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首府南宁市东南部。现辖蒲庙镇、新江镇、百济镇、那楼镇、中和镇5个乡镇和新兴产业园,全城区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332280人。邕宁区坐拥邕江、八尺江之畔,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节点,也是南宁市向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向南连接北钦防的重要城区,更是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邕宁交通便利,有南北高速、环城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和沿海铁路、南宁地铁2号线、4号线、疏港大道经过,自治区“五网”建设规划在建的南宁至玉林、南宁至湛江、南宁至北海等高速公路建设将途径邕宁;水路有邕江自西向东流经,可通航3000吨级货轮直达广州、香港等地区。[3]

千年古县,十载新区。邕宁历史悠久,自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始建晋兴县起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县治均设在南宁城内,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将南宁城及附近村从邕宁县划出,成立直辖广西省的南宁市,1950年2月8日广西省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市,邕宁县府于1950年12月后迁往蒲庙。2005年3月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邕宁进入撤县设区的发展新历程。

2018年12月12日,被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中文名

邕宁区

下辖地区

5个乡镇和新兴产业园

别名

邕宁

地理位置

南宁市东南部

面积

1255平方公里

人口

332280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方言

粤语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70.95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771

外文名

Yongning Area

车牌代码

桂A

邮政区码

530200

机场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

火车站

南宁站

著名景点

五圣宫

行政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行政区划代码

450109

壮文名称

Yunghningz Gih

政府驻地

蒲庙镇红星路18号

历史沿革

沿江居住的蒲庙镇

秦以后,今邕宁地属西瓯、骆越地。秦属桂林郡辖地。

汉属郁林郡领方县及合浦郡治合浦县辖地。东汉因之。

三国时代,今邕宁地属吴国辖地。东、北、西境属吴置郁林郡临浦县,南境属合浦郡合浦县。

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先设晋兴郡,后置晋兴县,属之。南北朝的宋、齐、梁、陈仍基本沿袭。

隋罢晋兴郡为晋兴县,属简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晋兴县为宣化县,属郁林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此置南晋州,初领宣化一县,五年析宣化置武缘、晋兴、朗宁、横山四县。(乾元后省横山)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邕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永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邕州。长庆二年(822年)于此设邕管经略使。宣化县属之。

宋开宝四年(971年)更晋兴为乐昌,六年省朗宁入宣北,封陵入武缘,如和入宣化。此间,州、郡、及宣化县治均在南宁。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邕州改为邕州路。泰定元年(1324年)又改为南宁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南宁路改为南宁府。清代仍沿袭,宣化县属之。

民国时期的邕宁邮戳

民国2年(1913年)6月废府改道,宣化县改为南宁县,隶属邕南道。民国3年(1914年)1月改称邕宁县。邕宁县得名之始并延续至今,隶属南宁道,列为甲等县。民国15年(1926年)10月裁道,直属广西省府。民国19年隶属南宁民团区,后设置南宁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改隶该公署。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25日邕宁县人民政府在南宁宣布正式成立,县府设在今南宁市糖纸厂。1950年12月,县府从南宁迁至蒲庙,设在今人民医院。1951年8月县府迁往五塘,设在今五塘中心小学。1953年1月县府由五塘迁返蒲庙。1951年,邕宁县隶属南宁专区(后改宾阳专区迁往芦圩)。1952年7月,邕宁县改置邕宁专区,12月,设置广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区(1956年3月20日将区改称州),邕宁专区属之。1953年撤销邕宁专区,邕宁县属桂西僮族自治区。1958年3月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后(1965年10月12日将“僮”字改“壮”字),废州设署,邕宁县隶属邕宁专员公署(1958年11月更名为南宁专员公署,1971年专区改为地区)。1983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归属南宁市。

1996年,邕宁县面积4672平方千米,人口约87万人。辖15个镇、6个乡:蒲庙镇、五塘镇、苏圩镇、吴圩镇、良庆镇、那马镇、那楼镇、南阳镇、伶俐镇、刘圩镇、四塘镇、昆仑镇、大塘镇、南晓镇、那陈镇、百济乡、新江乡、镇龙乡、中和乡、长塘乡、延安乡。县政府驻蒲庙镇。

2000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延安、新江、长塘等3个乡改为镇建制,各乡改镇后原辖行政区域不变(桂政函[2000]129号)。

2002年末,邕宁县面积4725平方千米。总人口92.6万人。辖18个镇、3个乡:蒲庙镇、良庆镇、吴圩镇、苏圩镇、延安镇、四塘镇、五塘镇、昆仑镇、长塘镇、伶俐镇、南阳镇、刘圩镇、那楼镇、新江镇、那马镇、大塘镇、南晓镇、那陈镇、中和乡、镇龙乡、百济乡。共213个行政村、35个居委会。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93.08万人。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938834人。南宁市大沙田经济开发区(北区、南区2个居委会)、南宁市沿海走廊经济开发区、南宁市仙湖开发区在辖区内。

2004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79号)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邕宁县,设立南宁市邕宁区。将原邕宁县的蒲庙(不含莫村)、新江、那楼、镇龙、百济、中和6个乡镇划归邕宁区管辖,邕宁区人民政府驻蒲庙镇。将原邕宁县的四塘、五塘、昆仑3个镇划归兴宁区管辖。将原邕宁县的长塘、伶俐、刘圩、南阳4个镇和蒲庙镇的莫村划归青秀区管辖。将原邕宁县的吴圩、苏圩、延安3个镇划归江南区管辖。将原邕宁县的那陈镇、大塘镇、南晓镇、那马镇、良庆镇(以及大沙田开发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划归良庆区管辖。

2005年3月18日,邕宁县撤县设区,邕宁区正式成立。

2004年末,邕宁区总人口31.6万人。辖蒲庙、新江、那楼、镇龙、百济、中和6个乡镇。

2005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南府发[2005]70号):撤销镇龙乡建制,整体并入那楼镇,扩大那楼镇的管辖范围。调整后的那楼镇管辖罗马、那盆、那头、屯六、那旺、屯了、中山、那务、坛墩、坛垌、河浪、华佳、那利、三江、那文、那他、那丰、那良、屯良、棠梨等20个村和那楼、镇龙2个社区,总面积354.2平方千米,人口8.77万人。那楼镇人民政府驻那楼社区。7月,正式撤销镇龙乡,并入那楼镇。

2013年5月10日,百济乡撤乡建镇,原行政区域不变。邕宁区由原来管辖的三镇两乡变为管辖四镇一乡。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邕宁区地处“南宁盆地”东南部,总的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由西向东倾斜。地貌大体分为山地、丘陵、平原3个类型:其中,丘陵面积最大,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2%;平原次之,约占24%;山地较小,占14%。但山地对自然景观和各地理要素影响很大。

气候特征

邕宁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干湿分明,日照强,霜期短,冰雪罕见。全年的气候变化是:2~3月为冷暖空气频繁交替期,常有低温阴雨天气;4~5月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的影响,易有春旱发生;6~8月是夏季风极盛时期,多受台风侵袭,易有洪涝发生;9~10月暖湿气团逐渐撤出大陆,雨量锐减,易有秋旱发生;11月~次年1月,主要受大陆变性冷高压控制,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时期。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邕宁区境内林木主要有松树、桉树、樟树等,以马尾松、湿地松和速生桉树居多。据邕宁区农林水利局统计,2013年邕宁区林地面积4.74万公顷,森林面积4.2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67万公顷、国灌林面积4490.20公顷、农地经济林面积1.30公顷、农地竹林面积8.10公顷、四旁(屋旁、路旁、水旁、田旁)绿化面积1141公顷,森林覆盖率34.34%。活立木积蓄量225.62万立方米。

动物资源

邕宁区动物资源丰富。水产品主要有鱼类、虾蟹类、蚧贝类。鱼类品种有近百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草鱼、鲤鱼、罗非鱼、鲮鱼、胡子鲶、赤眼鳟、大口鲶、黄颡鱼、鲶鱼、大眼红鱼、鲂、鳊、光倒刺鲃、倒刺鲃、泥鳅、斑鱼、黄鳝等五十多种。虾蟹类有罗氏沼虾、龟、鳖、田螺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其中鸡的主要品种有本地土鸡、三黄鸡、烟霞鸡、天露麻鸡、天露黑鸡、矮脚黄鸡、青脚麻鸡、竹丝鸡、乌皮麻鸡等,鸭品种主要有樱桃谷肉鸭、番鸭、芝麻鸭等,鹅品种主要有阳江鹅、狮头鹅、朗德鹅等。其他禽类还有家养的肉鸽、鹌鹑等。牲畜主要有猪、牛、羊,其中猪主要品种有长白猪、杜洛克猪、陆川猪、大花白猪、文昌猪、巴马香猪、野猪等,牛品种主要有德黄牛、摩拉水牛、尼里水牛等,羊品种主要有波尔山羊、马山黑山羊等。其他的牲畜有肉用的家兔等。

矿藏资源

已探明邕宁区矿产资源种类有13种。其中: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砂岩,水泥配料用泥岩(黏土)、砂石、高岭土,砖瓦用页岩、无烟煤,金属矿有铅、锌、铜、重晶石、铀等。

行政区划

2017年,邕宁区管辖蒲庙镇、那楼镇、新江镇、百济镇、中和乡等5个乡镇和新兴产业园,其中蒲庙镇和那楼镇为特大型乡镇,百济镇和中和乡为大型乡镇,新江镇为中型乡镇;含4个城市社区,5个农村社区,65个村委会,455个自然坡(屯),2475个村(居)民小组。

2015年邕宁区行政区划概况

乡镇社区数(个)村委会数(个)自然坡数(个)村民小组数(个)总面积(平方千米)年末人口(人)乡镇政府驻地
蒲庙镇417160796250142534蒲津社区
那楼镇2209271935495085那楼社区
新江镇186122016533129新江社区
百济镇11310540831048392百济社区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全城区户籍人口36.04万人,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城镇人口14.79万人,乡村人口21.25万人。全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6.6‰。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邕宁区常住人口为332280人。[2]

民族

邕宁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仫佬族、侗族、回族、满族、藏族、毛南族、土家族、布依族、水族、黎族、京族、彝族、蒙古族、白族、朝鲜族、傈僳族、仡佬族、傣族、土族、羌族、景颇族等25个民族。2013年末,全区总人口34.81万,其中少数民族33.09万,占全区的95.06%。

政治

党政机关

中国共产党邕宁区委员会

:2013年,下辖基层党(工委)13个:蒲庙镇党委、那楼镇党委、新江镇党委、百济镇党委、中和乡党委、直属机关党工委、新兴产业园区党工委、经贸党委、教育党委、公安分局党委、农林水利局党委、供电公司党委、卫生党委。区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直属机关党工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委员会等9个党委工作部门。

邕宁区人民代表大会:

2013年邕宁区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6个,其中区人民代表大会1个,乡镇人民代表大会5个。设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下设有办公室和法制工作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4个工作机构。

邕宁区人民政府:

成立于2005年3月,办公地址在蒲庙镇红星路18号。邕宁区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机构6个,其中区政府1个。镇政府4个,乡政府1个。区政府设办公室、发展改革局、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局、教育局、扶贫科学技术局、民族事务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农林水利局、文化新闻出版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审计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局、法制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23个行政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有招商促进局、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二轻集体工业联社、房屋和征地拆迁办公室、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业发展办公室、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等8个,管理事业单位有:供销合作联社、政府集中采购中心、土地储备分中心等3个。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邕宁区委员会:

区政协组织1个,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下设办公室、综合专门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工作机构。

政法军事

政法:

中共邕宁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位于蒲庙镇红星路18号。2017年末,全区有人民法庭1个,即那楼人民法庭;1个派出乡镇检察室,即那楼镇检察室;公安派出所6个,分别是蒲庙(城关)派出所、龙岗派出所、那楼(镇龙)派出所、新江派出所、百济派出所、中和派出所;司法所5个,分别是蒲庙镇司法所、那楼镇司法所、新江镇司法所、百济镇司法所、中和乡司法所。

交通警察:

辖区内有南宁市公安局交警三大队,下设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管理和交通安全宣传3个中队。

人民武装:

邕宁区人民武装部下设5个乡镇武装部。

经济

综述

2021年,邕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95亿元。[5]

2020年,邕宁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2.11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85.3亿元,增长5.1%。[3]

2019年,邕宁区地区生产总值15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477元。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6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0.65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80.4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1.7:26.3:52。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7.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全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385元,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33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32.66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5.2∶22.5∶42.3。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6.7%、21.3%和6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4、2.08和6.07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收入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09%,其中税收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5.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6亿元,增长5.5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69亿元,增长17.23%。各项民生支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教育支出3.15亿元,增长1.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4亿元,增长13.1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3.29亿元,增长36.31%;农林水事务2.72亿元,增长52.27%。

第一产业

产值:2016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5%(上年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24.44亿元,增长4.71%;林业产值1.22亿元,增长34.26%;牧业产值18.13亿元,增长2.42%;渔业产值1.37亿元,增长5.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亿元,增长4.52%。

农作物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14.49万吨,增产0.6%;蔬菜产量27.13万吨,增产11.28%;水果产量5.06万吨,增产13%;甘蔗产量104.97万吨,增产3.9%;果用瓜产量7.31万吨,下降1.68%。

养殖业产品产量:全年肉类产量6.18万吨,比上年增长0.51%,;生猪出栏26.22万头,比上年下降3.96%;禽蛋产量0.07万吨,下降2.11%;水产品产量1.39万吨,增长5.79%。

第二产业

邕宁县解放前只有个体和私营手工业。清朝末年,全县形成棉织、打铁、车缝、皮革、砖瓦、酿造、爆竹等行业。民国期间,据广西统计局调查,民国21年(1932年),按当时辖区计算,全县有手工业1036户,从业人员3308人,年产值201万元(国币),主要产品皮鞋销往广东、香港,土白布、爆竹、陶器销往越南和左右江一带。日军侵华期间,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恢复缓慢,据县政府统计提要载:民国34年,全县有电力、自来水、碾米、印刷、纺织、卷烟、烟丝、酒精、肥皂、机修等小工厂139家,多集中于县城(今南宁市),有手工业355家。解放前夕,全县有个体手工业2474户,从业人员4046人,年产值400多万元(国币),可分为23个行业,较大的行业是打铁、车缝、陶器、棉织。解放后,1951年开始有国营工业,1954年开始建立集体工业,1986年开始兴办中外合资企业,国营工业至50年代末已跃居主体地位。工业生产普遍使用动力机械,但仍保留必要的手工操作。195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8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299万元的3.4%。至1990年,有工业企业126家,从业人员1.5万多人;工业产值54153万元(按不变价计算),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129359万元的41.9%;工业主要门类有食品、建材、煤炭、化学、机械、印刷、造纸,大宗产品有机制糖、水泥等。

工业:2016年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34.99亿元,比上年增长33.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亿元,增长35.56%;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0.72%,股份制企业增长4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2亿元,增长20.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2%,拉动经济增长1.78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全城区规模以上轻工业产值完成0.9亿元,同比下降36%;重工业完成32.1亿元,同比增长39.94%;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2.72∶97.28,重工业产值比例高于轻工业94.56个百分点。

全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4;利税总额1.04亿元,下降25.23%,其中,利润总额0.51亿元,下降38.7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6.2%。

第三产业

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53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3亿元,增长1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35亿元,增长9.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97亿元,增长19.3%。全年商品销售总额45.02亿元,比上年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2016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18亿元,同比增长37.36%。其中:项目投资完成73.17亿元,同比增长21.48%;房地产开发投资103.01亿元,同比增长51.43%。民间投资105.74亿元,同比增长38.55%;工业投资11.46亿元,同比下降28.3%;技术改造投资8.26亿元,同比下降43.08%。房地产销售面积完成99.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38%。

2016年全年实际到位内资30.75亿元,增长23%。直接利用外资额1860万美元,增长12.72%。

文化

综述

邕宁县民间文艺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极富有民族特色。民间戏剧除外地流入的邕剧、粤剧外,还有山歌剧、师公剧,采茶戏等;民族舞蹈有春牛舞、斑鸠舞、白鹤舞、师公舞、采茶舞等;民歌歌种繁多,异采纷呈,其中“了罗”山歌的还球歌圩,闻名遐迩。流行于民间的故事、歌谣、谚语、歇后语也相当丰富。

文物古迹

邕宁区有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顶狮山遗址,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五圣宫,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5处,即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雷婆岭摩崖石刻、徐汉林烈士陵园、北帝庙、那莲戏台、新江古桥(皇赐桥)。有17处南宁市不可移动文物:团阳杨宅、那蒙滕氏古宅、康浪平烈士纪念碑、定甲古民居、北觥古民居、那莲正码头、那莲社坛码头、镇龙大烟囱、华康郑氏古宅、华康郑氏大宅、灵西(百济)革命烈士纪念碑、仁里陆氏古宅、那晓炮楼、梁村古宅、镇龙那佃古宅、那楼革命烈士陵园、那楼战斗纪念碑。

戏剧

粤剧:

为县内城乡流行最广泛的剧种。清末民初,已有广东粤剧戏班“得得声”、“华隆兴”等到蒲庙演出。民国初年,蒲庙、新江、刘圩、大塘、南晓等地,已有业余粤剧戏班组织。抗日战争期间,来邕下乡演出的广东粤剧戏班(被戏称为“钻山班”)有个别艺人如难民李、谭少珊等流落本地,以传艺糊口,为传播粤剧艺术出了力。解放后,全县城乡业余粤剧团迅速发展。演出剧目除传统古装戏外,还有大量新编古装及现代粤剧,如解放初期的《九件衣》、《血泪仇》、《小二黑结婚》、《愁龙苦凤两翻身》;60年代的《山乡风云》、《李双双》、《打铜锣》、《补锅》等。一些剧团为配合中心工作,还自编自演现代小粤剧。

师公戏

流行于那陈、大塘、南晓、中和、伶俐、蒲庙、良庆等地。师公戏由跳神驱鬼的师公舞(唱师)演变而来,用平话演唱,亦称平话戏,多在中秋、重阳等“大排”节日演出,以祝贺丰年,也有应邀为婚嫁、贺寿、新居落成等喜庆活动演出助兴的。初期的师公戏表演形式简单,唱腔单调。伴奏乐器只有一“岳”,(壮话nyak,即蜂鼓)配以锣、钹各一。后来逐渐吸收借鉴邕剧的表演形式,并借用邕剧本子,如《目莲救母》、《四姐下凡》、《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乐器也增加了二弦、秦琴和谷鱼等弦乐及打击乐。解放后,师公戏仍有演出。

采茶戏:

流行于县境大部分地区,盛行于南晓、大塘、那陈、中和、南阳等南部乡村。采茶戏系由采茶舞发展而成,戏剧情节简单,内容多为描述男女爱情,人物一般为二生二旦(茶娘二、茶公、财主各一),唱腔采用民间小调,如“鲜花调”、“卖茶腔”等,以二胡、秦琴等乐器伴奏。常见剧目有《新春拜茶》、《补鞋》、《补缸》、《十送夫君》、《小五更》、《钓鱼》、《卖红丝线》等。解放后,有以现代题材编演的采茶戏。

山歌剧:

为解放后兴起的新剧种。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中,民间艺人以真人真事编成山歌剧演唱,对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使山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得到观众的承认。之后,又出现由民间艺人和戏剧工作者结合,以民间故事或现代题材编演的、艺术性更高的山歌剧,颇受群众欢迎,从而奠定了其在文艺舞台的地位。新江俱乐部自编的壮歌剧《宝筒记》,获1956年自治区文艺会演创作奖。刘圩业余文艺队创作的山歌剧《妹娇历险记》,获1984年南宁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专题文艺会演创作二等奖、演出三等奖。

舞蹈

采茶舞:

流行于邕宁县各地。据说于清末民初时由广东省钦县、灵山传入。中和乡采茶用壮话演唱,其他地区则用白话或平话演唱。采茶队一般有1~2对茶公、茶娘(茶娘由男扮女装,唱假嗓),以锣、鼓、钹伴奏,道具有纸扇、手帕和钱鞭。演唱时,茶公摇纸扇或钱鞭,茶娘挥手帕,踏着鼓点翩翩起舞,舞罢,互相问答对唱,唱毕又舞。采茶舞一般用于春节时登门贺年。

师公舞:

流行全县。大多用于宗教活动。如师公“三元舞”,以3个面具代表师公始祖唐、葛、周。此外,还有送船舞、配岳(蜂鼓)舞,以及用于驱邪、祭祀等活动的“安龙”、“升油”(或称荡油)、“求花”、“架桥”、“还愿”等舞蹈。县文化馆以师公舞的舞蹈动作和音乐为基础创编的唱师表演《新风赞》,1965年参加广西民间文艺赴京代表队在北京演出,获得嘉奖,并被拍摄电影,收入《新中国文艺大系·曲艺集》。

春牛舞:

流传于吴圩、苏圩一带。其表演形式有独脚春牛、两脚春牛和四脚春牛3种。独脚春牛也称“撑春牛”,用竹篾扎成牛头形,糊上纱纸,画上牛眼、牛毛,并用稻草编成牛尾。舞者用一竹杆撑起舞动;两脚春牛,以土布一幅,在其一端缀上一对黄牛角,由一人披在身上舞动;四脚春牛,用竹篾制成牛头,联以布块,绘上灰、黄等颜色,另一头缀牛尾,由2人钻进去,如舞狮状。舞春牛活动在每年开春的“会客节”期间进行(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个别村坡为三月初七)。是时,春牛队会同采茶队到过节的村坡逐户登门“贺春”,讨红包,演唱春牛戏。1984年.在南宁举行广西首届“三月三”歌节,邕宁县苏圩春牛队应邀参加表演活动。

斑鸠舞:

流行于南晓、大塘的部分村坡。系由师公表演的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穿插于民间喜庆丰收、祈求安吉的跳神活动“调大排”中。表演时,由3~6名师公扮演斑鸠。舞者头戴竹扎、布裱彩绘的斑鸠头,肩披青白相间的垫肩,下穿开摆裙,用手展开裙摆,象征翅膀,旁有乐师击乐伴唱。舞蹈内容有戏水、求爱等,由摆翅、揉嗉、耍尾、耍翼等基本动作组成。1985年,斑鸠舞应邀参加广西第二届“三月三”歌节表演。

蚌鹤舞

流传于百济乡,以前在庙会期间,常与舞龙、舞狮一起活动。何时何地传入不详。1956年县第一次民间文艺会演时,此舞曾参加表演。民歌邕宁县民歌的歌种繁多,特色明显,异彩纷呈。有山歌(壮话称“唱家”,九塘称为“fwen”,即壮欢)、儿歌、哭嫁歌(“家客”、“哭客”)、水上民歌等。

山歌

以语种分,有壮话山歌、平话山歌、白话山歌、客话山歌。多为单声部,二声部山歌有:了罗山歌、五塘山歌和伶俐五合山歌。山歌的句式结构大多是七言四句或五言四句,也有三句的(如九塘壮欢、下南山歌)或多句(如了罗山歌中的“曲巧歌”)。山歌多数要押韵,也可不押韵。要求押韵的山歌,在对歌时很讲究韵律的运用,应对者必须根据对方唱的韵脚对答。如要改变韵律,必须唱“改韵歌”提醒对方。如要改唱“迷西”韵,则唱“云(我的)朋友,齐齐改韵唱迷西;久吃猪肉肚子腻,久唱一韵眼迷西”。也有在歌词中提示对方,自己用的是什么韵的。如:“手巾新呀手巾新,金银、手巾遮头是哪人?”提示自己唱的是“金银”韵。

对歌,是县内各族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其形式主要有:歌圩、喜事对歌、节日对歌等。

歌圩:流行于新江、百济、那马、大塘、南晓等乡的部分村街。

还球,是歌圩的高潮。

节日对歌,也是歌圩之一,多于春节及中秋节、三月三等重大节日举行。

其他

哭嫁歌:

各地都有。姑娘出阁前数日,十姐妹每晚集中在新娘闺房内唱哭嫁歌,出阁之日达到高潮。哭嫁歌内容对控诉封建礼教和买卖婚姻占有很大份量。曲调虽然简单,但唱来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出嫁娘上轿前在厅堂上辞别祖先、父母时,唱得凄切动人,甚至有唱至昏迷不醒的,满堂宾客为之哽咽。解放后,已基本绝迹。(歌词)680—6851985年三月三歌节,全县举办第一届山歌大赛,有15个乡镇105名歌手参加,在蒲津公园设6个歌台,分歌种进行对歌,观众达1万多人。这届歌节共评出优秀歌师一批,其中县一级歌师10名,县二级歌师9名,乡级歌师16名。至1990年,三月三歌节先后举行两次。其他八音班分文武场。武场八音只有哨呐、锣、钹等吹奏、打击乐,吹打《八仙贺寿》、《仙姬送子》、《大开门》等曲目;文场八音除吹打乐器外,还有粤曲清唱,以多种管弦乐器伴奏。邕剧、粤剧流行地区多有八音班组织,被聘请为婚嫁、祝寿等喜庆活动时助兴。

另外,邕宁县传统民间文艺还有:诗联社、大蓬圩等文艺集社;雕刻(刻饼模、屋宇浮雕、塑神像)、壮锦(背带心)、刺绣、剪纸、陶瓷器、泥塑哨子、扎花灯、龙头、狮头、戏剧头盔等工艺美术。

特色小吃

生榨米粉

这种小吃风味浓厚,鲜滑爽口,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那楼生榨米粉制作有六道工艺,即选米、发酵、打浆、压团、打团、榨粉。米浆提前磨好,滴干水份,用布包起来,放进火膛中,用草木灰埋上两三天的时间,让米浆微微地发酵,带一点点酸味,吃米粉时,随吃随榨。将弄好的粉团放在一个穿有几十个小孔的圆铁罐中,用一个削成圆形刚好能放进铁罐的木头,使劲压塞进罐中的粉团,使粉团从小孔被挤出一条条圆形的米粉线,下面是一大锅的骨头汤,从小孔出来的细粉条直接掉入汤里里,不一会就熟了,捞上来盛入碗内就成为生榨米粉了。再把半肥瘦的猪肉剁碎,加上切成末的头菜,一起炒香的头菜肉末,浇上一大勺,撒上葱花,加点油豆腐,浇上一勺汤,美味可口的生榨就做好了。

生榨米粉有两种吃法:

1.是把米粉放入大碗中,浇上一大勺头菜肉末,撒上葱花,加点油豆腐,加进高级酱油、盐、熟豆芽、咸菜、生葱各适量,倒入滚热的骨头汤即成,这种叫汤榨粉;

2.是干捞,不加入骨头汤,用由酱油、酸醋、盐、味精等多种调味料熬成的卤汁淋入粉内,加上叉烧肉片、豆芽、酸菜、熟韭菜一起拌匀,就成为清凉爽口,适宜夏季食用的叉烧干捞榨米粉。

该小吃堪风味浓厚,鲜滑爽口,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称一绝。

铁锅芝麻饼:

起源于蒲庙、那楼、刘圩、中和等乡镇,原是邕宁人过年过节的喜庆小吃,现在只有少数老年人会做这种小吃,是一种将近失传的小吃。米面做的饼皮,黄糖加上若干种粟米加工成的馅料,把做馅用饼皮包好、压成饼,撒上芝麻在烧红的铁锅上烙干。其貌不扬的圆饼,香脆的饼面咬在嘴里咔吱而化,渗出清甜的饼馅和芝麻的香味,在口中慢慢散开。冬日的那楼街等地常有老人架着平底大铁锅的蜂窝煤炉旁烙芝麻饼叫卖。

脆皮扣:

本美食流行于良庆邕宁一带,所用猪肉用百斤左右生猪宰杀后专取其五花腩制作,工艺、用料等十分讲究,皮脆肉嫩,多食不腻,为下酒送饭佳品。在邕宁区蒲庙镇新兴酒楼、华通酒楼、邕宁招待所美食城可品尝到美味可口的脆皮扣。

蒲庙香粽:

具有软、沙、香的特点。其制作方法要求甚严,将肥膘肉去皮、洗净、切条,加佐料腌制半天,选用优质大糯米洗净浸透沥干,将棕叶若干张摊开,放入适量糯米,从中开一沟,放入绿豆沙,摆一条肥肉,再铺上一层绿豆,放上糯米覆盖好馅心,然后包好,棕身中间稍凸起,最后用粽绳捆扎,放入沸水煮半天左右。

特色产品

那楼淮山:

淮山又名淮山药,营养丰富,是一种菜药两用的滋补保健食品,素有“南方人参”的美誉。据《本草纲目》记载,淮山药有“益阴气、补脾肺、固肾精、健脾胃、止泻痢、化痰诞、润皮毛”之功效。具有降低血压和血糖、抵抗肿瘤、延缓衰老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淮山是邕宁区那楼镇重要的经济作物,那楼素有“淮山之乡”美称,那楼鲜淮山占据南宁市淮山的半壁江山。淮山的常年种植面积为2.2万亩,产量5.5万吨左右,鲜淮山收获上市在每年的1月至5月。得益于那楼镇特有的淮山品种和黄泥壤土资源,那楼镇出产的淮山具有香、粉、糯等特性,清香爽脆、皮薄而肉质洁白细腻、含粉量高的特点,是鲜食和加工的首选品种。那楼淮山淀粉含量达到22-28%,而其他产地的淮山只有16%左右,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青睐。那楼淮山是广西名优农特产品,远销区内外,出口到东南亚、日本、美国市场等。“南宁市那楼淮山产业化合作社”年加工鲜淮山225吨,年产55吨淮山酒,干淮山片1.2吨,生榨淮山米粉2.6吨,纯淮山即冲即食粉0.8吨,淮山加工产品销往南宁市、广州市、深圳市、江苏省等。

那楼淮山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那楼镇、新江镇、百济镇、中和乡4个乡(镇)28村(社区)。东到中和社区、西到新江社区、南至棠梨村、北到罗马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5′至108°51′,北纬22°23′至22°45′,适宜种植面积1400公顷,年总产量达5.5万吨。

2016年12月,“那楼淮山”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密本南瓜

种植面积0.7万亩,年总产量1.5万吨,主要产地是新江、那楼、伶俐、那马等乡镇。该品种为粮菜两用瓜,瓜型美观,肉质细腻硬实,营养丰富,风味颇佳,一般单果重1.5-2.5公斤,耐贮运,常温贮藏期5个月以上。

百济芝麻鸭:

邕宁区百济乡一带,盛产芝麻鸭,该鸭因体型较小而得名。当地有句俗话“到百济食芝麻鸭,刮风下雨不想回家”,说的就是百济芝麻鸭做成的佳肴。百济柠檬芝麻鸭先炖熟,再切片,最后配上柠檬、酸梅、白糖,酸香持久,令人食欲大开。

交通

邕宁区地处南宁市中心城区东南部,是首府南宁的“东大门”。邕宁区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具有沿市、沿海和沿江等区位优势。随着南宁市重点向南发展,集中力量建设五象新区战略的实施,邕宁区龙岗片区及城区政府所在地附近的16.8平方公里纳入了五象新区的规划范围,是南宁市城市建设向南和向东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毗邻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吴圩机场航空港,直通五象大道、玉洞大道延长线,有南北高速公路、南宁外环绕城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和广西沿海铁路、邕北高速铁路,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疏港大道经过。水路有邕江自西向东流经,可通航千吨级货轮直达广州、香港等地区,正在建设的南宁中心城港牛湾作业区是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西江黄金水道的优良深水港港口,占地57公顷,一期工程11个3000吨级泊位已全面建成并开通运营,设计年吞吐能力达403万吨,码头泊位总长1142米,设计堆场面积224348平方米,仓库面积27134平方米,总投资10.29亿元。

邕宁区以城区政府所在地——蒲庙镇为干线交通枢纽和以那楼镇为中心放射通向城区新江、百济、中和等乡镇和青秀区刘圩镇的乡村扇形公路网已初步雏形,构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为干线,县乡公路为支线相辅相成的公路网。截至2013年,境内有省道二级公路1条共41千米;三级(含以下)县道8条共109千米;乡村道路1072.70千米。南宁绕城高速在蒲庙设有出入口,外环绕城高速公路在新江、八鲤设有出入口。

社会

文化事业

2016年,邕宁“壮族八音”、”壮族嘹啰山歌“、“壮族抢花炮”等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立有“壮族八音”、”壮族嘹啰山歌“、“壮族抢花炮”等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城区建有“两馆”(图书馆、文化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各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屯(坡)社区建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拥有国家二级图书馆1个,大型文化活动中心1个(含国家三级文化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邕宁区支中心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中心点5个、乡镇文化站5个、农家书屋7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9个、电子阅览室6个,还有一批企业自行建设的大型活动场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城乡。这些文化场地常年实行免费开放,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教育事业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设学堂,全县共有学堂15所。

民国初年,学堂改为学校。民国12年(1923年),全县共设初等小学205所,高等小学47所。至民国38年,全县小学有484所,其中中心小学86所,国民基础小学398所,在校学生5.9万人,占全县适龄学童8.7万人的71.8%。普通中学8所(含私立初中2所),在校学生2828人。

解放后,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951年,全县有小学1382所,在校学生50902人;中学3所,在校学生627人。1957年,全县小学发展至844所,在校小学生73553人,分别为1951年的1.23倍和1.44倍;中学7所,在校学生3651人,为1951年的5.82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遭受严重破坏,全县中小学普遍停课闹革命,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被乱批乱斗,致使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下降,耽误了一代人的学习。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经过拨乱反正,逐步恢复正常,至1990年,全县有幼儿园569所(班),入园幼儿23116人,教养员614人;小学1275所,在校学生116250人,分别为1957年1.51和1.58倍;普通中学64所,在校学生30894人,分别为1957年9倍和8.46倍。专业学校有党校、壮文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高中、农机校等,填补了专业教育的空白。

2016年,城区有普通中学13所,分别是邕宁区民族中学、邕宁区朝阳中学、邕宁区城关中学、邕宁区清泉中学、邕宁区蒲庙镇第二初级中学、邕宁区那楼中学、邕宁区那楼镇第一初级中学、邕宁区新江中学、邕宁区百济中学、邕宁区百济镇初级中学、邕宁区中和中学、邕宁区虹桥双语实验学校和南宁市第四十一中学;在校学生15429人,比上年减少534人,毕业生5491人,比上年增加270人。全城区初中毕业升学率92.1%。城区有小学69所,其中城市小学5所(城关一小、城关二小、城关四小、永乐小学、梁村小学),5所中心学校(本部),57所村级小学和1所特殊教育学校以及虹桥双语实验学校。全年招生3714人,比上年增加294人;在校学生21819人,比上年增加53人。全城区有3所公办幼儿园,分别是邕宁区直属机关保育院、那楼镇中心幼儿园及其第一分园;在建公办幼儿园6所,分别是清泉幼儿园、梁村幼儿园、蒲庙镇中心幼儿园、百济镇中心幼儿园、新江镇中心幼儿园、中和乡中心幼儿园。

医疗卫生

2016年末,全城区各类卫生机构138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70个,门诊部(所)60个。医院、卫生院病床位1241张。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12人,比上年增加497人,其中执业医师413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个。全城区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81251人,参合率99.72%。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9.61%。

2016年邕宁区有2个国家二级甲等医院:邕宁区人民医院和邕宁区中医医院;2个中心卫生院:那楼中心卫生院和百济镇中心卫生院;4个乡镇卫生院:蒲庙镇卫生院、新江镇卫生院、中和乡卫生院和那楼镇镇龙卫生院;2个卫生分院:百济镇中心卫生院红星分院、中和乡卫生院新安分院;城市卫生服务机构4个:新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蒲津社区卫生服务站、红星社区卫生服务站、那元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院1个:南宁市江南片妇幼保健院。

邮政

邕宁区邮政业务归属南宁邮政局仙葫分局经营管理。2013年,辖区内有那楼邮政支局、中和邮政所、百济邮政所、镇龙邮政所、新兴邮政营业所、汉林储蓄邮政营业所6个营业点。设有投递段道共16条,总里程508千米,投递村庄49个。其中那楼投递段道有5条,总长211千米,投递村庄17个;中和投递段道有4条,总长130千米,投递村庄10个;百济投递段道有3条,总长135千米,投递村庄11个;镇龙投递段道有4条,总长32千米,投递村庄11个。

通信

电信: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城郊(邕宁区)分公司位于蒲庙镇蒲津路112号,公司负责对南宁市郊区(除南宁市区外)24个乡镇及周边地区提供通信服务。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城郊(邕宁区)分公司邕宁分局位于那楼镇人和路南段,分局负责对邕宁区五个乡镇的电信业务。截至2017年,邕宁区电信服务区域内,光纤到户实现了全覆盖行政村(社区)一级,覆盖了80%以上的自然坡(屯)。

移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市邕宁分公司位于蒲庙镇蒲津路136号,负责邕宁区所有中国移动通信业务。移动邕宁分公司下设综合部、市场部、政企服务部、工程维护部、营销中心等部门,管辖蒲津厅、团结厅、南宁学院厅、那楼厅、中和厅、新江厅、百济厅7个营业厅,营销中心位于那楼镇中淡路北段,负责邕宁区所有的中国移动营销业务。移动4G信号实现了全城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全覆盖,辐射乡镇周边村屯,3G信号实现了全覆盖,光纤入网覆盖乡镇一级。

联通:

邕宁区的联通通信业务隶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五象新区分公司负责,在行政区域的五个乡镇内都设有自建经营厅和自营厅。4G信号覆盖城区乡镇政府所在地,3G信号覆盖乡镇政府所在地,辐射周围村屯。

供电

邕宁供电公司是南方电网公司所属的县级供电企业,成立于1954年,前身是蒲庙电力厂,2017年下设蒲庙供电所(负责蒲庙镇、莫村电力业务)、那楼供电所(负责那楼镇、中和乡、百济镇、新江镇电力业务)、伶俐供电所(负责伶俐镇、长塘镇、南阳镇、刘圩镇电力业务)、五塘供电所(负责五塘镇、四塘社区、昆仑镇电力业务)、吴圩供电所(负责吴圩镇、苏圩镇、延安镇、那陈镇电力业务),覆盖南宁市邕宁区、良庆区、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的16个乡镇,198个行政村,3189平共方千米的营业区域。2013年,用电用户月19.38万户,累计总装电量73.48万千伏安。辖区内有35座35千伏变电站,主变54台,容量238.28兆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352.88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2678千米;配台电区3671个,容量602.561兆伏安。

旅游

邕宁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区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顶狮山遗址、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五圣宫、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雷婆岭摩崖石刻、徐汉林烈士陵园、北帝庙、那莲戏台、新江古桥(皇赐桥)、蒲津公园等人文景观。有八尺江、邕江、清水泉、龟山、五圣山等自然风光,山水相映成趣、景色宜人。有淳朴的风土人情,邕宁壮族八音闻名遐迩,享誉中外,壮族山歌极具特色,异彩纷呈。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1]