12月2日起,《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12月14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8年12月18日10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同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列入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

中文名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外文名

Reform and opening up 40th anniversary

社会影响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列入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

起始时间

1978年-2018年

时间跨度

40年

背景信息

201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说,明年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1]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对受表彰个人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对受表彰的外籍人士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这次表彰是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选树褒扬改革先锋模范人物,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历史节点

标准讨论

这场讨论,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哲学宣言,不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凝聚了思想共识,而且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中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

这场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既成为改革开放的前奏,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奏,使中国在道路探索上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

这场讨论,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解放思想的力量、实事求是的精神,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演进,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过渡。

“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2018年4月,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窗口海南,习近平主席如是说。改革开放的破晓之光,同样普照改革开放再出发之路。[2]

真理标准讨论在破除思想枷锁的同时,凝练了亿万大众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共识、对改革开放的共识,促成了“人的现代化”与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同程推进。[2]

由真理标准大讨论肇始,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敢试敢闯的创新思维、开放自信的国民心理、竞争共赢的社会意识、破除积弊的思想魄力。也是由真理标准大讨论锤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化成为中国人的认识基础、精神力量、社会责任。为有源头活水来。依靠这样的共识,中国在百舸争流的世界格局里实现了后发超越,在万象一新的科技事业中创造出了大国重器,在全球治理革新的进程中贡献出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如这句话所深刻提炼的,真理标准讨论,正是一场揭示历史逻辑、推进时代潮流的过程,也是形成对历史逻辑和中国发展坚定信念的过程。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向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任务,眼前的雄奇景色、耳畔的历史长风,都在发出呼唤: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观念革新中凝聚力量,坚定被实践检验过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让曾经开启改革的巨大力量,再次为全面深化改革赋能。[2]

时代之音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1978年再次出发的中国,开始缔造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

1992年初春,新的改革瓶颈亟待破局。88岁的邓小平走向了中国南方,以其巨大的政治气魄和宽阔的历史视野,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姓社”“姓资”的辩证解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高超提炼,推动改革再入历史新境。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化纵深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着新一轮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方面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利益格局开刀,一方面致力于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300多个重大改革方案,发出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时代之音。[2]

地理坐标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

安徽小岗:1978年,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深圳:1980年,国务院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为经济特区。

北京:1988年5月10日,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北京成立。

新疆喀什:2010年5月,国家设立了喀什经济特区,带动西部地区协同发展。

上海: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

雄安新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国家级新区。

海南:2018年4月14日,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3]

文化多样

在蛇口,一块巨型的广告牌被树立了起来,上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几个大字,率先亮出了解放思想的深圳态度。这个口号也随之从蛇口走向全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及性理念。

在北京,十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在社会各界的反复呼吁下联名提案,建议设立教师节,以表征教师“应当享有的崇高社会地位”。最终,教师节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崇文重教逐渐形成社会大气候。

在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因为观众的普遍呼唤和热线点播,饱受争议的《乡恋》最终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文艺舞台上唱响。从一首歌开始,多样共融、多态共生的社会文化逐渐形成……[2]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第一阶段是1979年至1982年,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此理论源起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次大会确定了调整、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二阶段是1983年至1986年,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对“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的发展,改革实践从农村转向城市。

第三阶段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第三阶段是1987年至1992年。1987年,中央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理论,这是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突破了改革初期计划与市场各分一块的老框架。

第四阶段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阶段是1992年至2003年,中央提出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开创了经济体制改革新实践。

第五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阶段是2003年至2012年。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框架”发育程度较低,仍不健全。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改革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

第六阶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阶段是2012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4]

改革开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5]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的豪迈宣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6]

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大部制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司法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价格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改制、股份制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

能源体制改革

税制改革(

营业税改增值税

开放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大连金普新区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区成立、云南滇中新区获批成立,2015年12月哈尔滨新区成立,2016年2月长春新区成立,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成立。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自由贸易区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影响与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爆发的最根本源泉是来自于被承认并唤醒了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从食物生产供应到就业住房,人从计划经济制度下被动的“口”,变成了市场经济时代能动的“手”。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据取消了、农村人口进城打工的限制取消了、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废除了,而粮食蔬菜供应增加了、就业问题解决了、收入大幅度增加了。[7]

改革开放40年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关于党的建设、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每一个问题的展开和推进,都始终贯穿着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中,在将实践成果系统化、理论化的进程中,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齐头并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

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两个纪念节点的“汇合”,让中国社会有了回望与前瞻的历史契机。2018年11月28日,“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召开,提出开放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民生大幅度改善,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创新。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8]

经验与启示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中国40年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极大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给世界带来深刻启示,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改革开放带给世界的启示是根本性、长远性的,也是理论性、思想性的,这可以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加以分析。

社会主义与落后生产力基础

社会主义虽然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完全可以发挥出巨大优越性。

社会主义国家

大多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在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上实现了跨越,但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不高。中国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具有巨大优越性这一命题从“应然”变为“实然”。改革开放极大激活并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一旦被注入现代化的各种元素,必然带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一旦聚焦于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必然产生巨大成效,充分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在

社会主义本质

要求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成果又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是在生产力落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但改革开放孕育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发挥出巨大优越性。

社会主义从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充满了艰难曲折。一些人囿于意识形态偏见,给社会主义贴上封闭僵化、贫穷落后的标签。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中国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力驳斥了西方意识形态偏见,使社会主义在21世纪展现出全新气象,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充满了生机活力。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全可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与活力。

在历史上,市场经济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正如马克思、

恩格斯

所讲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却难以掩盖其内在矛盾和严重弊端:

生产社会化

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收入分配不公带来严重贫富分化,对利润的偏执追求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资本的贪婪导致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取代,等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分析早已告诉世人,资本主义不能克服反而会放大市场经济的种种局限。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遵从社会主义逻辑的。中国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为主攻方向,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通过引入市场经济提升了财富创造效率,同时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具有根本性意义的一点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原来对市场经济社会制度属性的狭隘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着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旨归的市场经济,因而能够消除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资本的任性与疯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表明,市场经济绝不是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种模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和超越,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

发展中国家的角色

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要求不断完善全球治理。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动能,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实践证明,全球治理单靠发达国家难以为继,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必须走和平之路,不能走对抗与霸权之路;全球治理不能搞

单边主义

,必须坚持

多边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倡导

国际关系民主化

,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

联合国

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完善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理念。

在全球治理中只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才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9]

面临的挑战

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关口。改革开放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

向内看,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势在必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迫切。

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地区冲突频发,极端主义威胁蔓延;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的国际竞争形势逼人,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捧杀唱衰中国的论调此起彼伏。

在创造了“中国崛起”的世界奇迹后,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正在成为阻碍改革开放步伐的“绊脚石”,利益固化藩篱更是频频触动社会稳定发展的“警报器”。[10]

纪念活动

2018年11月13日上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11]11月30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开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全面上线。[12]

2018年11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7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5枚,双色铜合金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13]

[14]2018年12月18日10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5]

2018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16]

影视作品

2018年9月报道,由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远去的牧歌》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该片讲述中国哈萨克族牧民世代四季转场游牧,逐水草而居,改革开放后,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崭新变化的故事。[17]

2018年12月2日起,《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18]

2018年12月10日起,《改革开放 关键一招》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19]

2018年12月17日-24日,八集纪录片《四十不惑》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推出。该片集中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成果,节目通过百姓的梦想、奋斗、工作、情感、观念等亲身经历的故事,展现了我国四十年的沧桑巨变。[20]

出版作品

2018年12月16日报道,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1]

2018年12月18日,为了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改革开放先锋人物事迹,中央有关方面组织编写了《改革先锋风采录》一书,将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22]

诠释

国计,民生;民生,民心。如果把40年改革开放浓缩成一首壮丽诗篇,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题眼”;如果将4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给中国梦绘一幅通景画卷,民生也依然是生动传神的“点睛之笔”。[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